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西歐(三,四)

作者: WXCTravel

導讀作者:青竹葉 4. 從倫敦到阿姆斯特丹 在倫敦的第三日, 一早先生就出發去辦公事了。我有一上午可以利用,計劃是看國家美術館。 在Trafalgar廣場下車後,我還到附近的Leiceter Square 逛了逛,這裡是倫敦的影視娛樂中心,周圍很多劇場和電影院。後來看到其他網友的倫敦游記中介紹這裡一個售票點專門售當日的減價余票,回想起來我見過廣場中有一個售票點,但不知道這樣一� ...

作者:青竹葉

4. 從倫敦到阿姆斯特丹

在倫敦的第三日, 一早先生就出發去辦公事了。我有一上午可以利用,計劃是看國家美術館。

在Trafalgar廣場下車後,我還到附近的Leiceter Square 逛了逛,這裡是倫敦的影視娛樂中心,周圍很多劇場和電影院。後來看到其他網友的倫敦游記中介紹這裡一個售票點專門售當日的減價余票,回想起來我見過廣場中有一個售票點,但不知道這樣一條有用的信息,未加注意,以後再去可要好好利用。當時我只是感慨大都市的文化生活到底豐富多彩。國家肖像館就在美術館旁邊,介紹中有不少知名人士的肖像,這裡也是一個可以消磨幾小時的好地方,可惜當時都只能忍痛割愛。

國家美術館正門高高的台階很有氣勢,走上去時讓你覺得你正在接近一座高雅的藝術宮殿,這種感覺很好,但是正門人很多。後來看到網友介紹羅浮宮的其它進口比正門排隊買票的人少得多,我才想起我曾經過美術館邊門,但是當時有幾十個小學生由老師領著進場,鬧哄哄的,我便沒有去詢問。周一被公認為是游客較少的日子,常常有中小學生來參觀臨摹,不是看博物館的最佳時間。美術館有一份介紹名作的資料,很清楚地標出它們的位置,對於時間有限或只具有普通欣賞水平的游客很有用。我就是按著這一份資料,定心搜尋,細讀說明,很是享受。雖然還有一部分沒看完,但是看過的就有一份收獲,學習與欣賞的樂趣並存。不過最好的辦法還是事先做好功課,將博物館網站以及與名家名作相關的資料研究一番,有備而來,收獲會大得多。我看到“世界風情”版中有的網友就是這樣做的,自嘆弗如,下一次會花更多功夫,其實做功課中有很多樂趣,是一個學習,充實,期盼的過程,到了實地,就是檢驗印證你的功夫了。

我們從倫敦飛抵阿姆斯特丹已是晚上8點多了,機場裡人不多,很快就找到底層的火車站,買好到中央火車站的車票。到窗口買票比在自動售票機買略貴些,但是初來乍到,對機器買票還不熟,能與人對話就避免機器。歐洲大城市的火車站與機場建在一起,中轉十分方便,而且直接能上火車也經濟得多,但是不能帶太多行李。我的這次歐洲10日行中,所有衣物都放在一個24英寸的拖箱內,我自己可以帶著它上下車,也可以拖著走幾個 blocks, 衣服就是三四套替換,內衣隨時洗淨晾干,絕對不可以還是美國做派,一星期中的衣服不重樣,然後帶著一大包髒衣服旅行。在歐洲旅行不像在美國旅行自己開車,行李輕便實為必要。從機場到中央火車站不遠,火車20分鐘,天色已晚,路上看不清窗外景色,安安靜靜地很快就到了中央火車站。

中央火車站是另一個世界. 去荷蘭其他城市, 德國, 比利時和法國的火車從這裡出發, 進來的車到這裡是終點站, 還有很多短途車到阿姆斯特丹附近的小城鎮. 車站裡人來人往, 熙熙攘攘, 到處可見飛奔急走趕車的人們, 便利店裡的節奏也快, 人們隨手買瓶水抓個三明治就去趕車, 買火車票大部分是從自動售票機上, 不過服務問訊台很多, 次序也不亂, 所以雖然人擠車多, 我們倒也不慌.

在阿姆斯特丹訂的旅館叫 “A Train Hotel”, 靠近火車站, 就是圖它的位置便利. 一出中央火車站, 天下著小雨, 雖然看得到 “A Train Hotel”的牌子, 走過去也要穿過兩條馬路. 中央火車站在IJ 河與運河之間, 出了站就是運河,去旅館要跨過運河,這時行李輕便再次顯出好處, 稍微淋到些雨就到了, 否則一定狼狽不堪.

A Train Hotel 是老式的旅館, 一點都不氣派, 絕不是對外酒店. 前台小小的, 只有一個值夜班的老頭, 看上去只是打工的, 但老頭英語說得挺好, 與我們交流沒問題. 房間也很小, 床邊有一個立式衣櫃, 當打開拖箱時, 開了衣櫃門就不能開房門, 反之亦然. 歐洲旅館的淋浴是用熱水器, 與大陸一樣, 但加熱系統與開關龍頭的質量比大陸的好, 沒有供水不足或冷熱難調的問題. 浴室雖然簡陋, 但排水暢通, 一點都沒有溢出. 回想我去大陸某個中等城市出差時, 住的是五星級酒店的豪華套房, 裝潢美輪美奐, 但浴室內每每水漫金山, 我住過多次, 每套豪華套房均如此. 在很多小地方, 西方還是有很多實用的東西值得中國學習改進. 話又得說回來, 從價格上來比, 這兩處的絕對價格差不多, 由此可見大陸中等城市的酒店實在是便宜.

5. 獨游阿姆斯特丹

A Train Hotel的早餐很精美,餐廳布置亦講究,Booth之間的分隔板較高,保證了食客的私密空間。桌面和牆上的裝飾都是以火車為主題,反映出當年那興旺發達的火車時代。中央火車站完工於1889年,想必在當時是氣派宏偉的建築,至今它的日客流量仍高達150,000人次。火車仍是歐洲大陸上最便捷經濟而被大眾普遍認同的主要交通工具,只是因為在美國不普及,我們還不習慣利用它。早餐有各式面包,可口的花式Cereal,各種咖啡,包括Cappuccino,還有 Ham,cheese, 最貼心的是熱熱的紅殼煮蛋,用草編的小筐盛著,還蓋上一塊布保溫,極有溫馨的家庭人情味,而美國Chain Hotel的早餐中,煮蛋是冰凍後,剝了殼拿出來的,不要說沒味道,連Serving的方式也粗糙之極。我還注意到,歐洲人早餐不吃 Bagel。

先生一早就離開阿姆斯特丹去東南面的Nijmegen 附近拜訪客戶,那裡已靠近德國邊境,當晚回不來,次日我們將各自坐火車去布魯塞爾會合。我在阿姆斯特丹有一天半時間獨自游覽。得益於事先做好了功課,我已有了計劃。 首先去中央火車站前廣場中的 Tourist information 買24小時公交通票,7歐元,以24小時為准,不以天計,這樣很合理,然後坐5路有軌電車去梵高美術館。中央火車站前是公交車和地鐵的集散地,有好多條路線,地面上大都是有軌電車,這叮叮當當的有軌電車是阿姆斯特丹的一道城市風景線。

梵高美術館在博物館廣場,驚喜地發現有中文的 Audio Guide出租,這是我們的西歐行中發現的唯一一家有中文Audio Guide 的博物館,可見荷蘭的旅游管理水平之高。有了Audio Guide, 等於有了參觀重點,每幅有解說的畫都停留聽一遍,效果很好,一方面是解說詞幫助理解作品,幫助你看出它們的奧秘高明之處;另一方面是效率高,有解說的畫想必較有名氣或代表性,看完它們也就看到了精髓,這樣有所取舍,可以掌握時間。梵高美術館中有英文說明,這對只懂英語的游客非常重要。另外一個我喜歡的地方是館中餐廳的價格並不離譜,可以接受,在餐廳中吃一個三明治,大玻璃窗對著博物館廣場,有一大片碧綠的草地,對面是國立博物館,這是一座兼有哥特式與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宮殿建築,景致宜人,休息過後,又可以接著看,稍微多花點錢吃個午餐還是很劃算,所以生意很好。我的美術和美術史知識有限,也說不上有多喜歡梵高的作品,但是由於以上原因,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術館給我留下很深的印像和很美好的回憶,我將它評為我的西歐行的亮點之一,這還是緣於荷蘭整個國家較高的文化修養和發達的旅游業管理。

達姆廣場(Dam Square)是觀光熱點,可惜到達時是凄風苦雨,真是掃興。下面這段介紹引自www.amsterdam.info/cn “被稱為阿姆斯特丹的心髒地帶的達姆廣場(Dam Square),是阿姆斯特丹歷史的發祥地,是荷蘭最具盛名的廣場。廣場上的戰爭慰靈碑,為紀念在兩次大戰中犧牲者而建。” “廣場對面,富麗堂皇的荷蘭王宮(Paleis)巍然矗立。王宮是 Jacob Van Campen依荷蘭古典風格建築而成,因蓋在濕地上,所以整整用了13,659根實木架基,曾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建於15世紀的哥特式大教堂距王宮咫尺之遙,是荷蘭歷代君王舉行加冕登基大典的地方。”

次日上午的安排是運河一小時游覽,從中央火車站前上船。船不大,可坐幾十位游客,船有玻璃棚頂,開暖氣,雖然室外氣溫只有華氏三十幾度,坐在游艇裡卻暖和干燥, 可以舒舒服服地欣賞運河的美景。三條主要運河,自中心向外依次為紳士運河(Herengracht)、國王運河(Keizersgracht)與王子運河 (Prinsengracht),他們環繞著阿姆斯特丹的市中心。游程經過IJ 河的港口,折入運河,在縱橫交錯的運河中緩緩而行, 兩岸是17世紀建造的豪華樓房,樓房高四,五層,用料講究,造工精細,風格各異,頂層刻有建造年代並飾有貴族家族的紋章。以下引用同一網站的介紹 “當時阿姆斯特丹富裕的都市貴族們都選擇這個區域(紳士運河)作為建造新居的地點。並列於岸邊的幽雅住宅都將美麗姿態倒映於寬闊的運河上,這些富裕的商人都競相的在運河上建立最美、最大、最莊嚴的住宅。這是一條另人驚訝的到處充滿徽章的運河,運河周圍四百余戶的住宅都被定為國家紀念物”。它們向人們講述著荷蘭歷史上的鼎盛時期,顯示著當年荷蘭由航海業發達帶來的財富和華貴。幾百年過去了,這些古建築依然保存完好,外表整潔,色彩和諧,由此也可以看得出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對文化歷史的珍視。游覽全程播放幾種語言解說,聽解說,看風景,是讓人身心愉悅的享受過程。這一小時運河游覽是10歐元,用了旅館給的旅游小冊子上的折扣券,可以減去2歐元,真是物有所值。後來我們在巴黎參加了塞納河一小時游覽,那游船大的似輪渡,上下兩層,坐在中間的位子的游客就像在參加會議,是在了無趣味。阿姆斯特丹的運河游雅致,安靜,親切得多,上下船時,穿制服的船長在進出口迎送。

荷蘭和阿姆斯特丹給我的印像很好. 這個國家國土很小, 卻很大氣. 人們看上去富足, 有禮貌, 教育程度高. 旅游設施先進細致, 收費合理. 即使在公交車上用英語問訊, 每次都得到答案. 真實的阿姆斯特丹其實並不完全如此高尚優雅,據說治安混亂,毒品盛行,紅燈區千奇百怪舉世聞名,我單身一人,自然不敢涉足。


(Central Station (From Wikipedia))



(皇宮 (From Wikipedia))

6. 安特衛普火車之約

接下來,是我獨自坐火車去布魯塞爾。一個人旅行的好處是遇事好商量,吃喝也簡單,學著其他的行人,我也在上車前到便利店買吃的帶上車。歐洲的食品給的量很少,我買的一個三明治裡只有兩片生菜,兩小球鴿蛋大的 Cream cheese, 幾口就吃完了,難怪歐洲人體態輕捷,少有大胖子,另一原因可能是國土小,資源少,人口多,生存壓力大,既然生存不容易,自然各方面都要節省些。

在火車月台上等候時,不分車廂號,只分兩個區,前一半和後一半。我帶著行李,擔心停在我前面的不是我的車廂,上去後要拖著行李走幾節車廂,就有些緊張。請教一位男士後,還得知,很多短途車是不對號入座的,上去後再找座,我要坐的是 Thalys(鐵路公司名, 運行於巴黎, 布魯塞爾, 科隆和阿姆斯特丹之間的國際高速火車),是對號入座的,但是車廂號很小,不注意的話看不到。好在火車到後,這位男士指點給我看車廂號的位置,我在月台上快步趕上我的車廂,順利地找到座位,安置好行李。

獨游阿姆斯特丹的挑戰過去了, 自己帶著行李上國際列車也是一番新鮮的經歷,接下來是迎接另一項歷險.

從阿姆斯特丹到布魯塞爾的時間是2小時40分, 途中經過阿姆斯特丹機場, 然後是海牙, 鹿特丹. 因為阿姆斯特丹留給我的印像不錯, 我們也學會了在歐洲利用公交系統作自助游, 便想著以後再走這一路的話, 可以在這些城市停留一天半天, 然後繼續火車旅行. 列車進入比利時後, 要在安特衛普停靠. 安特衛普是比利時第二大城市, 是比利時最重要的商業中心, 歐洲第二大港。它還是世界鑽石工業的三大中心之一(其他兩個是紐約的“鑽石區”與南非), 並且是世界公認的重要流行設計重鎮. 1930年的世界博覽會曾在這裡舉行. 這些信息是我後來查到的, 當時我關心的不是這座城市, 而是我先生能否按計劃在這裡上車與我會合. 我們最早的計劃是他從荷蘭的Nijmegen回到阿姆斯特丹與我會合,然後我們一起去布魯塞爾, 後來發現他的時間太緊, 不如他從Nijmegen上火車, 轉一次車可以到布魯塞爾, 再用心搜索一番, 發現他再轉一次車, 就可以在安特衛普追上我的火車, 那麼我們在火車上就會合了, 所以到了安特衛普, 我伸長脖子搜索月台, 沒見人, 心想只好用第二方案, 他可能沒趕上我的車, 我們只好到布魯塞爾火車南站等了, 會合的地方是Food Court, 是從網上找好的. 要是我在 Food Court等到下一班火車過後等不到人, 那就各自去旅館. 他也可能坐慢車, 從布魯塞爾火車北站下車, 去旅館更近. 這樣做了一番功課, 倒是將這一區域的交通和地理搞得很清楚了, 在這之前, 我連安特衛普都沒聽說過. 正在七上八下之時, 他出現了, 他上的是另一節車廂,帶著行李,只好慢慢走過來。雖然時隔僅一天半,但是兩人各有不少經歷,我們不禁相視而笑。在兩個半小時內,他坐了三列火車,其中一列只坐一站,簽票轉乘時碰到的辦事員不會講英語,只好雞同鴨講,總算是完成了這個完善的火車之約。我們在美國出發前就買好火車票,但是他的是Open票,貴一些,才能臨時簽票轉乘,最後要坐Thalys的車,再加10歐元。

7. 布魯塞爾印像

比利時是西歐中較不發達的國家,在地鐵中人們的服飾舉止上就看得出。地鐵站裡有一些游民,在樓道邊打地鋪過夜。地鐵管理很差,進出自由,沒見過查票的。市中心街道上有很多乞丐,據說大部分是阿拉伯國家來的難民,不少是婦女帶著小孩。

布魯塞爾旅游業“斬”游客毫不留情。旅游資料地圖在其他城市都是免費的, 布魯塞爾市政廳旁的旅游中心出售的英語旅游資料地圖, 收4歐元. 飲食也非常貴, 一份McDonald’s的快餐是7歐元. 中國快餐店的炒飯都要8歐元。 比起當地生活水平, 旅游收費顯然高的離譜. 給人的感覺是, 布魯塞爾經營旅游事業的信念是, 今日不“斬”, 更待何時?

更讓人不舒服的是,我發現買的外賣裡沒有餐具(好像你不強調要餐具, 店裡就不放), 就到旅館底層的餐館要一個一次性的, 竟然遭到拒絕, 說跟旅館是兩家, 我們的早餐就包在那裡吃, 如此小氣,難以想像!

到布魯塞爾的第二天,先生去拜訪客戶,我去參觀位於西北郊Heysel的原子塔。原子塔的建築很有特色, 九個巨大的圓球由鋼管連接組成巨大的鐵原子晶體結構模型,8個圓球位於正方體的8個角,另一個圓球位於正方體的中心. 它的9顆圓球代表9粒鐵原子,也像征比利時9省。這是為1958年世界博覽會而興建的一座標志性建築, 下面引用百度百科的介紹: 這樣獨特的設計 “據說主要是考慮了兩個方面的因素:一個是寓意當時的歐洲剛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中走出來,正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創作者選擇用龐大的建築來展示原子結構的微觀世界,目的既表達了人們對發展原子能美好前景的一種展望,同時也像征了人類進入了科學、和平、發展和進步的新時代;另一個意思據說是當時的歐共體共有9個會員國,比利時又剛好有9個省,這樣原子球塔的整個造型正好成為比利時和歐共體的像征”。游客可以坐電梯進入到幾個大球中,但是介紹建造原子塔歷史背景的展覽只有幾張大照片和些許映像,並不值得9歐元的門票, 於是我回到旅館, 告訴訪客早歸的先生, 只需過去看看建築拍拍照, 不必進去. 先生去後, 回來笑眯眯告訴我他的經歷. 他在地鐵上與一位原籍是匈牙利的游客攀談起來, 老先生會講英語, 看似知識分子,現居德國. 他們在地鐵上侃侃而談冷戰時期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中匈友誼,也能感覺到互相之間的一份親近。到了原子塔, 他們下來後, 互相為對方拍照, 然後道別. 等我先生轉悠一圈搭上回程地鐵後, 又見到這位東歐知識分子, 想來也沒進原子塔, 他們不禁相視一笑,心照不宣,原來動動腦筋,也可以不受“斬”的。

由於任務, 行程不同, 感興趣的景點也有些差異, 我們決定在布魯塞爾分頭自己玩, 各自設計最合理順當的路線, 反而減少了摩擦, 提高了質量, 回來再炫耀攀比一番. 這樣做的好處是兩人都要動腦筋, 做好的功課要分享, 對新地方的了解程度和印像都加深了, 日後回憶起來在同一水平上. 布魯塞爾最有名的大廣場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美麗氣派, 我的收獲則是在那裡找到了產生<<共產黨宣言>>的天鵝咖啡館。馬克思和<<共產黨宣言>>的知名度在西方遠遠不及在中國,天鵝咖啡館並非有名景點。我習慣於 “精細游”, 還留意到了那塊刻有Karl Max的銅牌, 天鵝咖啡館在整修, 那塊銅牌一點都不起眼. 先生曾熟讀<<資本論>>, 卻在他的 “宏觀游”時忽略了那塊對他非比尋常的銅牌, 懊喪不已.

我在布魯塞爾的亮點是參觀大廣場東面幾個街區外的聖.米歇爾教堂(St. Michael and Gudula Cathedral),而且是免費的。這座教堂宏偉壯觀, 內部裝飾精雕細琢, 美輪美奐. 一座座聖像, 一道道石拱門, 一處處祭壇, 一支支蠟燭, 一幅幅彩色玻璃鑲嵌畫, 營造出了肅穆莊嚴的宗教氣氛, 不由不讓人心生敬重虔誠. 在長凳上坐下, 靜靜地感受這濃厚的宗教氛圍, 聆聽鐘聲, 檢視自身, 思索今生, 也許讓我們能心平氣和地對待生活中的功名和不順. 我們在倫敦撞上威斯敏教堂改變了開放時間, 而沒有在網上更新,聖.米歇爾教堂可以說是一個讓人驚喜不已的補償.



(安特衛普火車之約)



(聖米歇大教堂)



(原子塔)

要看原文其余6張照片,請點擊:http://www.chuchairen.com/2009/03/wxc_54.html


精選遊記: 布魯塞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