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行——感受滄海桑田、回憶童年舊夢

作者: jemychen

導讀泰順行——感受滄海桑田、回憶童年舊夢 從搜索泰順廊橋的資料開始,我就在思考著一個問題:為什麼廊橋吸引著眾多的人前去觀賞,爾後神牽夢繞呢?看看網上的圖片,它們是古樸的,是否因為它們滿足了大都市人們的尋古心理呢,或是人們對歸返自然的一種追求?對自小就在福建山區長大的我來說,它們是很普通的,平凡的如同生活的一部分。但不知為什麼,我還是決定 ...

泰順行——感受滄海桑田、回憶童年舊夢

從搜索泰順廊橋的資料開始,我就在思考著一個問題:為什麼廊橋吸引著眾多的人前去觀賞,爾後神牽夢繞呢?看看網上的圖片,它們是古樸的,是否因為它們滿足了大都市人們的尋古心理呢,或是人們對歸返自然的一種追求?對自小就在福建山區長大的我來說,它們是很普通的,平凡的如同生活的一部分。但不知為什麼,我還是決定去了,去看一看廊橋。

10月3日

10月3日到溫州後,為趕時間,我們一行四人沒有按原初計劃,而是坐上了開往三魁的臥鋪車。經過四個多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來到了三魁鎮。三魁鎮是個交通樞紐,在這個小鎮上可以坐到開往各個方向的汽車,包括到上海、深圳、寧波等大城市。三魁上有兩座橋:薛宅橋和劉宅橋。薛宅橋乍一看挺宏偉的,可是周邊興起的現代建築與它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呆了十多分鐘,我們就走人了。與薛宅橋相比,劉宅橋顯得很普通。它是一座平橋,有兩層,上層為閣樓,為村民做佛事所用。劉宅橋的普通讓我略有些失望,但它很寧靜,周邊也沒有突兀建築的反差。漸漸的我覺得應用滄桑來形容它:破舊的木板、河邊的牛、金黃的稻田、村民滄桑的臉——構成了一部書,一部解讀歲月變換的書。突然間領悟:滄桑是需慢慢品味的,於是開始喜歡它。微微的山風吹來,讓人昏昏欲睡,讓我想起了網上的一篇文章,題目是《躺在廊橋睡午覺》。

下午,趕上最後一班開往洲嶺的班車,我們向三條橋出發了。在長坑村下車後,因當地沒有飯店,我們只好在一戶村民家吃晚飯。樸實的村民招待了我們。熱情地搖著尾巴的狗,破舊的木屋,長滿繭的手,一堆堆的地瓜葉,都讓我似曾相識。

告別村民出發時已是黃昏,天暗得很快。突然間我們發現迷路了,眼前只有稻田,四周已經黑暗。經過開始時的慌亂後,大家馬上開朗起來。稻田上有草垛,可做我們的床墊,頭上是滿天的星星,四周有飛舞的螢火蟲,這會是個浪漫的夜晚啊。呵。最終,我們打通了招待我們吃飯的村民家的電話。半小時後,雪白的燈光照亮山野,坐上轟鳴的拖拉機時,讓我們再次感受了古樸的民風。

來到三條橋時已是晚上8點多。經過簡單洗漱,疲憊的我早早地躺在了搭在三條橋上的帳篷內(終於實現了躺在廊橋上睡覺的願望,呵)。或是太疲憊了,反而睡不著,我睜開眼,四周一片漆黑,伸開手啥也見不著,這可能就是所謂的“伸手不見五指吧”,我為自己做出如此的驗證而感到好笑。聽著橋下嘩嘩的流水聲,我想起多年前在竹山上露營時的情景。那晚我一個人溜出來,四周一片寂靜,寂靜得可以聽到露珠在形成,寂靜得讓人覺得有些恐慌。就如同今晚這黑一般。如此這黑、這靜只有在深山荒野才能感受,而在城市裡,永遠是喧鬧,永遠是霓紅閃爍。

10月4日

第二天(10月4日),我們搭車來到洲嶺鎮,觀看了毓文橋及鎮上的古屋。毓文橋為石拱木廊橋,中央有三重檐閣。毓文橋很美,周圍很寧靜,,可是我卻沒有對它留下深刻的印像。或許它太完美了,完美得沒有特點,又或許它太滄桑了,需要我花更多的時間來細細品味(呵)。可我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對於古屋我們也是走馬觀花地看,但它卻觸動我塵封的童年記憶。礫石鋪成的小路、石頭堆徹成的屋牆,補著蓑衣的老人,忙完農活提著豬肉回家做飯的農民,甚至那令人難聞的豬糞味,一切都是那麼熟悉。童年的我,正是在這樣的小路上,和這樣的人們長大的。如今,我的家鄉變了,變得只有黑白兩色了。黑的是煤,黑黑的山頭,黑黑的屋頂;白的是在陽光下發白的石頭,這些石頭都是因為開山挖路而被洪水衝刷到河床上來的。經濟發展了,人們富裕了,可是環境卻變壞了,真不知道這算人類的幸福呢還算是人類的悲哀。

下午,我們先去看了仕陽的仕水矴埠,之後趕往泗溪。泗溪上有兩座橋,東溪橋與北澗橋。人稱“姐妹橋”。北澗橋的美,美在她與周邊景色的和諧、融為一體:木橋、石子路、木屋、千年古樟樹、兩條交彙在一起的流水——構成了一幅美倫美奐的圖畫。特別是橋邊的那座木屋,打開窗就可將這美景盡收眼底,無怪乎同去的“獼猴桃”驚呼:終於找到了我夢中的地方了,我要把它買下來。不過,價格可不便宜,屋主告訴我們,至少要好幾萬呢。木屋邊上還設有一排木椅,我們戲稱為“美人靠”,試想:如果一位衣著鮮艷的妙齡女郎,坐在這托腮望水,絕對將是一幅新古典主義的圖畫。早晨時分,河水水面上冒著霧氣,木橋、古樹、民屋,甚至整個鎮也都在霧氣的籠罩之中,不遠處的山也只能見著那山頭了。慢慢地,太陽升起來了,霧氣漸漸散去,小鳥和著河水的嘩嘩聲在鳴叫著,迎接新的一天的到來!我喜歡坐在橋邊,靜靜地看著這一切。泗溪鎮上有賣當地人自釀的黃酒,一斤1.3元,我買了2斤帶回來。我喜歡酒,特別是喝得微醉時的感覺,腳下有些輕飄飄的,好似踩在棉花上。思維開始活躍起來,和著秋風、明月,如能舞劍長歌,那當是何等快意之事。

10月5日

在三魁鎮坐上開往上海的大巴臥鋪返回。

後記:

1. 關於泰順廊橋的感覺。我想引用以下一段話來概括:“廊橋就像一部古老的書,當你面對日漸老去的廊橋時,你能從廊橋蒼老的面容上讀出許多的內容。你能從橋下流動的溪河裡,讀出山民們過河跨溪時的艱辛;從廊橋伸出的屋檐上,讀出山鄉裡的風雨歲月;從懸空的橋跨上,讀出山溪裡暴發的山洪;你能從廊屋柱子的對聯上,讀出時代的變遷;從橋邊豎立的石碑上,讀出廊橋的幾毀幾建,讀出眾多捐款人的心境和情緒;從橋欄邊還保留體溫的坐板上,讀出那穿透所有平常日子的桑麻稻谷家長裡短,也讀出動蕩歲月的兵荒匪患與天災人禍。廊橋確實承載了太多的東西,一個氏族的,一個村子的,一個地區的,直至一個國家的。而廊橋它又太簡單太普通,只用山上木材就可架設而成,但就是這種簡單地架構,就已讓人永遠讀不完。”——引自《解讀泰順廊橋》(作者 薛一泉)

2. 在構思這篇游記時,先是想寫寫廊橋,可發現網上盡是有關廊橋歷史、現狀等的介紹,我就不濫竽充數了。後來又想詳細寫寫泰順自助游攻略,因為泰順廊橋較分散且一些鄉鎮之間交通並不是很方便,我在最初制訂出游計劃時,就為此查了不少資料,傷了不少腦筋。可後來一想,如果在網上就能查到一切詳細信息的話,那與跟團出游又有什麼區別呢。由此,引發我對旅游的本質是什麼的思考。我認為:旅游是發現美,所謂境由心生,美要靠自己去發現的;旅游=一點的不期然(包括一點驚慌,一些驚喜)+一點的浪漫(如邂逅);旅游就是在旅途中的感覺,人生何嘗不是進行著一次又一次的旅行呢?下一次的旅行,你准備好了嗎?


精選遊記: 溫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