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雲游,一種跨越20061006

作者: momolet23

導讀* 20061006泗溪(北澗橋、東溪橋)-雪溪鄉(胡氏大院)-仕陽(仕陽錠步)-溫州-新昌清晨的空氣總是那樣,涼涼的、柔柔的、濕濕的,尤其在霧中,更是那樣的有點神秘。於是,那姊妹橋更是顯得楚楚動人。我們沒有錯過那樣的美景,很早的就相繼來到她們的身邊。首先是北澗橋,人們喜歡叫她妹妹橋,疊梁式木拱廊橋,位於泗溪鎮下橋村。始建於清康熙十三年(167 ...

* 20061006泗溪(北澗橋、東溪橋)-雪溪鄉(胡氏大院)-仕陽(仕陽錠步)-溫州-新昌清晨的空氣總是那樣,涼涼的、柔柔的、濕濕的,尤其在霧中,更是那樣的有點神秘。於是,那姊妹橋更是顯得楚楚動人。我們沒有錯過那樣的美景,很早的就相繼來到她們的身邊。首先是北澗橋,人們喜歡叫她妹妹橋,疊梁式木拱廊橋,位於泗溪鎮下橋村。始建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慶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橋長51.7米,寬5.37米,淨跨29米。橫跨北溪之上的北澗橋整體結構合理,氣勢如虹,橋屋灰瓦紅身,飛檐走獸,橋旁古樹掩映,橋下二水交彙。青山、碧水、虹橋、古樹,相互輝映,構成一幅迷人的風景畫。而被稱為姐姐橋的叫溪東橋(東溪橋),疊梁式木拱廊橋,位於泗溪鎮下橋村。始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重表。道光七年(1827)重修。橋長41.7米,寬4.86米,淨跨25.7米。處在“將軍逗獅”風水模式中的溪東橋,“虹氣臨虛,影搖波月”。橋拱上建有廊屋15間,當中幾間高起為樓閣。屋檐翼角飛挑,屋脊青龍繞虛,頗有吞雲吐霧之勢。一個退休的老人,精神矍鑠,他始終和廊橋為伴,這天清晨,我們便進入到他的廊橋世界,聽著他的指引,對廊橋有了更深的了解。離開了泗溪,我們驅車彎入了路邊的一個雪溪鄉,到那裡找尋一個古老的胡氏大院。位於雪溪鄉橋西村,當地亦稱石門樓。胡氏大院系該縣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不僅規模龐大,而且做工精致,具有很高的文物綜合價值。胡氏祖居慶元官塘,明天順年間(1457—1464)胡道嚴徙居今泰順雪溪西岸,為當地胡氏始祖。傳至胡東偉一代,家業日盛,遂開始大規模的建造住屋。胡東偉,字震仁,號霽園,生於清嘉慶壬申(1812),卒於光緒癸未(1883)。胡東偉於光緒二十年(1894)以子胡一琨遇覃恩,誥封奉直大夫。胡東偉從道光十二年(1832)起至同治甲戌年(1874)先後建造了胡氏大院、鳳壟厝、鳳壟頭厝等民居,前後歷時40余年,胡氏大院亦是經過前後三次的建造才形成今天的規模。我們笑稱那裡完全可以拍攝一部復雜情節的深宅大院電視連續劇。此番雲游廊橋的最後一個景點,貌似不起眼,好像鄉間小溪到處都有,但在仕陽卻因為它漫長而筆直的錠歩,而成為一個獨特的景觀:仕陽錠歩。我們走一遍,數了數,一共223個石墩。村民們每天在上面自如的來往,而在我們的腳下就難免顯得有點生疏,腳下涓涓溪流,伴著我們一步一個石墩的來回了一次。當我們懷著戀戀思緒踏上歸程,當小福車隊駛上通往溫州方向的高速,我們便知道,雲游廊橋的旅程結束了,除了感懷,更多的還是期待再次的廊橋拾夢。這晚,我們在夜色中走進了新昌那燈火通明的白雲山莊。將在回滬前的廊橋之外,小小的把長假FB進行到底。



(北澗橋)



(東溪橋)



(胡氏大院)



(仕陽錠步)


精選遊記: 泰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