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旅(6)--德裡(下)完

作者: 往往

導讀印度之旅(6)--德裡(下) 德裡座落在印度西北部恆河支流朱穆納河西岸。 德裡的人口密度可能比北京還要大不少,而且那裡的乞討人數是沒有算在內,那部分人口占有很大比例。所以處處可見髒亂差。可是那裡的寺廟卻是最干淨的地方,沒有垃圾,花木繁盛。 午飯以後,我們來到位於德裡的東南部的蓮花廟,又名靈曦堂。 整個廟區像一個大花園。穿過綠草繁花,遠遠就� ...

印度之旅(6)--德裡(下)

德裡座落在印度西北部恆河支流朱穆納河西岸。 德裡的人口密度可能比北京還要大不少,而且那裡的乞討人數是沒有算在內,那部分人口占有很大比例。所以處處可見髒亂差。可是那裡的寺廟卻是最干淨的地方,沒有垃圾,花木繁盛。

午飯以後,我們來到位於德裡的東南部的蓮花廟,又名靈曦堂。

整個廟區像一個大花園。穿過綠草繁花,遠遠就看見了那個白色的蓮花。猛一看,很像悉尼的歌劇院,它高三十四米多,底座直徑七十四米,由三層花瓣組成,全以白色大理石建造。在午後麗陽下,巨大的“白蓮花”,如雲般聖潔。底座邊上,有九個連環清水池,拱托著這朵巨大的“白蓮花”。蓮花廟周圍,環布大片碧綠草坪,草地上點綴著一簇簇花木。遠看蓮花廟,藍天、白雲下,猶若白蓮花綻放在清池上。在這裡也是必須脫鞋的,不穿鞋襪走很長的路還是有點太不習慣。為了拍照,我還走到草叢中,扎腳的不行。

這是一座風格別致的建築,它建成於1986年,是崇尚人類同源、世界同一的大同教的教廟。大同教創立於1844年,創教者據說是一位名叫巴哈奧拉的伊朗人。大同教有崇拜神,不崇拜偶像,不需教士,也無復雜的祭祀儀式。它的教義目的是融合各種族、國家和宗教,並組成一個人類的大家庭,建立持久的世界和平,掃除各種迷信和偏見,強調科學的作用等,其教義融進了現代意識。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大同教影響已遍及世界各地,現有教徒一千多萬人。大同教創立三十年後傳入印度,到20世紀90年代,在印度有三萬多名教徒。這樣少的教徒,卻有能力蓋如此規模的寺廟,還真的讓人刮目相看了。

我們走進廟中(不能照相),看到蓮花廟的內部設置十分簡單,只是一個高大空闊的聖殿,既無神像,也無雕刻、壁畫等裝飾性物件。唯有光滑的地板上安放著一排排白色大理石長椅。白色是該廟最主要的色調,顯得聖潔高雅。進廟的教徙以及參觀的人也不需進行什麼特殊的儀式,只要脫鞋進殿,走到大理石椅上就座,然後沉思默禱就行。我們坐了一會兒就走了出來。心裡也沒有什麼想頭,只是希望快點走出去,氣氛有點沉悶,因為印度教的清規戒律太多,所以對這些廟總有點懼怕,當時也不大知道這是個什麼廟,也不知道它的教義,因為進廟前引導員用英文講了半天,我們大都沒聽懂,所以進去的時候有點不知所措。裡邊照例不能照相。走了出來,看那朗朗凡世,心裡還是輕松了不少。

印度最後的一個景點是胡馬雍陵。這是個自費項目,是我們要求去的,票價合計不到六美金,可導游要了我們每人15美金。印度旅游有個奇怪的事,中國人每天的小費是每人5美元,不足十人的團,每人10美金。可日本人每天每人才一美金,不知這算什麼道理,連導游也說不清原因。

胡馬雍是莫臥爾王朝的第二代皇帝,陵墓是莫臥兒王朝早期建築的典型,也是印度次大陸第一個花園式陵墓,建於1564年,1573年竣工,整個工程由胡馬雍的遺孀、一個波斯學者的女兒哈吉·貝古姆為她的亡夫建造的。她找來波斯建築師米爾扎·吉亞斯負責設計,建造了一個很漂亮的紅色陵墓。泰姬陵外形很像它,但是是純白色的。

穿過紅色的大門,眼前豁然開朗,在一個寬闊碧綠的花園中,在一方微波蕩漾的淺水後,一座清新典雅、潤澤亮麗、紅白相間的建築靜靜地矗立在藍天白雲之下,下午的陽光是金黃的,天空碧藍,白雲柔美,眼前的陵墓色彩是那樣的明快,絕沒有進入中國陵園的那種壓抑感覺。

陵園為一個中亞式的四分花園,陵墓處於花園的中心,並在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方位各修一個有噴泉的淺水池,通過地下管道引水到水池中央的噴頭,八個水池之間又有小水道相互連接。陵墓四面對稱,建在一個6.7米高的石基上,石基側面為連續拱門的廊道,水池上都能看到拱形陵墓的倒影。從最中間的台階走到到上面,可以清楚的看到,主墓室是四方形的,東西南北各有一個拱門,上面是一個白色大理石的雙重復合穹隆,主墓室的四角緊貼著四個小室,小室上面各有一個印度特色的圓塔。室內放有3具大理石棺,一大二小,應該是胡馬雍夫婦的,因為沒有講解不知道另外的一個是他兒子的還是其他妃子的。整個建築紅白相襯,拱門大小錯落,圓頂主次有序,上下高低適宜,前後進退自如,左右疏密結合,簡單明了,古樸大方,既有波斯韻味,又有印度風格。讓人看了都是不住的贊嘆。

胡馬雍的意思是幸運。他的父王是莫臥爾王朝的開國皇帝,對他是呵護備至,相對於他父親巴卑爾的驍勇善戰和他兒子阿克巴的雄才大略,胡馬雍為人文雅慈祥、正直寬容,但性情軟弱、優柔寡斷,他即位時,年僅二十三歲,對外無法抵抗阿富汗人的入侵,對內太過容忍異母兄弟的爭權,以致戰敗喪國,流亡拉合爾。然而,胡馬雍又是像他的名字一樣很有運氣, 1542年在征戰中已丟掉妻室的胡馬雍和一個波斯學者的女兒哈吉·貝古姆結婚,1555年在伊朗王薩菲的幫助下,重新占領德裡和阿格拉,恢復了莫臥兒王朝的統治。單從修建胡馬雍陵墓這個震古爍今的龐大工程來看,哈吉·貝古姆不失為一個精明能干的賢妻,胡馬雍能夠借兵伊朗,最後收復失地,重歸印度,哈吉·貝古姆的影響恐怕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女人不但是賢妻,更是良母。胡馬雍死後,其兒子阿克巴繼位,哈吉·貝古姆盡力輔佐阿克巴,使阿克巴在位時達到了莫臥爾王朝的盛世。

從這裡還能看到很古老的清真寺,在陽光下美麗而神秘。

從陵墓出來,圍牆外面有休息處。快到門口處有一個大將軍的陵墓。形狀和胡馬雍陵墓相似,但是是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幾百年來,雖遭受了風吹雨浸,那些圖案的色彩仍依稀可辨,在夕陽下殘垣斷壁,古樹遺址都給了人很多的想像空間。歷史無情的向前,碾碎了多少人的輝煌,也帶走了多少人的夢想。時間長河慢慢流逝,最終把一切都變成了遺跡。

印度的旅行應該說到此就結束了。還有一些花絮,有時間再慢慢的說。我們這次只是看了印度很少的一部分,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再去。

在印度游的中間,我們還到尼泊爾伸了一腿,主要是了解尼泊爾的文化,有時間再彙報。


精選遊記: 新德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