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游記

作者: 碧空一羽

導讀 (青島棧橋)碧空一羽 / 文1992年10月份,我到山東泰安開一個研討會,到了周末,會議主持者宣布星期天自由活動,星期一接著開會。我想,泰安巴掌大塊地方,沒啥好玩的,不如到青島去溜一圈。吃罷晚飯,我誰也沒告訴,到火車站買了一張214次凌晨1點14分經停泰安去青島的車票,我看時間還早,又折回賓館睡了一覺,快到凌晨那會兒,一骨嚕爬起來,拎著包包去了火車站,� ...


(青島棧橋)碧空一羽 / 文1992年10月份,我到山東泰安開一個研討會,到了周末,會議主持者宣布星期天自由活動,星期一接著開會。我想,泰安巴掌大塊地方,沒啥好玩的,不如到青島去溜一圈。吃罷晚飯,我誰也沒告訴,到火車站買了一張214次凌晨1點14分經停泰安去青島的車票,我看時間還早,又折回賓館睡了一覺,快到凌晨那會兒,一骨嚕爬起來,拎著包包去了火車站,登上這趟經停泰安開往青島的直快。我找了個位置坐下養神,迷迷乎乎熬了半宿,第二天清晨7點整,列車抵達終點。

下車後,我立刻走到車站售票窗口,買了一張當晚10點左右始發青島經停泰安的車票。

於是,我開始了青島之游的倒計時。

走出車站,幾個攬客的中年婦女圍攏上來。

“到嶗山的,上車啦!”

“多少錢?”

“十元。”

我乘上開往嶗山的旅游中巴,導游小姐熱情地向我們介紹青島。

蒲松齡在他的《聊齋志異》中,記了一則嶗山道士的故事。因此,青島的嶗山,讓過往青島的人不能不去一看。

嶗山,古代又稱為牢山、鰲山,位於青島東部的黃海之濱,主峰海拔1133米,是中國18000公裡海岸線上最高的山峰,也是我國海岸線上唯一一座海拔超千米的高山。這裡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游覽、避暑、療養勝地,全年平均氣溫12攝氏度。嶗山拔海而立,山海相連,峰雄壑險,水秀雲奇。

嶗山也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唐代嶗山初建茅庵,道教在此得到傳播,歷宋、明、清而經世不衰,最盛的時期,嶗山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道士逾千人,至今嶗山仍有二、三十處保存比較完好的道觀。嶗山歷代被人稱為“神仙之宅,靈異之府”。

旅游中巴行駛一個多小時後,把游客送到嶗山腳下,便調頭返回市區。游客們各自上山,又互無干系了。

我喝了幾口水,朝上山的方向,開始了孤獨的游程。

嶗山看起來並不奇秀,登山不甚費力,只因為它靠近“海上有仙山”(古人語)的東海,似乎沾上了仙氣。上嶗山,進一座道庵,出一座道庵,濃濃的道教氛圍侵透著你,你感到中國的本土宗教,比較接近俗世。在太清宮的三官殿,我看到殿前有紅白兩株耐冬,冠幅庶蔽半個庭院。據說每當冰天雪地的隆冬季節,此樹卻萬花怒放,樹身像落了一層厚厚的紅色積雪。清著名文學家蒲松齡來嶗山在此小住,對這一奇景感慨萬分,靈感由此而發,其膾炙人口的名篇《聊齋志異·香玉》中之“絳雪”花神即指此樹。樹下立有石刻“絳雪”二字。

我特地尋到“嶗山道士”隱身穿壁的那個地方瞧了一瞧,那當然是後人的附會,我只是想重溫這個故事。

逛了幾個道庵,日已中天,嶗山的其他景區,我不能去了。我玩的是倒計時啊!

匆匆下山,乘車來到一海灘就餐地。燦爛的陽光下,靠海邊的一排排大排檔,撐著寬幅的黃白遮陽布傘,隨著海風嘩嘩鼓動。美酒佳肴的香味撲鼻而來,檔主案頭,擺滿各種生猛海鮮,價錢都很便宜。從嶗山下來的游客,紛紛擁來,圍桌而坐,舉盞動箸,歡聲笑語,熱鬧非凡。我是獨行客,找了個視野極佳的角落坐下,點了海貝、大蝦,要了一瓶青島啤酒,面對海闊天空和歡樂人群,自斟自飲,愜意無比。把酒臨風又臨海,在這青島的海灘,我孤獨的心境一下開朗起來了。

我在海灘大排檔,曬太陽,吹海風,品海鮮,盤桓了個把小時,吃飽喝足,帶著醺醺醉意,姍姍來到棧橋。

棧橋是青島的標志性建築,初建於清朝光緒年間,1931年增建,長440米,寬8米,北端接近岸外築石基,伸入海中部分為鐵架,全部為水泥鋪面。橋兩側有堅固的鐵鏈防護和兩排華燈。南端盡頭築有半圓形的防波堤。橋上建有朱壁重檐琉璃瓦頂的八角亭——回瀾閣。登上回瀾閣,眺望遠處,澄碧空明,海天一色,波瀾起伏,鷗鳥翻飛。竹岔島、檳榔島、蓮島若隱若現於茫茫煙波之中。這“飛閣回瀾”,便是青島十景中的第一景。

到海濱城市看海,青島的棧橋是個好去處。我在棧橋上漫步,回想過去在南海三門島上的軍旅生活,感到人生之變幻,像大海之無常。人就像一滴海水,今日隨浪拍打棧橋,明日又隨浪奔向何方?

落日的余輝,漸漸籠罩著海面。海空,彩霞鬥艷;海面,金波爭流。海邊華燈初上,給大海戴上銀色的項鏈。

再見了,青島!

深夜,我登上返程的列車,凌晨5點多鐘抵達泰安。返回賓館,同房的與會者還在鼾睡中。

那天上午,我在研討會上,第一個宣讀了自己的論文,誰也沒有發現我有什麼異樣.

就這樣,俺利用休會之隙,自己掏腰包付這段的往返路費(嘿嘿,那時俺本分,沒揩公家的油),偷偷游了一次青島。


精選遊記: 青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