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游記之意大利篇(三)

作者: 板鴨

導讀第三天 (一) 早上起來推開窗,發現天空布滿了陰雲。暗自擔心下雨,不料猜想成真。當我吃完早餐,站在賓館樓下,雨已經滴滴答答地下起來了。 按原計劃准備一早先去河對岸的米開朗琪羅廣場(Pizaazle Michelangelo),以一覽佛羅倫薩的全景。找了半天公交車站,最後一個熱心的大爺用意大利語讓我明白了應該坐13路車。等站的時候雨漸漸大了,在路邊店鋪的屋檐下躲了半 ...

第三天

(一)

早上起來推開窗,發現天空布滿了陰雲。暗自擔心下雨,不料猜想成真。當我吃完早餐,站在賓館樓下,雨已經滴滴答答地下起來了。

按原計劃准備一早先去河對岸的米開朗琪羅廣場(Pizaazle Michelangelo),以一覽佛羅倫薩的全景。找了半天公交車站,最後一個熱心的大爺用意大利語讓我明白了應該坐13路車。等站的時候雨漸漸大了,在路邊店鋪的屋檐下躲了半天,還是從沿途推銷的小販手裡買了一把雨傘。巴士來了,上車了,我問司機該付多少錢。司機終於耐心明白了我的意思,告訴我必須先去火車站買好預售票再過來;然後很有禮貌地打開車門,請我下車,等十分鐘後的下班。

惱怒之下,我決定放棄原計劃,直接向著名的大教堂(Duomo)進軍。米開朗琪羅廣場,下次再見了。

(二)

去大教堂的路上,就在火車站的對面,先會看到規模宏大的新聖瑪麗亞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Novella)。奇怪地發現教堂和塔樓的建築風格截然不同,不知是否因建築於不同的藝術時期或者不同設計師的緣故。不過好像這在意大利,尤其佛羅倫薩也很常見。不少知名的建築,尤其教堂,都是歷經百年,由不同的藝術家們前僕後繼地完成,因而存迥異的風格語一身也可以理解了。

然後先後走過Palazzo Strozzi和一處地圖上不知名的小教堂(後來查到是聖加爾達諾教堂,Chiesa di S. Gaetano)。前者是個四方的略顯呆板的建築,後者卻頗有特色,讓我流連了好一會。

找不到Duomo,正打算問過往的路人,隨意穿過一條小路Via de Pecori,眼前卻豁然開朗。跳入眼簾的首先是巨大的鐘樓(Campanile Giotto),然後就是整個教堂建築群,就那麼飽滿地鋪張在我眼前,震撼得說不出話來。

就是這個角度了,你可以將整個建築群完美地攝於一個鏡頭之內。不幸的是我的相機正好罷工,昨天忘了充電了。××。沒有關系,不用考慮取景,正好全身心地去感受歷史的傑作和大師們的心血。

佇立許久,待思緒慢慢緩和,開始輕輕的地走近她。Duomo的風格是那麼的與眾不同,綠色與白色鑲嵌的外牆,眩目地美。正牆外和拱門周圍的雕塑是那麼的逼真,栩栩如生,甚至讓我有種負疚的感覺。文藝復興時期的大師和工匠們太想炫耀自己的精湛手藝了,是不是會有點玷污樸素而神聖的宗教殿堂?

穿過拱門,八根巨大屹立的石柱支撐起整個據說可以容納三萬人同時禮拜的大廳。大廳的四周和屋頂用類似拱門的弧線分割和裝飾,比起外牆的花俏,覺得這才正好符合教堂的風格,肅穆,莊嚴,而不失活潑。

大廳的前方祭壇上的穹頂,是一幅著名的作品“最後的審判”。而大廳剛進拱門處的背面牆上,有個碩大的奇怪的羅馬鐘。鐘的一點鐘是從右下方開始的,不是常規的正上方。羅馬鐘下方有幅燙金的宗教畫像(恕我對宗教藝術無知,不了解畫的詳情),莊嚴的主畫旁邊,卻是六幅表現熱情開朗載歌載舞的教徒的作品。

(三)

沒有時間去爬上高高的鐘樓抑或圓頂,繞教堂一圈後選擇繼續前行。

佛羅倫薩的小巷又窄又密,在雨中穿行,仿佛都能嗅到昔日藝術大師們留下的丁點氣息。建築多是穩重的灰色或者赭色,與羅馬的亮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如果說羅馬是熱情奔放的地中海小伙子,那麼佛羅倫薩就是憂郁冷艷的貴妃。

是不是所有藝術氣質的城市,都最適合在雨中欣賞?

(四)

走過Palazzo Medici Riccardi,就到了聖羅瑞佐主教堂(Badilica di San Lorenzo)。這是一處古堡式的建築。正面的外牆甚至露出了斑駁的方磚,排列參差不齊。似乎與教堂的身份不符,但是我覺得這到正好體現了宗教本身的純潔和安靜,不需要那麼多的修飾,那麼多的輕浮來吸引教眾的關注。

而Palazzo Medici Riccardi則是美第奇家族第一個執政的辦公室,也是現在的地區辦公室所在。美第奇家族統治佛羅倫薩地區數百年,是中世紀佛羅倫薩崛起和發展成為當時意大利的經濟文化中心的奠基人。

(五)

在熱情的佛羅倫薩人的指引下,我找到了中心市場Mecrato Centrale。這裡自古以來就是當地著名的市集集中地。發展到今天,更加像是一個使用外國游客的商品市場,出售各種衣服,皮具和紀念品等。

閑逛之下,忽然發現這裡的皮夾非常不錯。雖然不是名牌,卻是意大利手工制作。做工雖略顯粗糙,羊皮面摸在手裡的感覺卻圓潤細膩。應該是不錯的禮品,價格也在可以承受的範圍。詢問之下,才知現在是旅游淡季,又適逢經濟不景氣,加上天雨人稀,價格自然是保底即可了。

(六)

佛羅倫薩街頭多乞丐,被一個乞丐強討去三歐元,這在羅馬就很罕見。而且發現這裡的乞丐應該都是同一族裔,因為她們的發色,裝扮都異於普通意大利人,普遍穿著顏色艷麗的裙子。或許是東歐移民或傳說中的吉普寨人?

但是佛羅倫薩的街頭比羅馬就干淨很多,不像羅馬遍地是垃圾。

回酒店的途中,順便拐進當地的議會廣場(Palazzo Congressi)。說是廣場,其實就是一個不大的花園而已。廣場前的辦公室顯示著議會的一些日程安排。我不關心政治,只是在議會大樓前拍照留影而已。

(七)

意大利的街道名字都以Via起頭。Via就是意大利語裡面的“街道”意思。這也正好是我們現代英語裡經常用的一個副詞via,表示經過何處的意思。意大利語言裡面保留了很多古羅馬語的詞根和發音,因此也可以看作是今天很多國家的現代西方語言的大師兄了。

佛羅倫薩的街道在Via後面,比羅馬用更多的San。Sant是“聖”的意思,這也正好印證了中世紀以來佛羅倫薩文化中略顯沉重的宗教色彩和氣氛。

(八)

取上行李,趕到火車站。買好車票,卻發現去米蘭的火車晚點,顯示屏上連進哪個站台都沒有確定。這才有機會多看上幾眼車站。

佛羅倫薩火車站建成於1935年。即使用今天現代人挑剔的眼光來看,也算得上建築藝術與應用價值完美結合的精品。大廳高挑的透光頂棚,讓整個大廳顯得空曠而不擁擠。

火車不是起點站,從那波利來,米蘭是終點站。到米蘭的路程與羅馬過來幾乎相等,但是即使坐歐洲之星,時間也要多上一個多小時。售票員解釋說是因為路線不同。羅馬到佛羅倫薩是高等級專門鐵路,時速特別快,大概相當於我們國內的客運專線吧。去米蘭就只有通過常規鐵路了。從羅馬到米蘭,想來就像中國的從北京到上海,從政治首都到經濟中心,應該是意大利最重要的交通線路,如果我是意大利總理,一定不惜代價,趕緊修好這條完整的快速鐵路。“要發展,先修路”,對意大利來說,如果這次經濟危機需要政府投資促進的話,不妨學學中國政府,投資鐵路了。

火車開過大約三刻鐘,視線剛從電腦前移開略作休息,驚喜地發現窗外已是白雪皚皚。而且火車越往北開,積雪越厚。放眼望去,白雪嚴嚴實實地覆蓋了所有的視線。

記起羅馬的氣候受地中海影響,猶存夏末秋初的溫暖;佛羅倫薩雖然因雨陰冷,只是深秋時分;現在米蘭未到,卻是嚴冬雪鎖的風景了。狹長的亞平寧半島,也正好給了我一個三天內體驗三個季節依次交替的機會。

(九)

這就是大雪後的米蘭了!

我們的火車慢點一個多小時到達。發現米蘭火車站已經因為大雪導致的多班火車延誤,堵成一個大集市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從人叢縫隙裡面擠出車站。車站外細雨綿綿,積雪將化未化,一股冷意突然鑽進衣服裡去。

車站對面的摩天大樓是米蘭的標志建築之一,建於1959年,高127米。米蘭火車站本身也是一個經典的建築藝術傑作,只是這次在全面裝修,無法一睹其完整面目,但是從外牆的雕塑上還是可以一窺端倪。

(十)

在雨雪交加中,拖著沉重的行李走去賓館。賓館在一條幽靜的小街上,前台的先生估計也就是房東。房東熱情無比,還沒有等我問完問題,已經給了我多個答案。例如如何去市區,有哪些地方值得參觀等等。但是後來發現,除非當場實現,否則房東一口答應的事你下次再去找時,也還沒有開始。因為房東忙於在後面的餐廳裡和幾個朋友打牌,還向我解釋今天是其中一位的生日,所以大家特地聚會。

(十一)

根據房東的介紹,我去隔個街角買一天有效的交通卡,可以用於地鐵,大巴,有軌電車上。我尋了過去,是個面包店。在店的一角,有個賣香煙的小鋪位。在那裡我買到了交通卡,只要三個歐元。想起房東和我解釋這個地方時,深情古怪,擠眉弄眼地說哪兒賣香煙,賣交通卡,什麼都賣。。。好像在暗示什麼,有點莫明其妙。

還是按著房東的推薦,就在大街邊上的車站,等待2路有軌電車。電車直達市區中心。當然也可以乘坐地鐵,但是要多走一站地。電車果然不久就叮叮當當的來了,人很少,倒也舒服。

米蘭是個大都市,因此千萬別嘗試用腳丈量。但是米蘭的歷史名勝又都集中在市區中心的一小塊,所以乘坐公共交通到達中心區的任何一站,然後下來步行閑逛是最好的選擇。

米蘭有很多現代的建築,相比之前,傳統的樓宇反而被淹沒了。除了市中心之外。

米蘭依然有很多小車,但是房車的比例大大提高了,而小車裡面最流行的好像是Mini Couper。似乎每個城市對個人交通工具的偏好也大不相同。

細細回想,好像在意大利沒看見本地產菲亞特的車子。後來又仔細尋找了一下,發現其實不然,只是模樣長得過分平庸,沒法吸引眼球,而且使用年限看上去都較長了。看來雖有主場之利,若不思進取,固步自封的話,還是會被全球化的時代所淘汰的。

(十二)

夜色已經很沉。我卻在夜色中乘坐電車穿越城市。到達一個叫做Teatro Alla Scala的地方下車,十二站的距離正好是整條路線的一半。

Scala是個不錯的建築,對面的Palazzo Marino也不錯。拍完照片,正在琢磨是否要在陰冷無比的天氣中繼續探索,忽然發現前面人流湧動的地方有個氣勢恢弘的建築。走近看時,才發現這就是米蘭著名的長廊Ganlleria Vitt EM II。長廊是拱形建築,呈十字形構造,中心交彙處是巨大的穹頂,四條長廊頂部是鐵與玻璃的組合,簡潔而莊重。

Ganlleria裡面彙集了大多數的國際抑或意大利名牌。我們耳熟能詳的有Panda,Gucci,LV等等。進出商店的人們大多非本地人士,因為他們通常不是在店鋪裡面流連挑選,而是直接告訴售貨小姐需要的款式和型號,顯然做好了預習功課,有備而來。幾個大的店面裡面還特別安排了能夠說國語的導購小姐,也果然看到不少大陸人士,購買的氣勢足以證明老板們安排國語導購的英明

穿過Ganlleria是又一個廣場。廣場的中心建築,就是聞名於世的米蘭圓頂大教堂Duomo。但是雖然名字稱為圓頂,其實完全是個哥特式的尖聳入雲的建築,千萬不能望文生義。Dumo的左側,還能發現一個不大招眼的鐘樓。

一路走來,好像意大利最好的建築,基本上都屬於當地的教堂了。中世紀以來,人們將全身心的熱情,智慧,財富和藝術造詣,都奉獻給了神,和神聖的教堂建設。

另外由於意大利沒有皇室傳統,因此相比那些國家,如法國,瑞典,奧地利等,也少了另外一個通常會出現的藝術高峰——皇宮和皇室建築。

(十三)

時間已晚,我決定結束夜游回去賓館。在找尋回程電車站的途中,意外看到了中國銀行的店面,在銀行街上顯得格外的引人注目。

電車同樣的不急不慢地穿梭在城市的夜幕中。在接近火車站的地方,電車突然停阻了一刻鐘。前方說是發生了交通事故,正好堵住了電車線路。於是我們只好下車,一籌莫展之際,對面的一位意大利姑娘說她也住在我們賓館的那個街區,可以帶我同行。萬分感謝之余我們趕緊上路,誰知走了不到五分鐘,電車又恢復了正常。於是我們在前面的一個電車站,又趕上了剛下的同一輛電車。

米蘭有不少有軌電車路線。一路可以看見大約三代的不同款式。一種是我們乘坐的古老電車,內部全部木質裝飾,年代應該已經久遠。第二種是略顯破舊的老款電車,金屬車身透著斑駁。最後是新潮的流線型的電車,車廂顏色亮麗,燈光透明。電車們儼然是城市的一道流動風景。

回想起國內很多城市在幾十年的改造過程中,大多陸續放棄了。而國外很多城市,即使如奧地利的維也納等,都部分保留了傳統的有軌電車。這種風情,實在是城市裡的其他交通工具所無法替代的,也是游客所喜愛的。

(十四)

回到酒店,房東還在繼續和朋友們作牌戲。身體有點僵冷,向房東討杯咖啡取暖。不料房東建議我喝壺熱茶。准備好一壺熱水之余,還拿出若干不同種類的茶包供我選擇。其中竟然有我愛的普洱。嘗試下來,普洱茶包的味道也還算中規中矩,在異國他地,勾起了一些思鄉念家的情緒。


精選遊記: 羅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