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風情記——南疆篇

作者: hxrabbit

導讀西域風情記(七)——花城伊寧一早起來退房,jaka和VV就被服務員給叫住了,從來沒見過的規矩,維族服務員說浴室的毛巾搞髒了,洗衣房不能洗,必須洗干淨後才能走,荒謬至極的做法。李師傅知道後極為惱火,上去幫我們擺平了這件事,而我們也開始有些擔心在南疆的遭遇了,事後證明這種想法是多余的。 從精河到伊寧一路沿著天山山脈行走,,在四周白雪皚皚的群山環 ...

西域風情記(七)——花城伊寧一早起來退房,jaka和VV就被服務員給叫住了,從來沒見過的規矩,維族服務員說浴室的毛巾搞髒了,洗衣房不能洗,必須洗干淨後才能走,荒謬至極的做法。李師傅知道後極為惱火,上去幫我們擺平了這件事,而我們也開始有些擔心在南疆的遭遇了,事後證明這種想法是多余的。

從精河到伊寧一路沿著天山山脈行走,,在四周白雪皚皚的群山環抱中遠遠便看見了一片如寶石般深藍色的湖水,這就是塞裡木湖了,塞裡木湖是天山山脈中最大的一個湖泊,由於這裡是大西洋暖濕氣流最遠到達的地方,因此又被稱為“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我們下車拍照,從公路走到湖邊還有很遠,風呼嘯地從耳邊刮過,鑽心地冷。我們沒有走到湖邊,匆忙之中拍了幾張照片便鑽回車裡。過了塞裡木湖不遠就到了果子溝,果子溝實際上一段盤山公路,它是一條穿越北天山的險峻峽谷和進入伊寧的咽喉要道,正如名字那樣,山谷裡長滿了野生果樹,風景非常美麗。

到伊寧已是下午,伊寧是李師傅父母的家,我們決定讓李師傅晚上回家好好享受天倫之樂。安排好住宿後,一撥人一起去伊犁河大橋看日落。幾乎所有到伊寧的朋友們寫的游記裡都說了大橋婚禮及落日是必看的,到了大橋,並沒有感覺出它的特別之處,反而是驢子們越來越多,我們開始懷疑所謂的婚禮,百無聊賴之時,就聽見遠遠地喊“花車”、“新娘子來了”,而手風琴悠揚的琴聲此時也響起來了。橋上所有的驢子們都向橋頭跑去,披著一席婚紗的新娘子挽著新郎在親朋好友的簇擁下來到了伊犁河大橋上,新娘和新郎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連拉手風琴的大叔都這麼精神,夕陽的余輝映在每個人的臉龐上,歡快的氣氛影響著在場的每一個人,此時,看著伊犁河大橋的夕陽,真美。

李師傅開車把我們送到中心廣場後就回家了,我們四個人在廣場周圍閑逛,進入到一個小超市裡,東西和內地的差不多,只是包裝上印刷都是外文,全是從鄰國的俄羅斯等地進來的舶來品。我們誤打誤撞進入到一家地道的維族餐館,一進門我們才發現N雙眼睛齊刷刷朝我們看來,心虛地坐下來,由於語言不通,比畫了半天好不容易點了烤肉及酸奶,東西不上也不敢催,吃完了飛快地買完單後離開了小餐館,長吁一口氣。這家伊斯蘭餐廳規矩很嚴,不許抽煙及喝酒,所以自然我們連最好喝的“卡瓦斯”也沒有品嘗到了。出了餐廳,門口便是排擋,我們在這裡如願以償地喝到了“卡瓦斯”,是蜂蜜及啤酒花釀成的酒,酒精度很低,但是味道卻一流,只可惜喝得太少,到後來就完全找不到了。由於季節不對,伊寧的熏馬腸始終未找到,這給我們留下了小小的遺憾。

西域風情記(八)——發現轉場

一早起來,就嚷嚷著李師傅帶我們去伊寧有名的漢人街。這條漢人街沒有一個漢人,據說是當時維族人在一夜之間殺害了這條街上所有的漢人,為了紀念這一事件,而把這條街命名為漢人街。這實際上是維族人的一個大集市,熱鬧非凡。走在漢人街上,一雙雙好奇的眼睛盯著我們,當我們拿著數碼相機和DV拍照時,他們會好奇地湊到你的眼前,生怕會把他們給漏拍了。街上賣著許多自制的日用品及食品,我們毫不在意已經吃過早飯,繼續在街上的小攤享受著美食。

今天的行程是要趕到那拉提鎮,天氣依舊寒冷,而此時又開始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今天路過的小鎮會特別少,所以當我們到達鞏留縣城時,果斷地在一家錫伯族大餅店吃中午飯。錫伯族人主要分布在東北等地, 1764年,錫伯族人被征調到新疆伊犁地區屯墾戍邊,隨軍家屬2000余人,現在新疆的錫伯族人便是他們的後代。所以錫伯族大餅便是北方人擀的發面餅。

從鞏留到新源縣一路都在修路,只能改道而行,我們就在不知不覺中拐到了農村的小路上。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棉花地,車在顛簸的土路上行駛,看到了最原始的維族農家。好不容易出了農村小路走到了大路上,此時,就遇見了大批大批的哈薩克牧民在轉場。哈薩克人每年到秋季、春季,都要趕著牲畜由夏牧場轉移至冬牧場,或由冬牧場轉移至夏牧場,這個過程叫“轉場”。 每到秋季轉場,哈薩克牧民趕著牛羊馬等牲畜,長距離遷徙,跋涉數十公裡到數百公裡,浩浩蕩蕩地前行,走到哪,就在哪宿營。在轉場的途中,男人們騎著駿馬,他們的女人、孩子及氈房在駱峰之間搖晃。牛羊在揚起的塵埃中聞到了遠方的氣息。在四季不斷的遷徙和“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中,哈薩克人找到了生活的詩意和存在的真諦。

到了那拉提鎮已是傍晚,我們住在三合賓館,這家賓館是個家庭旅館,因為答應給我們供暖和提供可口的飯菜所以才選擇了這裡。後來一打聽,這家庭旅館的小姑娘是那拉提草原售票處的,我們立即慫恿李師傅上去搭訕,插一面彩旗後給我們明天的逃票做准備。等待晚餐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由於廚房設備不全,外加客人還特多,吃到晚餐已是一個多小時以後的事了,小鎮上電力供應不好,菜剛上來還沒拿起筷子全鎮就停電了,小姑娘拿出了早就准備好的蠟燭給我們點上,我們只能安慰自己“享受一頓浪漫的燭光晚餐吧”。菜的味道真的很不錯,剛一上來不久就被我們一掃而空。吃完飯,大家帶著滿意的笑容入睡了。

西域風情記(九)——翻越天山達阪

小姑娘非常大方地讓我們逃了兩張門票,只有16公裡長的那拉提草原是美麗的。由於下了雪,綠色的草墊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積雪,就這張綠茸茸的氈毯一直延伸向遠方的雪山,這張氈毯仿佛是從蔚藍的天空和雪山的聖潔中鋪展下來的,一直鋪展到你的眼前,一直鋪展到你的腳下,牛羊的歡叫、牧人的氈房,這一切一切都是那麼地和諧,讓你感覺到這一切非人間所有,它只能來自天上,而那拉提草原恰恰有著“空中草原”的美譽。

天山是塔裡木盆地和准噶爾盆地的分界,它將新疆分成了南疆和北疆,天山南北呈現出迥然不同的地貌景觀與風土人情。由那拉提草原到巴音布魯克要穿越天山之旅,我們的車一直在海拔3000多米的路上行進,翻越了多處險要的達阪,此時的達阪已是白雪皚皚,一片蒼涼,行進在這條路上很少見到生命的跡像,然而,一片白茫茫的世界和對天山的想像會振奮你的情緒,我們下了車,在沒過膝蓋的雪地裡拍照留念。經過五百多米的防雪走廊,再翻過幾座山口,便到了南疆的地界。

我們的車在離巴鎮的12公裡處壞了,李師傅要連夜從烏市調配件過來,於是在路上幫我們截了部北京吉普,讓司機先帶我們去巴音布魯克草原,等回來後再商量後面行程的問題,這個小鎮是我見到唯一只通聯通不通移動的小鎮。無證駕駛的維族司機開車可怕的快,我們恨不得將自己包裹起來捆在車上,就這樣提心吊膽地飛馳到了天鵝湖。天鵝湖是我國最大的天鵝棲息地,這裡的空氣非常純淨,連綿的雪嶺、高聳的雪峰構成了天鵝湖的天然屏障,這裡是一塊濕地保護區,非常適合多種鳥類生長,是名副其實的“鳥類天堂。”

從來沒在草原上騎馬的我們每人向蒙古小姑娘選了匹駿馬,慢慢地朝天鵝湖邊跑去,在草原上騎馬的感覺真爽。騎馬約40分鐘後,我們到達了天鵝湖邊,看見了離我們最近的三只天鵝,蒙古小姑娘讓我們輕輕走過去,以免防止天鵝受驚而跑掉,沒想到這時,幾個北京人喳喳忽忽地騎馬過來了,並且大聲高喊,天鵝由於受到驚嚇而飛走,而此時又聽見一北京MM高聲說原來天鵝無非如此,與家鵝沒有什麼區別。天鵝在蒙古人心中被譽為神鳥,在這麼冷的天氣下能見到天鵝已是不容易,還不愛護環境,真是讓我們感到氣憤。

回到入口處,隨即又上了這架破車,司機風馳電掣地把我們帶到了開都河,站在山坡上俯瞰九曲十八彎,九曲十八彎在西游記裡又被稱為通天河,它的彎道多達一千多處。猶如天鵝絨地毯般的草原上點綴著如織的河流,明鏡似的湖泊、如雲的羊群及白色的氈房,它迷人的身姿給我們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是我和我老公的結婚紀念日。回到鎮上,在天河緣賓館找到了李師傅,他已經幫我們訂好了房間,並且幫我們訂了一桌豐盛的晚餐。在溫暖的氣氛中,心中暖洋洋的。我們商討著明天的行程,原本經大小龍池到庫車的路由於泥石流塌方而無法前行,從這裡包車繼續前行也是不可能的事,時間不等人,無論如何明天必須要離開巴鎮。於是我們打開地圖,最終確定了一條新的線路,坐鎮班車到和靜縣,然後轉車去輪台看胡楊林。

西域風情記(十)——疲憊的一天

7:30的鎮班車延遲到10:30才出發,李師傅的眼睛紅紅的,相處了這麼多天,大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車子緩慢地開動了,陸陸續續地車上都坐滿了當地的老百姓。一個蒙古族的醉鬼在朋友的帶領下也上了我們的車,由於他沒有地方坐,就坐在jaka的邊上,一路上不斷騷擾著jaka,我老公與她換了個位置,以為他會老實點,沒想到他此時開始借酒發瘋,原本睡著的我們都不敢在睡,生怕會發生可怕的事,四個人就這樣小心謹慎地與他周旋著,終於司機發火了,幾句話說得他不敢再亂動,我們懸在心上的石頭終於落了地,在快到和靜縣的一個村子裡送走了這為瘟神,這才讓我們長舒一口氣。由巴鎮到和靜縣乘坐班車需要9個小時的時間,其間也是需要翻越多個達阪山口,車子在崎嶇的山路上慢悠悠地晃著,乘坐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到達和靜縣已是傍晚7點多了。立即在縣長途汽車站找了輛桑塔納,和司機溝通後,他告訴我們想看胡楊林最好晚上住在輪南小區,這樣第二天去沙漠公路及胡楊林都會省不少時間;他把我們送到庫爾勒後,又馬上在庫爾勒長途客運站幫我們聯系了輛桑塔納到輪南小區,司機帶我們在庫爾勒市區晃悠了一圈,我們買了庫爾勒香梨帶著吃。

到達輪南小區已是晚上11點多,聯系好住宿後,就去吃飯。輪南小區是塔裡木油田的所在地,所以住宿很貴,而便宜的路邊小店奉勸大家還是不要住宿了,由於這裡是油田的所在地,所以有不少外國人在石油公司裡工作,而路邊的小飯店裡則坐滿了小姐,這裡時不時有警察半夜檢查證件,這樣非常影響正常的休息。我們在吃飯時,就遇到了好幾撥檢查證件的警察。在吃飯時,與輪南小區長途客運站調度聯系,讓他幫我們聯系明天去輪台看胡楊林的車,於夜裡12點時聯系好,今天整整坐了一天的車,人都累垮了。

西域風情記(十一)——沙漠風情

接我們的師傅是在塔裡木油田工作的一位技術人員,首先去的地方就是胡楊林。在前往沙漠公路的路上,看到了大片大片的死胡楊林。胡楊由於它頑強的生命、驚人的抗干旱及御風沙,而被人們叫做“沙漠英雄”,它生後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朽。“我們去看看那些英雄樹吧”,四個人朝著沙漠中走去。在干涸的土地上到處是橫七豎八的樹干,我走到它們的中間,感覺到這些已經完全被風扭曲的形體仿佛在像我們申訴著。這些死去的生命不會再在風中歌吟了。我哀悼他們的逝去,但是它們是勝者,這是一場生命的角逐,生命的韌性、力量以及不屈不撓的精神在它們的身上得到了體現,它們才是一曲高亢嘹亮的生命贊歌。塔裡木河又續流了,看著這流淌的河水,讓我想起了剛才的那片胡楊林,因為它的斷流,讓最後的羅布泊人被迫遷徙了,也讓這裡的沙化更加嚴重了,環境保護永遠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艱巨任務。在無風的日子裡,沙漠往往給人一種時間凝滯的感覺,走在沙漠裡,望著起伏的沙丘,如同一座座連綿不斷的金字塔般。由於時間關系,我們沒有再深入沙漠走下去,只是在沙漠0公裡處給自己留下了一個永遠的記憶。

昨天帶我們由和靜縣去往庫爾勒途中的那位老司機強烈建議我們去草湖鄉看胡楊林,他說他在庫爾勒生活了一輩子,也沒有見到過這麼美的胡楊林,於是我們提議讓這位師傅帶我們去,可是他不認識路也不知道這個地方,我們只好放棄,改道去了胡楊林公園。

這裡的胡楊樹是幸福的也是幸運的,塔裡木河的河水讓這片大胡楊林生長得枝葉繁茂,公園裡胡楊樹的葉子還沒有完全變黃,陽光直接照耀著這片胡楊林,沒有感覺到太多的美麗,我們在公園裡走走了就離開了。師傅分文不收帶我們玩了半天,這讓我們非常過意不去(在這裡我就不寫這位好心師傅的名字了),請師傅去吃了餐午飯後,我們就在長途客運站調度處與師傅分手,找了部車直接向庫車方向駛去。

歷史上的庫車被稱為龜(qiu)茲,那個時候在歷史上就是個非常有名的地方,唐玄奘去西方取經到達這裡時,這裡是佛教興盛,歌舞升平,一副國泰民安的景像。我們住在市中心的民貿賓館,安頓好住宿後,立即打車前往龜茲故城。現在的古城只剩下一堆風化的土堆,要不是那塊國家重點保護單位的牌子樹立在那兒,四周的垃圾和農民的菜地很難讓人去想像這就是有名的故城。我們和這位帶我們去故城的張師傅聯系好,准備明天包他的車去游覽庫車其他景點。

庫車老城位於團結新橋,在老城的入口,遠遠就看見了熱鬧的巴扎。老城裡最著名的景點之一便是庫車清真大寺,這是南疆最大的清真寺之一,我們正好是傍晚時分到達,清真寺裡正在維修,監工的是位漢族人,他帶我們進去參觀,並免了我們兩張門票,這是我們第一次進去參觀清真寺,寺裡目前還保留了新疆維一一處宗教法庭遺址。

走出庫車清真大寺,便是老城的小巷了。在夕陽的照耀下,老人們靠著牆角閑聊,享受著最後的陽光,孩子們在一起玩耍,趕驢車的小伙子們將驢車駕得飛快,嘴裡吆喝著。我們在老城的小巷子閑逛著,這是一座灰蒙蒙有些衰敗的老城,非常有意思。坐上了一位老人家駕的驢車,跟隨著他在這座老城裡游覽。

西域風情記(十二)——文化之旅

庫車悠久的歷史文化一直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而我們今天的旅程是一次朝聖的旅程。在前往克孜爾千佛洞的路上經過了最典型的西部景觀鹽水溝,一塊塊形態各異的山岩是由風的侵蝕而造成的,在陰沉的天氣下,這些山岩給我們的心裡上造成了一種恐怖感。要去的克孜爾千佛洞則是世界上具有不朽價值的事物之一。千佛洞在公元三世界就已經開始開鑿,是中國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石窟寺群。千佛洞裡只存壁畫,原有供奉的佛像已被當地維族人砸壞(伊斯蘭教崇拜無形體偶像)。在光線昏暗的石窟內,壁畫是呈現給你最華美絢麗的事物,壁畫多以佛傳、因緣故事和本生故事為主,主要描寫是佛陀前生無數次犧牲為善的故事。現在只開放了個別洞窟給游客參觀,許多洞窟的壁畫已經年久而剝落消失,還有很大的一部分在上個世記被世界各國的盜寶人給盜走,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壁畫已經是非常少了。在千佛洞的門口有一尊雕像,是為紀念龜茲高僧鳩摩羅什而塑。

離開了千佛洞,我們朝著天山神秘大峽谷駛去,大峽谷位於獨庫公路旁(獨山子—庫車),在離庫車縣城約70公裡處,在公路的兩旁,你會發現景觀又在變化著,周圍的山巒及地貌呈現出越來越濃郁的紅褐色,而山體的褶皺也越來越清晰。進峽谷必須徒步,從谷口走到盡頭約3.7公裡,谷內還有幾條支谷,步行進入紅褐色的峽谷,便進入深邃、陰涼的世界,谷內泉水潺潺,兩側山體嶙峋怪異、氣勢非凡,最好的景致常在抬頭仰望之時,在高出藍天的映襯下顯出各種各樣惟妙惟肖的造型。這裡還有一處阿艾石窟,是盛唐時間所開鑿的,在石窟下有一家客棧,敢住的人不多,據說這裡經常會發生神秘現像,晚上夜深人靜時,會聽見峽谷內傳來人的腳步聲、說話聲及歌聲,他們說的是一種現代人難以聽懂的語言。

由大峽谷返回庫車的途中,我們去了蘇巴什故城,蘇巴什故城即是女兒國遺址,隔河分為東城和西城,我們去的是西城,西城中一座方型塔殿是最主要的建築,也是蘇巴什故城的標志性建築。它曾經是一座規模宏大的佛教寺院,唐玄奘曾在這裡設壇講經長達兩個月。盛唐最鼎盛時,這裡的僧侶多達1萬多人。

又是一天過去了,我們和張師傅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張師傅的家就在維族人生活的村子裡,當他聽說jaka和VV想去維族人家看看時,非常爽快地帶我們去了一戶較富裕的人家,這家人家是做羊毛生意的。院子裡搭著葡萄架,他們熱情好客地招呼著我們,非要我們晚上住在他們家,分文不收,但是我們第二天凌晨要坐火車趕往喀什,拒絕了他們的好意。

晚飯是在庫車最好的一家維族餐廳吃的飯,這家維族餐廳的老板也是張師傅的好朋友,維族人吃飯是很有意思的,他們喜歡熱鬧,邊吃飯邊跳舞,本來我們點的最普通的當地食品是不允許上二樓的,但是看在張師傅的面子上,我們如願以償地享受到了和當地人一樣的待遇。剛上二樓,就被歌舞深深吸引,二樓幾乎所有的桌子都坐滿了當地人,就我們一桌的漢人引來不少異樣的目光,但我們不再像在伊寧時那樣膽怯,看著他們跳著歡快的舞蹈,我們已經融入到了他們的生活中,以一首清末時的庫車民歌結束庫車的旅程:

假如有通往東方的道路,它就是庫車。它是真主心愛的航跡,光明的舞蹈,傳遍世人耳朵的歌聲。

假如有通往北方的道路,它就是庫車。它有非凡的集市,揚起灰塵的馬車,冠冕一樣的廟宇。在那裡,我們的欲望不會寂寞。

西域風情記(十三)——精彩喀什

凌晨5點的火車准時進站,國慶期間加掛了4節車廂,買的無座票上車後才發現找個座位還是比較困難的,到了阿克蘇這個大站,四個人全部找到了座位。與車上的人閑聊喀什的風俗及當地的小吃,真期待著趕快到站。

於下午2點多到達喀什火車站,jaka和VV一早便和喀什的中國旅行社取得聯系,訂了從喀什回烏市的火車票。另外相信了他們說只有喀什辦的邊防證才能上塔縣的話,這事後證明是個錯誤,內地辦的邊防證及護照都可以上塔縣。在火車站門口與旅行社的接待人員接上了頭,拿到票和證件後即打車去色滿賓館。一天沒吃飯的我們安頓好住宿好,就到了不少驢友推薦的色滿賓館對面的約翰餐廳去吃飯,並沒有感到老板的熱情待客,取而代之的是難吃的飯菜及昂貴的包車費,在吃飯時VV與老板發生了口角,這位山東老板還要出手打人,大家還是以後少去這家餐廳吃飯吧。

我們准備在路上找一個漢族司機包車去塔縣,誰料滿城80%的司機都是維族人,語言溝通成了最大的問題。我們決定先去香妃墓,香妃墓實際上是阿帕霍加家族的陵墓,這是個典型的伊斯蘭風格的宮殿式陵墓建築,方形的底部,半球形的穹隆,四角矗立園柱體的邦克樓,整個陵墓由綠色琉璃磚鑲嵌而成。這種琉璃磚在幾百年前燒制而成,現在這種手藝已經失傳了。香妃大家都知道是乾隆皇帝的妃子——容妃,據傳她的身上總是有一種濃郁的沙棗花香,所以被稱為“香妃”。整個陵園由麻扎(陵墓)、教經堂、大小禮拜堂、高低禮拜寺及門樓組成,呈現出伊斯蘭教莊重、穩定和聖潔的特征。

喀什最出名的景點自然是艾提尕爾大清真寺了,這是新疆乃至全國最大的伊斯蘭禮拜寺,喀什的一天就是從艾提尕爾廣場開始的,天蒙蒙亮,清真寺的買僧已站在宣禮塔上召喚穆斯林起來做晨禮,真主偉大的聲音回蕩在城市的上空。現在的清真寺正在維修,宏大的禮拜場面我們無法看到。清真寺的外景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的塔樓,米黃色主調的塔樓呈現出一種不對稱的美,大門的門楣上方鑲嵌著古蘭經文,在拱頂的上方三輪新月朝著麥加的方向。

清真寺正在做禮拜,不讓游客進去參觀,我們四個人只好在清真寺的門口等待著,禮拜完畢,教徒們陸陸續續地從裡面走了出來,其中有一輛黑色桑塔納緩緩駛出,裡面就坐著他們的最高主持。進入寺內,是一個八角形穿廳,禮拜殿在寺內最深處,分為內殿及外殿。我們走入內殿,正好遇上寺內講解員在講解,內殿是大毛拉主持禮拜和講經的地方,鋪著華麗的地毯,在阿訇講經的座位下,有一大塊由伊朗總理送給該寺的手工針織地毯,被該寺做為鎮寺之寶永久保存。殿內的100多根雕花柱分別是伊斯蘭最好的手工工匠的傑作。

清真寺連著老城的各條小巷,抬頭望望天空,你還會發現一種會翻跟頭的鴿子。老城裡彌漫著一種由各種瓜果及香料混合的香味,烤肉、烤馕,各種各樣的小作坊讓你感到新奇及興奮,這樣的聲音、這樣的色彩及氣味是喀什所特有的,深呼吸你就能感受到一個真真切切的喀什。

我們一直在尋找明天包車的司機,一無所獲。晚上在老城的一個攤子上吃飯時,遇到了幾個從西安過來旅游的年輕人,當他聽說我們還沒有找到明天上塔縣的車時,立即給我們推薦了帶他們去玩過的陳師傅,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啊。我們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品嘗著喀什的美食。

西域風情記(十四)——走上離太陽最近的地方,帕米爾高原

一首“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曾經唱遍了祖國大地,一部“冰山上的來客”讓全中國人民知道了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和萬山之祖的“公格爾峰”、“公格爾九別峰”就座落在這裡。這裡自古便是古絲綢之路的南道及中道的必經之路,在這裡路過的著名的旅行者中有玄奘、法顯、馬可波羅及斯文赫定。

帕米爾高原上主要生活居住著塔吉克族,此外還有克爾克孜族及哈薩克族。由喀什到塔縣的這條中巴國際公路在9月份剛剛修好通車,天塹變通途,1天的行程就可以往返,這讓我們在此做了3天的計劃完全改變。經過蓋孜檢查站,沒多久就到了喀拉庫力湖。這也是眺望慕士塔格峰最佳的角度,陳師傅把車開過了離售票處較遠的地方,讓我們躲過了門票。冰山之父及它的兩個冰清玉潔的女兒公格爾峰和公格爾九別峰的身影倒映在湖面,風吹過,水面泛起一陣陣的波紋。喀拉庫力湖是新疆最美的幾個湖泊之一,它也是一個變色湖,一天中隨光線的明暗變幻著碧綠、湛藍、烏黑、淡黃等多層次的色彩。

一天就可以返程,我們決定傍晚趕到這裡拍攝慕山的日落,離開慕山,繼續朝著塔什庫爾干進發,不知不覺,車子已經從蓋孜河谷進入到塔什庫爾干河谷。你的眼前突然出現一片明亮而開闊的綠,草地、沼澤、羊群、塔吉克村莊,構成了一副美麗的高原牧歌圖,這裡已經離塔縣不遠了。

塔什庫爾干,意為“石頭城堡”。陳師傅幫我們去辦上紅旗拉甫的觀光證了,我們四個人在這座小得不能再小的縣城裡游蕩,兩條主要街道,一兩家賓館,幾家小飯店,這幾乎就是它的全部了。這裡主要居住著塔吉克族,鷹是塔吉克人的圖騰,在縣中心就立著一座紀念碑,碑的雕像是一只翱翔在藍天上的雄鷹。他們崇拜太陽,稱自己為“離太陽最近的人”。在這裡純淨的空氣中,天總是很藍,這裡的一切都是單純的,他們身著顏色鮮艷的民族服裝,面對著我們,臉上的表情在平和中洋溢著一種天然的熱情,像陽光那樣的健康,這讓我想起了陳鋼的那首小提琴協奏曲《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這是個非常有禮貌的民族,他們見面的禮節也十分獨特,實行吻禮。兩個男人見面吻手背;兩個女人見面吻臉;老人見小孩吻臉;男人見女人是吻手心;

石頭城在這個小小的縣城裡非常好找,由主大街一直朝東走去,過帕米爾賓館向左拐進一個小巷,抬頭就可以看見了。這段漢唐古石頭城一直在清代還發揮著絲綢之路上驛站的作用,站在石頭城上視野廣闊,展現在面前是帕米爾高原上的雪峰、草原牧場上寬闊的河道、放牧的羊群。它與南京的石頭城、遼寧的石頭城並稱為我國最著名的三大石頭城堡之一。

“十一”期間紅旗拉甫搞戰備,只是早上才辦理觀光證,我們是下午到的塔縣,已經停止辦理,由於喀什的色滿賓館沒有退房,於是放棄上紅旗拉甫的念頭。到塔什庫爾干,所有的游客都是為了帕米爾高原上的景色,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上紅旗拉甫,沒到紅旗拉甫不能不說是我們此次行程中一個最大的遺憾。帕米爾高原上的美是令人心動的,當地人把銀色的雪峰及褐紅色的山巒都賦予了神話色彩,這其中透露了他們對自然的敬畏。回程時拍攝到了慕山的落日,太陽還沒有落下去,月亮已經高高掛起,日月同輝的景像在這一瞬間被我們捕捉到了。

西域風情記(十五)——到喀什老城,逛小巷巴扎

有兩天的時間可以在喀什好好游覽,我們和jaka 、VV決定分開游覽,約好最後一天一起吃飯。喀什有兩座城,一座是老城,一座是新城。在這個充滿了異域風情的小城市裡,我最喜歡的是走老城,逛小巷巴扎。喀什的老城多位於繁華的市中心背後,你從老城的任何一條街道都可以鑽進小巷,鑽進小巷你就進入到了巴扎。

小巷的空氣裡彌漫著一種特殊的香味,有點雜亂,雜亂的是攤位,而更雜亂的則是很早就存在的居民建築。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喜歡這裡,雜亂反而給這裡更添了一層原始和古樸。在每條小巷子裡都可以見到小清真寺,每天做禮拜的時辰一到,小巷裡便會回蕩著阿訇的聲音,這時你就可以見到許多人放下手裡的活陸續向清真寺走去。

走在小巷裡,仿佛時光倒流,進入遠古的一千零一夜,時光在這裡凝滯。只有叮當的敲擊聲、小販的吆喝聲以及快節奏的維吾爾音樂提醒我還在現實中徜徉。保留著中世紀原貌的古老民居凌亂錯落地矗立了不知多少年;叮當的敲擊聲不知道響徹了多少日;而閉目養神、打盹的老人也不知道延續了多少個世紀的混沌。

我們繼續向前走,看見一家作坊掛滿了樂器,熱瓦甫、冬不拉、都塔爾、彈撥爾、手鼓,還有許多我叫不上名的樂器。賣樂器的小伙子給我們示範如何使用這些樂器。我仿佛看見了、聽到了維族人民在歡快的節日裡唱著歡快的歌曲、跳著愉快的舞蹈。在新疆,音樂是無處不在的,它已經融入到了每個人的細胞裡,有了音樂,便有了新疆人民豐富多彩的生活。

街上稀奇古怪的作坊實在是太多了,金銀首飾加工店、地毯售賣店、牙科診所、老式理發店……沿著地上的六邊形地磚拐進了一條居民小巷,小巷真是復雜到了極點,小巷套著小巷,走不出幾步,抬眼便是一家居民的土屋及土屋上的天橋。我開始感到前途迷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條這樣的小巷?小巷裡不時有過往居民,好奇地盯著我們,仿佛我們是天外來客。土屋上的天橋遮住了秋冬暖洋洋的陽光,幾個小巴郎子在地上拍著我們童年時玩的畫片;一群群兒童的“hello”聲不絕於耳,幾個胖胖的維族婦女站在一起聊著家常;走在這彎彎曲曲的民居小巷裡,深深體會到了當地維族人民濃濃的生活氣息,而我也像是穿越了中世紀與現代化的時空隧道。

巷子裡散發著烤馕、烤肉的香味又提醒我回到現實中來。小作坊裡幾個世紀留傳下來的氣息依然彌漫著,巴郎子們開心的嬉笑,過往行人們輕盈的腳步,曬太陽的老人們閉目養神、慢節奏的生活;維吾爾人就這樣生活了幾個世紀。巷子的盡頭,便是那座有著悠久歷史、輝煌的建築藝術、宏大禮拜場面的艾提尕爾大清真寺。

小巷巴扎是一個生活縮影,到喀什,別忘了一定要逛逛小巷巴扎。

西域風情記(十六)——告別喀什

喀什的東門大巴扎及和田的大巴扎是新疆最大的兩個巴扎,盛大的東門巴扎是喀什的一道重要風景,也是許多游客購物的好去處。星期天是巴扎日,一大早,四面八方的人流開始向東巴扎回合,他們當中有的是從幾十公裡遠的郊外趕來,一輛驢車載著全家老少和待售的商品。到中午,巴扎上已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你被人群推搡著,找不到路,突然你會發現自己已經被淹沒在人流與物品的海洋中。

在巴扎上,每種物品都有自己的固定場所,分片交易,有地毯巴扎、水果巴扎、銅器巴扎、牛羊巴扎、布匹巴扎等等,除了有新疆本地的特產之外,還有琳琅滿目的舶來品;巴基斯坦工藝品、印度香、伊朗地毯等等,滿足你對異域的向往及憧憬。

牲口巴扎是值得介紹的一個地方,只有周日才會交易,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這些巴扎真正的主角—當地農民,他們栓羊的方式很特別,孩子們在一邊看著牛羊,大人們則去談生意。富裕人家多達幾十頭牛羊,而有的人家少的只有幾頭牛羊,無論是否能夠賣出,巴扎已經成為了維族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在巴扎日,烤肉師傅和瓜攤師傅永遠是忙碌的,生意總是這麼好,婦女和兒童們圍坐在涼皮、涼粉攤邊,餓了吃幾串烤肉,渴了就吃塊瓜。在東門巴扎上,一定要品嘗的是鮮榨的石榴汁,鮮紅晶瑩,能比得上世界的任何一種飲料。

晚上約好和jaka和VV在蘋果園一起吃最後的晚餐,蘋果園在喀什的名氣很大,其實就是一種在果林中的戶外特色餐廳,人們都在葡萄架底下席地而坐,在這裡唱歌跳舞,觀賞地道的維族歌舞。現在的果園已經非常商業化了,去的都是旅行團及當地一些單位招待客人的固定飯店,我記得我們點了一個南瓜八寶飯,吃這個點心就是我們在由庫車到喀什的火車上當地人給我們介紹的,這個八寶飯應該有不下八種水果,結果給我們端上時,只有幾顆葡萄干,後來在我們的據理力爭下,重新給我們加足了料。到這種地方吃飯就是吃個感覺,吃飽是不太可能的,而且價格也比較貴,比起喀什老城裡的烤肉攤子,那可是差遠了。

喀什是一個充滿了異域風情的城市;喀什是一個美食薈萃之地;喀什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城市;喀什是阿凡提的故鄉;喀什是瓜果之鄉;喀什是歌舞之地。來喀什吧,感受這裡的人文風俗,它會帶給你許多意外的驚喜。

西域風情記(十七)——混血的城

“讓我寫寫這座混血的城

整整八年,它培養我的忍耐、我的邊疆氣質

整整八年,夏天用火,冬天用冰

以兩種方式重塑我的心靈……

這首詩的作者是在新疆生活多年的詩人沈葦所寫,混血的城就是指烏魯木齊。我們於凌晨四點到達烏魯木齊,在網上訂的賓館六點以前入住要加一天的房錢,於是向這位拉我們從機場回烏市的司機包了半天的車,決定先去天池。到天池還是很早,我們在車裡睡到七點多,做為游客冷颼颼坐了景區車第一批到達了天池。景區車開到離天池還有將近300米的地方停下,剩下的路就要靠自己行走了。剛下過雪,地上和松樹上落著薄薄的一層積雪。走到山頂,突然眼前一亮,天池就展現在你的眼前,你會發現天池在沒有游客時還是非常美麗的,這裡顯得非常安靜,聽著湖水拍岸的聲音讓你懷疑自己是在海邊。遠眺博格達峰,一個晶瑩剔透的世界,湖中的倒影清晰而美麗,三峰並立的博格達山尤顯壯觀。當到了九點多,第一批旅行團到達時,我們已經開始下撤,就在我們離開天池時,停車場裡已經停滿了旅行團的大客車,而我們也順利地逃了兩張票。

到了烏魯木齊,新疆博物館是一個不可不去的地方,想要了解整個西域的歷史,這裡是最好的地方。目前新館正在建設之中,只設立了一個“新疆文物珍品及古屍展”一個展館。

回到酒店好好地睡了一覺,到了傍晚我們去了紅山公園,紅山也被認為是烏市的像征,紅山夕照是烏市八景之一。沒有太陽,到了遠眺樓只能俯瞰烏市市容了,未能看到博格達峰,也沒有看到夕照的景像,紅山公園我認為沒有多大的意思。

二道橋國際大巴扎歷史悠久,是新疆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巴扎之一,現在的大巴扎已經修建得非常氣派,仿佛就是中亞風情的一個縮影。晚上的燈光景觀顯得非常漂亮,這裡的商鋪林立,商業氣息十分濃厚,各種舶來品也都可以在這裡買到。二道橋的人流是一條真正的長河,各民族各色人融為一體,置身其間的有我們這樣的游客,維吾爾商販,戴著白帽子的回民,行色匆匆的老外、哈薩克牧民……一個人進入這樣色彩斑斕的人流,你就融入了這混血的城。

我們游覽了最傳統的一日游,烏市給我的印像還是挺好的,它融現代與民俗為一體,既有內地的現代化,又有中亞的風情,新疆人是熱情好客的,在這裡我們體會到了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

後記:

離開了新疆已經兩個月了,回來後還時不時回憶起點點滴滴。在這個地球上,你很難再找出第二個城市像西域這樣多元文明共存的地域。與新疆對稱的或許只有西藏,但它在內容和氣質上是完全不同的,西藏呈現出單純的宏大及神秘的宗教文化,而新疆則是豐富和多元化。新疆是融合了地球上最上奇異部分的地方,東疆、北疆及南疆無論是從自然景觀地貌還是到歷史人文風俗,都是迥然不同的。它是一本打開的歷史書,舒展著遼闊的頁碼;它是亞洲的腹地;它是每一位旅行者眼中的夢想。


精選遊記: 喀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