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華游記

作者: SHXIEHUA

導讀九華游記2000/6/20 今年初夏,我與兩位同事游九華山,很早就聽說九華山是佛教聖地之一,我幾次經過九華山,可是都沒有機會領略她的風貌。 六月十六日七時,我們從上海出發,乘坐K2次快車。或許是巧合,我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遇見了平時在上海極少見的尼姑,上車後,在我們的正對面又坐著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和尚,他慈眉善目,手中拿著一串佛珠,口中念念有詞,這也� ...

九華游記2000/6/20

今年初夏,我與兩位同事游九華山,很早就聽說九華山是佛教聖地之一,我幾次經過九華山,可是都沒有機會領略她的風貌。

六月十六日七時,我們從上海出發,乘坐K2次快車。或許是巧合,我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遇見了平時在上海極少見的尼姑,上車後,在我們的正對面又坐著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和尚,他慈眉善目,手中拿著一串佛珠,口中念念有詞,這也許是未到寺廟,先見僧吧。由於火車時間比較早,所以早飯在車上吃,我們帶了從超市買來的叉燒、烤籽魚、面包、豆豉魚等食品,肆無忌憚地吃著、說著、笑著,可是當突然想起對面坐著的老和尚時,就馬上收斂起來,自覺的將進餐地向遠處遷移。吃飽後,我們開始自我娛樂,首選撲克,我是不太會玩的,坐在我身邊的老和尚主動湊過來,像講道一樣,傳授他已經掌握精通的那種撲克的打法,和尚們對撲克也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就這樣我們就說開了,當知道他就是九華山的和尚後(其實我們早就有數),我們好奇地問這問那,他如數家珍般地一一回答了我們的問題,在他看來九華山在現代氣息的影響下,進步了不少,也文明了不少,可以看得出來,他深愛著那裡。過了近七個鐘頭才到銅陵。

在銅陵,我們轉乘汽車去九華山,盡管司機說只有三個小時的路程,可是我們花了近四個小時才到目的地,中途換車胎一次、等人一次、停車上客若干次,每一次都是很長的一段時間。在車上遇到兩家九華山旅館的“商務代表”,一位自稱是某旅店的總經理,另一位說是可通過熟人介紹住店,在市場經濟的大氣侯影響下,他倆為搶生意,各自在我們面前講自己旅店的如何如何好,又用忽大忽小聲音攻擊對方,我第一次親身體會到“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經典意義。結局是可想而知的,我們選擇了同一標准,價格最低的那家,後來感到十分劃算。

買票進山門,在住地稍稍休息後,開始熟悉周邊的環境,不知何時,我們的身後緊跟了一位自稱是導游的中年婦女,而她當導游的代價是我們的晚飯在她家解決,原來熱情這種東西往往用來達到某種條件。

在來九華山之前,同事告之,九華山有一大特色,那就是一步一座寺廟。她的話很快就得到證明,從剛進山門開始,就可以看見幾座廟宇。我們住在九華山的中心地區--九華街,那裡很小,但銀行、公安局、學校、影院、醫院等等,一一俱全,真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大街上的建築物只有四種顏色,棕和黃是與佛有關的,黃色的圍牆像征著警戒,但大部分寺廟又不是特別的莊嚴,寺廟的建築風格與當地的民居差不多,體現了寺廟的民眾性。黑與白是與百姓有關,老早的房子矮而小,隨著旅游事業的發展,湧現出了許多兩三層小樓,他們大都被私人用作旅館和飯店。大街上穿袈裟的短發和尚和普通群眾川流不息。令我奇怪的是為什麼這裡有的和尚不理光頭,頭頂也沒有香疤,也許是有一些問題不適合問,我至今還不知個所以,是不是他們是帶發修行,還是山腳佛學院的學生,還是以和尚為一種職業?

旃檀林是我們拜訪的第一個全國重點寺廟。它的大門是由漢白玉組成的三層飛檐牌坊,中間大門及兩邊的側門和故宮的宮殿大門一樣,由紅黃兩色組成,高大威嚴,大門上的銅制門環高懸於一人之上,大而重,可以想像在古代的寺廟享受著與皇宮一樣的待遇。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立於兩層石階上的大悲寶殿,殿前石階上豎排著兩塊巨型漢白玉雕刻的龍騰。像征著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立於從大門到石階的大道兩側,威武嚴肅。進入殿中,一尊千手觀音銅像置於大殿中央,牆壁的四周雕刻著觀音處世圖。參拜寺廟必須按順時針的方向,這是規矩。後來我們還去了天池寺,在天池寺的下面有一口泉水,十分清澈,涼得很,傳說地藏王菩薩常飲。

由於九華街位於山腰,走在街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九華山前山山頂白色的百歲宮、黃色的東崖雲舫及飛虹橋。我對它們有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這更加增加了我的好奇心。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長江南岸青陽縣境內,其間梵剎林立,秀水環繞。傳說是地藏王菩薩修煉地,所以他在九華山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與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並稱四大佛教名山。山中峰巒疊翠,怪石嶙峋,修竹虯松,幽谷深澗,溪潭飛瀑,雲海霧嵐。

早就聽說九華山有很多特色菜,我的嘴饞得很,喜歡品嘗地方菜。九華山有石魚、石雞、果子狸、野雞、石耳、筍子、黃精等等特產,聽說黃精是當年地藏王菩薩常吃的一種植物,味甜,像生姜,但比生姜大,據說多吃能達到長生的效果。眾所周知,旅游地的什麼東西都很貴,菜單我一般是不看的,那位自願充當我們導游的婦女,現在成了這家酒店的老板娘。現在總是喜歡誇大,一個總共營業面積才十幾平米的小店,就叫什麼大酒店、大酒家之類的,就連我們今天從銅陵到九華山這段路上,也是大酒家、大飯店林立,比大城市的還要多。經過將近四十分鐘討價還價,將原來菜單上的標價打了一二折,我們的食欲也因此有所下降,本來很美味的野味,被他們瞎搗騰,變得與我們的想像中的味道相距甚遠。

雖是夏天,晚上睡覺根本用不上空調,吹著習習的涼風、看著皎潔的月光,高山上廟宇裡的燈光被神秘而深黑的大山映襯著,像茫茫大海上的燈塔,指引著我們明天前進的方向。和尚們上晚課的鐘聲很有節奏,我們伴著從遠處傳來的潺潺流水聲安然入睡。

太陽還沒有從地平線上升起,遠處的鐘聲已經敲響。我們開始登山,沿途有很多當地的百姓擺的小攤,主要賣些草紙、佛香、紀念品等。經過淨士庵、無量寺、潔淨精舍、大願茅蓬、金沙泉,來到月身寶殿,它是地藏王菩薩肉身的所在地,我們攀爬一段陡而長的石階才來到月身寶殿的後門,繞過寶殿,來到寶殿的前門,走入殿中,地藏王菩薩的肉身置於六方木制寶塔之內,寶塔周圍放置六尊一模一樣的地藏王菩薩的銅像,眾多善男信女虔誠參拜,煙霧繚繞,木魚敲響,經文入耳,香火十分旺盛。

來到殿外,站在漢白玉的平台上向遠處眺望,峰巒在茫茫雲海中時隱時現,像瑤池的蓮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還是花骨朵,宛如進入仙境。

看過地圖,我們要去百歲宮,盡管手中有地圖,可是四通八達的山路無法讓自己選擇正確的方向,就這一點,我覺得九華山比其他一些景區遜色,雖然有些地方有很簡單的路牌,但不能滿足游客的需要。這也從另一方面產生了許多業余導游,“免費”導游,正當我們渺茫的時候,一個穿紅色T恤的小伙子提出可以領我們去,後來才知道他的導游條件是給他150元人民幣或是到他們家吃午飯,我們委婉的把他辭掉了。在崎嶇的山路上,不時的遇上幾個小孩,他們穿著較簡單樸素,向來往的游客乞討“讀書錢”,突想起九華山正打算花費4億多元人民幣籌建什麼99米地藏王菩薩銅像,這些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的計劃是不是多余?

原來到百歲宮的路線是以九華街為中心的圓弧上,我們走了很長的時間。好像九華山還在建設和開發階段,有幾處還在建呀修呀的,如回香閣,裡面幾個師傅正在忙碌著,刻匾的、上漆的、給雕像鑲邊的。我的同事之一是北方人,可能是很少見過江南的山,她對平緩的青山很感興趣,在屬丘陵地貌的皖贛地區到處是這樣的青山。過了回香閣,走過幽靜的山間小道,來到東崖雲舫,雲舫前面有一個飛虹亭,它們建在陡峭的山崖上,中間用人工修築的水泥台階連接,仰望雲舫和亭子,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門口兩只大石獅子,雕刻得十分精美。飛檐、峭石、綠草、石欄、青山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接下來是鐘亭,裡面一口大鐘,一個花甲的老和尚不時的敲敲鐘,洪亮的鐘聲傳向遠方,站在近處震耳欲聾。在從鐘亭到百歲宮的路上,一支猴群和來往的游客嬉鬧著,它們爭搶游客手中的食物,大家仿佛又回到了自然。

來到百歲宮,主要是想看看一名已圓寂的老和尚的肉身,他活了一百多歲,百歲宮大概就是由於這個緣故而得名的吧。百歲宮由三部分組成,前殿、中殿和後殿。前殿正中端坐著佛祖釋迦牟尼的巨大雕像,兩邊是他的弟子。大廳整齊的放置著桌子和用來朝拜用的墊子,桌子上有次序的擺著打開的經書,厚厚的經書用上面繡了吉祥圖案的緞子做的方布蓋著,有的桌上還放著一些樂器。中殿是百歲宮的中心,那位百歲老和尚的肉身全身鍍金,放在一個玻璃櫥中。走近看,見肉身非常瘦小,左右手臂懸於半空,像是被支撐的一樣,雙腿盤坐,由於是鍍金,故只見其面部輪廓。後殿又名往生殿,很陰森,是在世之人為過世之人超度的地方,我們冒冒失失地進去了,後來看到游客止步的牌子,才立馬回轉離開。

當我們正要離開百歲宮的時候,見一小和尚手托著一盤香噴噴的飯菜從前殿的側房出來,只見他鄭重其事的將飯菜以飯為中心一字排開的擺在菩薩的供案上,這時坐在牆角的一和尚由慢到快地敲起了鼓。在佛祖右側的眾和尚也紛紛起身穿上紅色的嵌有金邊的袈裟,整齊的排好隊。佛祖正對面的善男信女們也披上了黑色的像袈裟樣的裝束。很明顯,法事活動馬上就要開始了。和尚敲了一下形狀像飯缽一樣,但比飯缽大的樂器,那聲音清脆響亮,由一和尚發音領調,大家開始念經,幾乎沒有一句能聽懂。接著一位老和尚領著那些善男信女成一列縱隊一一到佛祖面前磕拜,然後回到原地。和尚們在有節奏的樂器聲中背著經文,他們熟悉得很,幾乎沒有人看經書,中間還有幾次只有一個和尚念,可能是為了調整統一性,更新奇的是法事期間有的和尚與認識的異性打招呼,有的和尚出去接手機電話,進入21世紀後,有些東西的確發生了變化。法事結束後,和尚們漸漸散去。

五百羅漢堂與百歲宮很近,是一幢兩層樓建築,五百尊鍍金羅漢栩栩如生,神態各異。從百歲宮返回到回香閣,前往九華山的後山。一路下來,我們有興看到了賭博的和尚、抽煙的和尚和花和尚。道聽回來的游客說,後山的風景比前山好。

下山十分輕松,不一會兒就來到後山腳下。走進尼姑街,整個一條小巷兩旁緊湊地建有近十幾座尼姑庵,她們有的在念佛,有的在打坐,有的在議事。我們來到鳳凰松,所謂“鳳凰松”,只不過是一棵松樹看上去像一只鳳凰,人類的想像力是偉大的,無論哪個旅游景點,都有形似神似的東西,說它是什麼就是什麼。烈日當頭,我們先吃午飯,休息片刻後開始登山。

後山的寺廟與前山相當,但山路比前山要險要陡,台階曲折向上,從所站之處向高處的台階看就有幾十米的落差,經過長生洞、復光庵、朝陽庵,來到吊橋庵,它建在一座石橋上,橋的跨度有幾十米,依山,橋的下面是峭壁,深不見底。再往上走就是觀音峰,該峰形似一個要遠行的觀音,背朝著我們,她的裙擺隨風掠起,頭部用彩布覆蓋,彩布在風中飄逸,甚是好看,真不明白如此險要的石頭,那些彩布是怎麼系上去的?是不是用虔誠的心而換來的膽識。

古拜經台正在修繕,站在古拜經台前的廣場向遠處張望,雲海滾滾,眼前一片空曠,心中甚是愜意。我們一鼓作氣連走帶跑來到海拔1321米的天台正頂,引得路邊那些年老的登山者的贊賞和羨慕。由於天台正頂也在建築,所需的沙石泥料只有靠肩扛人挑,挑工每挑一百斤只掙九元錢,他們掙的可是正宗的血汗錢,黝黑的皮膚,強健的體魄是他們的特點。他們一步一個腳印的上山,沿路灑下汗水,人猿泰山似的飛跑下山,這都是為了多掙點錢,勤勞而偉大的勞動人民。

告別天台我們來到一線天,這段路不是很好走,稍不留神,就有滑下去的可能。九華山的一線天很小很短,或許是佛在啟發我們,應用寬廣的心胸去對待事物,而不應心胸狹隘。在峰頂的鐵鏈條上栓了許多鎖,這裡寄托著鎖主人的期望和禱告。從山頂遠望,我們看到了金龜朝北鬥、仙人打鼓和夢筆生花等景點,其中仙人打鼓猶為逼真,它是由兩塊立於懸崖上的石頭組成,一個瘦小的和尚緊靠著盤坐在鼓旁,那鼓與和尚一般高,那就像在百歲宮看見的敲鼓和尚一樣。

下午5時左右,我們搭乘纜車下山,在下山途中,看到與黃山迎客松幾乎同出一轍的一棵松。有一個小插曲,由於是單線纜車,所以當有纜車到站時,在途中行駛的所有纜車皆要停下或是緩慢行駛,懸在半空中的車體,微風吹過,晃來晃去,如甕中之鱉,著實讓我們虛驚一場。

沒有前山的那麼多的寺廟,也就沒有後山的秀麗風景。是後山的風景映襯著前山的寺廟,還是前山的寺廟招徠了後山的風景,不得而知。

來到鳳凰松,租車回九華街,尋找齋堂。在素香齋,我們品嘗了由魔芋制成的素腰花、青椒香干、麻辣豆腐、油炒空心菜、素肉松、鹹海苔、素三鮮湯,這些盡管是很普通的家常菜,可燒出來的味道十分好。飯飽後,我們在悠揚動聽的佛歌聲中,游覽九華街,出售紀念品的商店門庭若市,路旁的飯店熱鬧非凡,人群的歡聲笑語此起彼伏。

第三天我們將離開九華山,在離開之前,我們來到離九華街較遠,人跡罕至的龍池瀑布,老遠就聽見流水聲,但不見流水。扶著生鏽的鐵索,走下百級台階,這裡的台階十分有趣,它們是緊倚著山崖打造而成,十分險要,有的地方要彎九十度腰才能勉強通過,有的地方要小心翼翼的側身走過,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一邊是怪石嶙嶙,一邊是懸崖幽幽。站在高高的石階向遠處張望,一條河流蜿蜒前進,從山澗中來,到峽谷中去。走過一座石橋,來到石階的盡頭,是一潭清澈的碧水,水中的小魚自由自在的嬉戲。由於是沽水季節,河床上的大石頭裸露在水面,上面的苔蘚已被太陽曬的一干二淨。我們還是沒有看到瀑布,只是聽見她的聲音,好奇心驅使著我們繼續向前進。翻過幾塊大石頭,眼前一片開闊,水更加碧綠,一股流水從高處飛流而下,它從幾塊石塊中間流過變得更加湍急,就像一條從天而降的祥龍。遇到凸出的石塊,就濺起更高的浪花。白色的水花打在湖面上,蕩起振振水波,向四周散開去,霧一樣的水氣撲面而來,精神為之振奮,幽靜自如,自身與自然混為一體。這是一個修身養性的好去處,這裡風景獨好!

到每個地方總會留下一點遺憾,當我們來到青陽縣城時,發現剛開發的九華山新景介紹。由於時間問題,我們沒有去,它們是九子岩、大溶洞等自然景觀,它們的秀美只有靠自己去想像了,也許以後能彌補這次的遺憾。

我們終於離開了九華山,那裡的晨鐘暮鼓、梵音神話,那裡的靈山秀水、古木鮮花,那裡的山珍野味、香果佛茶,那裡的寺廟庵堂、民居佛塔,那裡的奇峰怪石、絕壁懸崖,無一不給我留下深刻映像,九華山真不愧為“蓮花佛國”!


精選遊記: 九華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