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九寨溝

作者: scsawv

導讀那麼多次旅行,九寨溝是唯一一個,讓我的感受如此矛盾的地方。不是單純的喜歡,也不是不喜歡。 都說那裡是“人間天堂”,可誰要是真以為它是世外桃源,那就錯了。那裡手機信號太好,我們住的溝口的自游青年旅舍自帶小型網吧——只要一通電話,工作依然無處不在;那是個已經一定程度商業化的地方,每個人都知道什麼叫“市場經濟”——沒有誰和我們生活在兩個世 ...

那麼多次旅行,九寨溝是唯一一個,讓我的感受如此矛盾的地方。不是單純的喜歡,也不是不喜歡。

都說那裡是“人間天堂”,可誰要是真以為它是世外桃源,那就錯了。那裡手機信號太好,我們住的溝口的自游青年旅舍自帶小型網吧——只要一通電話,工作依然無處不在;那是個已經一定程度商業化的地方,每個人都知道什麼叫“市場經濟”——沒有誰和我們生活在兩個世界。我和lina每天都會抽空抱怨兩句,為追著我們的工作電話,為總價310元的景區門票,為不經意挨上的“溫柔一刀”,但到臨走的時候,還是舍不得。

我們的不舍,可能是因為這裡風景太好。

每一個海子,都有名字和傳說,但那些不重要。沿著棧道走,一路去看水勢的變化,也許前一分鐘還是激流轟鳴,拐過一道彎,就變成一面鏡子。在近處,可以清楚地看到鈣化的枯木倒在柔軟的水草裡,一種被稱作“裸鯉”的魚,成群結隊地鑽來鑽去。遠一點,水的顏色就突然變綠、變藍,像真正的大海一樣深不見底。再遠處,就是每個從九寨溝回來的人都津津樂道的倒影,我們去得不是時候,鏡海起了風,吹皺了傳說中仙女的鏡子;倒是在老虎海,清楚地看到了湖水盡頭,兩座山和它們別無二致的影子,猶如“親嘴魚”的姿態。

觀景台總是修得離瀑布很近,還沒走過去,水霧就撲面而來,打濕人也打濕了棧道。我奔過去拍照,一不留神就結結實實滑了一跤,像條魚一樣滑出幾米,幾乎掉到水裡去,惹得菜頭和lina哈哈大笑,算是此行最歡樂的“開場白”。雖然規定說“請勿下灘踩水”,我們還是在諾日郎瀑布,好好玩了一次水,踩著鵝卵石進去,踏上兩塊不大不小的石頭,身後就是湍急的水流,一不小心跌進去,估計只能被衝到下個海子了事了。

6月已經是旺季,很多觀景點都已是人滿為患,我們專挑遠路繞著走,果然安靜不少。到珍珠灘上的時候,幾乎只得我們幾個,視野開闊得不像話。說是“珍珠灘”,其實是一片橫著不少石頭的淺灘,因為流速快,不斷濺起的浪花被形容成“珍珠”而得名,但要我說,在陽光下,它們更像水晶,沒有珍珠那麼白,卻水晶般透亮。

很難說景區裡最美的地方是哪,菜頭喜歡長海,lina最愛五彩池,而我更期待最後一個景點——盆景灘。這裡的觀景台一如既往的小,更適合“下車拍照,上車走人”,但我當然不願意。遠遠的繞到灘那麼去,自己在樹葉的空隙間尋找最美的風景。可以看到倒下的樹漂在水上,樹干上已經長出了3棵“小樹”,旁邊配上雜草,倒真有“盆景”的味道;也能看到遠處一叢叢矮樹,很難不讓人想起大洪水過後的杉樹林。我們笑說這些長在灘裡的樹都是“自帶泥土、自給自足”,像一個個的獨立島嶼,真懷疑是不是有小小的人住在這些“島”上。

自游青年旅舍的老板羅哥解釋,九寨溝的門票之所以昂貴,是為了限制進入的游客數量,防止環境遭到太大破壞。這點我是不信的,已經到了九寨溝,只要門票不是成千上萬,誰會不進去呢?不過這個景區對環境的保護,倒真是我所見過最好的。所有游覽車都是綠色能源車,幾步就有一個垃圾桶,洗手間也很充足,不會有人被迫隨地方便。更可愛的是,當你在路上走著,低頭就能看見或大或小的松鼠,抱著點什麼認真地啃著,被人圍觀也不膽怯,大概因為它們才是這裡的主人吧。

我們的不舍,也可能是因為難得的悠閑。

第一天在景區,從8點玩到17點出來,大多數時間都在走路,實在有些累得慌。所以第二天就一覺睡到中午,100元包個車到周邊簡單逛逛。一共只去了兩個地方,一是據說當地保存最完整的藏族村寨中查村,二是有羌族風情的“甲藩古城”。

老實說我們剛到中查村的時候,有一點受騙上當的感覺。那裡收費昂貴,騎兩個小時的馬要180元,但你要是不騎,就不允許上去,理由是:馬道不許走人。

基於很多理由,我們每人出了20元環保費,爬上了對面的山包,心情頗些憤懣。好在這個山包上,同樣放養著幾匹馬,旁若無人的吃草、睡覺、蹭脖子。我們在半山腰坐下,拿出隨身的零食來吃,然後到山腳的小溪邊洗手,很像小學時的“春游”。只不過坐的不是修葺一新的草坪,而是長著雜草,開滿了紫色、黃色小花,隨處可以看見新鮮的馬糞,還有飄起的蒲公英花絮的路邊。很喜歡這種感覺,豎在眼前的經幡、遠處山腳的白塔,都讓人感覺這是個“世外桃源”;但對面中查村村委會門前停著的轎車和拖拉機,以及上山的水泥路,又提醒著你這裡早就“現代化”了,衝撞的違和感難以言喻。

此行最成功的,是我們進入一戶真正的藏族人家“做客”。因為是下午,寨子很安靜,我們逛了好久,才看見一戶人家的平台上站著人。男主人在樓下修摩托車,他看見我們,迅速露出很大的微笑,回應“你們好”,並且意外地同意了我們“隨便坐坐”的請求。剛從木梯爬上去,就撞見了屋裡出來的女主人,與男主人一身漢族服裝不同,她在襯衫的下面,穿了一條藏族裙子,挽著很有藏族風情的辮子——我相信這應該這裡的藏族人,最常見的服裝“組合”。她似乎吃了一驚,但還是請我們到廚房坐下,張羅著倒水倒酥油茶。進去了之後,我們才知道她吃驚的理由——家裡請了和尚在念經。是的,是“和尚”而不是“喇嘛”,但我們費盡力氣,還是沒搞明白這二者在藏區的區別。兩個和尚敲著牛皮鼓,專心致致地對著經文念念有辭,我們大氣不敢出,深怕犯了什麼忌諱。屋主介紹說,那天是他們看過的“好日子”,所以要請和尚念一整天經,還會燒松枝,並且往屋頂上扔一種不知名的祭品。同樣沒能問出這種做法的“講究”,大概在他們眼裡,這些屬於“常識”吧。到這個時候,我們才真正體會到藏漢的文化差異,甚至語言上的交流障礙。不過這並不妨礙對他家的好印像,藏民最淳樸的熱情。

懷著這樣的好心情,我們去了“甲藩古城”,理論上,這裡是松贊干布進攻唐王朝留下的遺址,密布著全部由石頭砌成的房屋和堡壘。其實現在的“甲藩古城”,已經完全是個商業開發項目,相當於上海的新天地,只是規模大些。倒是在這“古城”的下游,接近干海子的地方,有一群已經廢棄的石屋。我不知道這些石屋是否真是松贊干布留下的,但屋外亂石遍地、雜草叢生,屋裡則都是拆光之後留下的梁柱,還有半開著的小小木窗,似乎都在告訴人們,“我是有故事的”。我們慫恿菜頭爬上三層的屋頂看看,結果他在“冒險”途中一腳踩空,算是當天一大“驚喜”。

本來我們也想到干海子去冒個險,下去走走。但想起紅軍過草地的凶險,終於還是惜命做罷。所謂干海子,就是“干了的海子”,算是一片沼澤地。有的地方看起來已經完全干涸,但其中還有一道小小的水流過。大概正是因為這樣,干海子附近一個旅游接待點,分別提供著漂流、騎馬兩種服務。我們沒有去玩,但想起來,在沼澤地裡踏馬前行,應該頗為有趣吧。

說起第二天的行程,就不得不提我們和包車的司機師傅,一點點的小糾紛。不知是不是溝通上出了問題,他認為我們當天只要去中查村一個地方,所以在事後,通過羅哥提出能否再加50元。lina說“當然不行”,畢竟對我們來說,100元算是事先說好的,但他也沒糾纏。我是個對錢沒什麼概念的人,但在途中也可以感覺到,他認為跑這趟車“虧了”。不過這並沒有影響他跟我們介紹所知的當地傳說,停著車在任何一個我們想玩的地方等候,坦言自己是外地來九寨溝“淘金”的,甚至還談起了他的兒子。

我的不舍,或者還可能是因為這種“真實”吧。

這裡的人,絕大多數都不是想像中的淳樸,但也不會“宰你沒商量”。他們“宰”人,都是有商有量的,至少我碰見的是。除了這個司機,還有在景區裡出租民族服裝供人照相的。標價是20元,其實5元就能租來一套,而且幾乎是“公價”,也不會沒耐心地催人快換下來。青旅社的小妹,會真心給你介紹相對實惠些飯館;羅dd還帶我去買了把藏刀,90元,連沒收了這把刀的機場民警都說便宜。

我們向羅dd抱怨,這裡的店幾乎都有兩份價目表,賣給我們的要貴很多。他就很坦白地說,那是因為我們都長了張外地人的臉。羅哥則道,當地旅游旺季只有幾個月,如果讓當地人也和游客付一樣的錢,“那他們就過不下去了”。在以往走過的任何一個地方,我都沒碰見過如此真誠的店主。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是第一次住青旅社的原因,總覺得這種氣氛比住酒店要好很多。最後一天我們外同宵夜回來晚了,羅哥說他差點要打電話找我們,“因為你們住在這裡,我就是你們臨時的家人嘛,要把你們照顧好”。我們說很佩服自游青年旅舍羅哥幾乎一天到都在工作,回答千篇一律或者千奇百怪的問題,他就開玩笑,“沒辦法,喜歡毛主席嘛”。大家聚在旅社樓下天南海北地聊,我們講些大都市的繁忙故事,他們也會說說自己的生活甚至煩惱。當然最多的,是他們被我們追問一些當地的風俗,觀點不一致的時候也會爭執,甚至要掐起來,讓人以為,他們就是你的家人或朋友。

這樣一路寫下來,終於發現,對九寨溝的喜歡,應該要遠勝於其他感覺吧。人們總是會說,“我一定還要再去XXX”,可是被生活束縛的人哪有那麼多“一定”呢?我只能說,如果有機會,我很想很想換個季節再來一次,可以是冬天,也可以是秋天。這趟沒有去黃龍,大概能成為一個很好的借口。


精選遊記: 九寨溝-黃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