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煙花三月下揚州,我們也就趕在這個春光明媚的季節動身了。
行:
從上海到揚州,可以選擇坐長途汽車直達,也可以坐火車到鎮江然後轉汽車到揚州。坐長途汽車大概需要4.5個小時,在旅游高峰時期最好提前幾天買票。我們就是因為沒買到票轉而坐火車走的。上海到鎮江,T702,7:55開車,10:37抵達鎮江,出站口外就是到揚州的汽車,12元/人,途經潤楊大橋,40分鐘左右到揚州汽車西站。出站左手處就是公交車停車場。
從揚州返回,我們仍然從鎮江轉車。從揚州到鎮江可以坐旅游專線車,10元/人,停靠揚州和鎮江的各風景區,在揚州可以從平山堂、瘦西湖、文昌閣上車,不過在旅游高峰,如果客滿車就不停了。我們在文昌閣,眼睜睜看著旅游客車亮著‘客滿’的紅字呼嘯而過。不得已又去汽車西站坐長途車。從鎮江回上海,T721,18:50開車,全程對號,超多人沒有座位,不過車上有塑料小凳子免費提供,先到先得。
揚州出租車7元起步,基本上哪都能到了,從四望亭到汽車西站是16元。
住:
推薦錦江之星揚州店,非常干淨,標間153元,網上可預定。標間為一張1.3米的床和一張1米的床,可以住一家三口,實惠。雖然不位於市中心,但是揚州本就不大,到哪裡都不遠。從汽車西站可坐20路到石橋下,往回走50米即可。去瘦西湖,坐20路到美食街下,沿淮海路往北走就是。
食:
四望亭路和淮海路飯店聚集,淮海路還號稱火鍋一條街。
福滿樓,就在四望亭路和汶水路路口,門口就是四望亭。招牌菜是蟹粉獅子頭(8元/只)、蟹粉豆腐羹(22元)、大煮干絲(16元)、揚州炒飯(15元)。獅子頭和干絲對我來說口味太淡了,實在沒覺得有什麼好吃,倒是蟹粉豆腐羹讓我們都贊不絕口,一大湯盆讓我們三個人吃個精光。
冶春茶社,豐樂上街10號,從瘦西湖步行大概15分鐘就到,15元的套餐,各色點心每樣一個,茶4元/杯。個人感覺沒有什麼太好吃的。
宋記香辣蟹,淮海路上近文昌路口,沒選擇火鍋,就是吃了炒好的蟹,還是不錯的。
還慕名尋找了菜根香,可惜已關張了,也不知道是搬遷了還是就此關門了。
購物:
揚州特產牛皮糖(綠葉牌是正宗)和醬菜,各處都有賣。
鎮江,可買恆順醋廠的醋,從火車站坐2路車,一站即到。
休閑:
揚州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我們也不能錯過揚州三把刀的手藝不是?我們去的是文昌中路上的世紀星玉浴,19元浴資,足療50元/50分鐘,修、捏、刮、挫腳各12元。
游:
瘦西湖80元,個園40元,何園40元,三個地方的聯票是120元。
瘦西湖,唉~怎麼說呢,一條稍寬點的河而已,也敢叫‘湖’。不過兩岸的風景還是不錯的,風吹垂柳,水波蕩漾的。從南大門進入,沿左岸步行,經過白鷺島(真的有白鷺哦~)、春曉橋、徐園到小金山,再往前走就是五亭橋、白塔,直到二十四橋風景區。到現在我也不知道二十四橋是二十四座橋還是一座特殊的橋,因為據導游介紹,在二十四橋風景區的那個橋,兩側各有24級台階,共有24個欄柱,所以叫二十四橋。過了二十四橋可以繼續向北走,直到北大門,可以去大明寺。不過多數人都是到二十四橋就回來了。我們也是如此,在二十四橋坐上水上游覽巴士,10元/人/站,從二十四橋到南大門共20元。從水上看兩岸別有感覺,而且走了半天,休息一下也不錯哦~~我們在瘦西湖一共呆了3.5個小時,感覺比較緊,如果時間再寬裕點,能在水邊坐坐就好了。
個園,從福滿樓沿著四望亭路的方向,一直朝西走,大概15分鐘就可以到它的後門(從園子本來的功能來說,這個門是正門,但從現在的景區來說,這個門就是後門了)。古代園子講究‘前庭後院’,前面住人,後面是花園,因此一進門就是東、中、西三路建築,每路三進院落。東路是餐廳和廚房,中路是主人兒子的住宅和書房,西路是主人的客廳、住宅和書房,為明三暗五的格局。在古代,只有皇家可以使用五間房的格局,就是在廳的兩側分別有兩間房,加上廳一共是五間,而民間只可以使用三間房的格局,但主人就用這種明三暗五的格局,從院子裡看是三間房,但每間房中又套了個套間,就形成了五間房。在這三路院落中,西路的房子最高大和明亮,因為以前的住宅一共是五路,但因為最西面的兩路損毀嚴重,無法修復,只修復了現在的三路,所以以前的中路就變成了現在的西路,造成了西部高大的格局。因為是旅游旺季,旅游團眾多,蹭導游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要知道在這樣的園林裡玩,如果沒導游,那真是豬八戒吃人參果——啥滋味也沒有。跟著導游在各院落間穿行,有點不分東西南北,其間還聽到了揚州清曲演出,多賺一票。
從住宅中走出,就是個園有名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了。‘春’中除了四季常綠的金剛竹外,還有十二生肖鬧春圖,就是形似生肖的太湖石放在一起。我是比較眼拙,在導游的講述中看的都不是很明白。‘夏’中立著一塊‘醜’石,天然太湖石,不是人工堆砌的,是個園的鎮園之寶。登上‘夏’中的假山,就到了一處長廊,這個長廊長40多米,卻號稱世界上最長的長廊,為什麼呢?就是因為它從夏到秋,要走三個月呀。‘秋’中最引人眼球的就是一片紅葉了,大多樹都是四季常紅的槭樹,只有一株小小的是楓葉,是在槭樹上嫁接的,最好能在這株樹下照相,因為‘鴻運當頭’哦。‘冬’中用的就不是太湖石了,而是安徽的什麼石,顏色泛白,裡面有石英,太陽照上去,閃閃發亮,就好似冬天的落雪,而且好多小石頭活像一只只小獅子,平添了生趣。在假山後有24個園洞,叫‘風音洞’,當風經過院牆後的狹窄過道時,會發出‘嗚嗚’的風聲,就似冬天的北風呼嘯。在另一側院牆上,是一個大洞,透過洞就可以看見‘春’,這是中國園林裡的借景和取景,可謂從冬望到春,時至今日,大家又加了一句,‘冬天已經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出了四季院,後面大片的綠地上栽種了各種竹子,也是出於主人對竹的喜愛。說到這裡,加上個園名稱的由來。由於主人極愛竹子,‘竹’為兩個‘個’字,而且任意三片竹葉在地上的投影就是‘個’字,所以園子叫‘個園’。
何園,位置較遠,還是打車前往比較合適。何園號稱‘晚清第一園’,主人是清代一位正一品的大官,何家人才輩出,何祚休就是他的後代(當然有其它人比他更有成就,可我只記住了他)。何園的鎮園之寶是揚州八怪之一石濤和尚的人間孤品——片石山房,用太湖石堆砌而成,外面看嚴嚴實實,內部卻有兩間屋子。在片石山房前的水面上,靠近右上的地方,可以看到一輪月亮,是光線通過後面假山的孔洞在水面留下的印記,隨著看過去角度的不同,月亮會有園有缺。水面右側假山的對面牆上,是一面鏡子,擴大了空間感的同時,還和水中的月亮一起構成了鏡花水月的場景。在片石山房的對面,是一個水榭,最先入眼的欄杆圍起的一方水,水從石中流,恰似‘琴’音,在它的左側有一個在樹根上刻畫而成的棋盤,右側是一間小小的書房,而從欄杆處望去,對面牆上開了一個方形的窗,窗中擺了一塊石頭,旁邊有一棵從窗外伸進的翠竹,這就形成了一幅有動感和活力的畫。在這一處水榭中儼然已營造了‘琴棋書畫’的文雅氣氛。
除了園林,何園的住宅也值得一看。最出名的就是它的回廊。中國園林中的回廊應用最為靈活,而何園用回廊將所有的樓都連在一起,可以保證下雨不淋雨,而且這個回廊除了上下兩層外,還有‘人’字形的路,就好似‘Y’形路,人稱‘中國最早的立交橋’(是否感覺誇張了點?)。何園住宅的另一特色是中西合璧。比如賞月樓上的鐵欄杆,材料為鑄鐵(西),圖案確實‘延年益壽’(中);比如玉繡樓所采用的木質可活動的百葉窗,雖歷經120余年仍靈活可用;比如主人所用的床為木質高腳床,床前有壁爐,上面鑲嵌的是法國進口的瓷磚,顏色依然鮮艷奪目,書房中還陳設中式家具和留聲機;再比如在楠木廳裡,沒有采用中式建築中常用的對著大門的屏風,而是采用了整面牆都安裝玻璃,采光超好,直逼當今的玻璃幕牆,而玻璃在當時可是一寸玻璃一寸金呀。當時安裝的玻璃大都已經沒有了,只保留了一塊,是大門左手的那塊大玻璃,9mm厚,上面還有文革時留下的槍眼呢。
這次去揚州還有個目的就是看瓊花,我們認為‘煙花三月下揚州’的煙花就是瓊花,在瘦西湖裡我們看到了好多瓊花,以及瓊花的變種繡球花。瓊花不是單獨的一朵,而是108朵組成的,外圈是8朵五瓣白花,包圍著中間的100朵小白花,當花全部開放時就好似一個玉盤。
鎮江,我們只是去了一條古街,街名叫‘西津渡街’,在伯先公園附近,緊鄰博物館。一條短而窄的石板路,有明代的觀音洞、清代的救生會以及一八八九年建築的英國領事館舊址。街兩旁有雕花木樓,街中央有江南唯一的喇嘛過街石塔,建於元代,可惜現在的這個是後代修復重建的。
行程結束,我們三個人兩天共花費1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