揚州游記之煙雨瘦西湖

作者: qingniao

導讀揚州游記之煙雨瘦西湖 瘦西湖風景區在揚州城西北的蜀崗一帶,它始建於隋唐時期,後經歷代修繕,才有今日的規模。上小學時,幾乎每年都要到那裡春游。我的記憶中,也只有在草坪嬉戲的映像。後來回揚州游覽,大都從陸路步入瘦西湖,真正認識瘦西湖是在讀了郁達夫《揚州舊夢寄語堂》之後。 那是一個梅雨季節,雨絲中的景色蒙蒙眬眬,平添了幾分誘人的姿色。我按照 ...

揚州游記之煙雨瘦西湖 瘦西湖風景區在揚州城西北的蜀崗一帶,它始建於隋唐時期,後經歷代修繕,才有今日的規模。上小學時,幾乎每年都要到那裡春游。我的記憶中,也只有在草坪嬉戲的映像。後來回揚州游覽,大都從陸路步入瘦西湖,真正認識瘦西湖是在讀了郁達夫《揚州舊夢寄語堂》之後。 那是一個梅雨季節,雨絲中的景色蒙蒙眬眬,平添了幾分誘人的姿色。我按照郁達夫的視覺方向,從乾隆皇帝曾到過的冶村踩舟西行。河道雖然窄了些,但兩岸林木扶疏楊柳依依,間或點綴著一些樓台亭閣,倒也清爽怡人。小舟繞過一道石舫,往北直入湖中,水面頓時就闊了許多。乘那舟兒緩緩地劃開細浪在湖中逐波而行,我遠眺湖的那頭,只見林木交錯煙雨朦朧中隱現小金山的紅牆綠瓦;而環顧兩側,岸邊的柳絲則低低地垂向水面仿佛和魚兒喃喃私語;碧綠的湖水被極細的飄雨陣陣揉摸,輕輕地蕩漾出一圈圈的瀲漪。舟兒過了這一段,便又拐進了更加彎曲的水道。此時,倘若低下頭,就會發現那水裡盡是樹的倒影,用手一兜影兒散開又合住,倒也別有一番韻致。 也有舟從對面劃來,舟上的少女撐把紅傘,凝神地瀏覽湖邊的景色。我驚嘆她的美艷和別致,目不轉睛地望著她。就在兩舟相交的剎那間,她暮然回首朝我焉然一笑,我的心霍然一跳,臉霎地紅到了耳根。此時,操舟師傅抿嘴一樂,邊劃邊哼起了韻味十足的揚州小調。這調門伴著少女的倩影,不停地撩撥著我的心緒,讓我如痴如醉回味無窮。 舟兒悠悠地從小金山腳下劃過,湖面漸漸地又闊大起來。然而,能吸引人的景致已經不是山水,倒是赫然橫跨在湖面上的一座金碧輝煌的五亭橋!這橋有五個亭蓋,像五朵蓮花在湖中綻放,故而又被人稱為蓮花橋。最讓人感到神奇的是橋下那九個分屬不同方向的圓形拱洞,據說到了晚上,每個洞的正中都能看到一輪明月,設計之精妙,堪稱一絕。 穿過五亭橋,我讓舟兒泊在二十四橋附近。沈括《夢溪筆談》曾記載,隋唐時期揚州有二十四橋把城區連接起來,到了晚上萬家燈火連綿不絕,遠遠望去似與天上的銀河相通,蔚為壯觀,可謂“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而如今的二十四橋,只是瘦西湖的一個人造景點,雖已不復當年的盛況,卻古韻悠然,給瘦西湖的風光增添了不少雅致。乘著小息,舟師給我講了一段又一段關於瘦西湖的傳說。 至蜀崗下,我棄舟蹬岸。再回首,只見那山水環抱綠樹連蔭之中,瘦西湖恰似一條飛舞的彩綢環繞在湖光山色之中,以小巧精瘦與杭州西湖媲美。難怪郁達夫說:“瘦西湖的好處,全在水樹交映,與游程的曲折。”又說:“完全像北平中南海的氣像……。” 有人說看景不如聽景。我卻以為只要能體會到景所蘊含的意境,看景會比聽景更有魅力。所以,這景不僅要用眼看,更要用心看。瘦西湖的綺麗,紅雨傘的風情,都激發了我的聯想,使我愈發感到生活的美好。其實,我比郁達夫幸運,他只是在秋天看瘦西湖。而我在春天,不僅看到了“散浮在水面的紅蓼青萍”,而且看到了瘦西湖的煙雨朦朧。 我宛如置身於畫中!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