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廊橋,可愛的泰順人(杭州自駕車)三

作者: 詠絮無才

導讀5月3日8點,大家在賓館門口集合,當地的司機夏師父也早已等候,出人意料的是富春也來了,居然說要陪同我們走訪廊橋,阿哦,後來深刻的明白了,幸虧有了富春,否則我們的旅程就沒有這麼順利了。昨天時間問題,我們取消了裡光的圓洲古村落和炕口橋的旅行。楊大嫂很厲害,來之前了解了壽寧的廊橋,就在羅陽附近,而且路況不錯,路上也有非常美麗的梯田,讓我們也 ...

5月3日8點,大家在賓館門口集合,當地的司機夏師父也早已等候,出人意料的是富春也來了,居然說要陪同我們走訪廊橋,阿哦,後來深刻的明白了,幸虧有了富春,否則我們的旅程就沒有這麼順利了。昨天時間問題,我們取消了裡光的圓洲古村落和炕口橋的旅行。楊大嫂很厲害,來之前了解了壽寧的廊橋,就在羅陽附近,而且路況不錯,路上也有非常美麗的梯田,讓我們也心動了,所以我們決定一起行動,先去仙居橋,然後到壽寧。兩部車開到羅陽附近的仙居橋,途中順便看了一個木板索橋和徐氏宗祠,仙居橋的造型非常之簡單,顏色也很干淨,是泰順六大必看之橋。我們停車後,在橋下停留片刻,拍照的拍照,看釣魚的看釣魚,我非常興奮的充當了講解員,雖然也是皮毛,仙居橋在原來的橋墩上拔高了15米,所以橋上的每一塊木頭都有黑色毛筆寫的編號,看的出要保持原貌,只是黑色毛筆字有了小小的破壞。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了解廊橋,我轉帖了攜程上的景點介紹,使大家更明了。

Ps:仙居橋 位於仙居村水尾,距羅陽縣城二十公裡,是泰順現存的木拱橋中跨金徑最大的。

仙居橋始建於明景泰四年(1453年),歷史上多次被洪水衝毀,也多次重建。現在我們看見的仙居橋為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造的,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由於溪水上游建水電站,考慮到泄洪時,水流可能再次衝擊到已經垂垂老矣的橋身,2002年3月,仙居橋被修葺一新,橋台升高了1.5米。如今的仙居橋氣勢恢弘、風格古樸,頗有往昔的風韻。原路返回到羅陽,再往南開車20分鐘左右,就到了壽寧的犀溪,一個我也不知道名字的古橋(似乎叫福壽橋),旁邊還有一個小廟,供奉泰順一帶非常有名的陳氏夫人,壽寧的廊橋種類非常簡單,不是最古樸的,就是最花哨的(顏色很鮮艷,造型非常復雜的那種)。幸虧有了富春的陪同,否則我們很難找到地方,因為都沒有詳細的路標。橋不遠的地方還有一個碇步,富春也一並帶我們去了,一個直角轉彎的地方,有一個‘3’字型的碇步,前面還有二個小廟宇,一個是‘大帝宮’,一個是‘太陰宮’,大帝宮不知道供奉的誰,估計是個男性,因為隔壁供奉的是陳氏夫人,這樣男女隔壁供奉的廟宇,江南一帶倒是少見哦。離中午時間雖早,但聽到富春說壽寧一帶美野味頗多,我們毫不猶豫的選擇提前吃飯,富春帶我們到一個很不氣眼的小店,點了幾個野菜,當地的田螺,野筍等等,味道蠻不錯,價格也很便宜,真是味美價廉哦。飽餐一頓後,我們返回羅陽鎮,聽夏師傅的勸告,在鎮上加了油,楊嫂和我順便去買了泰順最有名的‘三杯香’綠茶,果然是山茶,味道比龍井濃,口味不錯。我們買茶完,找左左他們,發現左左在橋邊算命,一臉虔誠的看著算命先生,口中念念有詞,真是可愛,我們在橋邊吹風,很清爽,等左左,最後左左付完錢,居然告訴我們‘好便宜阿’,一問才7元,泰順的物價是實惠哦。接著就直奔嶺洲鄉去了,一個半小時的車程吧,先到毓文橋,泰順最美麗的石拱木廊橋,美麗的木雕欄杆,秀麗的圓形橋墩,兩邊的古樹陪襯,非常的漂亮,泰順一帶普遍的特色吧,廊橋邊都有一個廟宇。這個也是陳氏夫人的,對聯特別多。

Ps:毓文橋

位於洲嶺鄉洲邊村水尾,毓文橋建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雖算不上最古,卻可能是泰順地區最美的廊橋。

毓文橋系石拱木廊橋,三層閣樓,皆飛檐翹角,屋脊中有葫蘆頂,造型豐富優美。與其他廊橋不同的是,橋身的兩邊不是用木板側封,而是代以做工精細的格子木雕,更顯精致細膩。毓文橋地處兩山缺口處,橋邊古樹參天,造型優美的毓文橋掩映其中,宛如一幅精美的宋畫。然後返回,在一個小木排‘三條橋’的地方停下,楊大哥的現代越野車直奔去了,富春,牛和我都下車走路了,畢竟偶們的是桑塔納,和越野車不可同日而語。走進去還是需要十幾分鐘的,先平路走個幾分鐘,接著就是一條下山的小徑,我晃悠晃悠的下去,一邊尋找路邊的野花野草,嗨,還真給找到幾株野生蘭花,紫色的,非常優雅的長在路邊。富春和牛非常配合的給蘭花拍照,哈哈。說說最最古老的三條橋吧,一直是旅友們非常推崇的最美廊橋,他是唯一旁邊沒有建築沒有大馬路的橋,因其人煙罕至,所以保存最好。我在旁邊張望,立馬想起老毛的‘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還有敦煌的飛天,那麼的輕盈,那麼的嫻雅。三條橋的另一大特色是橋上有詞一首‘點絳唇’。

Ps:三條橋

位於垟溪鄉和洲嶺鄉交界地,古時由三條巨木為主梁跨溪架設而成,由此得名“三條橋”。此橋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由於當年在拆舊橋時發現有貞觀年號的舊瓦,因此有人猜測三條橋可能建於唐代。現在我們看見的三條橋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建的。三條橋這樣的木拱橋在建築學上稱為疊梁拱橋,泰順縣現存這類古橋共6座。

三條橋古樸優美,無名氏題在橋身木欄板上的一首“點絳唇”,更給我們帶來了綿綿不盡的浪漫遐想:“常憶青,與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處去?人自多情,吟吟水邊立,千萬縷,溪水難寄,任是東流去。”

橋美水也清,我們3個女孩子都下水洗腳腳了,還有楊大哥,美其名曰:足浴。一直在石頭上摩挲,去除疲勞。我還搜到兩塊石頭,造型一矮一圓,一高一瘦,我和牛說前者是我,後者是他,呵呵,雖然我不胖。4點多吧,我們開車到了三魁鎮,先是看鎮上的薛宅木拱橋。最喜歡橋邊的大樟樹了,楊大哥和我還因這個樟樹有一瓶啤酒之賭呢(我們賭樹齡,楊大哥說不到800年,我說800到1000年之間,結果剛好800年,楊大哥輸就要多喝一瓶啤酒)。把koko給樂了。我們5人圍了圍樟樹,差不多。

Ps:薛宅橋

位於三魁鎮薛宅村,始建於明正德七年(1512年),後多次重修皆毀於水患,現橋建於清鹹豐六年(1856年)。因橫跨錦溪,古名“錦溪橋”。全長51米,單跨29米,單檐。已載入《中國橋梁史話》。看完薛宅木拱橋,又驅車到一個木平橋,橋本身不錯,可惜河岸邊成了垃圾場,味道和形像大打折扣了,其實每座橋下,流水都很少(上流水電站亂開發,給截了),垃圾都很多(三條橋下居然有一大堆啤酒碎片,)真不知道人們的文物意思和環保意識何在。

Ps:永慶橋

位於三魁鎮戰州下溪坪村,建於清嘉慶二年(1797年),為伸臂梁木平橋,建廊屋12間。參觀永慶橋除了看外觀外,還應注意橋內梁木上的幾條流暢飄逸的線刻,俗稱“梁須”,這其中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技藝高超的木匠,在建造一座橋梁,卻由於一時疏忽將大梁的料下短了。由於上梁的日子早已確定,若不能按時建好,便是死罪。木匠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而此時來了一位漁翁模樣的人,手中提著2條鯉魚。問明情況後,勸木匠不要著急,先燒魚喝酒。於是2人對飲起來,酒喝完時,漁翁便硬要木匠出門買酒。木匠無奈,只得出門。當他回來時,漁翁已經不見了。只見桌上的2只魚頭面對面放置著,中間擱一根筷子,筷子的兩端分別插入魚嘴中。木匠不禁恍然大悟,喜從天降。原來這根筷子代表了一根大梁,而魚嘴則代表了大梁兩端的柱子上挑出來的2個擱置點,擱住了大梁,解決了大梁下料短的問題。為紀念這位如天降般的救命恩人,所以就在梁的兩端刻上鯉魚須,這一習俗也由此流傳下來。返回三魁,天色已晚,肚子叫的不行,但是為了安全,決定先找住處,五一人真的多了,富春和我找了幾家,居然都沒有房間了,5間房子,最後分配在3個不同的酒店,感謝koko,成全了牛和我,把大房間讓給我們住,自己擠在一個小房間裡,霉味還挺重的,呵呵。最開心就是吃飯了,當地美食野味入口不說,看看楊大哥和koko你一口我一口的喝酒,聽聽楊大哥的豪言和koko的共產主義概念,感覺生活蠻不錯的。慚愧的是又是楊大嫂買的單,連續兩個晚上了哦。

海闊天空之後,大家都各自沐浴休息了。我們住的旅館小,熱水居然很快用完了,我只能讓老板娘重新燒(電熱水器),結果11點多老板娘告知,樓上的上海女人一邊洗澡一邊洗衣服,把熱水又給用光了,心裡那個火啊,都想拼命了。狠狠地告訴老板娘,讓他們停止,繼續燒水,否則我不客氣了,運動天不洗澡,就像眼睛裡有沙子,是怎麼都睡不舒服的。結果牛和我睡過了頭,到4點多才醒來,各自洗澡完,都已經5點了,天都蒙蒙亮了,河水的溪水依舊潺潺,村口的公雞開始鳴叫,見識了泰順的早晨,也算補償。


精選遊記: 泰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