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山西游記之太原

作者: 月熙暖暖

導讀五一三天假,我和老公去山西走了一遭,收獲不小,但也有些許不快樂的小插曲。30號的晚上,我們坐火車2462從呼和浩特出發,第二天凌晨5點就到了太原站。原本計劃中沒有晉祠之行,但由於一位長輩的建議,把王家大院取消,時間留給了晉祠。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對的。 出了站,時間還早,火車站對面有個24小時營業的KFC,很驚喜,走進去人很多,大多數都是過路的旅客 ...

五一三天假,我和老公去山西走了一遭,收獲不小,但也有些許不快樂的小插曲。30號的晚上,我們坐火車2462從呼和浩特出發,第二天凌晨5點就到了太原站。原本計劃中沒有晉祠之行,但由於一位長輩的建議,把王家大院取消,時間留給了晉祠。事實證明,這個決定是對的。

出了站,時間還早,火車站對面有個24小時營業的KFC,很驚喜,走進去人很多,大多數都是過路的旅客,但讓人失望的是,24小時營業意味著服務和產品也大打折扣。法風燒餅?沒有,香辣雞腿堡?也沒有。只有田園堡一種,愛吃不吃。老公點了杯紅茶,服務員問能不能換成粥,老公說不能,這才勉強給衝了杯紅茶。來太原的第一站就給後面的不快樂埋下了伏筆。

7點左右,我們開始動身,尋找去晉祠的804路公交(據說804是最快的一趟公交)。到了太原有點失去方向感,在偌大的十字路口找了很久,才找到迎澤大街,攻略上說應該去迎澤大街東邊的汽車站坐804路車,可當我們找到迎澤大街最靠近火車站的站牌時,站牌指示應該到火車站前廣場坐804,我們又返回火車站,找到停車場,卻不讓進,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到對面另一個路口的醫院門口坐車,我們只好又穿過馬路走到醫院門口...當坐上車時,已經將近8點了。804路的公交車大多數都比較破舊,特別像小時候赤峰的公交車,大概因為這路車是走郊區線路的吧,車票一人2元5角。

在公交上正好可以參觀下太原的市容,還不錯,我覺得比呼市干淨一些,所有的公交車站都是鐵藝制作的造型,古色古香。車行一小時左右,到達晉祠站。

下車以後,視線範圍內並沒有晉祠,問了問剛才一起從車上下來的一對老夫婦,很幸運,他們說他們就是晉祠的工作人員,讓我們跟著他們一起走。隨著大爺大媽走了一段路,晉祠公園就在眼前了。

穿過美麗的晉祠公園(不收門票),晉祠才露出廬山真面目。晉祠位於懸甕山麓,為古代晉王祠,始建於北魏,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姬虞。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姬虞封於唐,稱唐叔虞。虞子夑繼父位,因臨晉水,改國號為晉。因此,後人習稱晉祠。北魏以後,北齊、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對晉祠重修擴建。門票70一張,研究生證不打折,只好全票進。到了這裡,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古董。明清的根本不算什麼,晉祠裡的東西動輒就是北魏、北齊的。我們主要參觀了晉祠三大國寶建築:聖母殿、獻殿、魚沼飛梁;晉祠三絕:難老泉、聖母殿內的宋代侍女、3000年的周代柏樹;晉祠三銘刻:《晉祠之銘並序》唐碑、《晉祠華嚴經》石幢、《柏月山房記》磚刻;晉祠三名匾:難老泉亭上的“難老”、對越坊的“對越”和水鏡台上的“水鏡台”。

印像最深的是晉祠最著名的建築——聖母殿,創建於宋代天聖年間(公元1023—1032年)。聖母傳為姬虞之母邑姜。聖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寬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後補塑2尊),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態莊嚴,雍容華貴,鳳冠霞帔,是一尊宮廷統治者形像。塑像形像逼真,造型生動,情態各異,是研究宋代雕塑藝術和服飾的珍貴資料,據導游說,有一個戴紅花的侍女是個陰陽臉,面對著我們這一面是表情安詳,眉眼帶笑的,而另外看不見的一邊則是愁眉苦臉,欲說還休。但是大殿全部用鎖鏈鎖著,說是保護文物,所以那一邊的臉只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了。

魚沼飛梁橋,建於宋代,呈十字型,如大鵬展翅,位於聖母殿前,形狀典雅大方,造型獨特,是國內現存古橋梁中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鐵人姿態英武,因鐵為五金之屬,人稱之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鐵人,鑄於北宋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態威武,英姿勃勃,氣概不凡,銷明甲亮,閃閃泛光,頗為獨特。據說,一年夏天氣候特別炎熱,身披鐵甲的西南隅的鐵人忍受不了這難熬的痛苦。獨自走到汾河邊,只見汾河滔滔而流,怎麼過河呢,鐵人犯了愁。正在著急,忽見從上游不遠沿岸邊駛下一條小船。鐵人趕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對岸。船家沉吟一陣,方才慢騰騰地說:“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時,再等等有無旁人。”鐵人一焦急,趕忙說道:“你能渡過我一個,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鐵人說:“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裝一人,除非你是鐵鑄的。”話一落音,一語道破了鐵人的本相。瞬間,鐵人立在汾河邊,紋絲不動,怎麼這人不說話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著一位鐵人。多眼熟啊,呵,可不是嘛,是晉詞的鐵人。船家不敢怠慢,趕忙找了一些鄉親,把鐵人抬回金人台。聖母勒令手下將領,把鐵人的腳趾上連砍三刀,表示對鐵人不服從戒律的懲罰。今日的鐵人,腳上還留著連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貞觀寶翰”亭。亭內陳列唐太宗李世民手書碑刻“晉祠之銘並序”。 全碑1200多宇,書法行草,骨骼雄健,筆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書法神韻,是書法藝術的珍品。聖母殿右側,是千年古樹“臥龍周柏”。難老泉,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岩層,終年湧水,生生不息,北齊時有人據《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周柏、難老泉、侍女像譽稱“晉祠三絕”。

在難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樓,俗稱梳妝樓,別號水晶宮。樓內水母像銅質金裝,端坐甕上,束發未竟,神態自若。據傳,水母姓柳,生性賢良,家住晉祠附近的金勝村,嫁到晉祠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後橫遭婆線虐待,每日到遠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後桶,名為嫌髒,實則存心刁難。一天,柳女挑水歸來,在途中一騎馬人要借水飲馬,柳女欣然應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時,那人送給柳女一條金絲馬鞭,並告她馬鞭放在甕中,只要輕輕向上一提,水即滿甕。柳女回去一試,果然靈驗。這個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發現,一次她趁獲女回娘家不在,從甕中提起馬鞭,頓時,水從甕中奔湧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沒附近村莊……,柳女正在娘家梳頭,聞訊趕來,毅然坐在甕上,水勢一下變小,人們得救了,水母再也沒有離開水甕。

晉祠南部名奉聖寺,相傳這裡曾是唐朝大將尉遲敬德的別墅。奉聖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級八角形。在奉聖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蒼郁古樸,獨具一格。據傳,原來這株槐樹歷史久遠,早已干枯,也不知過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農歷三月廿一日,奉聖寺內集會,人來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個老道士在枯槐下叫賣,出售膏藥。口裡喊著:“膏藥靈應、能漢百病,有福來買,無福不信。”叫賣半晌,沒人買他的藥。這位老道繼續叫賣:“如此仙藥,來購無人,凡人無福,枯槐宜生。”說罷,他將膏藥貼於枯槐身上.拂袖揚長而去。說來真巧,不到一個月,這株枯槐,死而復生。生枝展芽,甚為茂盛。人們見狀,都驚呼這株枯槐叫復生槐。實際上,俗話說得好:“千年柏、萬年松,老槐一睡幾百春。”這株枯槐復生,大約是因為多年長睡而碰巧蘇醒的緣故。

身處晉祠,仿佛鼻息裡都是幾千年前的空氣,有種時光穿梭的錯覺,我總是邊看邊在想像,幾千年前的古人是否也如我在這裡駐足過。每一個景點,都有一段故事。不禁又驚又嘆,晉祠裡處處體現著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積澱和中國人從古至今的大智慧。

游完晉祠已經中午,回到停車場坐上回程的804路車。老公想嘗一嘗山西有名的面食,卻不知哪家最正宗,車行至醫科大學,我們跳下了車,心想大學附近吃的不會少。但走了走,只見到一家面食館,客人又不多,不太敢進。老公跑到路旁的如家問了下前台,人家說太原最正宗的面食在大南門的太原面食館,坐804路就可以到。我們又返回車站,等了10多分鐘,來了一輛,剛要上車,司機說前胎沒氣了,不拉乘客了,坐下一輛。我們只好又等,等了半小時之久沒等到,身邊的一對老夫妻好心的告訴我們,大南門離這不遠,坐804路很虧的,走一站地可以坐1路或6路,1元錢,再加上我們實在等的不耐煩,我和老公就往大南門的方向溜達,誰知走了兩個十字路口,身邊804路連著過去3輛,大南門還是連影子都沒有,只好跳上6路車到大南門。

可能五一的緣故,大南門這又有個迎澤公園,這一站是人山人海。我們走了好一段路沒有找到面館,問路人總是愛答不理(不得不說太原的民風實在差勁),沒辦法只好給118114打電話詢問面館的位置和電話,118114的客服也說不清楚位置在哪,讓我們給面館打電話細問,給面館打了兩次,沒人接聽。最後還得自己找,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了,誰知進去一看,面館不大,依舊是人山人海。既來之則安之,我實在不希望剛才的辛苦白費,於是我和老公就站在旁邊等,大概半小時,終於和另外兩口子拼上了一桌。點的過油肉、燒麥、熗鍋面,味道一般,沒比呼市的口味強到哪去。後悔中...

吃完飯我們抓緊坐公交回火車站,想買去平遙的火車票,被路人告知最好去建南汽車站坐客車去平遙。本想再坐公交去建南汽車站,但看到站台上排著長隊的人,打消了念頭。誰知太原的出租車更不好打,不知道什麼原因,一律拒載。烈日炎炎,在我和老公鍥而不舍、汗流浹背的努力下,終於打到一輛出租車,9塊錢到建南汽車站。到了車站,不用買票,直接在有“平遙”指示牌的檢票口排隊等,不一會,就坐上了一輛去平遙的中巴。車票每人26元,車裡人多,天氣又熱,像蒸桑拿一樣昏昏欲睡的渡過了車上的兩個小時。(未完待續)


精選遊記: 太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