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九日行之五台山第四日

作者: 單飛的日子

導讀8月27日一早先收拾下退房,這是我在五台山的第四天也是最後一天了,看了看地圖,還剩不多的地方沒去過,而且都比較偏遠,看來今天得包車了。背上行囊在台懷鎮轉了轉,給大白塔、靈鷲峰和黛螺頂再哢嚓幾張,然後正趕上一輛旅游巴士,搭乘一段到普化寺。 普化寺就在長途汽車站對面,來的那天為躲避住宿拉客的人們,沒作停留就去了寺廟群,今天終於可以靜靜地看一 ...

8月27日一早先收拾下退房,這是我在五台山的第四天也是最後一天了,看了看地圖,還剩不多的地方沒去過,而且都比較偏遠,看來今天得包車了。背上行囊在台懷鎮轉了轉,給大白塔、靈鷲峰和黛螺頂再哢嚓幾張,然後正趕上一輛旅游巴士,搭乘一段到普化寺。

普化寺就在長途汽車站對面,來的那天為躲避住宿拉客的人們,沒作停留就去了寺廟群,今天終於可以靜靜地看一看了。普化寺是五台山建造時間較晚的一座寺廟,原稱玉皇廟、帝釋宮(那不是道觀的名稱嗎?),現存寺廟為民國年間重建。說起民國建造的寺廟我第一個就想到磚雕和石雕,昨天去的龍泉寺裡那些精美的漢白玉雕刻就都是民國時期的傑作,而打算去的南山寺裡面也有很多民國時期的精美石雕。果然,寺前高大的影壁牆上嵌的圓形石雕又是一組精品,雕工細致。早晨的寺院中我是唯一的游客,寺僧還在做著清掃准備工作。慢慢地進出於每一座殿堂,從天王殿到大雄寶殿到三佛殿,雖然不是虔誠的佛教徒,但依然能感受到這寧靜中的莊嚴。大雄寶殿後壁還供著一尊奇特的文殊像,是位上頷長胡須的老者,大異於常見的菩薩形像。普化寺背靠的山巒自然形成仰天大佛,不過這一奇觀是在上世紀末才重新被發現的。

仰天大佛在普化寺是看不見的,需要到馬路對面的靈峰寺觀佛台去看。靈峰寺古已有之,但是荒廢已久,上世紀90年代普化寺住持發願重修時到靈峰寺遺址進行察看,無意中發現對面的大山(就是普化寺後面的山)酷似一尊巨大的仰天大佛,佛祖的螺髻亦清晰可見,從此才使這一自然景觀重現於世人,也揭開了靈峰寺名稱的來源之謎。靈峰寺正在重新修葺一新,去年8月時尚未對外開放,游人只能到觀佛台。據介紹看大佛最好是早晨太陽未升起時,形像最逼真,然後等候太陽漸漸地從大佛頭部升起。我去得有些晚了,8點半了,此刻已經陽光普照,而且因為山脈在東靈峰寺在西,拍照是逆光。

下觀佛台返回到大路上,這時過來一位出租車司機招徠生意,於是打開地圖研究了一下路線,談妥包車費130元,包括觀音洞、南山寺、白雲寺、佛母洞和金閣寺。價格應該不算貴,因為這幾處互相都不挨著,又沒有旅游專線前往,想在大半天內走完包車是唯一的選擇了。

觀音洞建造在懸崖上,從山下看如此陡峭的山崖很難想像古人是如何在這裡建造廟宇又是以怎樣的信念來完成這一傑作的。平地寺廟的殿堂分布在此被因地制宜地改變成下、中、上院。平時樓梯走得少的人,上下觀音洞還真有點小累。下院在比較開闊的地方,建有幾間殿堂,然後順著山勢鑿開一條狹窄的小路往上,中間略平坦處有僧房還有個小亭,小路的盡頭就是觀音殿。觀音殿後面有兩個小小的洞,左側石洞就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避難的地方(觀音洞也因此被藏傳佛教的信徒奉為聖地),右側石洞內有泉水長年不亭地滴下,傳說六世達賴避難時曾飲此泉並得觀音顯聖保佑,自然這也就成了聖泉。這裡的居士很熱情,會很詳細的述說這一傳說,還會取一小杯聖水給你飲用。

觀音洞到南山寺不必繞回外面的公路,司機抄近路過去,但是最後一段坡度挺大的山路是無法避免的。來南山寺是因為這裡的石雕和層次分明的建築。南山寺一樣依山而建,比較奇怪的是分為三層,從下往上分別是極樂寺、善德堂和佑國寺,仰望可以看到重重疊疊的建築。最上面的佑國寺裡面可說是石雕的海洋,幾乎是無石不雕。很多石刻圖案都在講述著一個個小故事,據說整個佑國寺石刻圖案近千幅。不過看過龍泉寺的石雕後,這裡並沒有給我太多的驚喜,原因之一可能是南山寺石雕時期更早些,而時間讓一些精美變得模糊了。

佛母洞是今天最遠的一個景點,在是鎮海寺、明月池更往南的地方,差不多要到風景區的南出口了。途中經過白雲寺,略作停留,未見特色。十一點三刻到達佛母洞山腳下,看著蜿蜒的山路我知道這是我今天最大的挑戰了。可是司機卻很不厚道的讓我背著包上山,因為約好2小時後在此地接,他想趁這段時候接點活開個小差。想想讓他原地等侯也確實浪費生命,又覺得包不重也就同意了。不過還沒上1/3我就後悔背著包了,別看那紅牆就在眼前,實際山高路遠啊,頭頂大太陽,包變得越來越重。但轉而一想世人上佛母洞就為了一個佛母重生的說法,要獲得重生自然須經得一些磨難,那背個包上山只能算有些辛苦罷了。佛母洞又被稱為千佛洞,按佛經說,釋迦牟尼亦名千佛,千佛洞是供奉釋迦牟尼的洞。佛母,是指釋迦牟尼的生身之母摩耶夫人。千佛洞分內外兩洞,外洞大而明,內洞小而幽,中間有一個扁圓形孔穴相通。內洞的洞壁上有許多乳石及石筍,夾有各種色質,猶如人體心肝五髒,洞形又呈葫蘆形狀,後人稱為母腹。佛教宣揚進入小洞就是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復出小洞就是洗掉人生一切煩惱,獲得無上歡樂幸福。有這美麗的說法,來五台的人只要有機會自然是要來鑽一鑽佛母洞的,但見一路上登山者僧俗相伴。上山用了三刻鐘,進洞前先把大包寄放在門口的小店裡,然後在大洞內排隊等候。因為裡面狹小並只有一個出入口,只能分批“重生”,每批大約10來個人吧。好在那天人不是很多,等了20分鐘就輪到了,人多時經常需要等一、兩個小時呢。先經過一段窄道,就來到小洞口,發覺空手鑽洞是唯一的選擇,洞口實在太小了,大家於是很自覺地把身外之物都放在一邊,倒真是無牽無掛了。人只能側身進入,須手腳並用才行,經常還要旁人加把力(心寬體胖者進去之前一定要斟酌再三哦,進去容易出來難啊),洞裡能容納五、六人吧。重生之後再出來見到太陽由衷感嘆人生真美好!佛母洞附近有山泉可飲用,用水龍頭接出來的,可自行用水杯盛些,當地人附會為佛母乳汁,既然來了就別錯過。

准時下山和司機會合,直奔金閣寺,司機的任務也至此完成。金閣寺是除五座台頂外,地勢最高的寺廟了。其名源於唐代初建時銅鑄為瓦,瓦上塗金,整個寺廟金光燦爛。現在寺內的古建築和塑像基本為明、清、民國時期的。這裡的大悲殿裡供奉著一座觀音像,高達17米多,是五台山最高最大的塑像。金閣寺門口的馬路是台懷鎮通往西門的必經之路,去太原的大巴都從這裡通過,招手即停,時間間隔大約1小時。我當時很巧,才走到路邊就有輛車過來了,時間是2點50分,向售票員打聽後得知,後面至少還有2班車。不過這一方法僅適用於非佛教節日期間,這時候多數大巴不滿員,司機是很樂意在路上捎人的,另外大家最好事前向汽車站確認末班車發車時間,車從台懷過來一般需要二、三十分鐘。上車沒多久就出西門了,然後一路順利於7點到達太原汽車東站。



(早晨的靈鷲峰)



(仰天大佛)



(南山寺的石雕)



(這是龍泉寺的牌樓,和南山四作一下比較)



(金閣寺的大悲殿)


精選遊記: 五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