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點滴(3)

作者: yiban

導讀千古名園:禹王台 占地 26.5 公頃的禹王台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開封東南,它是中原地區最古老、延續時間最長的園林,距今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大禹、師曠、李白、杜甫、高適等名人與這個園林緊密相聯,景區內留下了他們的遺跡。禹王台景區擁有古色古香的殿堂樓閣、亭榭牌坊和碑刻。景區內楊柳依依,綠茵蓋地,古木參天。櫻花園、牡丹園、月季園、石榴 ...

千古名園:禹王台

占地 26.5 公頃的禹王台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開封東南,它是中原地區最古老、延續時間最長的園林,距今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大禹、師曠、李白、杜甫、高適等名人與這個園林緊密相聯,景區內留下了他們的遺跡。禹王台景區擁有古色古香的殿堂樓閣、亭榭牌坊和碑刻。景區內楊柳依依,綠茵蓋地,古木參天。櫻花園、牡丹園、月季園、石榴園、芳春園、菊花園六大園區,錯落有致,風采各異。春賞花,夏納涼,秋觀菊,冬品雪,一年四季風光無限。它是欣賞 “ 汴梁八景 ”“ 梁園雪霽 ” 和 “ 吹台秋雨 ” 所在地。 禹王廟建在吹台的遺址上。吹台因留有曠世傑作《陽春》、《白雪》的春秋晉國樂師師曠在此撫琴而築。戰國時期,魏國建都大梁,梁惠王對吹台再次修築。漢景帝次子劉武被封為梁孝王後,建都大梁。他占據開封這個天下膏腴之地後,便在開封城東南,包括吹台在內建造了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的梁園,並在梁園中增築了許多亭台樓閣。

到了漢末,古汴州留下戰亂的傷痕,梁園也難逃敗壞的厄運。隋煬帝開鑿汴河,使開封成為隋朝東都的門戶,汴州發展成為 “ 水陸一都會 ” 。趙匡胤建都開封後,東京城有皇城、裡城和外城。吹台位置在外城的東南角。宋真宗即位後,掀起了推崇道教高潮,都人在吹台上建起二姑廟,祭祀麻姑和紫姑,吹台被稱為二姑台。明朝成化十八年( 1482 年),吳節在吹台上修建碧霞元祠,祭祀碧霞元君,吹台被道教占用。唐武德四年( 621 )撤縣復州時,開封的地位已經十分重要。那時黃河流向偏北,開封只受其惠而能免受其災。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狂暴不羈的黃河以災害多、難治理而聞名。開封城也難逃水災厄運。歷遭黃河水難的開封人為懷念治水功勞卓著的大禹,根據他治水時在吹台附近住過的傳說,於明正德嘉靖二年( 1523 )在吹台上修築了禹王廟,建大殿,鑄高八尺的大禹銅像,企望大禹的神靈佑護開封免受水害。禹王台由此得來。明正德十二年( 1517 ),巡按御史毛伯溫為了改變迷信的民風,毀掉碧霞元君塑像,改塑李白、杜甫、高適三人像,紀念三賢聚會大梁的盛事,並名三賢祠。清道光十年( 1830 ),復修祠堂後,仍為三賢祠,位於禹王大殿東跨院,此院是明正德年劉按察御史毛伯溫所建。西跨院禹王祠改建為水德祠,來紀念歷史上治水有功的史起、賈魯、林則徐等 37 位水利學家。

康熙三十三年( 1694 ),皇帝玄燁為禹王廟題寫 “ 功存河洛 ” 、 “ 崇高峻極 ” 、 “ 昌河仁義 ” 、 “ 靈瀆安瀾 ” 匾額四塊,除做成木匾分別懸掛外,還刻成石碑,存在原開封府學宮(現開封一師)後院。並在廟前建造一座御書樓,懸掛匾額。而今只有一塊還是拓版。 1927 年廢禹王廟時,匾被毀, “ 功存河洛 ” 御筆刻石存在開封府文廟裡。乾隆十五年( 1750 ),弘歷南巡到開封,在禹王台題詩一首,刻碑立在廟後,即現在的御碑亭。

禹王廟位於景區西北角,前面的木牌坊是乾隆二十七年( 1762 )建成,現在的牌坊是道光二十九年( 1849 )重建。木牌坊為四檐三樓式,懸山頂,上覆青瓦,檐下有五鬥翹拱,高四米多,正中門楣有 “ 古吹台 ” 三個大字,系河南巡撫何(火胃)所書。拾級而上,是御書樓。御書樓院內東側有漢白玉師曠撫琴雕像,西側是雲鶴起舞。東配房兩間是古樂室,西配房兩間晉平公聽琴組雕。御書樓後二進院是禹王廟,精致的庭院和三面外圍的回廊聯為一體。禹王廟東配殿內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故事的泥塑,西配殿陳列古代治水工具,後壁上懸掛岣嶁文碑文拓片及其譯文。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內東西兩山是具有漢畫風格的大禹治水圖和治水完工慶功圖大幅磚雕。大殿中原有的八尺高的禹王銅像毀於 1927 年,現立的塑像是石膏制成。

御碑亭向北台下是新建的三賢聚處四合院。北屋有三賢相聚組塑,東配房有 “ 十載客梁園 ” 、 “ 千金買壁 ” 組塑,西配房有飲酒賦詩組塑。出四合院北月門是四亭橋。吹台周圍是清道光年間開鑿的環台水池,池北有一高丘是清河道總督喬檜年建的水榭,還有明代修建的碧霞元君祠。

古老的吹台遺址,呈南北長、東西短的橢圓形。最外側是環台的小河,台四周是高大繁茂的松柏,禹王廟的四周是圍牆並有環廓,三道屏障把吹台構成封閉狀態。有趣的是吹台周圍是一條環形水渠,台南渠上建四龜頭,台北修一橋似龜尾,台東南、東北、西南、西北渠上建有四座小橋似龜的四只腳。台西北至東北渠外堆一似蛇的土山,叫蛇山。

越過古吹台東側的小橋,向北穿過數百米的林蔭道,就是辛亥革命紀念園,正對大門的是領導人民推翻舊中國兩千年帝制的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銅像。園內長眠著 1911 年 12 月 22 日河南辛亥革命起義犧牲的 11 位烈士,墓碑上鐫刻著起義的經過和烈士犧牲詳情。每年 4 月的東京禹王大廟會再現當年盛況,眾游客在逛廟會的同時,賞櫻花品牡丹,其樂融融。

千古名園禹王台,因諸多故事在這裡發生。人們在賞櫻花牡丹的同時,到園內憑吊十一烈士,釋解岣嶁文,聆聽李白、杜甫、高適三賢會和李白 “ 十載客梁園 ” 的故事,懷念歷代治水功臣,欣賞品評李夢陽、康熙、康有為等的碑刻詩文。

“ 梁王昔全盛,賓客復多才。悠悠一千年,陳跡唯高台。 ……” 不僅高適等詩人為吹台著迷,後來人同樣為禹王台的旖旎景色吸引: “ 一灣綠樹禹王台,時節清明花正開。相約鄰家諸姐妹,明朝城外踏青來。 ”


精選遊記: 開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