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圓廊橋泰順行◎

作者: annewi

導讀在溫州西南100多公裡的浙南山區中,有一個泰順縣,此處山巒連綿、溪谷縱橫,溪澗之間橫臥著上百座風格各異如虹般的木拱古廊橋,泰順因此而享有“浙南橋梁博物館”的美譽。泰順山區的復雜地貌,使得這裡因地制宜而營造的民居、廊橋得到了較完整地保存,別具古樸特色和天然風韻。 泰順的秀麗山川和拙樸自然的風物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來自各地攝影、旅游愛好者。 ...

在溫州西南100多公裡的浙南山區中,有一個泰順縣,此處山巒連綿、溪谷縱橫,溪澗之間橫臥著上百座風格各異如虹般的木拱古廊橋,泰順因此而享有“浙南橋梁博物館”的美譽。泰順山區的復雜地貌,使得這裡因地制宜而營造的民居、廊橋得到了較完整地保存,別具古樸特色和天然風韻。

泰順的秀麗山川和拙樸自然的風物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來自各地攝影、旅游愛好者。今年國慶長假,我們一行七人攜大小攝影器材,登上了上海開往溫州的K833次列車,開始了我們的泰順尋橋之旅。

親眼看見泗溪姊妹虹橋的時候,行路的艱辛全拋腦後

從溫州的牛山客運中心搭乘班車至蒼南,再換去蓮頭的車,一路輾轉,我們逐步深入山區。路,由平坦、寬敞漸漸變得顛簸、坎坷。從蓮頭到泗溪的一段山路尤其崎嶇,大大小小的石頭橫於路中間。車,在群山之間蜿蜒盤旋著,伴隨著滿眼蒼翠的綠走進了大山的深處。

到泗溪鎮的時候,已是下午,定好了旅館,我們立馬去鎮上看溪東橋——中國乃至世界最美麗的虹橋。盡管事先已經在多處看到過她的圖片,但是當我們第一眼看見這座橋的時候,依舊情不自禁地贊嘆,大家皆興奮無比。橋身朱紅的溪東橋在新建的水泥平橋一邊靜靜臥著,體制古樸。橋身均采用素面原木、隨曲就彎,巧妙地把它們安裝在恰當的位置上面,好像就應該那樣地彎曲。帶著生命原有的形狀,它們與周圍的樹木和一切生命相呼應。由於絕少雕琢,盡可能地保留著天然原色,即使有少量的加工,亦出自人類雙手天然的能力,給人以親切感。青瓦飛檐,輕盈地覆在橋身上,每個人都手捧相機圍著橋不停地轉悠,恨不得留下橋的每一個角度,從橋上到橋下,從橋身到局部。也許,後面幾天還有更優美的橋,但這座橋的婀娜身姿已經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此行不虛啊!

沿河前行百米即是北澗橋。她與溪東橋並稱為“姊妹橋”,兩座橋都是“蜈蚣”結構的木拱廊橋。北澗橋周圍的環境極其優美,兩條溪水在橋邊彙合,一株千年古樟立於橋頭,近旁古樸的民宅和石板小路與灰瓦紅身的北澗橋相輝映,成就了一幅極優美的風景畫。有老人坐在橋頭屋檐下悠閑地聊天,一派祥和。

這兩座橋是泰順虹橋最美麗的代表,據說是由師徒兩人分別建造。泰順的木拱橋,普遍建有橋屋走廊,由此得名“廊橋”。它不僅可以增加橋自身重量,減小狂風洪水對橋身的破壞,也可以避免雨水對木結構的侵蝕,還可以給行人歇歇腳,村民無事也可以在橋頭休憩,談天說地。

在北澗橋前不遠處有泗溪大橋,從橋上往下望可以看到一溜白色巨石鋪成的碇步,溪中水流很急,兩邊的水勢落差形成了一長條白色的瀑布,伴隨嘩嘩水聲,我們想著第二天將要去看的泰順最長的“仕水矴步”,不知會是如何一番雄奇景像。

仕水矴步歸來,在雪溪胡宅品嘗了當地酒菜

早起,在泗溪車站旁的飲食店裡,老板娘向我們推薦了當地的特色小吃:地瓜粉。一大碗燙燙的地瓜粉筋鬥耐嚼,伴著酥酥的牛肉和爽口的香菜,略加一點醋的酸意,在十月的清晨,吃得大家大呼過癮。心滿意足搭上泗溪到三魁的車,我們在大龍口下,然後轉車到了仕陽。

走在仕陽的街道上,路旁一郵局。每次外出,習慣於給自己和友人寄上一張明信片,然而這裡的郵局居然沒有明信片出售。幸虧ritta有先見之明,她帶來的整整一盒明信片在頃刻之間被我們瓜分完畢。

仕水碇步就橫臥在仕陽鎮溪東村的一段平坦寬闊、水流平緩的河面上。它修建於清嘉慶年間,全長133米,共233齒,碇步凌波而立,每齒都分高低兩級,高的是白色花崗岩,低的則為青石,石頭的形狀都頗為平整。走碇步並不困難,只要你不是太分心,一般不會一腳踩空,踏入水中。站在一端遙望另一端,碇步的前方有一座造型很獨特的麻石屋,不遠處是青翠蔥蘢的山頭,層次感非常強烈的一幅畫。碇步,是橋梁的原始形式,在泰順它隨處可見。因為山裡的溪水常年流量不大,但山洪來時又異常凶猛,所以河床河道變化無常。碇步的建造不費時、不費事,卻堅固耐久。

近中午時,我們又搭乘仕陽到三魁的車,去探訪雪溪鄉的胡氏老宅。老宅至今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國慶期間,老宅裡外出務工的年輕人都回家來了,聚在一處談天。加之我們一行的到來,沉寂的老宅一時喧鬧起來。胡宅的選址極佳,背面靠山,面向開闊的田野,雪溪在屋前流過,隔溪遠眺是高聳的筆架山。老宅正屋坐北朝南,三排房子相連,各種木制雕花惟妙惟肖,正堂立著祖宗的遺訓。灰瓦搭建成厚厚的屋頂,偌大的天井異常開闊,地上鋪著的石塊呈現各式花紋。胡宅的門樓氣派而莊重,面對正屋一側上有“山輝川媚”一匾,另一面則是“日擁祥雲”。兩側廂房,也都造型古樸大方。由大門而出是厚厚的圍牆,牆是用大大的石塊成梯形堆砌而成。這一層層的結構不免讓人對前人的設計嘆服。據宅主人說,這個圍牆的堆砌技術是相當高明的,有人試圖學習這門技術,但都不能。

院宅的主人實在好客,已經過了午飯時間,了解到我們還未用飯,連忙炒了幾樣小菜,還拿出了自家釀的米酒招待我們。如此賞心悅目的環境,飯菜的滋味真的已經不重要了。飯後主人又陪我們登上了二樓的廂房。踩在微微有些松動的老地板上,一陣久遠的木頭醇香,酒意朦朧間,似乎看到了閨房裡小姐正透過花窗凝望著樓下的情郎。

要不是還趕著看橋,我們當晚真想就住在那裡了。告別了好客的主人,我們來到三魁。當天晚上,在鎮上的飯店偶遇另外一群同樣來探橋的背包族,大家很快熟悉起來,買來花生和啤酒去了位於鎮上的薛宅橋,大家席地而坐,在廊橋的屋檐下天南地北神聊至深夜。回旅店的路上,覺得夜晚的空氣有一點點涼, 夜空中,漫天的繁星閃閃爍爍,第一次看到了北鬥七星。

一路尋橋,黃昏的時候我們趕到圓洲古村

今天要趕很多路,再也不可像前一天那樣篤悠悠坐吃早飯了,於是買了“米面包”快速解決問題。它外面的皮是用米漿舀在一個特制的平底容器裡蒸熟的,晶瑩剔透。然後包進自己喜歡的餡兒,有豆角的、有鹹菜的,加一些辣。拿在手裡沉沉的,很有份量,這東西味道還不錯。

我們攔了輛“摩的”前往看三柱橋和永慶橋,一路沙塵漫天,震得骨架全散,可憐paul和尾巴坐在最後,拼命拉住車內得繩子才避免了半途掉出車外。三柱橋,很小的一座橋,橋頭為磚砌結構,因支撐橋底下的三根柱子而得名,有些啼笑皆非。拍了它的三根柱子,立馬重新跳上“按摩車”。永慶橋,上面有一個小小的天窗可以打開,看出去的景像非常不錯。時值曬稻季節,路邊攤著一大張一大張的金黃色竹匾,鋪滿稻谷。在古樹、溪流的襯托之下,尤顯耀眼。橋頭是不知哪位老鄉留下的籮筐,掛在扁擔上。大家急忙爭著一試身手,挑著扁擔擺pose留影。

回到三魁之後,我們登上去洲嶺的車。在那裡,我們看到了此行最讓我驚嘆的兩座橋:毓文橋和三條橋。這兩座橋皆隱於山川之間,走進去頗要花上一段時間。然而當你在山高林密,溪流縱橫處突遇她們時,由衷的驚嘆是從心底發出的。毓文橋位於兩山缺口處,是一座別具風格的石拱木屋結構橋,共三層,橋的底部由石頭堆砌而成,橋身由精致的木頭搭建。和泰順其它橋不同的是,毓文橋兩邊不是用木板冊封,而是用做工精細的格子木雕,從橋的側面一眼就能看到橋內游玩的人們。橋的兩旁有大樹遮隱,橋下是清澈的溪流石灘,只要拿鏡頭隨便一個角度對照,都是別致的一幅畫卷。

遇見三條橋是不期然的:沿山路走了半個多小時,腳下的溪流蜿蜒陪伴,拐過一個山頭,忽然看見眼前,就在眼前,一座清秀的廊橋連接著這山與那山,橋下是一條更清秀的溪流。那麼遠,我們卻看得那麼清楚。美景往往深藏於山中,真的沒錯,這確實是我們看到最美的一座橋,最美的一條溪。沒有現代化的磚房,沒有垃圾,沒有電線,沒有人聲的嘈雜。只有青山、綠水、廊橋、藍天和夢一樣的景色。

並非三條橋比其它橋姿態美好,也不是因為它造型獨特,而是周邊的景致賦予了這橋的獨特魅力。它靜靜的,架在兩山對峙的峽谷中,恰似天外飛虹,與四周環境是那樣協調統一。橋下的流水嘩啦啦的流過,給這片寂靜的景色增添了動感的美。我們歡呼、雀躍、合影、戲水,像一群天真的孩子找到了自己嬉戲的樂園。這裡代表了泰順最純淨的一面,我相信,早前的泰順應該有更多這樣的景色,在泰順山道彎彎、溪流阻隔的艱難路程中,橋梁無疑是唱主角的。

從洲嶺,我們直接去了泰順縣城羅陽,在那裡乘上去司前的車,在車未進入紅岩隧道的地方下來,我們見到了剛修復一新的仙居橋。橋身很新,游客也出奇得多,公路旁邊不斷有卡車帶著一路風塵開過,比較煞風景。匆匆拍了幾張照,我們趕去了位於司前的圓洲古村。

到達古村的時候,已近黃昏。屋舍、宗祠與四周一片片整飭的稻田,臨近的山坳、樹林結成和諧的一體。炊煙裊裊,籠罩著參差鱗片似的屋頂,古貌蒼顏,給泰順山鄉渲染出一層遺世而隱的神秘色彩。

回來的路上,已經沒有了班車,幸虧一位好心的卡車司機沿路“拾”起了我們,把我們載回了羅陽。只是一路頗不平坦,辛苦了連爬帶滾在卡車兜裡苦苦掙扎的尾巴、paul和項GG。

遇到十二歲的志康,帶著我們看了兩個古村

羅陽不愧為縣城,鎮上車來人往一片繁華景像。早餐,吃到了非常QQ的仕陽肉丸,是用肉與地瓜粉混合著做出來的一種小食,味道很棒!我們決定今晚一定要找一處飯店,搞只土雞,好好腐敗一下,補償這些天來跋山涉水的辛苦。

從羅陽到筱村,沿路風景很美,車在群山間轉,一邊是高聳的山壁,時而會見到涓涓山澗,一邊是山下的溪流,石灘、碇步若隱若現。如此恬靜自然的山水風物,怎能不令人向往之?

文興橋位於玉溪上,橋的兩端分別連接平地與山坡,目測橋基有很明顯的高度差。河面上看,橋洞是不規則四邊形,屋頂也不水平。“歪頭斜肩”是文興橋最大特點,絕無僅有!有一個傳說說是該橋是由兩位師傅建造的,分別從橋的兩端開始造,到中央要相交的時候才發現不水平了,於是只好因錯就錯。還有一說是因為文興橋是在玉溪的大轉彎處,每年汛期到來之時,溪流外岸的河水要比內岸的水位高,為了防止橋被衝塌,就造成現在這樣的。橋屋地面呈三段坡面,無一尺平地,站在最高處,西面一坡到岸,稍陡。東面則一坡二折,稍緩。中間橋屋連同供奉的佛像也是向一邊傾斜。供桌上設一香爐,一油燈,一簽筒。大家都在那裡求了簽,所說的解語倒都有幾分道理的。

徐嶴底古村是泰順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村口一棵參天大樹證明了它的年代。大樹旁,我們遇到了一個正在抓水蛇玩的小男孩,他好奇地看著我們,問我們是不是來看老房子的,自告奮勇要為我們當導游。我們欣然和他同往了,小男孩叫志康。

一條石子路直通村裡,兩盤的屋子一間挨一間,構成了很美的一幅畫卷,長巷、石屋,典型的江南古村。這裡有三座老宅連著排開,這裡曾經出過一個文舉人,一個武舉人,武舉人的千斤大刀至今還保存在宅院裡。三座院子各顯特色,但那種真純與樸實的風格卻是一致的。秀麗的風光和熱愛自然之美的文化傳統,哺育了泰順人的山水情懷,也深深地融進了泰順先民的房舍風格裡。不加斬鑿的巒石牆,弧形放足,粗獷有力,立在大塊卵石鋪就的地面上,使建築與天地和諧。造型精美的鏤空花窗、開闊的視野、潺潺溪水、溪畔參天古木,這一切構築了古村絕佳的景觀效果。

來之前,一直聽說泰順有些老宅裡的卵石鋪地是極精彩的,但至今未得目睹,於是問小志康。他說那在東洋村,得步行半個多小時過去。為了讓此行不留遺憾,我們決定跟隨他前去。中午時分,陽光燦爛,志康帶我們走他認為最近的田間小徑,雞犬懶懶地在田邊溜達,鴨子成群在水中嬉戲,還有大白鵝惡狠狠地對著我們窮叫。志康說,前面水田裡有一匹馬,樹上有一只袋子裝了死去的貓,他對這片情況的了如指掌讓我們驚嘆。小家伙走路極快,我們好費力地跟著。

路上,我們還意外地看到了隱藏在林中的武垟橋,有梭形的橋柱,像一艘要起航的船。找到了有鋪地的人家,但是院子裡正曬著稻谷,女主人得知我們的來意之後,馬上把竹匾一一移開,讓我們盡情拍攝。拍完之後,大家一起幫著把重重的竹匾再移回原位。在另一個老宅裡,住著八十多歲的老夫婦倆,老爺爺得知我們從上海來之後,笑眯眯地說“上海人好啊”,問他去過上海沒有,他說沒去過。很可愛的兩位老人。

拍完歸途,志康說了聲“我好餓啊”,這時我們才想起小家伙陪我們那麼多時候,都沒有吃過午飯,抱著萬分愧疚的心情,我們在路邊的一家小店裡給他買了一些吃的。小志康說他長大了想要去北京,我們告訴他以後一定要來上海,上海有你好多哥哥姐姐的。

告別小志康,我們回到羅陽,找了家飯店,點了土雞和水煮魚吃,大若臉盆的一大盆水煮魚乍一端上來,著實嚇了我們一跳,但很快就掃蕩完了全部,全然沒有紳士和淑女風度了。眼看假期快要結束了,大家決定第二天打道回府,依依不舍離開這片土地。

再見了,泰順的連綿山川。

再見了,美麗的廊橋之鄉。

再見了,好客的泰順人民。

旅游提醒:

1。問路

在泰順問路,不要問“××橋”或是“××古村落”在什麼地方,村民大多不知道橋的具體名字,只要在當地問“木頭橋”和“老房子”在什麼地方就可以了。

2。吃飯

泰順是山區,居民多喜歡在菜裡面放香菜和生姜,並且經常在菜裡放很多醋,如果吃不慣這兩樣東西或是不習慣酸味的朋友,務必在事先和店主人聲明不要放。

3。包車

泰順的廊橋、古村盡管分布較分散,但無需包車,因為那裡的班車車次很多,路線也多。坐班車不僅可以省下錢來,還可以在車上和當地的老鄉聊聊。

4。地圖

打算自助游的背包族務必要有一張泰順景點地圖,而非交通圖。泰順值得去的廊橋有很多,照著地圖比較有利於旅游線路的安排。“泰順廊橋網”上有郵購。

謹以此文向攜程致謝,紀念我們七人的認識,共同回味這次難忘的泰順行

ritta、yaoyao、paul、MM、尾巴、項GG、師兄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