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獨自轉歐洲(8)意大利羅馬

作者: classicfm

導讀九月二十二日(第7天)周一 早上7:00,火車駛入羅馬特米尼車站,下車的第一件事是走進車站的咖啡店吃一個牛角面包,喝一杯Cuppccino,作為我意大利之旅的開始。女友小清正好在羅馬,我已經在巴黎和她聯系上了,這樣省下了羅馬的住宿費,這裡的住宿貴得離譜,連青年旅社這樣的地方都要30歐一晚。 喝完咖啡走出車站,突然發現一個錯誤:這趟車的實際終點站和列車時刻 ...

九月二十二日(第7天)周一

早上7:00,火車駛入羅馬特米尼車站,下車的第一件事是走進車站的咖啡店吃一個牛角面包,喝一杯Cuppccino,作為我意大利之旅的開始。女友小清正好在羅馬,我已經在巴黎和她聯系上了,這樣省下了羅馬的住宿費,這裡的住宿貴得離譜,連青年旅社這樣的地方都要30歐一晚。

喝完咖啡走出車站,突然發現一個錯誤:這趟車的實際終點站和列車時刻表上的地點並不一致,車票上寫的是Ostiense,而車實際停在了特米尼。小清去另一個車站豈不找不到我?趕快找公用電話打她的手機!我沒有電話卡,掃瞄到一位正在打電話的女士,只好跟過去當橡皮膏,等她打完,請她換了些零錢給我,那公用電話不好使,硬幣放進去又掉出來,要不厭其煩地反復投放。她挺好,連號碼也替我撥了。電話接通,那邊的人已經在路上,不過還算及時,沒讓他們太走冤枉路。

在第一時間愛上羅馬

小清的公寓在台伯河的西北,離梵蒂岡不遠。台伯河流經羅馬城,是羅馬的標志,也是討論方位的坐標。公寓的一邊臨街,外面有個極寬敞的大陽台,頂半間屋子,夏天可以擺張大床看星星。放下行李,小清要親自帶我在羅馬城轉轉,她喜歡意大利文化,堅信羅馬要用腳走才有意思。

先去樓下的小賣部買巴士票。在羅馬,票要插進車上的打票機,在以後的75分鐘內可以隨便乘車。不在機器上打票也行,但要做好被查到受重罰的准備。

在市中心下了車,小清開始帶著我走街穿巷。羅馬的小街道很多,窄窄的,兩邊是高高的牆,茶黃色,古老斑駁,窗戶也高高長長,透著一絲神秘,這種地方應該回蕩著窗內飄出的意大利歌劇。

和其他歐洲城市一樣,人家的窗戶外總是堆滿熱熱鬧鬧的花草,有人把自家的植物搭到對面的窗戶上,巷子上方就多出一道綠拱門來。巷巷之間通常有塊兒天井般的小空地,也許有家花店,也許有家咖啡館,也許賣古玩,也許是個小教堂。

小清熱衷於教堂裡的裝飾,帶我去看那些精美的頂畫兒壁畫兒和雕塑。羅馬以天主教堂為多,在裝飾上比基督教堂考究,手法繁復細致,留下的藝術品自然也不會少。在鐐銬教堂,“米開朗琪羅”這個名字第一次如此真實具體地出現在我眼前,我看到了他的名作“摩西像”,一個表情略顯憤怒的胡子拉茬的中年人。教堂裡只有極少的游客,十分安靜,我驚訝於自己和大師的距離如此之近,那早已准備好的去某處遠遠瞻仰、頂禮膜拜的心在這突然的不期而遇中竟無處放置,只能舉在半空,愣愣地發呆。

還有一次,人沒進門,小清就鄭重其事地交待我:“你進去的時候,記著低著頭。”我很聽話地低著頭走到地板的正中央,只聽她說:“現在,你抬頭向上看!”我慢慢地抬起頭,發現天花板上的天使正衝著我微笑。小清告訴我,這個頂是畫上去的。太逼真了,要不是她的提醒,我真以為是浮雕了。

其實,很多教堂的外表並不起眼,進去卻很有可能讓人傻眼:沒准兒藏著美術冊上的雕塑珍品,沒准兒頂著一幅絕妙的壁畫兒。應該說,在羅馬,這樣的好東西多,即使無名,美得也毫不遜色。我們曾在一個小教堂的院子裡看到幾尊陳舊的半殘的雕像,就那麼隨便擱著,真是奢侈?BR>來到著名的納佛納廣場(Piazza Navona)就看到四河噴泉(Fontana dei Fuimi)了,那四個擬人雕像分別代表尼羅河,布拉特河,恆河和多瑙河。噴泉中央是一座十幾米高的方尖碑。它和不遠處的摩爾人噴泉都是貝爾尼尼的傑作,據說他跟另一位藝術家不和,而那個人設計的大教堂正好在噴泉附近,所以他在設計四河噴泉的時候,讓一個雕像的手半伸出去,好像在擋什麼東西,意思是:他建的教堂能好嗎?可別倒下來!這故事流傳很廣,總能讓聽者開懷大笑,也許是真的。意大利的大藝術家果真這麼孩子氣?居然就能把這種情緒公然地放進自己的作品,這種創作可真是完完全全地自我! 一時間,不知道該要修身還是要率真,“這是個難題”。

除了這兩個,廣場上還有一個尼普頓噴泉,也很漂亮,不過周邊的環境有些雜亂,地也不是很平整。有的建築還在維修,叮叮咚咚地敲著。也難怪,羅馬的古跡這麼多,總有修不完的東西。其實換個角度想,這些驚世之作停留在人們平凡的生活裡,倒是讓藝術更有人情味兒了。

附近咖啡館不少,小清帶我找到一家她常光顧的地方。我們要了兩杯Cappucino,不時有人進進出出,但很少有人坐下,大家都是進來要上一杯,站在櫃台前喝完就走,這種喝咖啡的方式在其他國家還真少見。而當地男人們更

喜歡喝Espresso,黑黑的,濃濃的,苦苦的,一份兒只有小小的半杯,一飲而盡,干脆利落。

不知跟著小清走過了幾個廣場(這兒的廣場實在太多,從北京出來的人以為只有天安門廣場才夠資格叫廣場,原來在外面,空地都叫廣場),最後終於來到西班牙廣場,只見讓我心儀已久的西班牙台階上滿滿地全是人。它的名氣有一半兒應該歸功於電影《羅馬假日》,我現在還記得奧黛麗﹒赫本扮演的公主從上面蹦蹦跳跳下來的樣子。當年的我,對她身上的那條裙子可是喜歡得不得了。按照來之前的設想,應該把公主的路線再重溫一遍,也算是一種追思吧,追思半個世紀前某個上午的陽光和那陽光投下的氛圍,和她的目光所及的一切……舊地暢想,這是旅行的情結之一。然而看情形是不可能了,電影中空曠的台階如今已儼然是體育場上的看台。萬般無奈之下,忍痛跟各國友人合影,以作留念。

《羅馬假日》的痕跡似乎散落在這城市的各個角落。小清帶我去了馬爾古塔街51號(Via Margutta 51),男主人公“喬”的寓所,一個寂靜的院落,那石台階兒似曾相識,讓人依稀想起電影中的一個場景。這溫暖的記憶不知為何有些傷懷,倒是一只入畫的小貓咪把我們帶回了現實。似乎這已經不是一部電影,而是一個傳說,人為什麼會把一個虛幻的故事放進記憶的箱子,有空就拿出來曬曬,是個有意思的話題。

路過一家咖啡館,要不是小清提醒,我根本就不會注意到它。原來咖啡館門前擺放著一張《羅馬假日》的電影海報,電影裡的另一個情節是在這兒拍攝的。如今,兩位巨星都已揮手作別,他們的笑容和眼神倒仿佛依然透過這些細節向世人致意。

來羅馬之前,對“噴泉”的理解相當有限,直到看見特拉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人還沒到,已經聽見“嘩嘩”的水聲。走到近前一看,不覺倒吸一口冷氣。羅馬人把這叫噴泉嗎?但見後面是一幢雄偉的白色建築-----侯爵宮殿,而前面的海神雕像和後面的背景完全融為一體,他駕著兩匹馬,逼真得像要跳起來,腳下是瀑布般的泉水。這個泉還有個更通俗的名字,叫“許願池”。小清催我也許個願,趕忙找出硬幣背著身投了進去,一次許了好幾個。關於扔硬幣的說法很多,扔幾枚的說法各不相同,搞不清,圖個高興吧。

噴泉對面是一溜階梯,游人滿滿當當,坐著、站著和海神兩相望,不少人手裡舉著蛋筒冰淇淋,景致堪稱壯觀。也因此,周圍冰淇淋店的生意格外好。當然,還要加一句,這裡的冰淇淋味道醇厚,實在是很好吃,一點兒不誇張。

8歐元的自助餐

逛著逛著就忘了時間,一看表,已經兩點了。小清要帶我去一個又好又便宜的地方吃飯。反正跟著她我就不用動腦子了。她帶我三轉兩轉,到了一幢大廈前,然後得意地告訴我,這兒有自助餐,中午每人只收8歐。天下還有這麼便宜的午餐?去飯館吃個通心粉套餐什麼的也得6個歐元。最值得一提的是,這兒環境優雅,吃起飯來心態從容,我發現有不少人是來吃商務餐的。

這個叫“Consorzio Gusto”的飯廳在大廈一層, 我們選了外面柱廊的一張餐桌坐下,雪白的桌布,散漫的陽光,令人心情舒暢,當然,價格也是舒暢的原因之一。飯菜的質量還不錯,有用玉米粒,胡羅蔔和酸菜炒的米飯,各種蔬菜,甜品和調料。少不了的當然還有腌橄欖,意大利人的最愛。小清一個勁兒往盤子裡夾扁豆,對我說:“每次來都吃扁豆,你不知道,超市裡的扁豆可貴了。”她還向我推薦一種水牛奶做的奶酪,像蛋白,可惜我吃不出它的好,被我浪費了。

吃完午飯有些犯困。可惜人在旅途,身不由己,還得接著轉啊。小清有事先走,我們便在威尼斯廣場分了手。天熱極了,路邊有個大噴泉,先去美美地洗了把臉,又順便喝了兩口,定定神,決定去對面的“祖國祭壇”(Vittoriano)轉一圈。這個白色的巨型建築趾高氣揚地立在市中心,頗具浪漫氣質。氣喘吁吁地爬上去四下張望,可以看到附近的幾處廢墟和不遠處的古羅馬鬥獸場。上面倒沒什麼可看,不過很涼快, 不少游客都是來乘涼的。這樣的建築在本質上也許更像紀念碑,它的存在只是為了彰顯一種姿態吧。

祖國祭壇的南側是古羅馬鬥獸場(Colosseo也叫競技場),走過去的一路上正好經過那些廢墟。我驚訝於羅馬人怎麼就這麼放心地對這些東西聽之任之,換了我,怎麼也得搭個天棚之類的東西,讓它們不再受風吹遭雨淋。怎麼想的呢,他們。東張西望地走著,看見一個旅游信息中心,進去咨詢了一下,好像還不如小清給我的資訊多,又出來了。

競技場

競技場就在信息中心斜對面,那個無數次在圖片上見過的神話般的建築,不知為什麼,會把它和“神話”兩個字聯在一起,也許在我眼裡它是個奇怪的東西吧,離我的想像力太遠太遠。

在場外買了票,走進去的腳步已經有點兒急不可耐,急著去感受好萊塢電影裡描寫的那個瘋狂殘忍撕殺場面的見證地,也許能聽到些渲泄吶喊的回音?不然總覺得不真實。在外面看到不少排隊買票的人,一進來全都化整為零了,這裡面實在大,當初能容納5萬多人呢。看台一共4層,供游人走的有3層,我在最下面那層足足轉了5分鐘,居然找不到上樓的通道,郁悶至極!最後經人指點才終於找到路上去了。

競技場中央是角鬥場,已經被打開,鋪著些木板,形似T型台,估計是給游人參觀行走的;台子下面溝溝壑壑,像土壘的迷宮,應該是人和動物出場前的“後台”。不知道打開前是什麼樣子。放眼四周,一個大圓,沒有任何視覺障礙。我已經實在沒力氣繞著它走一圏了,拍了幾張照片,隨意找了塊石頭坐下來。這個公元一世紀拔地而起的龐然大物好像在沉沉的睡夢裡,當年的羅馬皇帝恐怕想不到,他的傑作早已被後人破壞掠奪到只剩一個空殼,這空殼喪失了最初的職能,卻在履行著新的使命,作為殘暴和文明的雙重見證,為後人留下無數的課題。遠處有個團隊在聽導游講解,那導游指指點點,游人的腦袋也跟著四處晃動。石縫兒裡的小草探出頭,在微風中輕輕搖擺,有幾分荒涼。

想起斯巴達克斯。我曾在電影院裡為他流淚,連那首凄美的音樂都還記得清清楚楚。他在野蠻的歡呼聲中揭竿而起,在排山倒海的聲浪裡,在有5萬多人的黑壓壓的看台下,他要“自由”的勇氣瞬間淹沒了這一切,為尊嚴而戰的雄心直衝雲霄!

……收回思緒,眼前的視野很好。這麼開闊,望著古跡,發發感慨,倒是個胡思亂想的好地方。說明書上說,最下面的看台是給貴族的,最上面的看台是給平民的。這麼說,這個競技場是為全城的人准備的。我之前以為只有貴族才心冷如鐵,吃飽喝足後要玩兒點兒殘酷的游戲找刺激,原來不完全是這樣。

從競技場出來,按照票上的說明,打算上帕拉蒂諾山(Palatino)上看看,其實就是個丘陵。這張票價裡已經含了上山的門票,只是時間有點兒晚。雖然票在明天上午也有效,但我想我是不會專程再來一趟了。這山很幽靜,山腰間有個平台,剛休息了兩分鐘,下面的工作人員就招手讓我們下來了,他們拉開一條長長的鏈子打算“封山”。我只好順著坡向下,朝著和入口處相反的方向走。那裡就是古羅馬廣場的廢墟。

這片廢墟在我來時的路上看到過,一眼望去,滿目的殘垣斷壁,雜草叢生的地上堆著些石頭,有的石頭上有精美的雕刻,估計是建築物上的。雖然殘破,建築群還不少,有一組在不同方向掏滿了大大小小的拱形門洞,卻讓我想起陝北的窯洞。另一組比較“羅馬”一點,大致能看出以前是祭祀神廟什麼的。其實手裡拿著一本小清給我的旅游書,有一章專門介紹這裡,只是讀得頭大,長老院,神廟,會堂,實在弄不明白,“只剩下幾根柱子”的殘留就有好幾處,分不清楚哪一個。不研究古羅馬歷史,對這裡的拜訪終究是個缺憾。

這裡也要清場了。走在高坡之上回望廢墟,以前,這個廣場曾是古羅馬的中心,如今它所處的位置依然是羅馬的中心,只是它的魂靈早已在歷史的消磨中消散了。後人把它圈起,作為文化的遺跡來憑吊,像憑吊一只木乃伊。我對考古沒有興趣,卻願意在余輝遍灑的廢墟間多一陣停留。只有當黃昏降臨,殘陽映照的時候,它才似乎有了一絲生氣——不知為何,我總以為過去是會在夜幕下上演的,悄悄地,無聲無息地上演。



(四河噴泉)



(競技場)


精選遊記: 羅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