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從然烏湖出發,繼續在318國道上向拉薩方向駛去。行至84道班處,車離開國道,進入一個窄窄的峽谷,谷中溪水奔騰。我們在村道上逆水流方向前進,大約走了七千米,前面出現了一片開闊谷地,透過車窗隱約看到風馬旗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飄動,溪水已變得很溫順,慢慢地流淌著。
這時,車右轉彎向溪中開去,一眼可以看到溪中有一轉經亭,亭旁一根碗粗的木頭橫跨在溪上,淙淙溪流從容地轉動亭下的扇葉,帶動亭中的經筒不停地旋轉。“停停停……”,司機立刻停車,車就停在了溪中央。美女們不怕“濕足”和淋雨撲向轉經亭,站在獨木橋上擺出種種Pose,我們躲在車內為她們拍照。從鏡頭裡我們發現了遠處雲霧下有白皚皚的雪山,“快走快走,前面就是米堆冰川1”。
朝著雪山方向大約再行五百多米,路沒了,雨停了,陽光出來了。路旁的一位藏族少年告訴我們這裡是米堆村,並帶我們翻過一道荊棘柵欄。環顧四周,森林、雪山、冰川、田園、村莊和裊裊上升的炊煙,在雨後高原刺眼的陽光照射下,像用Photoshop軟件調高了色彩飽和度和對比度的照片一樣,光彩照人,活脫脫一個人間仙境。村子裡的房子全部是藏式木楞屋,散落在一群群古樹、一塊塊菜花地和一片片青稞苗之間,屋前地角還點綴著勞作的藏民和悠閑的牛羊,村旁潺潺的溪水輕快地跳躍著。
走過阡陌的田間小路,順時針繞過村口插滿風馬旗的瑪尼堆,進入村子。村裡的房子都是整幢用原木搭成,連屋頂也是用木板鋪就,別具風格,樓上一半是曬台,曬台前有一排晾架,用於晾曬收獲的莊稼。屋子旁邊到處都是木柵欄,有的圍成屋前院子,有的圍著莊稼地。木柵欄所用材料有粗的、細的、彎的、直的以及板條和樹枝,顯得十分自然隨意和恰到好處,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我們進出村時就爬過好幾道一米多高的木柵欄。村裡生長著許多古樹,粗大的樹干穩穩地站立著,樹冠拼命地向四周張開,茂盛的綠葉下,有的樹干中間已裂開一條大縫,裡面還能藏一二個小孩,讓人感覺到生命的頑強。嫩綠的草坪和牧場上,肆意而奢侈地開放著各種各樣鮮艷奪目的野花,有白的、蘭的、黃的和紅的;地裡碧綠的青稞苗像剛抹過油一樣,綠得醉人,金燦燦的油菜花竟相怒放;野蘑菇在樹丫或地角悄悄地冒出。我們仿佛進入一個自然古樸又春意盎然的童話世界,無論是全景還是局部,大家不斷地按動數碼像機的快門,不用構圖隨手成畫。
整個村子像一個迷宮,藏族少年帶我們出來後,再穿過一片森林,翻越一座亂石林立的終磧壟2,來到冰川末端。
仰望冰川,整座巍峨峻峭的雪山像兩把並排緊靠的太師椅,淡淡的雲霧遮住椅背上的頂峰,靠背和護手是一堵厚厚的雪牆,中間是晶瑩閃爍的冰盆絕壁,兩條巨大的冰瀑湧著波浪從椅子上流下。椅子下方,斷裂的冰舌,泛著幽幽的藍光,似乎在訴說著地球的蒼桑。消融區獨特的“弧拱”結構和泥沙俱下,也許是季風海洋性冰川的無奈。冰磧湖3中飄浮著的冰塊還在悄悄地發出藍光,好像在訴說著依依的離別之情。
上來時的汗水早已沒有了,身上感覺到一陣陣的寒冷。藏族少年帶我們順著冰河回到停車處,這時,大家都說餓了。一位熱情好客的藏族青年請我們到他家做客,為我們送上香甜的酥油茶和美味可口的面條。
離開的車上,我們還在美美地回憶著米堆的藍天白雲、雪山冰川、森林古樹、湖泊溪流、青草鮮花、田園木屋,以及瑪尼堆和飄動的風馬旗。最令人感動的是那位好客的青年和帶路的少年,因為他們一直未向我們提出要錢要物。臨別時,我們本著“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的指導思想,硬是塞給青年一點飯錢,給少年留下一點文具。這如詩如畫的生態環境和純樸善良的民風,不就是我們今天構築和諧社會所需要的嗎! 注:1.米堆冰川:位於西藏自治區波密縣玉普鄉米堆村,主峰海拔6800米,雪線海拔4600米,末端只有2400米,是西藏典型的海洋型冰川,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曾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六大冰川之一。2.終磧壟:由冰川搬運、且在冰川停止運動時堆積下來的物質組成的弧形堤狀地貌。
3.冰磧湖:指冰川消退時,冰磧物形成的凹地,或冰磧物阻塞河床、冰川谷瀦水而成的湖泊。
歡迎光臨我的個人博客:http://***/u/115051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