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埃及記——拜訪法老和他的子孫們曾經生活的國度11

作者: 薛定諤薛定諤

導讀(照片請訪問我的博客:http://***/lxxlz/) 第07章 旅途:盧克索——門農石像、帝王谷、女王殿、盧克索和卡納克神廟(中3,汗……) 盧克索神廟和卡納克神廟 從女王殿出來,原本應乘坐我們的大巴再重新南下過橋回到尼羅河東岸的,但是聰明的娜娜卻另辟蹊徑,帶我們來到西岸的一個小碼頭邊,一行20人飛快的上了渡輪,只10分鐘就穿過尼羅河來到了東岸。娜娜導游得意洋� ...

(照片請訪問我的博客:http://***/lxxlz/)

第07章 旅途:盧克索——門農石像、帝王谷、女王殿、盧克索和卡納克神廟(中3,汗……)

盧克索神廟和卡納克神廟

從女王殿出來,原本應乘坐我們的大巴再重新南下過橋回到尼羅河東岸的,但是聰明的娜娜卻另辟蹊徑,帶我們來到西岸的一個小碼頭邊,一行20人飛快的上了渡輪,只10分鐘就穿過尼羅河來到了東岸。娜娜導游得意洋洋的告訴我們:“這不是公司安排的哦,是我自己安排的哦,這樣以來我們就能比其它游客提前1小時到達盧克索神廟啦!”

想到我們在康翁波、伊德夫以及阿布辛貝的排隊情景,大家不禁對娜娜山呼萬歲!!

然後捏,我們就來到了偉大的盧克索神廟啦。

在正式介紹以前,XX得隆重介紹一下在國家圖書館裡看到的那本《古埃及--廟,人,神》,書中有一幅手繪圖真實再現了卡納克和盧克索神廟群在古埃及時代的盛況。書上說,盧克索,也就是底比斯、上埃及的首都,是阿蒙神(太陽神,又叫“眾神之王”)崇拜的中心。為了阿蒙神的榮譽,古埃及在尼羅河東岸的卡納克建立了一系列神廟。長達16個世紀的古埃及法老時代裡,每一個法老都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的印記,他們不斷的擴建、裝飾這些建築物,以表現自己的權力和對阿蒙神的崇拜。在每年的奧帕特節(古埃及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在每年尼羅河泛濫季節——阿赫特季的第2-3月之間於底比斯舉行),底比斯神聖家庭:阿蒙、阿蒙妻子穆特及其兒子洪蘇三神乘舟從卡爾納克神廟出發前往盧克索神廟,然後再返回到卡爾納克神廟。

這張圖上可以看出,圖的右上方(就是尼羅河東岸的南端)是盧克索神廟;圖的左下方(尼羅河東岸的北端)是卡納克神廟。卡納克神廟的主體看起來是兩大塊,大的一塊(就是最北端)是阿蒙神廟,阿蒙神廟裡面的右下腳是孔蘇神廟;小的一塊是穆特神廟。所有這些神廟之間都有道路相連,道路兩邊都有斯芬克司石像,所以都叫斯芬克司大道。在阿蒙神廟靠近尼羅河的一邊有港灣可以停泊聖船,然後一路南下到盧克索神廟再登岸。

XX在去埃及之前把這張重要的圖存放在了手機裡面,在到達這一片神廟群的時候,看到一切實物都能夠快速對應到這張圖的具體內容,絕對有益!

車子停在了盧克索神廟的對面,我們一行人下車後立即被馬路上熟視無睹瘋狂行駛的汽車嚇得駐了腳,娜娜導游叫來一位警察叔叔,在警察叔叔的帶領下,一群外國游客(在埃及我們可不就算外國游客麼)如鴨子一樣蹣跚過了馬路,來到盧克索神廟的門前。

盧克索神廟是古埃及第十八朝的阿蒙霍特普三世(就是那個娶了平民泰伊為妻,有門農巨像的家伙)為祭奉太陽神阿蒙、他的妻子及兒子月亮神而修建的。到第十九王朝又經拉美西斯二世擴建,形成現今留存下來的規模。

所有人都知道這裡是埃及最大的神廟遺址,所謂“不知道菲萊神廟不要緊,不知道盧克索的神廟那你簡直就是一棒槌啊”,不能做棒槌!所以一群人到達神廟就開始瘋狂的哢嚓,中國人的本性啊~~~。神廟塔門前的廣場非常空曠,娜娜導游舉著國旅的小旗幟不停的招呼大家“哈比比~~~”,可是沒有幾個人聽見,絕望的娜娜在後面的旅途中的主要聽眾只剩下了XX和ZZ以及不斷變化人物的少數。

娜娜說,神廟的塔門兩側以前一共立著六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巨石雕像(還真是自戀,大概他出錢最多,所以個人VI標識也最多),不過現在就剩下門口的兩個坐像了。在他的兩個坐像腳下的人物就是納菲爾塔莉。這個拉美西斯二世的石像邊上的納菲爾塔莉的人像那是非常小呀,只到拉美西斯二世的腿那麼高,為啥還非常稀罕捏?別忘了這裡可是供奉阿蒙神聖家庭的神廟呀,法老一般都號稱是神的兒子,但是法老的老婆再怎麼得寵也跟神不搭邊呀,在這裡納菲爾塔莉竟然也有一席之位,足見其在拉美西斯二世心中的地位呀。(不能再遙想了,ZZ的堂妹不是沒跟來麼,XX這麼趕緊提醒自己)

拉美西斯二世巨石雕像前還矗立著一座方尖碑,本來是兩座方尖碑的(都是好大喜功的拉美西斯二世作品),1836年埃及那個時候的老大穆罕默德阿裡在帶著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參觀埃及的時候,路易國王看見方尖碑覺得很好看,就表達了喜愛之意——肯定流露出點意願啦,穆罕默德阿裡就很討好的說“我們埃及方尖碑很多,你就挑一根你最喜歡的帶回去吧,作為埃及送給法國的禮物”。反正古埃及的東西也不是後來埃及土地上阿拉伯人建設的,借花獻佛不心疼呀。喜出望外的路易國王真沒客氣,就挑了這根位於西側的方尖碑搬回了法國。現在,這根方尖碑矗立在巴黎協和廣場,這座方尖碑據說是世界上保存下來的最美麗的方尖碑——這個法國國王還真是一點不客氣!作為禮物交換,法國贈送給了埃及一座法國風格的鐘塔,不過聽說這個鐘塔一運到埃及就壞掉了,成了聾子耳朵——擺設。真是宗賠本買賣!

在回到北京後,XX到網上去找這座傳說中的方尖碑,(沒去過巴黎啊——土啊。不過去過巴黎的ZZ堂妹竟然也沒見過——比我還土。)從照片看去,方尖碑的頂部像征著太陽光輝的金字塔尖仍用黃金包裹,看起來那樣的莊重瑰麗。法國人在方尖碑的下方後加了個花崗岩基座,並用描金工藝畫上了他們心目中古埃及人矗立起方尖碑的工程圖——娜娜說至今並沒有一個來自古埃及的文獻資料證實這是真正的施工方案,而且後人用這個這個假想方案實際操作時並不能順利豎起方尖碑。

寫到這裡,XX的心仿佛漏跳了一拍,頓感空洞無力。如果沒有現代機械,我們也許永遠不能用沙土、木棍和雙手把這樣高大的石碑樹立起來了,但是三千年前的古埃及人可以,並且做到了。我們的智慧去哪裡了?顯然沒有通過我們的繁衍而保存下來。留存下來的,只有那些已經固化的知識,這使得我們這些現代人也許比古人更能誇誇其談。僅保存了知識,智慧反而沒有保存下來,我們越來越不能迸發智慧的火花,創造奇跡。不知這算不算人類的退化?按照進化論的觀念,我們的大腦應該是不斷進化的話,那麼,那些古老的智慧看來就只能是外星智能的傑作了。

唏噓間,我們已經穿過塔門來到了盧克索神廟的主體,它自北向南依次是拉美西斯二世庭院、柱廊廟,以及阿蒙霍特普三世庭院。要不是娜娜講得細致,再加上之前看了書,還有手裡拿著自己手繪的地圖,簡直就是頭暈眼花。我們同行的其它團員越來越不願意聽講解了,這讓我想起上學的時候,開頭的幾節課聽不懂,後面就越來越跟不上,自己也就失去信心、上課越來越懈怠了——這些團員也就是這樣的心態吧,到達盧克索的一刻,已經都回歸 “上車睡覺、停車撒尿、下車拍照”的經典國人旅游境界了。

其實這個神廟有很多看頭,對於“學院派”的ZZ來說:這座神廟見證了埃及宗教歷史的變遷,令人唏噓不已。

剛穿過塔門,就會看到一處奇景,那就是在拉美西斯二世庭院的頂部居然有一座清真寺。這就是阿布·伊爾·哈格固清真寺的尖塔;近看清真寺,其入口處的裝飾十分精美,娜娜說這個清真寺有600多年的歷史(在埃及,估計幾百年歷史的建築不能被算作文物吧~~~~),現在是盧克索神廟和附近民眾做禮拜的清真寺,穆斯林們必須沿著另外搭建的梯子爬上離地5米高懸在石柱頂上的清真寺做禮拜,非常古怪。原來,盧克索神廟在被後人發掘出來前,早已被深埋在尼羅河岸邊的淤泥之下。埃及變成了阿拉伯人的國家後,清真寺就建造在了微微露出泥土外的神廟石柱頂上。等後人開始發掘盧克索神廟時,已無法拆除穆斯林心中的清真寺了。所以,這座清真寺就這樣趣怪的被保留了下來。

不光是伊斯蘭教,在盧克索神廟之中,還能看到基督教堂的遺址呢。基督教是在公元二世紀逐漸在埃及傳開來(這時是羅馬帝國統治時代),後來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將基督教定為官方宗教,基督教在埃及的傳播又得到官方的認可(聽說以前不屬於主流宗教,羅馬也是一個多神崇拜的國家),那更是發展迅速。信仰基督教自然就要有基督教堂給基督徒做禮拜啊,當時還沒有被泥沙掩埋的盧克索神廟就被二次加工改造成了基督教堂。這個教堂就在阿蒙霍特普三世庭院的後面,通過中間的門就可以看到。一看這個教堂,就可以知道它一定是用一座神殿改造的。教堂的前廳牆的浮雕顯示亞歷山大大帝與眾神,廳內的浮雕仍然是經典的埃及諸神的各種場景。牆壁上有很多可疑的褐色斑點,娜娜導游說那是宗教儀式留下的血跡,是動物血。很奇怪~~~是基督教的宗教儀式嗎?基督教中有這樣血濺牆壁的儀式嗎?這麼多年的血跡能留存下來嗎?

基督教在埃及興盛不久,又出了事。公元5世紀以後,在埃及的基督教和正統基督教發生了分歧。埃及的基督教叫一性論(Monophysite),他們本地的科普特教徒主張耶穌只具有神性,人性已經被神性吞沒了。而正統論,就是那個叫啥查爾西頓的宗教會議宣布的正統,主張耶穌有人神兩性,但又合而為一。同時,在種族方面,則是羅馬統治者對埃及居民(包括了希腊後裔和埃及土著)的高壓手段和輕視。所以埃及的基督徒遭到了羅馬統治者的迫害。在前面的游記中,多次提到埃及基督徒為逃避迫害躲到埃及南部的神廟中的事情,說得就是這個。因此,這個基督教堂也就漸漸失去了教徒的膜拜和保養,隨著盧克索神廟一年一年掩蓋在了反復泛濫衝刷的尼羅河泥沙中。

法老時代,埃及這篇土地上的原著民創造了一個多神崇拜的國土,為他們的神建造了偉大的盧克索神廟。2000年前羅馬統治了埃及後,隨著外來統治者的文化傳播,這片土地上的居民開始信仰基督教,土地上的原著民中滲入外來種族。1500年前,又一支外來統治者——阿拉伯人再次占領這片土地,不但徹底將古老的埃及原著民徹底同化,還帶來了新的宗教,伊斯蘭教。現在的埃及,有86%的人口信仰伊斯蘭教,13%的人信仰基督教。而土生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古埃及的文明和信仰則在2000年前就消失了。

聽說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三者同源而不同流,這個源就是猶太教。傳說中的亞伯拉罕在伽南創立了猶太教,這是一個信奉一神的教,這個神就是上帝耶和華。3700年前,在伽南生活的猶太人來到埃及,開始了長達500年的寄人籬下生活。3200年前,摩西帶著不堪忍受殘暴統治的猶太人(當時就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年代)穿過紅海翻過西奈山來到他們的故土,摩西成了猶太教實際意義上的創始人,猶太教徒堅信自己是神的“特選子民”,神只拯救猶太民族。大約2000年前,一個叫耶穌的猶太人以耶和華之子的身份宣揚只要信耶穌基督,無論是誰,就可以得到拯救;承認耶穌基督,認可聖父(上帝)、聖子(耶穌)聖靈三位一體,信奉《舊約》又信奉《新約》,是基督教的基本特征;這個教義比較開放,更能吸引信徒,這就是基督教的起源(後來的再分裂就不講了)。由於違背了猶太教義,基督徒被猶太教徒看成是宗教叛徒,所以耶穌被釘上了十字架(當然,後來基督徒的領地越來越大,反過來猶太教徒反而成了基督徒眼中的異端了)。1500年前,一個叫穆罕默德的阿拉伯人以上帝的使者身份,綜合猶太教、基督教的教義,宣揚“萬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創建了政教合一的宗教組織,就是伊斯蘭教,在伊斯蘭教的國家裡,教徒們(穆斯林)只信奉安拉(其實就是上帝)是唯一的神,他們信仰神的使者——也就是他們的統治者。一個叫做耶路撒冷的地方,成了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教徒共同的聖城。對猶太教來說,耶路撒冷是猶太聖約產生地,是猶太民族的宗教發祥地。對基督教來說,耶路撒冷是耶穌生活、布道、殉難和復活的地方。對伊斯蘭教來說,穆罕默德先知雖來自麥加、建教於麥地那,但是在耶路撒冷升入天堂。

在歷史的長河中,來來往往的紛爭、宗教變遷都在埃及這塊奇妙的土地上留下了足跡。不過一萬多平米的盧克索神廟,見證了這些宗教成長和紛爭的過程,卻把自己存在的精神淹沒在尼羅河和歷史的長流中。

學院派的ZZ看了不少講宗教的書,他的觀點是“信仰就是信仰,而有組織的信仰都是邪惡。”

有個神學家說了三個基本命題:“沒有世界倫理就沒有人類的生存,沒有宗教和平就沒有世界和平,沒有宗教對話就沒有宗教和平。”這座神廟讓宗教、倫理、種族在時空間一遍一遍的對話。

對於一旅游就變成“八卦派”的XX來說:沒有宗教,只有被遺忘了歷史的盛會。

XX在《尼羅河的女兒》漫畫書看過這個場景的再現:卡納克神廟的全體祭司組成壯觀的游行隊伍,他們首先把神聖家庭的3艘聖船從神廟中的停放地抬出來,然後再把裝扮一新的三神及其他宗教用品分別抬人3艘聖船中,組成一支盛大的船隊。因為船太重 (光裝飾船的金子就有4.5噸),所以只能拖拉前行。婦女們搖動著叉鈴,男人們拍打著手鼓,黑人們和著音樂跳著舞蹈。拖拉到尼羅河邊,進入主航道後,3艘聖船齊頭並進,溯流而上。

尼羅河兩岸,觀者如潮,人們紛紛向聖船祈禱伏拜。在游行路線的兩旁,人們搭起了無數的帳篷和飲食攤點,大家盡情享受著美食、舞蹈、唱歌及各種狂歡活動。阿蒙神一行抵達盧克索神廟,停留近一個月時間。此後,神聖家庭仍由同樣壯觀的游行隊伍接回卡爾納克神廟。真是勝景呀,當時看漫畫書的時候沒覺得啥,就覺得那個穿越來的卡羅爾一驚一咋挺無聊,現在除去討厭的女主角(女生一般都討厭女主角)以外,那個場景的圖畫異常壯觀絢麗。

站在這座神廟前,XX感到巨大的時空列車從身體上碾過,一片一片喧囂仿佛在烈日下的微風中若隱若現。要是怎能穿越的話,也不錯啊~~~當然不是回不來的那種。

唉,今天宗教內容寫太多了,上帝啊、真主啊、基督耶穌啊,要是萬一有說的不到位的地方,多多見諒啊~~~



(卡納克)


精選遊記: 盧克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