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法國、意大利之旅(三周游記)—意大利部分(1)

作者: zengqingyu

導讀(上接去年發表的法國部分) 5/19(周一)多雲(尼斯:愛茲、市區:俄國東正教大教堂,晚乘夜火車——比薩) 《火車》夜裡21:50-5:25(尼斯——比薩00369次)每人15歐元 早餐後,因為11點前必須做“CHEAK OUT”,昨晚已與老板娘說好,大件行李在此暫存,到晚上再取走,她很爽快告訴了我儲存室的鑰匙放的地方,到時自取就是了,一切都是“NO PROBLEM”。三天來第三次走向� ...

(上接去年發表的法國部分)

5/19(周一)多雲(尼斯:愛茲、市區:俄國東正教大教堂,晚乘夜火車——比薩)

《火車》夜裡21:50-5:25(尼斯——比薩00369次)每人15歐元

早餐後,因為11點前必須做“CHEAK OUT”,昨晚已與老板娘說好,大件行李在此暫存,到晚上再取走,她很爽快告訴了我儲存室的鑰匙放的地方,到時自取就是了,一切都是“NO PROBLEM”。三天來第三次走向汽車站(簡直像走娘家了),乘車去另一個小鎮:愛茲。

8:45分有一班82路巴士,再下一班要到10:30,也就是說我們要在15分鐘內趕到汽車站;加快腳步,終於在汽車已啟動的時候,我先登了上去。沿著通向摩納哥的方向,20分鐘後已經來到了愛茲山寨門口。一路經過一個被稱為“尼采之路”的地方,據說是尼采得到“查拉圖斯特拉”靈感的地方。

孤立於高高丘頂之上的村莊,周圍建有城牆,用於古代預防外敵的入侵,這是該地區所特有的要塞村形式,一直完好保留至今;寨內所有道路都由鵝卵石鋪就,與以石頭所建的眾多房屋搭配,顯得那麼古樸與自然。村子不大,道路卻多而復雜,猶如迷宮;我前後走了兩圈,將山寨的所有通道都走遍了!曾經是村子高台城址遺跡處,現在成了“熱帶植物園”,居然要收5歐元的入園費;山頭南部面向大海方向,幾乎都被各類住所或旅館占領,我們只能透過縫隙一睹菲拉海峽和地中海;與歐洲其它地方一樣,山寨中部也有一個教堂,高聳的鐘樓成為村莊的制高點。村裡的家家戶戶都是禮品加工廠;生產金、銀、珠寶首飾,以及各類工藝品,並在每家的櫥窗內陳列。

參觀完山寨,我們仍乘82路巴士回到市區,並給曾華發出了第二封郵件。回住處吃了午飯後,去尋找位於市區西北方向的俄國東正教大教堂L’ÉGLISE RUSSE,那是一座典型的俄羅斯洋蔥頭式尖頂教堂,教堂前的草坪修剪得非常整齊,一片綠色蔥蔥,除了偶爾來到的旅游大巴,略有打破這裡的清淨,車一開走,這裡靜得出奇。

繼續穿過尼斯火車站,再一次來到就在車站旁的梅德桑大街(AV. JEAN MÉDECIN),新建築雲集,兩旁是銀行、辦公大樓、百貨大樓,今天的商店都開張了,我們走過了一個造型極像巴黎聖母院的教堂:帕吉利卡聖母院,並專門攝影留念;

回到住處,吃過晚飯,我才發現:旅館中的游客全部換了至少一撥;說明我們逗留了相當寬裕的時間(整整三天了),飯後在法文版的操作系統下瀏覽網頁打發時間,直到20:30分才和女主人告別,沿著門口的RUE MEYERBEER大街向走到盡頭處,是尼斯火車站,提前20分鐘左右字幕打出,通知去羅馬或威尼斯的車的站台編號,可以上車了——我也是通過向車站的信息中心要了列車時刻表才知道:這趟夜車是發往意大利的兩個城市,部分到羅馬,部分到威尼斯,到某個岔路口要分道揚鑣;因為我們到意大利的比薩,兩列車都到的,所以沒有顧慮;而且我們的票是對號入座,就肯定不會乘錯車,不像無座號乘車者,上車一定要找准車廂,不然想到羅馬的,就有可能錯乘到威尼斯去了!

晚上21:50分,列車准時啟動,一開始就鑽進了山洞,大約15分鐘左右,列車停在了摩納哥車站,周圍“繁星”點點,蒙特卡羅夜景非常迷人!不久列車就進入了一片夜色的世界。因為兩人的包廂太貴(記得一人要100多歐元),多人的包廂晚上睡覺又不放心,因此我們最終選擇了乘坐坐席,每人才15歐元!為了管好行李只能打個盹了。我們兩個座位都是靠窗的,是在上海時在意鐵網站上專門選定的,是個6人的小包廂,與我們同車廂是位黑人女士,很熱情為我們演示,坐椅可以拉出呈半趟式,靠背就與坐墊幾乎放平,就可以睡覺——前提是你的對面沒有人坐。開始我們慶幸:正好三人,可以一人一席躺下擺平;然而好景不長,過了芒通後進入了意大利境內,一個滿口意大利語的老頭拉開我們的包廂門,不停地嘰裡咕嚕說著什麼,當然意思很明白,我們都裝糊塗,致使老頭的語調越來越高,黑姑娘頂不住了,只能讓他進來坐,他居然還去拉了一個好像是印度的女孩,進來同“享受”,老實巴交的女孩幾乎沒有聲音,都是老頭的聲音,話語不斷;他問我們是哪裡人,我回答是“CHINA”,他馬上明白了:“契那,契那!”來自遠東的客人!老頭不久就下車了,直到我們於5月20日凌晨5:32分准時到達比薩,一黑一黃兩個女孩都在座位上睡得正香!

5/20(周二)陣雨轉多雲(比薩——佛羅倫薩)

中午《火車》比薩——佛羅倫薩(1小時10分,有時刻表);每人5.4歐元

凌晨5:32分准時到達比薩,一路盡管有兩位不同膚色的女子擋在大門邊,無形在保護我們的安全,但不知是列車動蕩的關系,還是不放心的原因,還是擔心乘過站,何況我還要對著列車時刻表不斷關心到站情況,天知道會不會晚點、或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因此只是略有迷糊了一些時間,終於看到了期盼中的“PISA”字樣,我們順利下了車。

天還沒有亮,車站月台上幾乎沒有人,候車室內略有些人流,緊貼候車室的賣當勞倒是還開著,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廁所,裡裡外外走遍了(站內不設防,可以隨便進出),就是沒有找到;看到有人進入站內類似辦公室的地方,我也走了進去,在二樓辦公室區內,如願找到了廁所,至少近十人正在辦公(是真正意義上的上班!),只有一人抬頭略疑惑看了我一眼,然而並沒有說話,使我得以長驅直入,隨意到處走動!完成了任務,又引導坐在長椅上正看守著行李的阿瑾也去方便了一下,再找到月台內(西面),位於第二條平行道的行李寄存室,照例又提供了護照,復印後作為取件憑證,3歐元一件,2件6歐元;可以開始輕松的比薩之旅;前前後後在車站呆了大約1個小時,不斷灌入耳中的是男女播音員不斷發出的“一打雷、一打雷”的話語,聽得耳熟了不禁猛然醒悟:那是他們的語言:“意大利”的意思!

出了車站,天陰沉沉的,就無法准確辯明方向,只能判明大致方向,想直達斜塔廣場,沒想到還是走錯了,因為才早上7點左右,一路幾乎沒有人,走到阿諾河的橋邊,才看到一位紳士男子中年人,算是會說英語的,告訴我這裡是市政廳,邊上是梅澤橋,當知道我們來自中國上海(我說“桑嘎葉”),他表示知道那個地方,而且知道那是一個非常繁華的城市;然後我們在橋邊變道向西,沿著阿諾河走,看到了一座非常小的教堂,叫做聖母瑪利亞·斯庇納教堂;只是一棟圓圓的碉堡式小樓,恰如一根豎著的針一樣;橋邊不遠,就是通向斜塔的索爾菲裡諾橋,稍稍饒了一點彎路。

繼續前行,穿過一些略顯破舊的建築和綠地,不久就到達了舉世聞名的教堂廣場,著名的斜塔赫然呈現在我們的眼前!

時間尚早,廣場上幾乎還沒有人;東面的斜塔(TORRE PENDENTE,建於1174年)、中間的教堂(DUOMO CATTEDRALE,仿羅馬風格藝術;據說大教堂內的吊燈:使伽利略悟出了鐘擺原理)、西面的洗禮堂(BATTISTERO)、墓園(CAMPOSANTO)正默默地注視著我們,凝視著兩位來自遠東的客人;滿天的陰雲已經襯托不住飽滿的雨水,陣雨頃刻灑向斜塔,灑向正在塔前駐足觀望的我們,而且越來越大。我們只好走到塔北部的辦公室內避雨,不時進出的身著制服的男男女女都對我們微笑致意,對著同樣前來避雨的意大利同胞,他們則高聲招呼:“QIAO”!——頭一次聽到意大利人親切的打招呼語,據說他們不論是問候還是告別,都是非常親切地發出一個單音。原先我以為這是個警察局,等到見他們分別進入幾棟建築,才明白可能是這裡的服務管理人員,剛剛趕來上班的。

比薩斜塔是意大利比薩城大教堂的獨立式鐘樓,長時期斜而不倒,被認為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跡和不朽之作,被譽為中世紀七大建築奇跡之一,1173年建,在施工時就出現傾斜,100多年後確認不會倒塌,才繼續按原設計施工,直到1372年擺放鐘的頂層完工。八層鐘樓共有7口鐘,因恐鐘樓倒塌從來沒有敲響過。1590年,伽利略在頂層做過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讓兩個重量相差10倍的鐵球, 同時從塔頂落下,因此誕生了“自由落體定律”,人類得以用加速度的原理,才研究出了今天的火車、汽車、登月飛船等,伽利略因此被譽為“近代科學之父”,斜塔因此聞名遐邇。

隨著雨不停地下著,也衝淡了我們的興致,何況阿瑾的皮鞋居然突然滲水,裡面居然已經濕透;無奈我們只能在廣場東頭,乘上4路公共汽車,不到10分鐘就回到了火車站;即刻買了去佛羅倫薩的火車票(和網站上查到的一樣,每人5.4歐元),站台上等火車的人不少,一列火車經停比薩,大家按秩序慢吞吞上了車,人人都有座,足顯紳士風度!

9:30分上車,一小時後車到佛羅倫薩,這裡是文藝復興的誕生地,許多游客來這裡追尋十五世紀藝術天才的發展裡程;城內至今藏有文藝復興時期大量作品;麥迪西家族的洛德維卡留下遺囑:把許多繪畫、雕像和整座建築如皮蒂宮留給人民;1743年,她的去世也結束了自1434年麥迪西家族對佛羅倫薩的統治。

在車站對面拜訪了旅游信息中心,取了城市地圖;雨還是沒有停下的意思,我們只好冒雨穿過馬路,拖著行李走過新生聖母堂前廣場,拐進一條西北——東南向的小街,VIA DEL SOLE,繼續前行幾步就是住處,也是私人旅館,一位意大利老太太所開,只見她正好和她的鄰居小伙子,拎著大包小包從超市采購回來,把一群來自台灣的學生們和我們倆冒雨敲門等得心焦!

我們的房間緊挨著女主人的房間,她將門反鎖了就兩不相干了;趕緊洗了澡換衣服(要知道昨晚連夜完成了從法國到意大利的國境跨越),吃了午飯,馬不停蹄我們奔向佛羅倫薩市的中心,大教堂廣場;一直向東,走不到十分鐘,我們就到了,這裡也稱為花之聖母大教堂,整個教堂外牆,由白色、粉色、綠色等多種大理石按幾何圖像裝飾而成,非常獨特,又非常精致;大教堂圓頂,也是城市的最高點。

大教堂圓頂,由布魯內萊斯科,於約1420-1436年所建,共計464級台階;佛羅倫薩市為紀念他的成就,通過一項法律,禁止任何建築高過教堂的圓頂,一直延續至今。他死後也被葬在這裡;大教堂東部是主教堂博物館,裡面有大量的珍寶;西南角是喬托鐘樓,吉奧托(喬托)於1331年設計,共計285級台階;西北角是小八角洗禮堂,公元7世紀建。

眼看太陽出來了,但雨還在點點下著,我們決定花6X2=12歐元登教堂穹頂,整整464級台階,一口氣登了上去;沒想到,到了頂上出不去了,只見風雨大作,狂風呼嘯,大雨傾盆,登頂前在下面看見的一絲陽光不知跑到哪裡去了?!但是如此美景又豈能錯過!我端著攝像機站到了風雨中,一路掃來,盡量減少心中遺憾之情;拍了一會兒,上半部打著傘,下半部已經完全濕透!但是我感到不虛此行,盡管在灰蒙蒙雲霧中,遠山、隨處可見的教堂、古建築比比皆是,林立的馬路四通八達,一直伸向遠方;邊上的喬托鐘樓明顯比我們矮了一截;如此幾乎看不到現代建築的古老城池,真令我們由衷感到欽佩、贊嘆。

誰又會想得到,就一會兒時間,天空卻突然雨過天晴,雲霧即刻散去,露出了碧透的藍天,金色的陽光再一次撒向古老的山城,又是一番景色,真是老天睜眼!360度轉過來,韋奇奧宮、庫羅切教堂、薩爾巴托列教堂、聖羅倫佐教堂、中央火車站、阿爾諾河等等,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地方,總之所有的景色,都被貪婪的我收入了數據庫中,相機的長槍、短槍也把觀察能力發揮到了極致,一直到心滿意足;我們還請邊上的游客為我倆留下了振奮人心的美麗的倩影;晴和雨,瞬間永恆。

遠眺西北面,長方形的“池子”是我們來的火車站,火車站東300米處,是聖羅倫佐教堂,著名的羅倫佐圖書館就設在教堂的回廊中;後面是梅迪契家族的陵墓,米開朗琪羅為他們刻了兩座輝煌的墓,代表著夜與晝、昏與曉;因為是梅迪契家族發現了13歲的他,資助他學習雕塑;同時,也是梅迪契家族,援助了拉斐爾,終使其藝術之花盛開。

城市的東部最明顯的建築,是規模宏大的聖堂,是福斯特的小說“縱覽之屋”的主要場景,還有佛羅倫薩的名人墓,米開朗琪羅、馬奇埃維裡、伽裡略都在此安葬。

戀戀不舍告別大教堂穹頂,下到教堂頂端內部,近距離觀賞穹頂內部,由巴扎利及其弟子們的繪畫“最後的審判”,然後一口氣下到了地面,回到了人間。

沿著VIA DEI CALZAIUOLI向南,不一會兒就到了韋奇奧宮(現為市政廳),即市政廣場的東面,這裡周邊真是一個充滿藝術的世界,到處是雕塑、噴泉、古建築,渾然就是一座免費的露天美術館;東部康蒂宮前,是著名的米開朗琪羅的大衛雕像,建於1504年,大理石,高434釐米,但現在看到的雕像是復制品,真正的原像已經移入博物館收藏,放在學院畫廊(GALLERIA DELL’ACCADEMIA),裡面另只有他的未完成的“四奴隸”;韋奇奧宮前的暢廳又稱為蘭茲涼廊(LOGGIA DEI LANZI),有吉安波洛格那的“被蹂躪的薩比尼亞女人”;西邊是西格諾裡亞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其它眾多的塑像有:①普魯托和普羅色《繽》:(兩人下有獸)這幅畫表現了冥王普魯托劫奪普羅色繽為冥府王後的神話故事;畫中普魯托的手深深嵌進普羅色繽的身體,而普羅色繽的掙扎則顯得絕望而無力;②帕修斯與梅杜莎的首級:切利尼,青銅,約1560年;③班迪內利的“海格利斯”;④阿曼那提的“海神尼普頓”等。

繼續向南,沿著P.LE D’UFFIZI,東面就是聞名天下的烏菲茲“UFFIZI”美術館,其建築由瓦薩利於1560年開始修建,完成於1581年;有波提塞裡的“維納斯的誕生”(1485)、“春”(1480),藝術館的兩側,有許多古羅馬、古希腊雕像,最有名的是南面走廊內從腳上拔刺的男孩,走廊外有米開朗琪羅的“神聖家族”(1506),拉斐爾的“金翅雀聖母”(1506),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1538)。時間已過18點,而且據說要預約才能進入,而且裡面不許拍照,我們最終沒有進入。

南盡頭處就是阿爾諾河,和巴黎的塞納河相比,河水沒有那麼清澈,兩岸也沒有那麼整潔、高貴;或許把她比作一位村婦比較貼切一些,純樸、原始是她的特色;由於太陽已經掛在西邊天空,照亮了河東的古拉奇埃橋,既像一尊精致的雕塑,也像是一幅美麗的水彩畫,直到太陽西下,金色的斜陽、碧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綠色的植被,我們看到了文藝復興古都最秀麗的一景,真讓人流連忘返。

繼續沿河步行向西,來到了充滿藝術魅力的韋奇奧橋,這是一座廊坊式藝術橋,建於1345年,屠夫和制革工人的作坊建在橋上,還有珠寶商人、街頭藝人,從便宜的小飾品到服裝珠寶,從昂貴的古董到現代的藝術品,應有盡有;過了橋是費裡奇塔教堂廣場,天色將晚,就此打住;再沿河LUNG ACCIAIUOLI向西,來到PONTE SANTA TRINTÀ橋,即聖三者橋,橋上有代表四季的雕像;順著托納布奧尼大街,走過托裡尼塔教堂,欣賞佛羅倫薩的街景,充滿時尚氣息的櫥窗;直到21點,才余興未盡回到住處。

5/21(周三)多雲(佛羅倫薩——威尼斯)

(晚住威尼斯:3晚)下午《火車》佛羅倫薩(CAMPO DI MARTE)——威尼斯(S.LUCIA)IC704,13:27-16:47,確認號:XWNC3R,CARRIAGE 10,SEAT NUMBER 41,42,每人16.4歐元

今天早餐後,阿瑾等在一個岔路口,我先到郵局排隊買郵票寄信,輪到我了,買了張明信片0.25歐元,郵票卻要0.85歐元,我問他膠水在哪裡,老頭調皮地用舌頭做了一個舔的動作。

我們在路邊小賣部買了2張公車票,每張1.2歐元,據說上了車買就要2歐元。再次走過聖三者教堂、聖三者橋,來到阿爾諾河南岸,前行不遠就是皮蒂廣場,南面城牆內就是皮蒂宮和博博利花園;公園加博物館,進入居然要每人10歐元,我希望選擇花園而不去博物館,還不能分開選擇;看著那些在裡面辦公的官員,我們有點想不通:一個辦公的地方周邊,卻要求游客付費進入,真是豈有此理!畫地為牢,看來也不是我們中國某些急功近利者的專利。

沿著阿爾諾河南岸,我們步行來到一個山腰北坡開闊地(嚴格來說只能算是高處),這裡是米開朗琪羅廣場,這裡是免費的,所以有許多中國人來了!到處是黃皮膚同胞,到處是親切的國語;我們分析,多數可能是團隊的緣故,像我們這種無意識趕來的,可能就我們倆了;北望佛羅倫薩市區,風光無限,特別是昨天登臨的大教堂圓頂,今天我們站在另一個角度眺望了;放眼望去城市絕多的是紅磚建築,幾乎覆蓋了所有的房頂。廣場上又有一尊米開朗琪羅的大衛復制像,邊上到處是賣明信片、藝術畫的,充滿了古典的氣息;

天氣非常涼爽,僅陽光照耀處略顯炎熱,到處是綠樹、鮮花,還有藍天白雲,萬千的氣像,加上陣陣涼風吹來,實在讓人陶醉!

歐洲也許路窄、人多,許多人穿馬路也不看紅綠燈,有許多地方也沒有紅綠燈,當然是車等人,靜悄悄地停在那裡;歐洲的小車(特別是兩廂以下)極多,更有單人的小車,停滿在我們稱之為非機動車道上;兩輪摩托車也不少。

回程再次穿過韋奇奧宮,市政廣場,今天這裡人山人海。

回到住處已近12點,按理11點CHECK OUT,已經和老板娘說好,現在她沒有在(估計又像昨天,去超市采購了),我們把鑰匙放在櫃子上,提著行李離去。再次經過車站南面的諾維拉聖母堂,我們在此駐足觀望,昨天下雨,沒有機會仔細觀賞,這裡曾出現在薄伽丘的“十日談”開首篇,也是一個很有名的地方。

我們買的去威尼斯的車票是在佛羅倫薩CAMPO DI MARTE站上車,事先打聽過,得知前往很方便才在網上訂購的,票價當然要比在中央車站出發便宜很多!我們在中央火車站前,乘上13路巴士,10多分鐘就到了位於市區東面的該火車站。

令人覺得非常方便的,進出火車站台就像逛街,穿過地下通道來到站台(問了人才知道的,和在別處一樣,我在車站邊上的問訊處要到了所乘火車的時刻表),我倆到達站台後,還是摸不著頭腦,只是在站台上的玻璃櫥窗內的時刻表中,才找到我們此趟火車的具體停靠站台號和開車時間;先還開走了另一趟火車後,我們乘的車居然准點到達,才知道我們所乘的這個站還是過路的!查了時刻表才最終搞清,此車8:24分發自那不勒斯,10:55分經羅馬才到達這裡,最終開往威尼斯,正點16:47分到達聖露西亞火車站。

一路駛向意大利西北方向,3個多小時中,經歷了從多雲到陰雨、暴雨、多雲如此多變的過程,應該是近海的緣故。許多人在還不到聖露西亞的,一個叫做馬斯特雷站的地方下了車,據說這裡住宿相對便宜,致使不少人選擇在此住宿,然後乘巴士游玩威尼斯;而我們是略多花錢,用於買時間和精力。

火車從馬斯特雷啟動,穿越長長的海堤(就像在中國福建,從集美到廈門),被稱為“自由橋”,與公路並行,和巴士、集裝箱卡車賽跑,兩邊則是綠色清清的大海,整個過程差不多10分鐘後,列車在16:47分,准時停在了聖露西亞車站;威尼斯:我們來了!

威尼斯建在一百多座小島上,上百萬的柱子支撐著,由400多座橋連在一起,是世界上唯一完全建在水上的城市。除了優美吸引人外,他的最大優勢是城內沒有汽車,最大的不利是發洪水問題。這種危險意識已存在幾百年了,也是較為吸引游客之處。人們總有這樣的感覺:當你踏上這片脆弱但又十分榮耀的城市時,就會感到威尼斯將像海市蜃樓一樣沉入海底。據史料記載,被羅馬人驅逐的匈奴王阿提拉的游牧部落曾居住在威尼斯。

威尼斯是文化歷史長河中最耀眼的一顆明珠。不僅僅是游客為威尼斯的魅力所傾倒,幾百年來,它使無數的詩人、畫家和作家紛沓而至,洗滌心靈。如普魯斯特、詹姆斯、沃和海明威都覺得它有不可抗拒的誘惑。世界上沒有哪座城市能比威尼斯擁有更多的本土畫家,如貝裡尼、吉奧喬尼、提香、廷托來托、提埃波洛和瓜第等。

1810年拜倫來到威尼斯時,“亞得裡亞女王”已經衰敗很多年了。盡管他被威尼斯的美麗迷柱,但描繪的宮殿卻是“搖搖欲墜的”。威尼斯的衰落始於15世紀,當時葡萄牙人奪走了威尼斯香料貿易壟斷權。十年後,《康布雷聯盟》使威尼斯對大陸上重要城市失去控制,使威尼斯走了500年的下坡路。

然而,威尼斯最近發生的大劫難不是因為水而是因為火。在1996年1月,上演過威爾第歌劇的拉費尼塞劇院被燒成灰燼。隨後開始了漫長而費力的重建工作,新的劇院要和舊的一樣。重建需要好幾年的時間,而且還要占用威尼斯治理污染和水災的款項。更具諷刺意義的是,被燒毀和重建的劇院—fenice是英文鳳凰的意思。

無愧水城的稱號,火車站外就是大運河,船來船往,熱鬧非凡;眼前,就有一座大橋橫跨,是號稱大運河上的三座橋梁之一:赤腳修士橋;東邊上是裡·斯卡爾查教堂。我首先做的一件事,是在車站的信息中心,要了一份地圖,但是要有每條街道顯示的,必須花2.5歐元。為了在浩瀚的胡同中找准方向,我毫不猶豫地買了一份最詳細的威尼斯地圖。

這裡給我們的最初印像,除了水,就是非常非常多的人流;出了站,我們也彙入了這股滾滾的洪流之中;立刻,我們就被“西班牙”大道兩旁,五彩繽紛的商店櫥窗深深吸引住了!只見大大小小的面具、各類五顏六色的玻璃等工藝制品,直把我們看得眼花繚亂,阿瑾都快邁不動步子了!但是總不能拖著行李觀賞吧,好在住處離車站並不遠,不到五分鐘就找到了,就在西班牙大道盡頭的聖傑雷米亞廣場上。

服務員要去了我倆的護照,同時給了我們房門鑰匙,且不先收費。房間也是相當干淨,窗明幾淨;擺設也顯得很藝術、很精致、很考究,向著東面大街,我們有一個很大的雙人陽台,陽台前布放著鮮艷的盆花(下到廣場上我們發現,這是整棟樓唯一的雙人陽台),還有單獨的淋浴房、梳洗室,陽台對面隔著廣場,就是聖傑雷米亞教堂。當然物有所值,費用也是比較高的。每天65歐元。

稍作休息後,又來到下面的西班牙大街,繼續觀賞琳琅滿目的各類小商品,當然還有攝像機記錄整個過程,然後又逛了超市,買好明天的食品;又在街邊餐館買了隨時烘烤的匹薩權當晚餐,還在超市花2.3歐元買了個三球冰激凌,一起品嘗,味道一般。

5/22(周三)晴到多雲(威尼斯主島)

7:30分,我們已經彙入了穿梭不斷的人流中,這是威尼斯的一個特色:順著人流走你總能找到通暢的道路(或胡同),這在威尼斯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換句話說,只要是活胡同,必然有一群群的人們走過——只有一個人走的就要小心點啦!說不定你跟上了,人家卻進到屋裡去了!

穿過住處門前的聖傑雷米亞廣場向東,馬上就是一座小橋,下面是一條運河支流,只見各類船只在比蘇州河還細的河中穿梭,這也是威尼斯的一大特色:滿大街上跑的全部都是船只,這是威尼斯主島居民的唯一出行方式;因為“威尼斯建在一百多座小島上,上百萬的柱子支撐著,由400多座橋連在一起,是世界上唯一完全建在水上的城市。”而通常所說的威尼斯,只是彙聚在一個主島上而已。

沿著小河向北,我們去尋找猶太人居住區(GHETTO),因為在我的印像中,威尼斯是猶太人的天下,也可能和所知道的話劇“威尼斯商人”有關,我總覺得這裡是他們起家、發財的地方;還有一部很有名的影片:“威尼斯之死”,場景幾乎都是在此拍攝。

不久就陷入了迷茫:手持那份買來的詳圖,數著走到第三條大街該右拐,卻發現都快走到盡頭了,前面可又是大海了!當看到又一座橋梁映入眼簾,我意識到肯定走過頭了;馬上往回走,經觀察才總結出,一路走過來看到的上海人眼中的小弄堂,居然都算一條條馬路!

很快來到一處真正的小島,邊上有三座橋和各處相連,這就是昔日猶太人居住區的中心了,其實兩邊也沒有特別異常之處,就仿佛置身上海的蘇州河邊,兩邊都是舊老的房子,當然船是少不了的;據說現在猶太人已經不多,但能從教堂、住房、餐館看出猶太人的風格;

看准了方位,我們沿河返向主通道方向,管用的詳細地圖很順利把我們引向了正確的方向。然後我們采取了一種新的策略:我在前面不斷穿梭,走遍看到的每一條通道,過足自由行之癮;然後帶上阿瑾,對值得去的地方再陪她走一次;就這樣,我幾乎穿遍了大運河邊的條條小道,亨利曾把大運河比喻成威尼斯的大街,在市內蜿蜒3.5公裡長,“大街”上,到處是松藍色的宮殿,有拜占庭式、哥特式、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式的,大部分是13-18世紀的宮殿;慕名而來,一棟棟參觀過去,從西往東,到過了凡德明卡拉基宮(是科杜奇設計的文藝復興式的代表作之一,1883年瓦格納在此故去;現在這裡是威尼斯的冬季賭場)、金宅、阿波斯托裡教堂、迪米拉科裡聖母堂、庫裡穆索斯托莫教堂、科列奧尼騎馬像,到達大運河上第二座橋:裡亞爾托橋;

這一路不斷穿梭在小巷內外,不亦樂乎,甚至走上輪船碼頭(因為這裡的無數個碼頭就是我們城市中眾多的公共汽車站),不斷觀賞威尼斯奇特的街景、水景、屋景;奇特的水景自不待說,大運河兩岸的各類建築,真的也是非常奇特和秀麗,結構之精致,造型之獨特,金宅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代表,威尼斯最漂亮的哥特式宮殿,富商康塔裡尼於1420年修建,上面鋪著金葉子,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繪畫、壁畫和雕塑;整個可以說潔白無暇,也可以說金碧輝煌,還有外牆上、露台上、窗戶上極為精致的雕刻,允許我作一個不太貼切的比喻:真像一個制作精致的奶油蛋糕!

只是對於照相,因為是上午,現在走到的景點都處在背陰的位置,反而對面則是一片光明,所以要照到最佳光線的這些景點,有待下午回去時走過這裡。

裡亞爾托橋,1588-1592年建,兩邊店鋪林立,經營珠寶、裘皮、面具、絲綢及紀念品;這裡也是最早的威尼斯人居住區,走在橋上,當地的居民手持報紙,悠閑地過著他們一成不變的最普通的生活,我想為阿瑾照一張站在橋上眺望的風景照,卻實在不忍心去驅趕她身後正背對著、聚精會神看著報紙的威尼斯老人!橋上眺望運河兩岸,我有一種置身外白渡橋的感覺。

因為大運河在這裡呈“S” 形,剛才是由西往東,現在又開始由東往西走了;分別穿過本波宮、格裡馬尼宮、曼尼廣場,在這裡我們聽到了正宗的意大利男高音!優美的旋律,配上雄厚的男高音,把我深深吸引住了!這一瞬間,攝像機在阿瑾手裡,等我反應過來搶過機器,聲音已經漸行漸遠,那是從一艘所謂“豪華貢多拉”上發出的。一種被稱為“Gondola”,是種兩頭尖尖翹起的小船,船身狹長,漆黑發亮,有些像中國的“龍舟”,只是要更短一點和更寬一些;船裡裝飾著漂亮的猩紅色坐墊,一船可坐6人,很是舒適愜意。威尼斯的船夫是大帥哥,真是名不虛傳。船夫們大都是標准的意大利美男子,身材超好,五官精致。他們穿著統一的黑色民族服裝,腰上系著彩色的綢帶,頭上帶著小船一樣的帽子,像一個中世紀的爵士貴族,據說許多都是世襲的,就是說祖祖輩輩都做這個行當;那麼何謂“豪華”呢,就是船上多了兩位“准主人”,一位手風琴手和一位男高音歌唱家,正宗的主人當然還是“艄公”。幸好在後來的嘆息橋下,終於捕捉到了一位高歌的豪華貢多拉,其實這種搭配一路走來不斷看到。

繼續向西走過波瓦羅台階、聖安傑羅廣場、聖托斯特法諾廣場、巴爾巴羅宮,來到了大運河上的第三座橋:學院美術橋。

學院大橋,建1932於年,以學院畫廊(GALLERIA DELL’ACCADEMIA,收藏了世界上最優秀的威尼斯藝術家的繪畫作品)命名;右岸巴洛克式宮殿瑞佐尼科府,收集十八世紀威尼斯作品的博物館,1889年,詩人布朗寧在這裡過世;左岸有兩座哥特式宮,靠南面的是朱斯蒂尼安宮,瓦格納曾在此譜寫“崔斯坦與伊索德”。

跨過鋼木結構的學院美術橋,來到像一個張開大口的島上(稱為DORSODURO區),左岸(南部)不遠有座一層的利昂那宮(PALAZZO VENIER DEI LEONI),裡面有古根海姆收集的許多近代藝術品;在面對運河的庭中,有一尊馬裡尼的裸體騎馬者雕像,有一個碩大的“家伙”;我們在這裡坐了下來,休息、賞景、吃午飯,左岸入口處是巴洛克式的聖瑪利亞永福堂(SANTA MARIA DELLA SALUTE),由十七世紀建築師隆和那設計,1603年威尼斯市發生大瘟疫後建造,我們一直走到島的尖頂處,因正在修繕不能走為止。

回到學院藝術橋,整個上午沒有去過廁所,於是就在橋下的收費廁所解決了一次,每人1歐元!接著去了科爾納爾宮、鳳凰劇院(FENICE);然後,來到威尼斯最著名的景點及中心:聖馬可廣場。

威尼斯的中心是聖馬可廣場,拿破侖曾把它稱為歐洲最典雅的畫室;廣場上有成群的鴿子、樂隊和連拱廊底下的店鋪;聖馬可教堂是以福音書作者聖馬可命名的,這裡存放著他的遺骨;正面有五個裝飾著鑲嵌畫的入口,是13世紀的建築;主門上面有著名的銅馬復制品(多次遭劫的原物存放在教堂內)。

靠南部近海邊的是鐘樓,高100米;廣場上另有一座科都奇在1496年設計建造的鐘樓,頂上有兩個青銅摩耳人像定時敲鐘;

靠海邊是聖馬可小廣場,有兩根十二世紀的大圓柱,上面分別是像征威尼斯的帶翅膀的獅子、威尼斯守護神狄奧多爾的雕像;東側是總督府,拜倫稱它為“巨大而又奢華的宮殿”,典型的哥特式建築;緊鄰宮殿的是公爵監獄,犯人被定罪後從兩處相連的橋上走過,進入囚室,此橋即是有名的嘆息橋,但今天的年輕人相信:乘貢多拉在橋下接吻,愛情會長存;很幸運的,我們在嘆息橋靠外海邊的叫做“PONTE DELLA PAGLIA”的橋上,再一次聆聽到了從橋下劃過的貢多拉豪華船上傳來的洪亮的男高音,旋律又是那麼地優雅!這一次我沒有錯失良機。

聖馬可廣場西邊是珊索維諾圖書館,外牆有精美的拱廊和圖案。阿瑾在廣場邊小歇片刻,我則來到圖書館西面的信息中心,咨詢明日計劃的外島之游;有四、五位游客正在排隊等待,輪到我了,咨詢了去穆拉諾島(MURANO)和布拉諾島(BURANO)以及利多島(LIDO)的交通信息,確認一天是有足夠時間來回的,因此我們明天只須買小12時的船票就行了。接待小姐建議我們的順序是:①穆拉諾島(MURANO)、②布拉諾島(BURANO)、③利多島(LIDO),事實證明這是一條比較合理的線路。

接著我們排隊(8歐元)登上了100多米高的鐘樓,值得一提的是,不太規矩的售票員(兼剪票員)耍了個小手腕:收了我們的錢僅是揮揮手叫我們進去,沒有按常規打印票據給我們,雖然只是一個極細小的舉動,我一瞬間的反應也是要不要無所謂,但感覺是不爽的。因為是乘電梯上下,所以登頂是比較輕松的。

到達威尼斯的最高點,周邊景色一覽無余,眼皮底下是聖馬可教堂、廣場,無數飛鴿混扎在無數的人流之中,一派和平景像;隔著聖馬可運河出海口,對面是聖喬治馬焦雷島,名副其實的彈丸之地上聳立著類似的一座鐘樓,緊挨著鐘樓的是潔白色的聖喬治馬焦雷教堂,活生生一個鑲嵌在畫中的群塑;右邊(西邊)外伸出的是DORSODURO,威尼斯主島的一部分,頂尖部位上的正在修繕的聖瑪利亞永福堂;其後部幾乎處於平行狀態的是朱代卡島,上面有一個YHA青年旅館,如果住在那裡是每天必須乘船的;東面是CASTELLO,威尼斯主島的另一部分,視線向外延伸就是無盡的藍色大海了;北面的情形差不多,CANNAREGIO之外也是大海連片;西部也不例外。因此威尼斯整個被大海環繞,大海的名字叫“亞德歷亞”,因為特殊的原因,從小我們就知道這個地方;再精確一點,這裡是亞德歷亞海中的“威尼斯灣”。

下了鐘樓後,踏上歸途;穿過威尼斯最熱鬧的商業區,這裡人流如潮,無論是環境、人流,還是小街、小巷,都極像上海的城隍廟,只是這一帶還有名店遍布,當然對於中國人來說,基本沒有我們標准來衡量的便宜用品。再一次穿過裡亞爾托橋,這次我們沿運河西往回走,因為夕陽西掛,早上走過的東岸景點現在都沐浴在陽光下,為我運用最佳光線提供了便利。下午沿河順序走過了裡亞爾托教堂、魚市場(已經收市,廣場上只有一些空架子,部分水果攤還開著)、佩薩羅宅、斯塔埃教堂、貝羅尼·巴塔賈府邸、德米尼教堂、奧裡奧教堂等,手持2.5歐元的地圖,暢游在威尼斯的小巷深處,得心應手,一路順利,到過了該到的每一個地方,回到赤腳修士橋、聖露西亞火車站;略經思索,最終未買12小時的船票,還是留待明上午再買。

今天在水城暢游了差不多12小時,7:30啟程,19:30分回到住處。

5/23(周四)陰雨轉多雲(威尼斯外島:MURANO、BURANO、LIDO;主島環游)

今天我們決定在水上,環游威尼斯及周邊島嶼,8:30分來到火車站前的輪船碼頭,買了12小時通用的船票,每人14歐元,在威尼斯主島要使用的交通工具,坐船是唯一的選擇;市內的不到5分鐘就有一趟,如1路、2路,2路是以前的82路;去外島的是15-20分鐘一趟,最少的班次是30分鐘一趟,輪船地圖上有非常明細的描述,所有站點、換乘處一目了然。等到8:45分左右,看到42路船准時面,我才從容不迫地在岸邊機器上打好首次使用的記錄,上了不大的一艘客輪,向東沿大運河不遠即向北拐,沿著被稱為“CANNAREGIO”的小運河,穿過兩座橋後就出海了,這條小運河東岸,就是昨天早晨,我們去尋找猶太人居住區所走過的路;穿過只能算是小弄堂的條條“馬路”,船不斷停靠主島邊的碼頭,感覺游人不多,基本上都是上下班的匆匆人們;經過聖阿裡維塞教堂、馬當娜·達羅爾托教堂、耶穌教會,船才離開了主島,先到達了東面的稱為“聖米凱來”的小島(船碼頭稱為“CIMITERO”),島上也高聳著一座教堂;下一個小島就是穆拉諾島了,我們乘的船饒了半圈,在一個“PALAZZO DAMULA”的地方按船員指示下了船。

穆拉諾島(MURANO),看起來像小威尼斯,13世紀玻璃制造廠移到這裡,位於威尼斯主島北1.5公裡,15-16世紀,威尼斯的貴族和有錢人為逃避都市繁忙而尋找到的一個可以度過安靜時光的島嶼;13世紀起,由被關在這個島上的工匠們制作的玻璃工藝品,是歐洲人喜愛的裝飾品,逐漸成為威尼斯的貴重輸出產品,為威尼斯共和國帶來財富,成為玻璃中心。14世紀,島上的玻璃大師將錫鉛合金和水銀塗在一片玻璃上,鏡子就此發明了;我們登上小島,幾乎沒有一個游人,非常清淨,幾分鐘後走到“CAMPO S·DORATO”教堂,邊上也有一座高聳的鐘樓,一座雕塑矗立在旁邊,是一束漂亮、別致的玻璃花;居然還有一架巨大的由玻璃制作的算盤!也靜靜地豎立在教堂邊。除了隨處豎立的玻璃雕塑,許多小小的工藝品商店,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各類玻璃裝飾品,色彩斑斕,非常精致;我在一家小店裡與意大利青年店員攀談,因阿瑾在拍錄像,恐其不悅,我就不斷誇獎他的店裡物品豐富,令人眼花繚亂,擺設特具藝術魅力,工夫不淺!直說得他滿臉笑容,樂不可支;接著我又翻開隨身帶的意大利常用語,向他學習如何准確發音,這當然也是他最拿手的,自然非常樂意,執此間隙,阿瑾把他的店內認真掃了一遍。逛到另一些比較大規模的商店,商品旁就是生產工場,獨具特色;我們到穆拉諾島上的時候,街上、商店裡幾乎空無一人,非常清淨;1個小時後游人一撥撥降臨,小島有了生氣,但也失去了恬靜的場景。

從地圖上看,穆拉諾島有六個小島組成,彼此之間都有小橋相連,所以這裡的場景和主島非常相像。

逛到一個叫法羅(FARO)的穆拉諾島碼頭,11:00,乘上了“LN”路客輪,駛向布拉諾島(BURANO),船駛離穆拉諾島,不就就經過充滿原始般氣息的MAZZORBO島,快艇穿梭在野草叢生的小島間,此情此景,令我想起了小時侯看過的電影:多瑙河三角洲的警報。

緊鄰MAZZORBO島的東面就是布拉諾島,其實都非常近的;這個島以威尼斯的特產花邊聞名,是威尼斯飾帶生產基地,在小島的商店中,堆滿了花邊制品——好多來自我們中國!其第二個特色,就是塗著各類不同外牆顏色的房屋,最多是紅、藍、黃色,相鄰的房屋顏色必不相同,小島色彩艷麗,運河上到處是顏色鮮艷的房屋和出售飾帶的商亭,就形成了這個又被稱為“彩色島”的獨特景觀。

隨著有一定量的游人們一起出碼頭,人群逐漸散開,各自為政,我們避開人流,悠閑穿行在小島上,自由自在,邊上遇上了兩位姑娘,像留學生摸樣,居然正用上海話在交談,老鄉遇老鄉,兩眼淚汪汪;我也用方言大聲和阿瑾對話——居然沒有引起她們的共鳴!

來到布拉諾島的南盡頭,這裡是B·GALUPPI廣場,邊上是CHIESA DI SAN MARTINO教堂,海邊有許多民居,生活著悠閑的意大利人,一些門前還晾著漁網。

我們在這裡稍息片刻,用了自帶的午餐,盡情享受南歐的寧靜生活。等把四個由小橋相連的布拉諾島逛遍,我們打算奔下一個目標:利多島。

和威尼斯主島一樣,布拉諾島也到處是胡同、房屋,要不就是平坦的芳草地,致使我一直沒有找到合適方便的地方(這裡實在不想向公廁捐款),終於看到一座比較長的橋,通向沒有人煙的MAZZORBO島,才算在荒島綠蔭中減輕了負擔。

去利多島的船是比較大的“LN”路(但剛才從布拉諾島來的也是LN路,船體卻不大),許多意大利本地渡假的小學生與我們同船,我與一位中年的女教師說話,她居然不懂英語!法語就更不懂了!!真不知是什麼原因,傲氣?不像,因為其人感覺是很隨和的;那也許就是懶惰了?——反正學了也白學,沒有用的?!這樣的話,為人師表亦是如此,那教出來的學生呢?不敢往下想了……

坐在船的上半部敞開處,亞得裡亞海風吹來,真令人陶醉!不多久,阿瑾就受不了了,只好到下面去躲避,剛才還非常熱門的座椅,現在就只剩下零零落落幾個人,都是不畏涼爽海風的,天空飄落了滴滴細雨,所謂大海孩子臉,變化無常。

不久渡船已接近利多島,島上的教堂、鐘樓一目了然,終於也看到了島上正在奔馳的汽車,要知道在威尼斯主島,是不通汽車的。船停靠了“SAN NICOLÒ FERRY”碼頭,我想在下一站正宗的“LIDO”碼頭下,從地圖上看,這個碼頭略為偏了一點,就看到許多意大利小學生紛紛下了船,船停了好一會兒,廣播裡伊裡哇啦說著意大利語,我們自然是不會關心的;問題來了:船離開此碼頭後,經過似乎是“利多”碼頭,但是沒有靠上去,而是逐漸遠離!居然開往威尼斯去了!幸虧聖馬可廣場不是很遠,10多分鐘後就到了“S.ZACCARIA”,離聖馬可廣場一步之遙;隨即我們又乘數量極多的1路船,再回利多島——反正今天買的是12小時通票!10多分鐘終於抵達“LIDO”碼頭。

這是一個東西長約12公裡的細長小島,據說和法國的尼斯、美國的邁阿密、夏威夷的懷基基齊名,並譽為世界的四大海濱療養勝地,文學家托馬斯·門筆下的阿申尼赫留戀很久至染鼠疫而死的地方,在電影“威尼斯之死”中,利多已不是渡假勝地。

下島後橫穿小島,10多分鐘後就來到了南部海灘(寬度大概只有600多米左右),南眺無邊的翠綠色亞得裡亞海,東南面是已經分裂的前南斯拉夫,再往前是著名的歐洲“一盞明燈”:阿爾巴尼亞,再往前是文明古國希腊。海灘邊沒有尼斯的那邊熱鬧,顯得格外恬靜,靜得有點出乎我的意料,我們在海邊眺望台上留影,在路邊雕塑前留影,在幽靜的路邊小店前留影,島上的冰激凌球也是價廉物美。

再乘1路船回到聖馬可廣場,我們緊接著開始了乘船“環島”游,還是1路,先從運河開始;自聖馬可,運河左邊半島頂尖處是聖瑪利亞永福堂,表面正在修繕;往前是利昂納宮,斜對面的右岸是雄偉宮(CA’GRONDE),三層的桑索維諾文藝復興式的宮殿,現在是威尼斯行政長官辦公室;學院大橋,前行不遠,左邊是瑞佐尼科府,緊挨著的是朱斯蒂尼安宮、福斯卡裡府,建於十五世紀,當時此家族控制著本土的威尼斯人;右岸的科內爾·斯皮內利宮,是由科杜奇在文藝復興早期設計的倫巴底風格的宮殿;前面是格利馬尼宮,現在是上訴法院,是桑米凱利的文藝復興式的傑作;經過本波宮,裡亞爾托橋又展現在眼前;往前左面是魚市場,金宅,對面高大的巴洛克式建築佩薩羅府,隆合那的傑作,現代藝術館和東方藝術館;再依次經過文德拉明·卡來爾吉府邸(現在是CASINO)、聖傑雷米亞教堂,火車站前的赤腳修士橋,到達輪船終點:羅馬廣場;這裡是進出威尼斯的重要中轉地,船、巴士在這裡交接,附近是聖露西亞火車站。

我們在這裡換上了2路船,又開始了西部外島游。西部比較開闊,但因為穿行在朱代卡島和“DORSODURO”島之間,船不斷在兩島之間停留,只見兩岸的小徑沿著島嶼的輪廓暢通地向前延伸,行人腳步匆匆,感覺就是聰明的猶太人,正周密執行其既定的計劃,與外界無關;他們更不關心身邊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膚色的游人。經過SANT EUFEMIA、GESUATI、REDENTORE、ZITELLE教堂,我們在聖馬可對面的聖喬治馬焦雷島下了船。

真正是彈丸之地的小島上,有聖喬治馬焦雷教堂(SAN GIORGIO MAGGIORE)和韋爾德劇院,16世紀起建,17世紀完成;我們先在島邊“貪婪”、盡情遠眺對岸,熙熙攘攘的人流,廣場、鐘樓、嘆息橋,等等,而身邊卻是那麼恬靜!晃若身在仙境看凡世!

沿著島上唯一的通道,一直走到盡頭,韋爾德劇場,裡面好像也在舉行展覽;再返回到教堂並進入參觀,在底部不用排隊(游人非常稀少),每人花3歐元,乘上電梯就登上了哥特式鐘樓;這是從小島回望威尼斯主島,又是另有一番滋味!讓人真正留戀忘返!一位洋人請阿瑾給他照相,看我轉了過來,阿瑾立即把相機遞給了我,洋人疑惑不解地走上前來,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但等我用特殊的角度為他照完了相,請他檢查是否滿意時,洋人睜大了雙眼,嘴都合不上:說我是教師級的照相師!!!

回到聖馬可廣場,再次乘船穿過大運河,到了火車站外,又換52路船環游東海岸,這次船上已經人流稀少,好像只有下班的本地人稀稀拉拉進出;經停SANT ALVISE、MADONNA、CHIESA DEI GESUITI、SAN LAZZARO DEI MENDICANTI、SAN RRANCESCO DELLA VIGNA、SAN PIETRO DI CASTELLO教堂,又一次登上了利多島(因為輪船直達的緣故),我們再換乘1路船,踏著聖馬可絢麗的晚霞,在紅彤彤的“蛋黃”影中,第三次穿過大運河,回到火車站天終於黑了下來,從早上8:45分打第一次票,到現在已經是整整12個小時了!阿瑾好奇地再用船票到小黃色機器上試一試,果然已經不能用了。但是乘了一天船,沒有遇見過一次查票的——船上的員工是不管檢票的。

5/24(周六)多雲(上午威尼斯主島,下午火車到羅馬)

晚住羅馬:2晚《火車》下午威尼斯——羅馬IC705,13:23-19:03,確認號:A4KX99,CARRIAGE 10,SEAT NUMBER 45,46(SUN CARD);每人30.8歐元

一眨眼,在威尼斯已進入第四天,因為主要景點已經走得差不多了,今日上午的半天時間就決定用在逛街和觀賞精美的小商品等休閑游上;一早我們趕到了裡亞爾托橋附近的魚市場,水果和蔬菜擺在維奇廊內,哥特式涼亭是早上的魚市——中午都要收攤。清晨的集市果然熱鬧非凡,市場內各類海鮮品種繁多,而且極為新鮮,許多還是鮮活的,讓我們大開眼界。各類魚幾乎都是去骨論塊出售,就像我們國內市場上見到的三文魚的擺設方式;鮮蝦幾乎都是去頭出售,看價位和國內市場差不多,感覺不算貴,最大的優勢就是品種多,特新鮮;許多海鮮我們叫不出它們的名字,但攤上都清清楚楚標明了名稱和價位,因此我就統統留下了影像或照片,儲存在了記憶庫中。有點遺憾的,住處沒有提供烹調設施,無法一飽口福!

今天裡亞爾托橋下的大運河上熱鬧非凡,似乎正在舉行類似的賽龍舟表演,成群的學生分乘多條大船參加活動,高音喇叭不是傳來叫好聲、加油聲,使現場氣氛異常熱鬧。

裡亞爾托橋北面是集市,南面包括橋上,則有無數的各類小商品商店,無論是布局格調和現場氣氛,都和上海的城隍廟極為相像;但是價位相比國內卻是相對昂貴;當然也有許多品牌專賣店,自然價格不扉;最後我們只是選了幾個小小的面具,作為汽車車內的掛飾。看上去還算誠實的中年男性店主開價3.5歐元一個,買三個只須7歐元,並信誓旦旦保證絕對是威尼斯生產!

無意中,我們走到了著名的嘆息橋的背部,自然少不了攝影留念,這裡人流相對少一些,和海邊的著名景點處的人流差別較大,同樣在聖馬可廣場上仍然人流如熾,威尼斯屬於全世界人民,永遠有如潮的游客相伴!

再一次穿過裡亞爾托橋,非常有趣看到一個西洋女孩,腳步緊隨她的母親,後面還跟著弟妹,但是這個大約7-8歲的孩子居然推著一輛玩具童車,童車裡坐著一個嬰兒(當然是一個玩具),7-8歲的她像模像樣擔當著母親的角色!有趣極了!我抓過在阿瑾手裡的攝像機,緊追上去,直到跟拍走上裡亞爾托橋,留下了非常有趣的一刻,但願我不會成為狗崽隊。

回旅館途中,我們在“BILLA”大超市買了一只烤雞,一份什錦炒飯,還有大瓶可樂,一共就4歐元左右,權作今日的午餐。回到旅館已經12:30分。

12:40分,來到火車站;大概12:55分左右,顯示屏上打出了我們車次所在的月台編號,於是順利上車,前往羅馬(該車的終點是那不勒斯),13:23分火車准時啟動,別了,可愛的威尼斯!

整個車廂不到10個人,顯得非常清淨;我們開始享用自備的午餐;但是如此幽閑的場面不久即告結束:停了大約3站後,車廂已經全部坐滿了!火車沿途經過MESTRE、PADOVA、FERRATA、BOLOGNA、PRATO、佛羅倫薩等,於19:03分准時抵達意大利首都:羅馬中央火車站;考慮先在羅馬住兩天,我們沒有去買比較實惠的羅馬游覽三天通票,計劃從那不勒斯回來後再買。

這裡是我們唯一的選擇住在華人家裡的旅館,大名鼎鼎的王大姐家,1個月前就已經預約,為此我還和那不勒斯旅館商量,調整了一天的計劃安排;按大姐的提示,我們從火車站26號出口出站,因為一路缺少路牌名,略費了一點周折,才找到了王大姐的家。

這裡是中國人積聚區,到處看到中文的商店標識,也算是個唐人街吧;這些天,天天混扎在西洋人流中,幾乎都和洋人打交道,猛一見到華人區,親切感油然而生;但是也感到有點失望的:附近夾扎著許多黑人、阿拉伯人,站立街頭,三五成群,給人一種強烈的不安全感!

原來,我們來到的是楊大姐家,和王大姐是親戚關系,居然她這裡住不下了!說是先到先安排!我們只好由她安排,不一會兒,王大姐的丈夫周大哥來接我們,住到了真正的王大姐家裡,王大姐卻因事已經回了國內。在周大哥處吃到了久違的大米飯,因王大姐不在,我們吃的都是涼拌菜,味道還算可以;他們都是東北人,這一點就明白了。

普通羅馬公寓住家都有非常老式的電梯,你要自己手工打開兩扇門,到了樓層後必須隨手將兩扇電梯門關好,以便別人正常使用。

附:羅馬王大姐地址:Viaricasoli19號,門鈴:左邊9號,名字:huang中心火車站26號站台下來出口,過3條馬路左邊拐,走到第一個路口右邊看到中國食品店,名字叫:三源食品.我家就在對面,大門左邊門鈴:9號,名字:huan


精選遊記: 羅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