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早晨,7點起床,第一件關心的是看天氣,又將是陽光燦爛!雖然可以成行了,但走這條線路最好是多雲或陰天。因為尼農以後一直到西當都是荒涼干熱讕滄江峽谷,路上沒有高大植被可遮陰的。昨晚睡覺前就把阿青布畫的地圖牢牢地記在了心裡。所以吃完早飯,8點鐘就悄悄地出發了。從阿青布家門前的草地上直接向河邊走去,8點08分到第一座橋,過橋後沿著河的左岸山路行走。初升的太陽無法穿越山路上的密林,所以不會曬的很厲害。而路上居然還有以前驢友留下的形形色色的路標,最明顯的是撕碎的撲克牌,每擱一二十米總會出現。真不知怎麼評價,這段路其實還是很明顯的。8點26分,走過一處廢棄的牧場圍欄、木門。8點28分看到和對岸有一大片山坡被塌方的滑石完全覆蓋了。8點39分路過一處完好的牧場圍欄,但沒有看到牲口和藏民。8點45分,河對岸遠處的山坡上出現了一座木屋。8點48分,到了第二座橋,通過後來到河的左岸,前行了10分鐘,沿河山坡上出現了大片耕地。路就是直接從耕地中間穿過,這片耕地就是阿青布說的苞谷地,只是現在是一片光禿的黃土。應該很快就能到第三座橋了。路過木屋門口,遇見一個藏民,打個招呼後,他拿出了一個手機問我們會不會調整。他說自己不知按了哪個鍵,裡面的時間設置全亂了。我接過一看,是NOKIA570,老鄉都用上彩屏手機了,比我的SIEMENS2118領先好幾代了。不會玩,交給燕子,燕子可能也不太熟悉,試了十分鐘,都無法保存設置。由於還要趕路,只能向藏族老鄉說抱歉了。9點12分,來到第三座橋,這是阿青布特別關照唯一不能過的橋,只能繼續向前。雨崩河流到這裡已經感覺水流加快了,有些地方散布著綠色的深潭。路漸漸離開了河岸,開始拐向山腰的樹林。走在樹林裡,還偶爾能聽到流水聲。9點45分,來到第四座橋,這裡河的兩岸都是沿山坡開墾的耕地,對岸還有兩座木房。站在橋上,看到雨崩河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向山谷外奔流而去。走過橋後,沿著耕地中間明顯的路徑,走過無人的木房。10點左右,走出了開墾過的山坡,路又延伸進山坡上的密林裡。這段路旁全是大小不一的岩石,左側的雨崩河在這裡有了明顯的落差。咆哮的河水撞擊著河道裡巨石,轟鳴而下,形成小瀑布。10點15分,我和燕子忍不住河水的誘惑,走下山路,穿過障礙,小心地來到河裡巨石灘上。正好我水瓶裡從神瀑裝的水全喝完了。就直接從這河裡舀水灌滿。雨崩河水從雪山上一路流淌到這裡,依然是清澈干洌,完全可以直接飲用。腳下的路又漸漸的偏離了河岸往右側山上拐過去。可能此時我們已經不知不覺地錯過了某個岔路口,我和燕子走到一個“明顯的岔路口”,是當地人用山石壘出的一道矮牆,感覺像是一條通道。而我和燕子都以為到了第五座橋前的岔路口,我還高興地充當路標拍照留影。結果往左走了一段,感覺不對,像是走進了人家的圍牆裡。退出往右走就更遠離雨崩河了。此時才發現已經迷路了。結果順著路走到盡頭,遇到了那道石牆的盡頭,被荊棘樹枝和石頭封掉了。不管了,我們直接翻了過去,似乎又有了路,但走了不久就看到底下的雨崩河及前面很遠處的橋。這是我們要過的第五座橋。而我們此時卻在半山腰上,接近河邊的山坡上有一座木房子,這應該就是阿青布在地圖上標注的第五座橋前岔路口山坡上的房子。此時我們如果在房子旁邊應該看到這岔路口的。看著底下的房子,走回頭路是不可能了。燕子決定就從山腰上直接下去,先到房子那,再穿過房子下的山坡到河邊。這是個大膽的冒險方案。我最怕下坡了,而且這裡下山,都是土石坡面,偶爾有幾棵小樹和灌木,很危險,不過也別無他法了。於是燕子在前頭探路,在接近幾乎45度的山腰斜坡一點點往下,利用僅有的幾處灌木叢迂回下降,我在後面只能跟進了。看著腳下的砂石不斷往下滾,心都懸到了口中。一步一步,伴隨著流沙滾石,艱難地下到了木屋旁邊。再回頭看看,真不敢相信自己是從這近十米高的砂石陡坡上下來的。接下來的山坡坡度緩和了些,走之字形線路,一點點往下,終於在11點55分,下到了雨崩河邊,這裡又有明顯的路徑了。12點,我們來到一處水流稍緩的河邊,還有一片濃密的樹陰,這是個不錯的休整地。於是休息、午飯。消耗了的水,還是直接從河裡補充。半小時後,我們繼續出發。12點32分,過了第五座橋,回到了雨崩河的左岸。接下來就沒有岔路了。有我們期待的伴隨著尼農水渠的懸崖小道。12點37分,路的前方出現了尼農水渠的開頭。雨崩河在右側成了瀑布往下落,部分河水穿過左側岩石底下流入當地村民緊貼懸崖開鑿出的水渠,沿著山體,蜿蜒而行。水渠右邊只有三十釐米左右寬的小道,還有些地方被水渠裡溢出的水漫過。山路的右側是雨崩河谷的懸崖,深不見底。而山路靠雨崩河谷懸崖側幾乎無遮無攔。在這裡行走算是真正的探險了,其實只要不是刻意地往下看,保持雙目平視,是不會有恐高的感覺的。不過還是要留意腳下,我在過一處漫水路面時,左腳滑了一下,結果一腳踩到了水渠裡,還好登山鞋的防水性救了我。要不,穿著一只濕鞋,是無論如和也走不完剩下的那一大半路程的。這段路上,我和燕子都保持一定的間距,但又很默契。只要前面的人看不到後面的人了,就會停下,等後人上來進入視線了才繼續走。13點03分,路上有一處地方,村民為防山體塌方阻塞水渠,而用木料蓋在水渠上,上面的山石落下後堆在木料上形成了一個小斜坡,蓋住了路面。過了這個危險的路面不遠,三分鐘後終於到了雨崩和彙入讕滄江處,水渠和山路也左拐,開始沿著瀾滄江峽谷走了。順著水渠小路往前,滿目是瀾滄江峽谷荒涼的景色,幾百米深的峽谷底下,淺綠色的瀾滄江靜靜地流淌著。前面狹窄的路上出現了兩匹馬,卻沒有馬夫,看來是當地藏民放養在外面的。馬兒只顧低頭吃草,我們只能在後面趕,而不能超越,也無法利用它們來馱一下背包,這麼長的路下來,感覺背包越來約沉。繼續走了N久,在水渠路的右側看到了一道半人高的土牆。我知道已經是尼農村了,但沿著土牆,路一直走不到盡頭似的。14點,來到土牆邊的幾棵大樹下,遇上三個年輕的喇嘛,趕緊打招呼。喇嘛說這裡已經是尼農村裡了。算起來從早上出發到現在,我們已走了整整6個小時了。MY GOD!這僅僅是一半的路程。一會兒,燕子趕上來了,打聽到西當的路程,喇嘛們說,很快!就一個小時!聽到這個,我已經哭笑不得了!阿青布說他們當地人走尼農到西當是6個小時,而我們只能走一半的路程。看來以我們的速度,參照喇嘛們說的一小時,我們估計起碼要2個小時以上。而結果確實是:3個小時後,我們走到了西當兩公裡外的榮宗村。沒有作長久的停留,告別了喇嘛,繼續往前趕路,此時體力已經不是問題了。好像很機械地一直往前走,一但停下休息後,要重新開拔才感到艱難。沿途還是荒涼的峽谷,對岸偶爾出現了一個綠意盎然的村莊就像是沙漠裡的綠洲一樣。我邁開大步,還是走在前面。15點,在前方又看到了土牆,難道是西當村?但接下來的景像很快否定了我的猜測。因為三天前進溫泉時就路過西當的,那可是有著成片綠色的青稞地,還有房屋樹陰的。而眼前只有廢棄的耕地和裸露的砂石。看了地圖,好像是中間的扎龍村,不過怎麼沒人呢?15點20分,停下卸包休息。此時我只剩下小半瓶水了。接著上路,這時整個世界簡單的只剩下頭頂上的天空、峽谷下的瀾滄江還有腳下的盤山小道。而腳下的路似乎永遠沒有盡頭,感覺要這麼永久地走下去。16點35分,又走到了一處房屋前,還遇見一個藏民,趕緊上前招呼,打聽路程。藏民說這兒已經是屬於西當村的範圍了,要繼續往前,翻過左前方的山頭,就可以到西當村的公路上了。還熱情地向我們推薦了出村的包車電話。可是我和燕子實在走得太累了,不想再上坡翻山了,於是我們還是沿著小路繼續向前。前面又有了人工水渠,有水渠就說明能通到村莊,我們就沿著水渠走。遇到一些在修水渠的村民,都笑著對我們說,快到了!17點,忽然看到峽谷裡的榮宗橋和橋邊的白塔了,我們居然繞過了西當村。最後水渠路斷了,出現的是靠左手側的圍牆。沿著圍牆走,終於在17點15分,來到了公路上。上了公路,才走了十幾步,就不想走了。於是兩人在公路邊坐下,燕子用手機撥通了剛才村民推薦的包車電話,告訴了我們的位置,十分鐘後,一輛小面包車載著我們向山外開去。我們的梅裡雨崩徒步就此結束了。五十分鐘後,回到了飛來寺。後記,當晚我們還是入住神山大酒店。晚飯前,燕子眼明手快地聯系好了第二天回中甸的順風車,每人50元,真是超級順利啊。4月21日,回到中甸,我直接去客運站買了第二天去四川稻城的車票。4月22日,早晨6點,天還沒亮就離開了古城青年旅社。我在雲南部分的假期結束了,因為幸運地遇到燕子,才感到徒步梅裡雨崩的過程近乎完美。相比之下,4月23日、24日在稻城亞丁時,連續的下雪天,亞丁景區的施工,使得單人徒步顯的太一般了。

(快到第四座橋了,雨崩河邊,耕地,房屋.)

(第四橋和第五橋之間的雨崩河,水流湍急,有落差.)

(尼農水渠路的開頭.)

(走在懸崖邊的小道上,回頭望雨崩河的落差.)

(荒涼的瀾滄江峽谷,山腰上的徒步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