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張家界鳳凰之旅(三)---淳樸的老洞苗寨(鳳凰)

作者: 想去看雪山

導讀其實老洞苗寨我們就去玩了一天, 但回來以後卻是最難讓我忘懷的地方。 總覺得山水風景是因為人而活,一切皆因人而有靈氣。 出發前做了很多功課, 看到不少網友的介紹, 其中一位網友的關於老洞的介紹讓我為之心動,想去那裡看看。 到了鳳凰包大媽也說值得一去, 邊上的一位驢友也插話說是今天剛剛從老洞回來, 真的是值得一去。於是當即決定第二天就去老洞, 包 ...

其實老洞苗寨我們就去玩了一天, 但回來以後卻是最難讓我忘懷的地方。 總覺得山水風景是因為人而活,一切皆因人而有靈氣。

出發前做了很多功課, 看到不少網友的介紹, 其中一位網友的關於老洞的介紹讓我為之心動,想去那裡看看。 到了鳳凰包大媽也說值得一去, 邊上的一位驢友也插話說是今天剛剛從老洞回來, 真的是值得一去。於是當即決定第二天就去老洞, 包大媽馬上幫我們電話聯系好了老洞的導游, 讓他們第二天一早來接我們。

回到房間為第二天的游程打包做准備,據網上的消息, 有A。B 兩條路可上山。 B線輕松一點, 只要坐一個半小時的車就可以到了, 但大家都推薦走A 線, 那就要先坐半小時的車, 換坐45分鐘的船, 然後爬2小時的山,( 經過這次爬山才知道什麼是爬山了, 前面張家界的爬山真的是小菜了), 才能到達老洞。 想想路上體力消耗一定很大, 還是帶點巧克力和水吧。

早上, 去虹橋頭的粉店吃了滿滿一大碗的粉, 想想要爬山的, 一定要多吃點, 要不體力不支了怎麼辦呀, 聽說小朋友爬不動的話可以請導游背一下的, 可是我們大人不見得也讓導游背吧。

八點半, 導游穿著自家手織土布縫制的坎肩,舉著小紅旗來接我們了。 上了車, 就看到一位地地道道的苗家大哥在等我們。 他頭裹黑土布的頭巾, 腳上還登著草鞋, 最奇怪的是手裡拿著一個大棒子。 於是一路上大家對這個東西開始了猜謎, 最後謎底揭曉, 原來這個是他抽的煙鍋呢。據他的介紹, 老洞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姓“麻”, 所以我們恍然大悟帶我們上山的三個導游一律稱為“麻導” 是一定不會有錯的了。下車換船時, 有一位麻導隨手從樹上摘了一片樹葉, 放在唇邊就吹出了悅耳的小調。引來重人紛紛效仿, 可是各位都是漲紅了臉, 股足了腮幫子, 誰也沒有吹出一個音符來。

船上看著兩岸青山如黛,耳邊響著麻導的苗家山歌, 心情無比暢快。 接下來, 他們還給我們介紹了關於趕屍, 下蠱, 苗巫 的種種故事, 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特別是知道了苗家女不能織就沒有娶, 男人不會歌就沒人嫁, 以及趕邊邊場的風俗, 大開眼界。

終於到了爬山的時候了。現在是理解了什麼是爬山了, 完全沒有路呢, 走的就是魯迅先生所說的“走的人多了自然有了路”的那種路。 爬田埂,涉溪水,在山間的羊腸小道上前行。可恨的是這個時候太陽不知從什麼地方冒出來湊熱鬧, 我感覺我就是那驕陽下可憐的小爬蟲。一邊氣喘吁吁的爬山, 一邊想怎麼這太陽就不在張家界出來呢, 想想前兩天我們在張家界冷的瑟瑟發抖, 連雨衣都穿上御寒, 現在卻揮汗如雨,衣服濕了干, 干了濕。原來今年這裡旱災,五月以後就沒下過什麼雨了。 麻導說到了山上寨子裡就可以看到了, 地都干了, 今年的稻子基本都沒有收成了。

好不容易到了可以休息的瓜棚, 看到有賣瓜的, 大家都衝上去人手一片瓜, 一片埋頭苦干的場景。有了水分補充,這才緩過勁來, 有人問導游走了多少路了, 還有多少路。 回答是才走了1/3, 現在還是在峽谷裡, 我們還要翻山, 於是又有人問是不是翻過遠處的那座山就可以了? 回答是,先是那座, 後面還有兩座。 天哪, 我當時都不想走了, 就坐在這裡算了。 隊伍又上路了, 我也只得打起精神繼續長征了。路上麻導告訴我們老洞寨是2000年才通的電話, 2004年春節才通的公路。 他們是在2002年才接待了第一批游客。 據說這些是廣東來的超級驢子, 為了拍苗寨的風景一路摸到了老洞。 當他們“長槍短炮”的來到老洞時, 著實把寨子裡繡花做針線的阿婆們給嚇了一跳。 終於來了個到山下打過工的年輕人才知道這些不速之客是來旅游拍照的。後來, 村子裡十來個年輕人每人幾百塊, 一共湊了6000塊錢開始搞旅游。現在他們的事業也越做越好了, 寨子裡面現在也有四十多號人加入進來, 大家分工明確, 把個原汁原味的苗寨展現在我們面前。聽完他的介紹, 不禁對面前這個膚色黝黑, 帶著憨厚笑容的小伙子和他的同伴們肅然起敬。什麼是白手起家, 什麼是創業,就活生生的呈現在我的面前。

終於爬到山頂, 來到一座岩洞前, 洞口寨子裡的第七代苗巫在為我們祈福,穿過山洞,轉個彎, 一座依山而建的苗寨展現在眼前。山門口已經擺好了敬酒隊, 擺好了大鼓。 好不容易過了酒,歌,鼓三道關, 進入苗寨。整個寨子依山勢而建, 因為過去土匪猖獗, 山寨裡面碉堡,槍眼隨處可見。寨子是按八卦來布置的, 如果沒有向導, 一般人是進得去出不來了。

下午參觀完了寨子, 曬谷場上, 搭起來簡單的台子, 其實也就是空出一塊表演場地, 然後村民們都從自家搬來小椅子, 小凳子, 供我們坐。隨著鼓聲響起,表演開始了。 雖然他們的歌聲不那麼統一, 雖然他們簡陋到沒有錄音機, 沒有話筒,雖然他們舞蹈時的動作不那麼齊整, 但是我相信每個人都忘不了,小伙擊鼓時的力量, 姑娘們竹竿舞時的輕靈,大媽唱山歌時還帶羞澀的笑容。 相信現在在別處是無法看到這麼本色的演出了。曬谷場邊有大媽大嫂擺出了他們手繡的荷包,圍裙,手環 和手織的腰帶。 而且價格都便宜的出奇, 不一會每個來苗寨游玩的女孩子或是腰上系上了腰帶, 或是套上了手環, 更有甚者換了一身苗裝, 卻也異常的好看。

苗家的小孩都心靈手巧, 打谷場邊的小孩個個都是草編高手, 小女兒看得眼紅, 拉住一個小姑娘就問可以不可以買, 得到的回答卻是可以送給她。 於是小女兒美得屁顛屁顛的帶上了花環, 帶上了戒指, 手鐲, 還有項鏈。不過她覺得這些姐姐都是辛辛苦苦編的, 不可以白拿別人的勞動果實, 於是送她們我們帶去的鉛筆橡皮。

當地的教育還比較落後, 村子裡過去只開到三年級,所以那些麻導基本也就是小學三年級的文化水平, 現在有了四年級, 但是要想再往上念, 就要翻過幾座大山去別處讀了。

夕陽西下了, 我們要踏上回程了。 苗寨的人唱著山歌一直把我們送到村口。 面對那些孩子清澈純真的眼睛, 我答應他們回來後一定把給他們拍的照片寄回來。

坐上車, 車子在已經令山寨人感激萬分的公路上顛簸, 對我們這些來自都市的人來說, 這公路根本無法稱為公路, 頂多也就是鄉村便道, 車行其上, 顛簸無比, 感覺五髒六腑都要被拋出來了。但是每個苗寨人提起這條公路都開心無比, 都很感激的告訴我們是中石化幫他們圓了通公路的夢想。多麼樸實的人那。

也許隨著公路的貫通, 條件的改善, 游客的增多, 他們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 可以改變現在這種靠天吃飯的狀況, 但我相信, 苗寨人淳樸的心是不會變的。


(老洞麻導)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