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古跡游(十一)平遙

作者: yzwz519

導讀攜程社區新換版面,操作不如舊版容易。照片雖可發10張,但在上傳中一旦修改,次序就大亂,往往要從頭重來。所以上篇“霍卅”中照片丟失1張,而其他9張的說明文字都沒了。只好抱歉了,希望以後能順暢一些。 5月16日 7點起床,洗漱後就出門。門外就是衙門街南大街口,街上只有少數店家開了門。有些旅店門口有電瓶車等著,在往上裝行李。是准備離開平遙的團體。南� ...

攜程社區新換版面,操作不如舊版容易。照片雖可發10張,但在上傳中一旦修改,次序就大亂,往往要從頭重來。所以上篇“霍卅”中照片丟失1張,而其他9張的說明文字都沒了。只好抱歉了,希望以後能順暢一些。

5月16日

7點起床,洗漱後就出門。門外就是衙門街南大街口,街上只有少數店家開了門。有些旅店門口有電瓶車等著,在往上裝行李。是准備離開平遙的團體。南大街又稱明清街,自古以來就是平遙縣最繁華的商業中心,街道兩側的店鋪都是具有明清風格的建築。

南大街中央的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市樓,樓南東側腳下有水井一眼,世傳“井內水色如金”,故又名“金井樓”,清時被冠以平遙縣十二景之一。

市樓始建年代不詳,重修於清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後曾有修補。結構為三重檐歇山頂木構架樓閣,通高18.5米,底層面闊深各三間,平面呈方形,築磚石台基,四角立通天柱,外包磚牆,東西各有券門一道,四周圍廊,柱上施半拱。二層平座回廊,前後隔扇門裝修,內施樓板,設神龕,南供關聖大帝,北祀觀音大士,另奉魁星,屋頂裝天花板,樓頂施彩色琉璃瓦,嵌鑲成南(喜)北(壽)的精美圖案,是城內獨一無二的樓閣式高層建築。多少年來,市樓在人們的心目中,與城牆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成為平遙古城的像征。登樓5元。沒上去。

往城隍廟街走去,見租車鋪已開門,待租的車有二、三十輛,挑了一輛合適的,租金10元/天,押金100元,只要天黑前還回來就可以。八成新的車,騎起來還算輕松。我的想法是趁有自行車,先去遠的。所以沿城隍廟街向東騎,到城隍廟也沒開門。就在邊上小吃店,吃小籠包和醪糟蛋湯,當早飯。出小店,城隍廟剛好開門,買了平遙古城旅游套票,全票120元,半票60元。平遙的景點,除了雙林寺、鎮國寺、市樓外都包括在內。每進一個景點,檢票口會在票側面兩句對聯相應位置打孔,所以每個景點只能參觀一次。首先進城隍廟。

平遙縣城隍廟初創於明初,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44年)重修,清康熙、乾隆年間修葺補築,清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廟會期間毀於火災,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續修,現存建築規模,屬清代規制,廟院宏大,布局完整,總占地面積為7302平方米。平遙城隍廟與眾不同之處是“城隍廟”、“財神廟”、“灶君廟”三廟合一。

城隍廟位於整個建築群中軸線,座北朝南,前後四進院落,殿宇高大挺拔,臨街山門,殿前戲樓,殿後寢宮,是中國道教廟宇殿堂的典型建築形式。牌樓、山門、戲樓、獻殿、城隍殿、寢宮層層疊進,游廊、官廳、東西廂房、配殿縱深相連,貫穿為一體,既有寺廟殿堂配置特色,又具官署建築風格,其神學意趣和“前朝後寢”的功能十分明顯。正殿屋頂上精美的琉璃屬清代原件,歷經百年滄桑,色澤如初,尤其孔雀藍的各類制品是研究古代琉璃不可多得的珍品。灶君廟,財神廟位於東西兩側,另設一院,自成體系。城隍廟、財神廟、灶君廟相互溝通,主次分明,廟宇相連,氣勢宏偉,布局規整,景致十分奇特。

平遙城隍廟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廟之一,其以規模之大,內涵之豐,建築之精而著稱。

城隍廟斜對面就是文廟。文廟邊上有平遙大戲堂,晚上有表演節目,不過不是我想看的“一把酸棗”。

文廟,即為孔廟。平遙縣城內的孔廟由三組建築組合而成。中軸線上為文廟,左面為東學,右邊為西學,廟前有東、西、南牌坊三座。廟內,院落四進,由欞星門、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敬一亭、藏經閣等主體建築排列在中軸線上組合而成。在中軸線的東西兩側,有廊房廂舍。這些廂房中,有時司齋、日新齋等房舍,以對稱的格局配屬兩旁。整個文廟,占地面積頗大,約8240平方米,而建築面積,占去了2766平方米。這些建築中,唯有大成殿歷史較為久遠,其余均為明、清建築。

大成殿,坐落在一個方形高台基上。這裡殿宇高大,氣勢雄偉,是一座單檐歇山頂古建築。大成殿五脊六獸,正脊兩端安置有2米多高的琉璃鴟尾。殿宇面闊五間,進五椽,平面近正方形。殿前,月台寬敞,周以石欄圍護。為了奉祀方便,殿內采用減柱法,減去了明間兩根柱子,取得了比較寬闊的空間。殿內藻井,用小型鬥拱疊架而成,體形規範壯觀,制作精巧別致。

從文廟出來趕往街另一頭的縣衙。縣衙署位於衙門街中段路北,坐北朝南,東西寬131米,南北長203米,占地2.66萬平方米。建築群布局對稱,前朝後寢,左文右武。元至正六年建。據舊縣志載,明清時期都曾有過大規模的增建與改築,始成後來的規模。衙門外,左翼有觀風樓,右翼有樂樓,前有照壁。衙門內,沿中軸線自南而北有儀門3間、牌坊1座、大堂5間、宅門3間、二堂5間(明代匾額名"忠愛堂")、內宅5間、大仙樓3間。儀門外之東西廂窯(房)各7間為賦役房。大堂前東西廂各11間,為吏、戶、禮、兵、刑、工房。大堂兩旁設贊政廳、鑾駕庫各3間。宅內各層均有東西廂房。衙署東部有彰癉亭,自南而北又有釧樓、土地祠、寅賓館、酂侯祠、糧廳和花園。西部有申明亭,往北有重獄、女獄、輕獄、洪善驛、督捕廳和“馬號”。

其中大堂也叫公堂、正堂,這裡是知縣舉行重大典禮,審理重大案件以及迎送上級官員的地方,它是整個縣衙中主要建築物,矗立在高於地面2尺余的台基地上,顯得雄偉壯觀,二堂在明代叫退思堂,也叫思補堂。這裡主要是處理一般民事的地方,也是知縣辦公中間臨時小憩或幕僚商議政事的地方,因此,叫作退思堂。內堂亦稱內宅,知縣不但在此宿居、讀書、辦公,而且有些涉密案件或不宜公開案件也在此審理。

這座古縣衙的主要建築均有楹聯,如大堂楹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二堂楹聯“與百姓有緣才到此地”;“期寸心無愧不負斯民”。

大堂每天定時表演升堂審案,每天9:30、11:00、3:30;雙休日4:30加演一場。表演每次10分鐘左右。另外酂候廟10:00和3:50有戲曲表演,不過我看到的是清唱。

看完11點的升堂表演,出衙門,沿南大街向南,看到真君府,門鎖著。到南門城摟下看看,再找到城牆下的雲錦成演藝中心,一打聽才知道“一把酸棗”已停演快一年了。到斜對面的雷履泰故居參觀。

雷履泰(1770—1849),是清代傑出的商界巨子,中國票號的創始人。少年因家境貧寒便入商號學徒,年近不惑受聘於西達蒲李氏開設的“西裕成顏料莊”,他善經營會管理,深為財東賞識,很快被委任為大掌櫃,統籌全局。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雷履泰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專營異地彙兌及存款、放款業務的私人金融機構——日升昌票號,由於他經營有方,知人善任,很快便使“日升昌”成為資財雄厚全國著名的票號,在中國歷史上叱吒風雲了近一個世紀,並享有“彙通天下”的美譽。

故居興建於清嘉道年間,坐北向南,由東院、西院、東偏院、西偏院四座自成格局又相互貫通的院落組成。占地面積3888平方米。

看導覽圖附近還有武廟,想去一看,但武廟已徹底破敗,僅存一座像戲樓的建築,屋頂也快塌了,一側雖有簡單腳手架,看來也仃工多時了。

圖片說明:1.平遙,市樓; 2.南大街上客棧; 3.城隍廟,牌坊; 4.城隍廟,戲樓; 5.文廟,大成殿; 6.平遙縣衙,大堂; 7.縣衙,升堂表演; 8.平遙城,南門樓; 9.雷履泰故居; 10.武廟





















精選遊記: 晉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