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之旅——暑期西藏之行散記(五)拜謁布宮

作者: gz&bz

導讀雖說下午2:40才進宮,但我們1:30就集合出發了,因為從山腳上到半山的布宮門票售票處並通過安檢需要時間。由於布達拉宮雄踞拉薩市的紅山(瑪布日山)之巔,是整個拉薩市的制高點,幾乎從任何一個方向,都可以看到它的某一側面。我們的駐地就在布宮後面,幾天來出進路過都會看到它。不過,真正走近她,走入她,還是不能不為她的巍峨雄偉所震撼、驚嘆和折服! 我 ...

雖說下午2:40才進宮,但我們1:30就集合出發了,因為從山腳上到半山的布宮門票售票處並通過安檢需要時間。由於布達拉宮雄踞拉薩市的紅山(瑪布日山)之巔,是整個拉薩市的制高點,幾乎從任何一個方向,都可以看到它的某一側面。我們的駐地就在布宮後面,幾天來出進路過都會看到它。不過,真正走近她,走入她,還是不能不為她的巍峨雄偉所震撼、驚嘆和折服!

我們是從布宮的東側沿之字形登山階梯開始上布宮的。布達拉宮城包括四大部分:紅山之上的紅宮、白宮、山後的龍王潭(稱做“林卡”,主要是一組以龍王潭為中心的園林建築,是布達拉宮的後花園,我們此次沒有參觀)和前山腳下的“雪”(分布著原西藏政府噶廈的辦事機構,如法院、印經院和藏軍司令部等,此外還有一些宮廷輔助設施如作坊、馬廄、供水處、倉庫、監獄等)。紅宮為歷世達賴靈塔殿和各類佛堂、經堂,位於整個建築的中心和頂點。白宮合抱紅宮,為達賴喇嘛處理政務和生活居住的地方,由寢宮、宮殿、僧舍和僧官學校組成。

導游小藍引導著我們邊走邊講:公元7世紀,吐蕃王松贊干布與唐文成公主聯姻,為誇耀後世,在當時的紅山上建了9層宮殿1000間,史稱 “頗章瑪保赤載”,意為“紅色宮堡”, 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據史料記載,當時紅山內外圍城三重,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宮殿間有一銀銅合制的橋相連,布宮東門外有松贊干布的跑馬場。但後來兩次毀於災害兵火,現僅有法王洞(曲結哲布)和帕巴殿(帕巴拉康)是當年遺存。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布宮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紀五世達賴喇嘛時期重建的白宮及其圓寂後修建的紅宮,此後歷代達賴又相繼擴建,終成今日規模。

真正的登山是由布宮落成的無字紀念碑處開始的。據藍導介紹,五世達賴於公元1645年開始重建布宮,後因年高而將政務委托於攝政第巴(意為“大管家”),並親按手印以示授權(後來我們在白宮看到了南壁玻璃罩內那枚代表權勢的神秘手印)。1682年五世達賴圓寂後,攝政第巴·桑結嘉措為使工程順利進行,秘不發喪長達13年之久,因此公元1693年布宮重建工程結束後,就立了這塊無字碑。

雄踞於紅山之巔的布達拉宮,山下海拔已達3650米,從山腳入口處到頂端,一共有900多級石階,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它的巍峨不容置疑,然而在高原反應的困擾之下,布宮金頂的崇高被我視為畏途。今天如果沒有兒子的扶持照顧,我是無論如何都上不去的。好在通往金頂的“之”字形鋪石階梯寬闊平緩(階梯最寬處闊達10米,梯級並不陡峭),外側砌有及胸的女兒牆,歇息時可憑牆遠眺。我基本上是十幾步一歇,因為心髒像被什麼緊揪著喘不過氣來,走幾步就雙腿發軟,人不由自主地就想躬下身子來。不過我終於還是咬著牙上到了此行允許到達的最頂端(金頂已不對外開放),參觀了允許游覽的所有殿堂。

至於具體的名目,除了最先到達的入宮主通道東大門(平措多朗)和白宮正門外的大平台(德陽廈,面積約2000平米,用藏族特有的建築材料“阿嘎土”夯築得光潔平整,是喜慶節日專供達賴及高僧、官員賞玩歌舞及跳神表演的場所)外,已記不大清,留待回去查資料了。(我和兒子曾為紅宮看上去由秸稈混合紅泥築成的宮牆頗感驚異,結果還真查到了:“紅宮屋頂外圍的女牆,用一種深紫紅色的灌木壘砌而成”,想必是高原特有、質地堅密的一種植物,否則何以經千百年風雨侵襲而不朽?)

因為今天一則人滿為患(至少有十幾個團隊依次行進,導游們的講解互相干擾),聽不清也看不清。二則3.14後戒備森嚴,進門的安檢相當嚴格,不准拍照、不能戴帽子墨鏡(對神佛不尊)、不能帶液體(山頂的礦泉水卻在高價出售)。宮內幾乎已無僧人可言,多的是全副武裝的軍警人員,少數身披僧袍者一看就是工作人員,因為只要游客稍有滯留,就立即會被他們警告:“導游注意時間(限定只給一個小時)!導游邊走邊講!”這已讓人們感到大煞風景。三則許多很重要的殿堂館所(原有的珍寶館、金頂等)已經關閉,讓人感覺只看了皮毛而無法窺見內核。 我和兒子只在一處注意到了一個也許是今天唯一的僧人,那是在由一個大殿向另一個大殿過渡的過道內側,一扇昏暗的廊窗下,一條年深日久的木椅上,端坐著一位僧人,超然物外地低頭翻閱著手上書頁暗黃的一部經書。他的身旁木椅上,還並排臥著一只悠閑的黑貓。對身旁佇立的軍警和熙攘的人群、雜亂的腳步,他視若惘聞。我想,除了我和兒子,恐怕也沒有人會注意到這個昏暗角落超然物外的一景,這個在我們今天目力所及範圍內唯一真正的僧人。

下山的路對我而言就好多了,我們到布宮廣場拍了布達拉宮全景,畢竟,對西藏之行而言,布宮是最主要的標志性景點。而它的巍峨雄偉也是當之無愧的。站在廣場上,你盡管可以看到山下宮牆外大道上的車水馬龍、廣場內的花團錦簇,一片市井聲色,但是只要鏡頭上抬,那依山雄峙的布宮仍不失它的莊嚴肅穆、雄奇偉岸。它就在這片喧囂紅塵、市井聲色之中超凡脫俗地屹立著,沒有什麼可以改變。盡管我們知道,它的內裡目前已被嚴密管制著,可作為藏傳佛教的聖地、聖殿,恐怕沒有任何人、任何事物和外力,可以改變或撼動它宿命的神聖地位,即如它千百年來的屹立。人事可以更迭,世事可以變遷,最終,它總會比那些階段性、臨時性的變更更永久,是的,布宮是永恆不朽的。


(登布宮)



(無字碑)



(布宮的紅牆)



(東大門(平措多朗))



(與山下車水馬龍的市井喧囂毫釐不染)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