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畫般的古鎮---宏村

作者: 愛跑的豬

導讀“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現今, 徽州已成為地域概念,今天的歙縣,黟縣,婺源,休寧,祁門,績溪是為徽州六縣。據說安徽省名稱的由來是取自北部"安慶"和南部“徽州”的首字;徽州已經成了一個歷史名詞,而它的文化藝術依舊煥發著光彩! 江西的婺源早已是聲名在外,黃得晃眼的油菜花已是人們掛與嘴邊的代表名詞。雖未去過,但從� ...

“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游。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 現今, 徽州已成為地域概念,今天的歙縣,黟縣,婺源,休寧,祁門,績溪是為徽州六縣。據說安徽省名稱的由來是取自北部"安慶"和南部“徽州”的首字;徽州已經成了一個歷史名詞,而它的文化藝術依舊煥發著光彩!

江西的婺源早已是聲名在外,黃得晃眼的油菜花已是人們掛與嘴邊的代表名詞。雖未去過,但從網上看到的圖片裡就讓我從骨子裡不喜歡它,而宏村呢,照片映入眼簾的一剎那間,忽然發覺與心靈有一種自然的默契,心所向往之,我又如何能壓抑住這種召喚呢?

當太陽收斂了它最後一點光輝的那刻,我到達了終點站;望著西邊山頭如游絲般的幾縷彩霞飄在蒼穹間時,有種回歸的感覺;暮靄沉沉,未滿的月亮在天空裡似隱似現 。突然萌發了夜游宏村的奇想,踏在凹凸不平的青石板上,遠處飄來舞蹈的伴樂;南湖湖面時而平如銀鏡,時而蕩起層層漣漪;已是秋季,湖裡依然有荷葉樹立,走過石橋,耳邊傳來潺潺的流水聲……

夜晚游走村裡,也就只聽得見我的腳步聲與悠揚流淌的水聲了。村民們大都緊鎖著家門。秋季裡的夜晚涼如水,村子的小巷子在夜幕裡更顯得深沉,獨行有些惶恐,原路返回,期待著清晨的臨近……

宏村建於南宋紹興年間,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宏村村民為防火灌田,建造出了堪稱中國一絕的人工水系,村莊的形狀有如一頭臥牛,得有"牛型村落"的稱號。擁有百年歷史的明清時期民居140余間尚完好保存於此!據說宏村居民是從不遠的歙縣唐模搬遷至此,因遭遇過火災,所以房屋建築規劃中對防火十分注重。明萬歷年間,汪思齊根據宏村西高東低的地貌走勢,引西溪水進村,又在村上開挖了水圳(zhen去聲),水道從每家每戶門前通過,既可用於防火,又是居民生活取水之處!當年宏村的祖先有嚴格的規定,早上八點前的水是用於飲用,八點後才可以用水來洗菜之用。水圳中間有“過濾網”,洗衣石,都體現著人性化的設計!水,是宏村的靈魂和精華,經百年歲月的洗禮,依然起著和當初一樣的作用和功效,恍然間發覺它如同都江堰一般偉大。

清晨,比鬧鐘起得還早,按昨晚的原路前行。這裡的狗狗很早就出來“閑逛”,它們好怕羞的,每次想偷拍它們的靚照總是不給正面,或是看到相機就跑得飛快!汗!南湖邊上已經有幾名村婦在湖邊搗衣,清晨的荷葉上有那麼顆露水的,就格外引人注目,殘荷新葉交相立於湖面,猛然間“留得殘荷聽雨聲”從記憶深處跳出,意境真的很美啊!大批游客還未進村,我順著水圳,撫摸著那一道道粉牆,在幽邃的巷子裡穿行。村上的景點還沒開放,南湖邊上大多是攝影愛好者,稱贊著這裡的美景,宏村又被稱為“中國畫裡的水鄉”,而我覺得它更像一副水墨中國畫:白牆青瓦,如在畫中游!不時從對面山間飄來了陣陣輕霧,鱗次櫛比的民居群浸潤在晨霧中,高高樹起的馬頭牆忽隱忽現,飄渺如仙境!當初很希望下場小雨,給我看一副煙雨蒙蒙的圖畫;而今此樣的美景也是難得一見的,心裡歡喜不已!

等上導游帶我入村了解古鎮文化,導游講解得飛快,而自己則早已被那些嘆為觀止的雕刻所迷倒~ 當自己重新再回來觀賞回味那些地方時,恨自己沒帶工具記錄導游的言語……

南湖邊上的南湖書院在當代還曾被使用過,村上的小孩子有的還在這裡上過學。如今這裡僅用來供游人參觀。當年在此讀書的學子們最能體會什麼是寒窗苦讀!“萬石家風為孝悌,百年事業在詩書”是徽商們給予後世子孫的教導。無論春夏秋冬,書院裡永遠是天井敞開,經歷過北風呼嘯河炎炎夏日的洗禮,學子們對成功的理解會有更多的感受!天井應該是徽派建築風格的特有代表;有的在天井裡放上一口缸,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木雕,石雕,磚雕是徽派傑出的技藝,也是中國古建築的瑰寶! 書院分兩部分,前廳為授課所用,後堂供奉著孔子的畫像,學生來到這裡首先要祭拜孔子,之後入座前廳誦讀,聽課;雖已棄用,但這裡依然給我一種嚴謹肅穆的氣氛。撫摸著每一方用銀杏木做成的柱子,上面一條條裂紋,似乎封存著當時學子的讀書聲。

宏村裡汪氏為大姓。村裡在月沼邊上建有汪氏宗祠,正廳裡面供奉著汪氏祖先的畫像,以及記錄著他們的功績的文字,每個時代有所重大建樹的汪氏子孫浮雕畫像陳列於廳堂的兩側,游客的目光大多會投給一位被稱為“巾幗丈夫”的女人,當年她做族長的丈夫在外闖蕩經商為官,村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她一手料理,在當時男性為尊的社會裡,她用自己的智慧將整個村莊經營的井井有條, 如今我們看到的宏村水系,都是由她規劃設計完成的,受到後世子孫的頂禮膜拜當之無愧!

說起中國的商人,人們第一想到的恐怕是晉商,我是南方人,自然會對徽商關注多一些。書上說,徽商萌生於東晉,成長於唐宋,盛於明,而衰於清末;是舊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團的總稱,俗稱“徽幫”。徽商,指的是明清時期的在外經商的生意人。至今在村民那還能聽到這樣一句俗語:“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地域環境讓當年的百姓耕種當農民的願望實現得尤為艱難,於是徽州人在很小時就背井離鄉,外出學做生意,“徽駱駝”,“績溪牛”是對他們形像的概括,也集中反映了徽商整體的品質~ 徽商經營的行業很廣,鹽,茶,典,木在明代中後期成為徽商們從事比較多的行業,然而對商人來說,只要有利可圖,無業不就,徽商也是如此!從建築風格與房屋的布局來看,徽商對文化的喜愛不亞於商道。“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在社會分工裡,商人永遠為社會最底層,所以徽商對後世子孫的文化教育十分重視,而徽商們都是賈而好儒的。

宏村的老房子慣用"堂",“居”二字給宅子命名,給人一種文人雅士的感覺。承志堂是村上最富麗堂皇的民居。被導游稱為富農的家庭。據說是房子是清朝時期,汪族後人汪定貴在做鹽商發財後,又捐了個五品同知後回村建造的。因成了官場一員,所以在宅子裡做了一道中門,築造高門檻,宴會賓朋時,達官顯貴,五品以上的官員走中門,普通人,官階低的文武官從兩邊側門入。正廳的梁,柱子都為銀杏木,梁上的木浮雕刻技藝相當精湛,一副《百子鬧元宵》,童子的形像被刻畫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徽派建築中,通往後堂的兩側上方都雕有一個倒掛元寶樣的器物,寓意聚財,然而當一人站於其中,會發現這就是個“商”字,有人說雖然徽商們富甲一方,但是依舊是商人出身,身與社會底層的他們盡管做了官但從心底就不太自信,因而在房子裡做上一個商字的像形器物,於是,無論是怎樣顯赫的士族,他們都要是要從"商"下走過,這樣一來商人也就“高人一等”了。不願意追問始源的真是與否,我只從這裡看到徽商們的妙想與才藝!富足的徽商用金粉描繪屋內的雕刻,既防盜走財物,又美化宅院,還能體現身價,一舉三得!

村上有一家清官的居室,名“樹人堂”。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看清了政府的昏庸腐敗辭官歸隱,清官的房子是沒有後門的,從前門進,又從前門出,廳堂內擺設簡單樸實,原始自然,庭院的角落裡種有牡丹與桂樹,如今是月桂飄香的時節,這彌漫院落的花香似乎在告知人們當年他主人的高風亮節!

村上最美的地方是村中的月沼,被村名稱為"牛胃"。事實上它也是一方活水,呈半月形。湖邊的民居倒映在月沼中,三兩只嬉戲的白鵝在水裡劃出一道道波痕,實足一幅生動立體的自然畫卷!我到底是畫中的風景還是看畫之人,自己都很難辨清!在月沼裡村民養有錦鯉和鳙魚,陽光映襯下魚身的紅黑色調格外分明。它們在此自由歡暢的游弋,生活不受外界的影響,人魚和睦相處之下構造出一派生態和諧的景像。

在青石鋪成的巷子裡穿梭行徑,總能聞到庭院裡盛開的桂花香氣,這裡的村民似乎都很喜歡園藝,院牆頭上總能看到一些探頭看外面世界的果樹,給沉悶的巷子裡添加了一番新意!村頭有兩顆百年老樹,白果樹與紅果樹,被稱為"牛角",據說村上有紅白喜事都會在古樹邊繞上一圈。白果樹為銀杏,紅果為紅楊樹。

很留戀南湖,出村口又來此散步,游人漸漸多起來,打破了南湖的寂靜,喧囂熱鬧如集市,南湖邊上也有很多百年古樹,宏村人似乎很喜歡紅楊,或許是因為與弘揚字音相同的緣故吧。胡亂猜測而已。晨霧早已散去,十月的陽光依如夏日,光艷四射,沒有了欣賞湖光山色的興趣,時間尚早,出發去另一個古代村落!


精選遊記: 黟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