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鳳凰

作者: duoluo

導讀到芙蓉鎮時,我們由猛洞河碼頭渡船而上,返回時則由鎮後的泥沙小路乘汽車趕往猛洞河火車站。從這裡坐火車到達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吉首,鳳凰便是隸屬其下的一個縣。從吉首到鳳凰,車程約一小時二十分鐘。 鳳凰本名鎮篁城,後改鳳凰廳,入民國後,才升級為鳳凰縣。關於鳳凰的輪廓,可以從沈從文的作品裡窺見一些影子。“若從百年前某種較舊一點的地 ...

到芙蓉鎮時,我們由猛洞河碼頭渡船而上,返回時則由鎮後的泥沙小路乘汽車趕往猛洞河火車站。從這裡坐火車到達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吉首,鳳凰便是隸屬其下的一個縣。從吉首到鳳凰,車程約一小時二十分鐘。

鳳凰本名鎮篁城,後改鳳凰廳,入民國後,才升級為鳳凰縣。關於鳳凰的輪廓,可以從沈從文的作品裡窺見一些影子。“若從百年前某種較舊一點的地圖上尋找,一定可在黔北、川東、湘西一處極為偏僻的角隅上,發現了一個名為‘鎮篁’的小點。那裡同別的小點一樣,事實上應有一個小小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頓了數千戶人口的。不過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皆在交通、物產、經濟的情形下面,成為那個城市榮枯的因緣。這一個地方,卻以另外一種意義無所依附而獨立存在。” “落日黃昏時節,站到那個巍然獨在萬山環繞的孤城高處,眺望那些遠近殘缺碉堡,還可依稀想見當時角鼓火炬傳警告急的光景。”今天看來,也許正是由於這“另外一種意義”,促成了眾多中外游客前來追尋古城。

鳳凰的景點包括奇梁洞、南方長城、黃絲橋古城和鳳凰古城,其中前三個景點都散布於離城二三十裡開外的郊野,鳳凰古城則是旅游的重頭戲。奇梁洞座落在一片稻田與山腳的交接處,順著溪流即可抵達洞口。據說,奇梁洞還是由當地一個梁姓村莊的居民為逃避土匪搶掠而發現的,隨後也就把它作為了避難所。電影《湘西剿匪記》有很多場景都是在此拍攝的。根據中學地理所學的知識,可以推斷這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朝上生長的石筍、朝下突出的石鐘乳以及如寶劍般凌厲的石柱一一呈現在眼前。溶洞長約4500米,每過1000多米即進入更高一層,每個人都要在裡面經歷“三重天”。潺潺溪流,各色燈光,奇形怪狀的石塊,以及倒掛在石壁上的蝙蝠,都將洞裡布置得像個迷宮,由此也自然而然地衍生出許多天宮的神話故事。石鐘乳很有威脅,一不小心突然出現在你的腦門上方,讓人驚出一身冷汗。導游小姐則不時提醒:“請大家要謙虛一點,千萬別碰上,因為它們100年才生長1釐米。”走出洞外,再回頭細看時,才發現它其實很隱蔽,難怪當初逃民到此可以安然無恙。

南方長城全長約150公裡左右,論規模與氣魄自不比國人引以為傲的北方長城,但它也集中了苗家精細瑰麗的風格。在擔負的功能方面,兩者甚至可以說是截然相反,北方長城是歷代統治者用以對付外患的工事,南方長城則是明代統治者用來消除內憂——苗疆反叛——的產物。歷史上,湘西苗民經常因不滿政府的倒行逆施而發生暴動,每次規模之大,影響之廣,足以令朝廷上下震驚,苗民問題在當時確實讓明清兩朝政府大傷腦筋。盡管鳳凰是個小城,但政府常年屯兵數千,駐守於縣內各軍事要衝,其中南方長城以及黃絲橋古城就駐扎有相當部分。苗民分為生苗和熟苗兩種,兩者的差別在於是否被漢化:生苗聚居於苗寨,保持著本民族固有的傳統,包括天生的敢於反抗和驍勇善戰;熟苗則與漢族雜居,風俗習慣等已完全漢化,不少有影響有勢力者的苗家望族都已歸依政府,有的還在漢人朝廷做官。南方長城便是由熟苗建造用來抵抗生苗暴動的,長城內外也就成了生、熟苗的地理界限。長城高3米,寬2米左右,由長而薄的條形石塊砌成,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座烽火台,其垛口只設在靠外即生苗一邊。從做工看,南方長城偏向於小巧、簡潔、實用,這可能是與當地原料有限及當時工期緊迫有關。

黃絲橋古城與南方長城一樣,也是一項典型的防苗設施,有點像一個軍事重鎮的具體而微,四圍城牆之長累計不到1000米。城牆約有兩丈高,設有北、西、南三個城門,東門則因屢毀於火災而廢止。城內當時駐扎有綠營兵,城門一般不允許百姓通過,只有北門和南門除外,北門只允許喜事隊伍通行,南門則僅對喪事隊伍敞開。如今,城牆還是當年的城牆,但綠營兵早已了無蹤影,城內居住著苗、土家和漢族各族百姓。一些小洋房建到中途已經停工了,據說政府已經要求城內居民搬遷到城外,力圖重現一方完整的景點,不知道這些“動遷戶”是高興還是失望。

鳳凰古城是一個容易讓人浮想聯翩的地方,不僅因為她富有詩意的名字,充滿神話色彩的苗文化,更直接的可能還是來源於沈從文的小說和黃永玉的畫卷。電影《邊城》很早以前就放映了,影響好像遠不如同名小說廣泛,以致於在前幾年的一場轟轟烈烈的中國文豪座次排序中,沈從文被推上了第四把交椅。今天,在鳳凰人口中,“翠翠”絕對是提及率最高的。黃永玉是沈的侄子,著名畫家,可惜我以前沒接觸過他的作品,了解不多。

鳳凰古城離新城僅1.5公裡,四圍也保存著青灰色的城牆、鏽跡斑斑的城門以及旌旗飄舞的城樓。接近城樓的地方,有一級一級的石階傾斜通向城牆,站在上面可以鳥瞰城內。城樓上布置了一些展覽,不外乎是一些旅游景點的模型和名人留下的古董。不時還有苗家婦女過來兜售銀頭飾。城內房屋都比較矮小,最高不過二樓,一律白牆黑瓦,青石板將狹窄的巷道一直鋪向深處。房屋都用木門,不少人家還留著褪色的春聯,有的還在門前掛起了燈籠和黃底黑字的匾幅。古城內有沈從文和熊希齡的故居,鑽山豹的舊居則位於城牆邊上一處寬大的屋舍。整個小城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時代的建築風貌。

鳳凰城內從虹橋開始,一直延續到中心廣場,便是二三裡長的購物一條街。街邊店鋪林立,老板多為女性,似乎也是鳳凰的“女人街”。見得最多的是銀器、牛角梳、蠟染、土家織錦、苗家服飾以及本地一些特色食品等。銀器主要是一些首飾,如手鐲、項鏈、手鏈、戒指、耳環等,此外也有銀筷子、算盤。幾乎家家店裡都有加工銀器的設備,櫃台上也都放置了天平和小砝碼。一般的行情是,銀器每克3塊錢,一只稍大點的手鐲不到五十塊。這裡的牛角梳也很有名,因為牛是苗民的鐘愛,牛角也被他們視為寶物,其中白牛角梳最為常見,價格只有大商場的一半。蠟染、織錦也很受外地游客歡迎,每個人都會捎上一件兩件的。還有許多類似芭比娃娃的土家、苗族布娃娃,身著民族服裝,戴著閃閃的銀飾,也很討人喜歡的。如果喜歡淘古玩的話,這裡肯定也不會讓人空手而歸,據說有的鋪子還出售從宮廷裡流失的器具,至於祖傳的東西那就太多了。

在鳳凰,土著居民以苗族和土家族為主體,不過現在基本都漢化了。皮膚黝黑的漢子們頭上頂著鬥笠,肩上扛著扁擔,快步如風;婦女除了也戴鬥笠防雨防曬外,通常還背著小背簍;小孩子的穿著基本上跟城市兒童沒有太大差別。以前這裡的居民以種植業、林業和漁業為生,商業活動多被江西人包攬,現在由於旅游的開放而增加了很多新的謀生方式,比如出售特色產品、拉人力車等,但相對封閉的山區環境還是讓人感到輕松閑適,心態平和。在這裡,你無法體會到都市節奏的緊張和滿目鋼筋水泥帶來的壓抑。做點小生意,干點力氣活,能夠養家糊口,一家人就會很滿足,很自在。在街上,我們遇到幾位百歲老人,其言談舉止竟然一點也不糊塗,不由得讓人暗暗稱奇,真是一方水土養活一方人。

沱江從鳳凰城中蜿蜒而過,江面不到百米寬,但水很清澈。沈從文在作品裡曾經這樣描述:“一條小河從高山絕澗中流出……河水長年清澈,其中多鱖魚,鯽魚,鯉魚,大的比人腳板還大。” 江面上下游都有古色古香的石橋,兩岸還矗立著土家特色的吊腳樓。以前我聽到吊腳樓這個名字,總以為那就是傣族竹樓,其實兩者區別還是很大的。吊腳樓一般是依水而建的,其所謂吊腳,並非是指整個小樓全部橫空,而是底層著地,自第二層起的突出部分(類似於陽台或者大樓的走廊)由數十根竹子支撐,竹子靠根部的一端插入水中。遠遠望去,吊腳樓下就像一片小竹林。

由沱江泛舟順流而下,可以直抵沈從文墓地。水流不是很急,但兩岸相對高出很多,江邊的搗衣聲不時傳入耳畔。每進入一個橋洞,就有兩位苗女笑吟吟地來一段山歌對唱,嗓音很甜美,但歌詞卻一點聽不懂,大抵是“歡迎來到鳳凰城”之意。船還未靠岸,遠遠地就看見一群小孩子跑過來了,到了眼前才發現他們每人手裡都拿著幾個用草或葉子編織的蜻蜓、蝴蝶什麼的。“大哥哥,大姐姐,買只蝴蝶送給沈從文爺爺吧。” 看到這群可愛的土家娃娃,幾個人都笑著買下了一部分他們的作品,不為別的,只覺得好玩。

沈從文墓地位於江岸的一處山腰上,據說是絕佳的風水寶地,只有一塊碑,正應了他生前的理想。墓邊有一處泉眼,天晴時渴了的路人都會過去喝上一兩口,當地人都說水很甜。在鳳凰古城,旅行社基本上都將參觀沈從文故居和憑吊從文墓作為鳳凰游的首尾站,可見這位文學巨匠對於鳳凰的貢獻。

路易·艾黎游過鳳凰之後,向全世界宣稱鳳凰是“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他名氣不大但這句話的反響卻不小,一大批歐洲人不遠萬裡紛至沓來,很像當年尋蹤香格裡拉。旅行社也說,鳳凰直到2001年4月才被確立為世界文化遺產,現在游人並不是很多,一些質樸迷離的東西得以保存,但也許三五年之後,情況又是一個樣了。真希望它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邊城”,不要在外界的紛擾中迷失方向,因為很多人還會再次來鳳凰。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