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守望昨天的風景

作者: 山水不系舟

導讀紅旗渠,守望昨天的風景剛剛冒出東方地平線的太陽也有燕趙豪俠的性格,現出了紅彤彤的臉膛。在它的感染下,西面的太行山像一堵牆,也抹上了一層淡淡的紅。坐在從林州駛出的大客車向北奔去,我的心,也被這豪爽的氣氛所感染,早已飛向了太行山,飛向了號稱“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紅旗渠。掠過一座座村莊,拂過一縷縷炊煙,不知不覺中,汽車鑽進了� ...

紅旗渠,守望昨天的風景剛剛冒出東方地平線的太陽也有燕趙豪俠的性格,現出了紅彤彤的臉膛。在它的感染下,西面的太行山像一堵牆,也抹上了一層淡淡的紅。坐在從林州駛出的大客車向北奔去,我的心,也被這豪爽的氣氛所感染,早已飛向了太行山,飛向了號稱“人工天河”和“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紅旗渠。掠過一座座村莊,拂過一縷縷炊煙,不知不覺中,汽車鑽進了太行山的一個大峽谷,在紅旗渠最經典的景點“青年洞”停了下來,我便成了訪問它的第一個游人。順著一條陡峭而曲折的山路台階向上吃力地攀登,回望四周,全是險惡的高山。山下幾處村莊點綴在一條幾近干涸的小河邊,村莊裡,只有一些發黃的秋樹還帶著些許生命的氣息,我知道,在這裡,水,應該是最金貴的東西了。40多年前,這裡的人們正是為了水,在林縣縣委書記楊貴的帶領下,僅用水平尺和標杆幾樣簡陋的測繪儀器,再就是錘子鋼钎等粗笨工具,硬是用了10年時間,在太行山的半山腰,開出了一條總長1500多公裡的渠道。到了青年洞,我也汗流浹背了。這是一處十分險要的地段,山渠開到這裡已經無路可走了,前面是立陡立陡的斷崖。於是,民工們就用簡陋的工具開山鑿洞,硬是把一座山峰鑿通,形成了一個長600多米,高5米,寬6米多的大洞,渠水就這樣穿過了山。當年,為了鑿通這個山洞,林縣組織了一個300名的青年突擊隊,日夜奮戰才得以完工,因此,這個山洞就被稱為“青年洞”了。

站在青年洞前,再仔細打量面前的大山,近距離面對它的猙獰面孔,人卻顯得太渺小太微不足道了。可是,當我把目光投向半山腰那蜿蜒曲折的水渠時,不能不慨嘆,太行山的年輕人,可能真是愚公的後代。他們修渠的年代,正是中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在食不果腹的條件下,人們竟敢向險惡的高山挑戰。

從青年洞開始,我扶著渠堤外側的欄杆向洛絲潭方向慢慢走去,但見峭壁聳立下,怪石峋嶙,人們卻是在半山腰,把峭壁劈下來一半,劈不下來的就鑿進去,然後在外側砌上堤壩,中間就是水渠了。水渠,就這樣順著山勢曲曲彎彎地向前延伸。

從外側的堤壩向下看去,腳下是深深的深淵,讓人膽戰心驚。抬頭向上看去,那幾乎懸在頭頂的怪石,時刻擔心它會掉下來。

目光落在水面上,只見清水上漂著片片落葉,點點的紅、綠、黃徐徐向下游移動著。渠兩岸的小樹斜斜地向著水面長著,把一簇簇樹影映在水裡。有時,還可以在渠水中看到遠處的青山和天上的白雲。悠閑中,好似游走在世外仙境。有句古語說的“有心栽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在紅旗渠得到了驗證,當年,建造紅旗渠的英雄們,本來只想把山西境內的漳河水引過來,只是在地形的約束下,把水渠沿山勢走向修得曲曲彎彎,無意中,成就了一道太行山的獨特風景。

在一處水渠邊,我看到一個山洞,洞口木牌子上面寫著“神工鋪”的介紹。原來,這是當年修渠的民工們居住過的地方,管它叫“窩居”再恰當不過了。只見它只有一米多高,人只能爬著進去睡覺,大約能擠進七八個人。想像中,那些民工們結束了一天繁重的勞動之後,拖著一身疲憊,坐在洞口數著天上的星星,或躺在洞中,在一聲聲蟲鳴中進入夢鄉,苦中享受著一種野外的浪漫。他們編出了一句順口溜:“崖當房,石當床,夜宿山崖度時光。我為後人創大業,不修成渠不還鄉。”太行山,是產生愚公的地方,樸實無華的字句裡,閃耀著的是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

紅旗渠工程於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10年。紅旗渠不僅工程浩大,而且建築質量高超,通水40年來,仍巍然屹立在大行山上,建築專家們稱贊它為中國建築史上的典範! 紅旗渠的建成,徹底改善了林縣人民靠天等雨的惡劣生存環境,解決了56萬人和37萬頭家畜吃水問題,54萬畝耕地得到灌溉,糧食畝產由紅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林州人民稱為“生命渠”、“幸福渠”。上世紀七十年代,周恩來曾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

有資歷料顯示,英雄的林縣人民在修建紅旗渠當中,共削平山頭1250個,開鑿隧道211個,架設渡槽152座,興建水庫48座,塘堰364座,修建放水閘門等各類設施12408處,共動用土石方2229萬立方米,相當於一道從哈爾濱到廣州的高3米、寬2米的“萬裡長城”!因此,有人又稱它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在走向洛絲潭方向的渠堤上,我無意中發現腳下的石壩上有字。初時不大放在心上,後來看多了,不禁停下腳步仔細地辨認起來。原來,這是修渠時,刻在石頭上的某某公社與某某公社或某某村的工程分界線,它讓我想起了長城上的城磚。在中國著名的萬裡長城的城磚上,如果游人留心的話,會發現,磚上常常刻著工匠的名字。深究歷史,人們才知道,這是明長城中一道特有的風景,那就是,工程由領頭的工匠承包,刻上工匠的名字後,如果出現質量問題,就要找這位工匠問罪,而不是讓這位工匠的大名流芳百世。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工匠的大名卻真的流芳百世了。

紅旗渠上的字,雖然年頭不長,但,人民公社,這個只存在20年的特有名詞,在中國歷史上還是留下了濃重的一筆。我想,隨著老一輩農民漸漸地逝去,“人民公社”一詞也許就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並最終走向消亡,但是,它所表現出來的,中國人民解放後迸發出的一種能量,一種當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卻可以與山河同在。

行文到此,我不禁生出一種期待,那就是,如今,中國各處都在大興土木,除了蓋樓外,還有就是鐵、公、基(鐵路、公路和基礎建設)等重大工程,不妨也學學紅旗渠,學學萬裡長城,把包工頭的名字也刻在工程上面,出了豆腐渣工程,就拿其問罪;工程質量過硬,就讓他流芳百世。

有一部叫《紅旗渠》的大型紀錄片,攝制電影的工作人員,一起跟著工程走,整整拍了10年。1971年放映時,曾轟動中國和世界。那時,年輕的我,看得心情分外激動。如今,我老了,心情很少再出現激動的時候,只有在游覽紅旗渠時,才能回憶起電影中的一些鏡頭,並蕩起一絲激動的漣漪。今天的年輕人,很難知道三年自然災害的困苦,很難知道文化大革命的動蕩。而紅旗旗渠工程,卻經歷過了這兩大災難,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而這種貼上“人民公社”標簽的奇跡,隨著時光的流失,不止會成為昨天的風景,而且,也將成為歷史遺跡。

守望昨天的風景,不單因為它美麗,更因為它是昨天的故事。因為,人,可以沒有明天,但絕對不能沒有昨天,而人,正是從昨天的腳步開始,才走向了今天,並以此,走向明天。,



(青年洞,為郭沫若所書)



(於險惡處看風光)



(美景天成)



(神工鋪,一個有夢的地方)



(“公社”,離我們並不遙遠)


精選遊記: 安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