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游

作者: pdj427

導讀南 疆 游 記 自從五年前游歷了北疆之後,就一直在計劃這次南疆行,由於每年只能有三周的假期去一個地方,所以繼美西、西藏、東北之後,南疆行在今年才得以實現。北疆看風景,南疆看風情,南疆是古絲路必經之地,是多民族聚居之地,雖然它荒涼、滄桑、悲壯,但南疆固有它的敦厚、雄渾,自然而純樸,古老而神秘,它那五彩的異域風情給人以一種無法抗拒的美。 9月 ...

南 疆 游 記

自從五年前游歷了北疆之後,就一直在計劃這次南疆行,由於每年只能有三周的假期去一個地方,所以繼美西、西藏、東北之後,南疆行在今年才得以實現。北疆看風景,南疆看風情,南疆是古絲路必經之地,是多民族聚居之地,雖然它荒涼、滄桑、悲壯,但南疆固有它的敦厚、雄渾,自然而純樸,古老而神秘,它那五彩的異域風情給人以一種無法抗拒的美。

9月18日,24小時前剛從美東飛行了近30小時回到上海,連時差還沒調整過來,便又再繼續飛行數十小時,開始了我計劃中的南疆行。午夜到達喀什老城青年旅社,倒頭便睡去了。

住青旅其實有時並不便宜多少,也不方便和舒適,但住青旅的主要意義就是像我這樣的獨驢能夠在旅舍遇上來自世界各地的驢友,並且能夠很快找到同行的伴。昨晚在從機場到青旅時就遇上兩位在上海工作的來自溫州和江蘇的女旅友,並得知她們准備從喀什一路南下經葉城去走新藏線,所以相邀隔天一起去塔什庫爾干和紅其拉甫二日游。但次日早晨又受兩位馬來西亞男旅友相邀一起去紅其拉甫,在簡單溝通了一下行程後便出門喀什一日游。

喀什西倚險峻的帕米爾高原與塔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接壤;北臨南北疆的分界線天山山脈;東接茫茫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以昆侖山脈與西藏相鄰,這裡三面環山背靠大漠是古代絲綢之路通向中原的門戶和必經之路。其綠洲富饒、物產豐富、高原雄闊、終年積雪,“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和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裡峰都在其境內。延綿近兩千公裡完全貫穿整個新疆東西方向的兩大山脈,天山山脈和昆侖山脈在其南與北。由於戰爭及古絲路使不同血緣的人種源源不斷地融彙於此,這裡男人俊美,女人驚艷,是一座名副其實的民族與文化交融之城,正如《馬克•波羅游記》所記述的“貨如雲屯,人如蜂聚的東方開羅”。
香妃墓:始建於1640年,距喀什市區五公裡的東北郊。它由清真寺、講經堂及墓園三部分組成。清真寺和講經堂是以整支胡楊木為立柱和橫梁並精雕和附以西域風景的彩繪。但歷經幾百年的滄桑也使它剝裂和建築隨時可能傾覆,現正在重新整修之中。陵墓前是一大片的玫瑰園,陵墓如同宮殿,七座塔樓各頂一彎新月,外形方整,中間是一拱圓的頂,外牆貼白、藍、綠三色琉璃磚,分別勾勒出建築門窗、牆體、木梁和柱的線條,是一座典型的伊斯蘭建築。這裡安葬著十七世紀傳教士,伊斯蘭教“白山派”大師阿巴克霍加家族五代72人,是南疆穆斯林的心中聖地。

香妃乃一西域回部女子,於清乾隆年間中選入宮,被封為香妃,誤傳葬於此。後於1977年在河北遵化清東陵被正式發掘,但人們仍然習慣以“香妃墓”來稱謂這一華麗而古老的陵墓。
喀什大巴扎:又稱東大巴扎或喀什中、西亞國際大巴扎。巴扎是中亞穆斯林民族的傳統特色,今天又是星期天,來趕巴扎的人特別多,各式商品琳琅滿目,主要以牛馬羊驢牲畜、雞鴨魚肉、糧油蔬果、服裝布料、手工藝品……應有盡有,維族老少由於幾千年來養成的傳統特別熱情,會講價做生意,在不停的擊掌和手指拿捏之間一樁生意宣告完成了,講完價格之後你根本不用擔心什麼以次充好甚至短斤缺兩,維族人的守拙顯得近乎可愛。
艾提尕爾清真寺:建於1442年,是中國最大的清真寺,喀什的地標。它從內到外由正殿、外殿、講經堂、庭院、宣札塔,門樓,外廣場等幾部分組成。建築雄偉壯觀,巍峨莊嚴,古樸肅然,內外大殿面積2660平米,由140根高七米的雕花木柱支撐,平日可容納5000人在內外大殿禮拜,主麻日加上庭院可容納兩萬人同時禮拜,而開齋節,古爾邦節,肉孜節等伊斯蘭教重大節日加上外廣場則可容納多達十萬人同時聚禮。隨著邦克聲的響起,你可以看到虔誠的人們有坐汽車、馬車、驢車、牛車及步行的人,每人肩扛一塊拜毯,從四面八方絡繹不絕的向艾提尕爾大寺湧來,其場面盛大而震撼,壯觀而感人。每天清晨喀什都是在這一聲聲召喚中蘇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喀什老城:喀什的靈魂,歷史的活化石,是喀什最經典而迷人的一面。其占地2平方公裡,有居民一萬余人,是維族穆斯林聚居區,一座伊斯蘭文化古城,與艾提尕爾清真寺隔街相望。進入老城,午後的陽光懶散地落在狹窄交錯的街巷,兩邊是土黃色的古老院落,仿佛時光在此刻凝固。城內若干手工藝作坊如印花布藝、手工地毯、民族樂器、銅器等可供參觀。老城的街道雖破舊但卻非常干淨,走在街上並未感到維族人的敵意,由於我們的行頭一眼就能看出是游客,維族人對我們是非常熱情和友好的,雖然語言的溝通有些困難從他們的言行我們能感覺到。其他當地的維、漢隔閡分化是非常明顯、對立的,那是一種統治者和被統治者、占領者和被占領者、壓迫者與被壓迫者、掠奪者與被掠奪者的關系。所以一般在南疆的城市中,破舊的老城都住著維族人,而漢人都居住在新城區的樓房裡。他們由於居住和生活習慣的差異,宗教信仰的不同,對立的矛盾關系,幾乎沒有來往。公共場所除游客外很難看到維漢同行、聊天的景像。老城就像一座迷宮,大小街道縱橫交錯如同其血脈,方正不一的土黃色老屋,孤單而又無助。整個老城是一片高台建築群,遠眺好似城中一塊飛地,外面是大馬路,車水馬龍,高樓大廈,幕牆玻璃,老城獨在其中好似一塊被洪水圍困的高地,被商業包圍的孤島。而這現代化進程的洪水,在同化、分化政策的推動下不斷高漲,高地將有朝一日轟然坍塌,一段活著的歷史將離我們而去。 “Hello!“ 我的思路被一群在巷中嬉笑追跑的小孩給打斷,大城市的孩子們在孤獨地玩著電腦游戲的此時,他們卻在玩著我們童年時的游戲,或已成為了家庭作坊的幫手。他們是那麼的純真而快樂,他們是否渴望著對街新城區裡的現代生活方式?我的一組定格的相機鏡頭仿佛給了我答案:一位慈祥的白胡子老者坐在院落門口曬著太陽;大媽在一邊生火、做飯;帶著深色頭巾和面紗的懷抱小孩的婦女;清真寺門口聊天的維族青年;還有那玩耍的孩子們……一切從容淡定,而我轉眼間也來到了九龍泉邊,清冽、甘甜的九龍泉隨著古城一起已經流淌了兩千多年,依然如故湧泉不斷。

前英、俄駐喀什領事館,從19世紀末到二戰結束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喀什一直都是英國人經營其中亞戰略的據點和俄國人打開南亞道路的重鎮。兩國在喀什展開了一系列的明爭和暗鬥。伴隨著的還有來自各國的所謂“探險家“,他們以喀什為據點,以領事館為庇護地,將大量樓蘭古城、敦煌莫高窟的文物在領事館的協助下被運出國境,從此再未回到故土。前英領館現為“其尼瓦克”賓館的一個附屬餐廳,花園已不復存在而原領館館址的圓形門框方形小樓仍然保存完好,走廊和房間的整個裝飾系英式風格,至今保留著大部分原貌。而據其僅一公裡之外的原俄國領事館是現“色滿賓館”,是老外游客的首選下榻地,其大部分擺設依然照舊,就連大堂地毯都是原物。

回到旅館已過八點,但喀什的天還未黑,兩個女孩已經找到了同車的伴,兩個馬來西亞人也為我們的車找到了第四個同行者,還有一對昆明旅友,也有一廣州女孩加入。三車商定明早八點同行。9月20日,第一天:喀什——卡斯庫裡湖——慕士塔格峰——四號冰川——塔什庫爾干; 第二天:紅其拉甫——中巴界碑——喀什。全程近一千公裡。

帕米爾高原:出喀什沿314國道這條始於烏魯木齊終於紅其拉甫的國道向南行使,便進入了帕米爾高原。它是亞洲萬山之宗、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昆侖山、天山、興都庫什山都以此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展而開。在海路還未開通前,帕米爾是東西方之間來往交流的必經之路。經過一段有顯著丹霞地貌特征的紅山岩之後便進入了帕米爾高原的西南門戶,人稱老虎口的蓋孜大峽谷,古絲路通往歐洲的咽喉。路開始變得險峻,不時出現急轉和垮塌的路基、滾落的石頭,左手邊雪山腳下散落著柯爾克孜人的村落。公路沿陡峭的山壁蜿蜒而上,突然兩座幾乎連在一起的巨大山峰出現在路的盡頭。路的上方,海拔7719的公格爾峰和海拔7595的公格爾九別峰,如萬丈懸崖凌空而起,冰峰高聳,蓋孜河變得越來越窄,路也越來越陡峭。車艱難前行,爬過峽谷便是布倫口,從1200米的喀什我們已經爬升了近兩千米來到了這海拔3000多米的在帕米爾群山環抱之中的布倫口,天地豁然開朗。回頭仰望,兩座山峰峙立身後,我們剛從其山腰穿過,此時正是一覽全貌的最佳位置。布倫口是一大風口,而風被山巒所阻,風所挾沙土降落下來,堆積在山坡峽谷之間,形成了白沙山和沙湖。湖岸綠草如茵,牛羊成群,一派生機,極目四望,群山連綿,沙山雪山倒影湖中,湖光山色,美輪美奐。

喀拉庫勒湖:過了布倫口沒多久就到了喀拉庫勒湖,湖面海拔3500米,面積達10平方公裡,水深30多米,水中有幾十種水鳥。湖水很冷,為雪山融水湖。背靠被稱為雪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慕士塔格峰海拔7509米,峰頂渾圓,積雪厚達200多米。巨大的冰川和積雪帶從山頂瀉下,幾乎沒有雪線,沒有一般雪山的凌厲和險峻的氣勢。它坡緩路長,是挑戰8000米以上山峰登山者的練習場。慕士塔格峰西坡有16條冰川,其中最長冰川有20多公裡。有景觀奇特的冰川峽谷,也有布滿裂縫的冰川瀑布。四號冰川相對比較容易接近。過了喀湖車離開了314國道向東南方向行進約一小時,這一程沒有路,我們的一台車在此陷入泥濘,花了很多時間才拖出來。在一湖邊,小山腳下,車無法再前行了,便開始徒步。約1.5小時,翻過多座小山頭,海拔4700米的冰川便展現在眼前和你以零距離相接觸。

由於陷車推車已耗盡大部分體力,然後再徒步一個半小時攀登海拔4700米的四號冰川,在到達冰川的途中,我感覺頭很痛。和我一起始終跑在隊伍最前面的溫州女孩潘給了我一支SNIKERS使我得以體力的補充,堅持最先到達冰川。杭州女孩余和江蘇女孩李沒能爬上冰川。但是余已經很堅強了,幾天前她所同行的一隊人在北疆剛出了車禍,車上三人分別斷了手、腿和肋骨,她挫傷背部,在拍了片子確定沒有骨傷之後仍然堅持完成她計劃中的喀什之行。李也是個多次進藏的老驢了,今天確高反得厲害以至放棄。廣州女孩牙後半程是被向導和哈爾濱祖大哥給拖上冰川的。待全部九名隊員加向導全部到達冰川以後,我和溫州女孩及兩個馬來西亞男孩決定開始先行返回。下行的路線我們選擇了不爬山,走河床。向導說不建議,因為河床都為亂石,很容易扭傷腳腕對腳腕力量要求比較高,但河床為一路下行,不像山路那樣上上下下消耗體力。下到山腳,司機已經為我們切好了西瓜,這是我感覺最差的一次高原爬山,塔縣晚飯後吃了一片頭痛藥,洗了個熱水澡便早早睡去了,早晨起床一切恢復正常。

喀什庫爾干:冰川下來再次轉入314國道,翻過蘇巴什達阪就是這個平均海拔4000米的塔吉克自治縣。雖然是個偏僻高原小縣,由於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使其擁有了不平凡的歷史:從西漢的蒲犁國到東漢的羯盤陀國;從唐至清歷代在此都建有行政駐地;絲綢之路中道和南道在此交彙並翻越帕米爾高原進入中亞走廊;與塔吉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接壤。輝煌的過去,如今由一座殘破的石頭城來見證。石頭城位於縣城東北的一座小山崗上,是古絲路上著名的歷史標記,建於公元700年前後,以其悠久的歷史和復雜的結構而成為帕米爾高原的文化像征。石頭城建在一座高丘上,地形險峻,分內城和外城。外城主要由城牆、炮台和民居組成,現已完全被破壞,唯有保存較好的內城還依稀可見其昔日的威嚴。內城以山崗為基礎,依山而建,下寬上窄和山崗形狀相吻合,主要由皇宮、官府、軍政官員住它和宗教場所等組成,巍峨壯觀。山腳下陽光照耀中金色的草灘,雪山環繞的古城,這就是“帕米爾雄鷹“。沿314繼續南下,路邊的景色越來越開闊,沿途是塔吉克人金色的牧場和四方形的石頭房子,高山融雪彙成的條條溪流,在陽光下閃爍。塔吉克人和羅布人是我國境內唯一的歐羅巴人種,臉型輪廓鮮明,鼻子高而大,眼睛深陷;婦女頭戴圓帽並外裹頭巾,穿大紅衣裙。其民族圖騰為鷹,鎮上還立有一”帕米爾雄鷹“雕塑和紀念碑。

紅其拉甫:山勢越來越陡峭,雪山壁立,公路在山谷間蜿蜒向前,慢慢提升高度,終於到達314國道的盡頭,海拔5200米的七號界碑,中國最西部的邊防哨卡——紅其拉甫。這裡十月以後就開始下雪封山直到來年夏季。界碑的對面是巴控克什米爾地區。中巴兩國非常友好,巴基斯坦士兵還和我們一起拍照留念。

回到喀什開始張羅環南疆並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的行程和旅伴、車輛。9月22日,今天是中秋節,中午載我們去紅其拉甫的司機請我們一起午餐。晚上在旅館庭院一起賞月聊天,有人還帶來了月餅和大家一起分享。高原的月亮特別圓、特別大,又特別近,仿佛信手可得。 9月23日,繼續休整,吃了很多南疆的水果和羊肉。新鮮的無花果尤其好吃。終於敲定行程,明天出發,全程4000公裡。哈爾濱老祖、大連劉、廣州女孩牙還有我為前車;武漢李一對,加上江蘇劉和陳為後車。

9月24日 喀什——英吉沙——莎車——葉城——和田

9月25日 和田——於田——民豐——塔中

9月26日 塔中——輪台——庫車

9月27日 庫車——天山峽谷——庫爾勒

9月28日 庫爾勒——尉犁——博斯騰湖——烏魯木齊

英吉沙:離開喀什上315國道約一小時便來到此次環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第一站——英吉沙。自然風光不多,以馳名中外的英吉沙手工小刀而著名。英吉沙小刀造型精美,刀刃鋒利,手工鍛打,削鐵如泥。刀柄裝飾異常華麗,以金、銀、銅、玉石、獸骨、牛羊角、寶石等材料組成民族特色的圖案和紋飾,是新疆最具代表性的手工藝品。每人都挑選了幾把英吉沙手工刀,我和大連劉分別挑了一把雖不華麗但卻最實用的好刀,經過一番艱難的討價還價之後終於成交。但這次我沒參與還價過程,我們選擇的是同一批貨,所以大連劉一開始就告誡我不要先松口,不要先還價。因為他在前幾次交易中已經看出,我看上並且喜歡的東西會很輕易的在價格上松口。最後廣州牙幫助我們達成了我們想要的價格,當然比我的心理價位低了很多,加上前幾天在老城覓得的老刀,我已經有兩把寶刀了,准備到烏魯木齊再托運回上海。

莎車:一座古老的城市,新疆人口最多的縣,維族人占98%,維族風情非常濃郁,名副其實的音樂之鄉。著名詩人、音樂家阿曼尼莎罕就誕生並長眠在這裡。音樂是這座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周末人們會在市中心廣場上載歌載舞。

葉城:離開莎車約半小時車程,我們忽然發現正前方兩個好似熟悉的單騎在艱難的向前爬行,靠近他們停下車,這居然就是二天前和我們道別的二位法國單車牛人,花了一年時間他們從法國貫穿整個中亞來到喀什,現准備沿新藏線南下到南亞,打了個招呼對他們表示深深敬意,我們重新出發。大約午餐時間我們來到了葉城,石榴之鄉。這裡的石榴多達幾十種,平均個體都在半公斤左右,葉城更是新藏公路的起點,位於分割新疆和西藏的昆侖山脈的北坡,是攀登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裡峰的大本營。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我們到達葉城時得知那天和我們一起上紅其拉甫的兩個女孩江蘇李和溫州潘已於昨天找到車輛從葉城出發,現在正翻越昆侖達阪趕往西藏阿裡的路上,祝她倆一路順利。

和田:我們的越野車在茫茫戈壁上穿行,由於南疆近期連續幾天下雨,南疆的山多為砂石,這戈壁也是沙石組成,聚不住水,一遇降雨便形成流水,甚至洪水。路在水的衝刷下很快就變成了橋,橋很快被衝斷就變成了湖,便沒有了路。等架便橋,等重新修路,到達和田已是晚上。和田盛產美玉,六千年前已有和田美玉傳入中原。發源於昆侖山的玉龍喀什河與喀拉喀什河分別流經和田並在沙漠深處交彙成和田河,一直向北和阿克蘇河一起彙入塔裡木河。沿著這條河道是南北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無人區的捷徑,也是我下次的新疆游計劃路線,次日早餐後便來到玉龍河,就如同所有的淘玉者一樣希望在此交到好運,拾到一塊好玉。其實我們也知道這玉龍河的每一寸河床已被翻淘了幾千年,翻淘了無數遍。涉涉水,撿塊好看點的石頭回去留個紀念。可這老祖一撿就是一大包,回去送給領導,和田玉龍河的石頭啊,光托運就花了260多元。

於田:昆侖山腳下臨克裡雅河的一塊肥沃綠洲,農產品豐富,民族特色和鄉村氣息特別濃郁。於田男人一年四季好戴黑色羊羔皮帽,女士戴小圓羊皮帽加頭巾。沿克裡雅河一路北上,深入沙漠腹地250公裡處生活著現今塔克拉瑪干沙漠中僅存的二族部落之一,達裡雅布依或稱為克裡雅人。他們世居沙漠,生活在世界上最孤寂的沙漠腹地,與世隔絕。他們住著用胡楊樹木搭建的泥巴房屋。以肉食為主,基本上不吃蔬菜,在沙子上烙大餅。現總人口約1500人左右,居然還有一座清真寺,此地叫鐵裡木,人們以寺為中心分散居住。每個主麻人們盡一切所能感到這裡,禮拜、溝通、趕巴扎。信仰是把人們凝聚在一起的偉大力量。現進入克裡雅部落只有越野車往返約8天,或駱駝往返約15天,包括在高地停留兩天。這也是我下次穿越和田河的備選方案。

民豐:進入沙漠之路的最後落腳點,四面環沙、雨水稀少、氣候干燥、土地貧瘠、人口稀少,但因尼雅古國的發現和沙漠公路的終點而耀眼。位於民豐北120公裡的沙漠中於1901年被英國人斯坦因首次發現的這個尼雅古城遺址被西方考古學家稱為中國的“龐貝“。它就是《漢書•西域傳》中記載的西域三十六國之精絕國遺址。它南北長25公裡,東西寬7公裡,這樣大的古代遺址,世上罕見。至今座座民居、羊圈、果樹園門或開、或關,房內散落著很多遺物碎片,還有佛塔、宮殿、官府……這一切告知我們如今的沙漠腹地在兩千年前,曾是一個林木繁茂、水量充足、美麗富饒、田園牧歌、人丁興旺的王國。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謎團被層層解開,當時的情形被復原,但尼雅古國的滅亡始終是一個未解之謎。自然條件的惡化、伊斯蘭教的入侵……

塔克拉瑪干沙漠:整個沙漠東西長約1000公裡,南北寬約500公裡。總面積337600平方公裡,位於塔裡木盆地內,幾乎占據整個南疆,是世界第二大沙漠。氣候干燥、雨量稀少、風沙彌漫、異常荒涼,多為流動沙丘。歷史上無數王國、城邦和村落被流沙吞沒,留下廢墟和遺址,由於沙漠干燥保存完好的原因,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文化寶庫。克裡雅、於闐、尼雅、精絕、樓蘭、且末、米蘭、龜茲、小河、……等見證和記錄了絲綢之路的繁華,是歷史上四大文明唯一彙集交融的地區。

沙漠公路全程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世界上最長的沙漠公路,全長522公裡。采用滴灌技術種植沙生植物障沙保路,形成了一條幾百公裡的十分壯觀的沙漠中的綠色帶。

我們下了車好不興奮,一頭扎進沙海。站在這些高達幾十米的沙丘中,看著長年累月被風吹成的漂亮紋理,一腳高一腳低,一腳深一腳淺地艱難地行走在沙脊上,仿佛在太空漫步。遠眺,一望無際,有時它異常寧靜,似乎被籠罩在一種死寂之中,沙漠中每一粒細沙的嘆息都能聽見。突然,沙暴鋪天蓋地,遮陽避月,大漠頓時陷入黑夜,大風、大沙、整座沙丘、整個大地都在移動,無數尖嘯聲組成的巨大回響,震撼、驚心、恐懼。再突然,一切又恢復平靜如初,還是一望無際的沙丘。頭上、臉上、衣服上、口袋裡、公路上全是沙,像水一樣漫過,像水滴般滑落,細細的像絲綢一樣輕柔。

我們按計劃分兩天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途中夜宿“塔中”一座以塔裡木石油鑽井平台為中心的沙漠中的海市蜃樓,沙漠機場是用一萬塊鋼板鋪就的,有近萬平米沙漠公寓,幾千石油工人在此工作,夜晚鑽台上燈光通明,噴出的火焰映紅周圍千年寂寞的沙丘,蔚為壯觀。在沙漠中過夜,與大漠親密接觸。此處的沙漠更大更有氣勢,沙粒更細更黃,到達時已盡黃昏。趕緊停車沿著沙脊,翻過一座又一座沙丘,從一個沙丘的頂端到另一座沙丘的頂端,希望能在日落前爬上最高的沙丘以便更好地觀賞日落。但無論我們多麼努力我們的眼前始終還有更遠更高的沙丘,無窮無盡,山外有山。選擇了一處相對不錯的位置我們架起相機等待日落。我們的視線被推向極致,心胸也被擴展到極致,在這浩瀚而沉寂的大漠中,世間的一切如同沙粒般卑微,往事如沙暴般易逝,我們那無論多麼華麗的外殼被層層剝落,只留得靈魂和千年不變的沙丘。漸漸的太陽落在了遠處沙丘的頂端,把迎陽的那面沙丘照的通紅通紅。再漸漸的,只有反射的余光,沙漠很快開始起風降溫。夜幕降臨,沙漠的夜色近乎完美,月上沙丘,滿天星空,清風夾沙,心曠神怡。我們在沙丘上,幕天席地,喝著啤酒,欣賞著這沙漠美麗的夜景,久久不想離去。

晨。沙漠中的晨盡管是九月還是有些冷,太陽緩慢地爬上東邊的沙丘,日復一日,新的一日又將來臨。拍得日出我們也出發了,繼續沙漠公路向北行進.隨著離塔裡木河、離輪台越來越近,一路的胡楊林也就開始出現了:先是死去的胡楊、再是沙漠中綠色的胡楊、開始發黃的胡楊、河邊綠洲中的胡楊和水中胡楊。“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到,倒而一千年不朽“。三千年胡楊是人們對其的敬謂。世界上60%的胡楊在中國;中國的胡楊90%在新疆;新疆的胡楊50%在輪台。這是世界上年代最古老、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胡楊林。胡楊早在1.35億年前就出現了,被稱為第三紀的活化石。胡楊其貌不揚但它卻有頑強的生命力,能抗旱,御沙,在沙漠中生存繁衍。胡楊的美還離不開其自身的滄桑,千姿百態的胡楊在沿途分布。有早秋已經黃了葉的胡楊,葉子金黃金黃的,如金子一般璀璨;有老死並且枝葉早已全部脫落,但其短而堅韌的枝干仍然扭曲著掙扎著直指藍天,仿佛千年不倒的紀念碑;有綠葉繁茂的大小不一的胡楊,漫步林間,好像穿越座座雕塑之間。有的雖然生命已不復存在,但它的力與美、頑強的對生的欲望和精神令人撼動。腳下沙地裡密布的胡楊根系,告訴著我們胡楊根系的廣度和長度遠遠超過它的高度,它要吸收每一滴生命的甘露,以使其能夠強韌地屹立於酷熱、嚴寒、干旱和沙暴之中,頑強不屈,忍耐著孤獨和寂寞,這是一種何等的生的力量。

轉眼已來到輪台,沙漠公路的北端盡頭,一個因為石油、天然氣而崛起的城市,塔裡木石油的主戰場。到處是石油塔井,中石油、中石化標記隨處可見,一座名副其實的石油城,是國家西氣東輸的起點。來自這一工程終點上海的我,站在其源頭心情相當復雜。大量的石油、天然氣、黃金、寶石和礦產資源,新疆貢獻給了國家,然而在這一開發過程中我們的當地少數民族又受益多少?在當地同工種的情況下維族人的工資要遠遠低於漢族人的工資。隨著資源的發掘和開發,所帶來的大量的政策性移民對其固有民族成分的同化、分化,高壓政策下的少數民族被邊緣化,礦產資源被大肆掠奪,這才是民族間長期對立、仇恨的根源。

庫車:曾是大名鼎鼎的龜茲國所在地,《大唐西域記》中就有闡述:國民和睦、能歌善舞、五谷豐登、商業發達、都城繁華、宮殿壯麗……烏恰沙依河把老城和新城分開。老城雖破舊但卻有生命,新城載歌載舞卻如同雞肋。博物館、庫車大寺、龜茲古城、王爺府,都在老城區內,是庫車的靈魂。老城的街巷幽深而狹窄,有的甚至只能單人通過,但卻仍然能時而見有街邊的杏樹、葡萄藤,人們在樹下彈唱,閑聊;老人曬著太陽;出售各色工藝品的店鋪、手工作坊、鐵鋪、首飾鋪已經經營了幾代人還在重復著同樣的活計,人、馬、驢、牛同時慢悠悠地在巷子間穿梭。巴扎日老城的大巴扎應有盡有,手工藝巴扎、家畜牲口巴扎、蔬果巴扎、香料巴扎、紡織品巴扎……汽車、馬車、驢車,人們來自西面八方,很快老城便聚集起了十多萬人,這一切是那麼的平靜、祥和、有規律地重復著延續了幾千年。河對岸的另外一個世界和他們毫不相干。

龜茲古城:已廢棄,只留得殘牆斷壁。於1759年被清乾隆皇帝所冊封的世襲回部親王,現仍健在的第十二代庫車王——達吾提•買合蘇提,已經成為庫車的旅游形像大使了。而王府也是於2004年重建的,但內有博物館值得一去。

天山大峽谷:庫車往北就是天山山脈,天山大峽谷距庫車70公裡,翻過大峽谷便進入天山中段的著名的巴音布魯克大草原。一路上山路崎嶇不平,但還算好開,因為路剛新修過又打通了鹽水溝隧道。原來5、6小時的路現在2個多小時就能到達。我們在沒有草、沒有樹、也沒雪、只有深色山岩的天山山脈中穿行。一路盡顯雅丹地貌。繼續往前路變得更窄了,石崖峭壁如斧劈過般屹立兩側。進入峽谷我們開始徒步,10公路多我們不會完全穿越峽谷就返回。天山山脈在此段山色變得越來越紅,山崖好似刀削斧劈般露出紅色的砂岩,血色一般。山上流下的小溪也是紅色的,陽光投射在這血色般的山和水,印紅周圍的一切。兩山夾峙,中間只留得一線天,峽谷狹長幽深,貫穿天山山脈。大峽谷原本由紅褐色巨大山體組成,因山體多為砂岩較松散,經億萬年風雨剝蝕,山洪衝刷而形成。我們爬上跳下,繞過巨石,擠過石縫,在沙礫遍地的路面上向峽谷深處行進。在陽光的折射下山體顏色或紫、或紅、或黃、或白,五彩斑斕,而形狀似鬼斧神工,千奇百怪,奇峰兀立,怪石嶙峋。山谷外陽光燦爛,山谷中卻寒氣森森,風光險峻而奇異。下午返回庫車途中去克孜爾千佛洞,佛教自公元3世紀傳入中國,因龜茲為絲路上繁華的都會和商埠,所以很快就成為了西域最大的佛教中心。克孜爾是中國開鑿最早的石窟,比敦煌更早200年,列中國四大佛教石窟之一。龜茲現存石窟14處569窟,壁畫2萬多平米,其中克孜爾占近一半。石窟被盜被毀非常嚴重,十八至十九世紀英、俄、法、德、日等探險家來到中亞,從這些石窟中盜走了大量壁畫和書卷,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好幾個國家的博物館裡。後又經內戰、文革等的浩劫,是人類歷史的巨大傷痛。

向庫爾勒方向的路非常難走,有在修的,有被衝的,被毀的。250公裡走了有6個多小時。

庫爾勒:它是新疆第二大城市,交通樞紐。西達喀什、東經哈密進中原、北經烏魯木齊達北疆、南經沙漠公路達和田,是南疆重鎮。整個庫爾勒城區都非常整潔有序,被評為新疆最干淨的城市,好似回到了江南。庫爾勒的香梨異常出名。

尉犁羅布人村:早起5點出發,希望於日出前趕到羅布人村。羅布人世代生活在塔裡木河下游羅布泊一帶。這裡曾是河流、湖泊、農田、草原好一派大漠田園風光,而羅布人新疆最古老的土著居民就生活在這個世外桃源以打漁為生。用整支胡楊木做的獨木舟打漁,用胡楊木做的碗、勺子,住紅柳屋胡楊木棚,是一個單一食魚的民族。由於羅布泊的漸漸干涸,塔裡木河的改道,他們被迫離開羅布泊,沿河而上遷徙,失去了他們原有的家園。現在從尉犁向西沿塔裡木河邊至輪南的近150公裡的河邊沙漠還零星地居住著不多的羅布人,他們與世隔絕,過著原始部落般的生活。仍以打漁為生,然而可供捕食的魚越來越少,河水也越來越少,作為生態惡化的受害者,羅布人的命運將何去何從,羅布人村是對羅布人及其民族文化的一首挽歌,但又能挽留多少,挽留多久。

鐵門關:回庫爾勒出鐵門關,這裡是兩千多年前絲路中道的必經之路,有長30公裡的陡峭峽谷,曲折幽深,懸崖峭壁,是一道天然天險。曾有唐朝詩人這樣寫道“鐵關天西崖,極目少行客,關旁一小吏,終日對石壁;橋跨千仞危,路盤兩崖容,試登西樓望,一望頭欲白。”遺址還在,關門新修,上提“襟山帶河”。小道出關,一側是高聳的山體,另一側為孔雀河。由於修建了大壩,河水不再湍急,險道也成了水庫的一部分。

博斯騰湖:離開庫爾勒沿314國道行約半小時便來到博湖。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湖面面積1200平方公裡,另有3萬公頃蘆葦,水域遼闊,以至有多處入口,每個入口有不同的景觀。從離庫爾勒最近的塔什店進入首先可達蓮花湖,可見翩翩的海鷗在湖面飛翔,水中泛起層層波浪,拍打著岸邊的蘆葦。轉過一個彎,在好似一個港灣的地方有大片的蓮花,故名蓮花湖。只見朵朵蓮花伸出水面,片片圓葉漂浮在周圍,大漠深處突然出現這樣的景致,仿佛時空錯了位。孔雀河就是發源於此,湖中還有一個孔雀河零公裡標志,它流經庫爾勒再一路東流向羅布泊,然後在沙漠深處截然而止。沿湖南岸繼續向東,左邊是一望無際的湖水,右邊是一望無際的沙海,湖水和黃沙相互對峙、相互碰撞、相互廝殺,形成極致的反差。白鷺洲被開發出了一片海濱娛樂場所,這時你所見到的湖面更加廣闊無邊。原路返回到楊水站(蓮花湖到白鷺洲的中間)就可以從這裡湖面最窄的地方沿湖中長堤到達湖的北岸。這裡有西海漁村,可以嘗到新鮮的烤魚。蘆花港有成片的蘆葦,秋天被微風吹拂著,被水浪拍打著,金黃金黃的。沿北岸繼續向東則進入金沙灘和銀沙灘,細沙白浪,又是另一番景色。湖水、蘆葦、水面的海鷗和蓮花、岸邊的沙丘、還有漁村,構成了一副詩情畫意般的世界。

烏魯木齊:返回到國道我們便踏上了翻越天山達阪向我們此行的終點烏魯木齊進發的約6個小時的行程。這一段大部分是在天山中穿越,我們將從天山的南面翻越多處達阪到達北坡。山路及其險峻,汽車在不斷的爬升,離山頂冰川越來越近,我們同時也感覺到氣溫在下降,海拔在升高。當山尖幾乎和我們齊平時,我們到達了最高點——勝利達阪,這個南北疆分界的山巔豁口,腳下是蜿蜒曲折的山路,兩邊是雄偉壯麗的天山山脈,還有點綴其間的流水、草場和牧羊人家。再見了,南疆。一路下行天黑前(晚上十點)我們就可到達烏魯木齊。

這一程我們經歷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熱情和風沙,昆侖山脈的雄偉,天山山脈的壯美,古城遺址和佛窟的蒼涼,各民族部落的風土人情……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中。

新疆,這塊土地兩千年前就是中國版圖上的一部分。這塊土地上的民族,五千年前就在這塊土地生生不息。

新疆是我們的邊疆地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區,是民族自治區。

傳統充分發掘,民族徹底綻放,宗教完全自由,政治高度自治。新疆將會永遠祥和、平安。

金培達

2010-10-8

字數統計:11000字左右





















精選遊記: 喀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