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泰山)

作者: jimmyjunming

導讀登岳在大學裡和同學談起泰山,總覺得有一種遺憾:作為一個山東人,卻沒去過本省最著名的風景名勝。不過我家在膠東,離泰安遠,說來也是一種安慰。今年暑假幾個同學邀我一起去登泰山,我自然不勝歡喜,而且經過一番論證,老早就制定好了登山路線:半夜開始登山,清晨到山頂觀日出,下山欣賞風景——計劃的很完美。 去過泰山的人都知道,登山應從中天門開始。而 ...

登岳在大學裡和同學談起泰山,總覺得有一種遺憾:作為一個山東人,卻沒去過本省最著名的風景名勝。不過我家在膠東,離泰安遠,說來也是一種安慰。今年暑假幾個同學邀我一起去登泰山,我自然不勝歡喜,而且經過一番論證,老早就制定好了登山路線:半夜開始登山,清晨到山頂觀日出,下山欣賞風景——計劃的很完美。

去過泰山的人都知道,登山應從中天門開始。而我們偏偏缺少向導,大半夜到了一天門,開始了漫長的登山路程。天很黑,路上的行人也很少,倒霉的是用以照路的手電也突然拋了錨。但我們摸著黑走,一路上說說笑笑也打發了不少恐懼。這個時候給我印像最深的便是流水聲。有潺潺的,好像演奏著的古箏;有喑嗚叱吒的,好像千軍萬馬混戰,極有氣勢。偶爾還會依稀看到雪白的瀑布從天而降。我們伴隨著水聲走了好遠的一程,經過了鬥母宮、壺



天閣、直到中天門。一路上台階和平陸交替出現,一點也沒有畫上那種盤道“扶搖直上九重天”的氣勢。我們正在納悶,便到了雲步橋,借助依稀的燈光,我們仔細辨認著山的輪廓,才發現我們剛剛走上攀登泰山主峰的盤道。以前的那一段路,是可以坐車過來的。我們為浪費了體力而感到可惜,但轉念一想,又慶幸看到了許多難見的風景,像孔子登臨處、經石峪,還聽到了難得的水聲。

看到了希望,我卻猶豫了起來:往下的路,幾乎全是台階,整個路程之長,十八盤之陡,都是出名的;何況我的體力已耗盡半;看了看表,已經是凌晨一點半了,能否在清晨趕到山頂看日出,也困擾著我。因為聽人說,正常的登山時間大約是三四個小時。我又抬頭看了看天空,幾處閃亮閃亮的,也不知是山頂的明燈還是星星,但我希望是星星,那至少可以證明天空是晴的,可以看到日出。同行的同學不知是沒感到累還是日出的召喚,一句“走吧!”帶動著我們一起開始了難忘的夜裡登山。

夜裡登山,累是難免的,有時你會真的爬不動,但夜風習習,也頗清爽,也有水聲作伴,但明顯不如前一段有氣勢,登山的人挨著人,好像你一停,別人就會把你推上去似的。這樣走了好一段路,南天門應該近了,由於山峽



回環曲折,反而望不見了。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級,邁前腳,拖後腳,一級又一級,是樂趣也是苦趣。這時候的我,體力幾乎到了極限,靠的只有信念和明燈的指引了。

走著走著,轉了一個小彎,聽人說到了十八盤了。可不是嘛,十八盤仿佛一架長梯,掛在南天門前。我膽怯了。石級窄窄的,容不下整個腳。我們必須扶著扶手而登。怪不得東漢應召引馬第伯的《封禪儀記》這樣形容:仰視天門窈遼,如從穴重視天。直上七裡,賴其羊腸逶迤,名曰環道,往往有綆索,可得而登也。在十八盤上扭頭一看,模糊中一條灰帶伸至腳下,灰帶上人頭攢動。看後不覺心跳加速。一面是通天小道,一面是萬丈深淵,那氣勢會讓你不停的贊嘆鬼斧神工的大自然。

走過十八盤,南天門也就不遠了。好容易在四點鐘趕到了南天門。氣還在喘,汗還在流,人到底還是上來了。回想起登山的艱苦還有那長極了的盤道,我奇怪自己也能在兩個半小時上來。但是好景不長,登到山頂的愉悅被一場陣雨給澆沒了——不能看日出了。天不作美,人又何為?更不愉快的事接踵而來:山頂飯店利用避雨之際牟取暴利,還把不在那吃飯的人用極其不文明的手段往外趕,我們不得不忍痛挨宰;賣雨衣的也是這樣;山上公共廁所不讓用,

3收費廁所又沒有。同時我們也慶幸准備的周到,衣服帶了幾件,否則租大衣時又會被宰一次。

總的來說,登上了泰山畢竟是件愉快的事。高興大於氣憤,我們開始游山了。山頂很冷,空氣很濕,氣氛很幽沉,而且更加令人陶醉的是看到一陣風吹著大霧籠罩全山,有點山雨欲來“霧”滿樓的韻味,但更像是在仙境。游覽泰山不僅登山有趣,泰山頂上的風景也是別有洞天。過了天街,有碧霞祠、玉皇頂,建築雖不及岱廟雄偉氣勢,但作為山頂之廟,也頗有像征意義。還有日觀峰,那於懸崖峭壁中探出的大石我早就神馳已久了,去到一看,果然名不虛傳。山頂的石頭也別成一格,有的兀立如柱,有的側身探海,有的怒目想像。怪不得古人稱“泰山岩岩”。泰山還以眾多的摩崖石刻聞名,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都來朝山覽聖,留下了大批佳句。且不說那大觀雄風的壯觀——於百尺懸崖上石刻雲雲——單是小碑之詞也會令你對古代文人的文學書法涵養贊嘆不已。給我留下深刻印像的佳句太多了,像“昂頭天外,五岳獨尊”,“登高壯觀天地間”,“擎天撐日”,“若登天然”等。泰山的意義也在於歷代加封,使其文化氣息達到了“天下第一名山”境界。

總覺著我們特別幸運,游覽完山頂,又下起了小雨。



開始也倒勉強應付,等出了南天門,雨就大了。我們只好“雨中下泰山”了。一路上走來,沿途的風景也欣賞了不少。瀑布、流水這些登山的時候只能聽到聲音的景物下山的時候終於看到了真面目。有一處瀑布從山上下來,分成幾股,有濃有密,像絹紗一樣,和我們撞了個正著。那瀑布的水簾下還有石刻,字跡依稀可辨,字體也很遒勁,可惜記不得了。許多人說下山比登山難,我確實沒感覺到。一路下來,除了腿彎著的時候發抖以外,也沒什麼。也許是因為在雨中,也顧不得別的了,一心只想早點下去,從疲勞和雨中解脫出來。下山的時候,仍能見到很多人在登山,我不禁佩服泰山的魅力和他們的毅力。他們也能像李健吾一樣體會一下雨中登泰山的獨得之樂了。

我們雖然沒有看到日出的奇景,也沒有盡興的欣賞沿途各種風光,但我們有獨得之樂:涼爽的夜晚登完了全程,蒙蒙細雨中領略了水景,看到了有聲有勢的飛泉瀑布。山勢和水勢在這裡別有一番格調,變化而又和諧,這是幾天後登山所領略不到的。同時在登山中增長了見識,磨練了意志,可以說心情和收獲都是不錯的。F

1999.7.22


精選遊記: 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