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credible印度之七:夢幻阿格拉(3)泰姬陵

作者: bibai

導讀Incredible印度之七: 夢幻阿格拉(3)泰姬陵 加諸於泰姬陵上的“光環”實在太多,“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是林林總總的盛譽中的最高評價; 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泰姬陵折腰,泰戈爾的 “永恆面頰上的一滴眼淚”是無數動人詩篇中的千古絕唱。 身為凡夫俗子的我們,不用奢望在文字上較大學者們能有所創新和超越,“學會欣賞”才是我們力所能及,也應該做的事情,如果� ...

Incredible印度之七: 夢幻阿格拉(3)泰姬陵

加諸於泰姬陵上的“光環”實在太多,“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是林林總總的盛譽中的最高評價;

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泰姬陵折腰,泰戈爾的 “永恆面頰上的一滴眼淚”是無數動人詩篇中的千古絕唱。

身為凡夫俗子的我們,不用奢望在文字上較大學者們能有所創新和超越,“學會欣賞”才是我們力所能及,也應該做的事情,如果在看到那個夢幻的白色身影時除了人混亦混地大喊一聲“哇!太美了!”之外就無事可做了,這樣實在對不起自己,畢竟是穿越千裡萬裡,不辭勞苦而來。

以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為底蘊,再加上陵墓建築之巧奪天工,成就了泰姬陵的“人間奇跡”。

如果要評選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當屬長臥在泰姬陵中的這位女主人Arjumand Banu Begum(Mumtaz Mahal是其昵稱)了。出身在波斯貴族家庭(注:其父親的姐姐是野心勃勃的莫臥兒第四代帝皇的皇後Nur Jehan,也就是沙賈汗的繼母,沙賈汗從中得出建築靈感的阿格拉的小泰姬陵是Nur Jehan為其父母建造的陵墓),豆蔻年華時定是過著“興盡晚回舟,沉醉不知歸路”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情竇初開年華,遇上了同樣年少極受祖父阿克巴寵愛的Khurram (沙賈汗年少時的名字,波斯語意為“喜悅的”)。 自此後的19年,她與他志趣相投,和平時代同賞春花秋月;在沙賈汗背叛父皇最為艱辛的歲月裡,她與他不離不棄。在他為帝國的擴張馳騁縱橫時,她則始終與他相伴相隨。沙傑罕封她為“泰姬•瑪哈爾”,意為宮廷的皇冠,真真是三千寵愛在一身。盡管也有人說,沙傑罕只是一個好大喜功的暴君,後宮也是佳麗三千(有許多當年歐洲的編年史作家的記錄為證),根本無法與“不愛江山愛紅顏”的溫莎公爵、“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的順治那樣的痴情種子相提並論,但入宮19年一共生育的14個孩子,卻是她受盡愛寵的最佳證明。就算生命的最後一刻,她仍陪伴他在戰場上,只是,再多的愛寵,終是無法避過“自古紅顏多薄命”的宿命,在生育最後的一個孩子時,她死於難產。能在談笑間使檣櫓灰飛煙滅的一代偉大君王,卻無法留住枕邊如水的溫柔。傷心欲絕的帝王一夜之間白了頭,只能發誓建一個世界上最美麗的陵墓來完成她“希望有一座人人可瞻仰的陵墓”的最終願望,期望可以使她的一縷香魂有所歸依,仍可時時陪伴在自己的身側。

如果換了旁人,“建一個世界上最美麗的陵墓”定是痴人說夢,可是,他是沙賈汗,這個名字的意思是“世界之王King of the world”, 他可以動用當時最為盛大的莫臥兒帝國的皇族權利,驅使數以萬計的民工,傾盡國庫所有以償夙願。更為重要的是,Khurram在16歲重新設計阿格拉堡時已經顯示出了驚人的建築天分;更為有利的條件則是,泰姬陵建址附近的采石場盛產白色大理石,而沙賈汗異常偏愛這種建築材料。

二十二年後(1632-1653),一座夢幻的晶瑩潔白、玲瓏剔透的陵墓俏立於亞穆納河畔(Yamuna River)。沙賈汗一直被譽為“世界奇跡的建造者”,而凝聚了他的愛情他的思念,嘔心瀝血建造出來的泰姬陵是其最傑出的代表作。

對於建築並不內行的我來說,這座陵墓讓我印像深刻的地方很多,和諧完美的結局、獨特的裝飾藝術和幻化的色彩是最特出的地方——多年的旅行生涯,讓我總算有了一些欣賞建築的顯淺經驗,除了弄清楚它的歷史背景外,布局、裝飾和色彩是必須注重的地方。

泰姬陵由前庭、正門、花園、陵墓主體以及兩座清真寺組成,有著無比和諧完美的布局,無論在任何角度望去,純白色的泰姬陵均壯麗無比,造型完美。

相較於其他風格的建築,伊斯蘭建築最易給人空間巨大的感覺,原因在於伊斯蘭教反對偶像崇拜,所以內部空間異常開放、明亮(我不止一次“罵”沙賈汗是瘋子,只因“此陵只應天上有”)——但有著獨特的裝飾藝術,白色的大理石上鑲滿了各種顏色的寶石,盡管很多已在漫長的歲月裡被竊賊盜走,但從其拼綴成的美麗花紋和圖案仍可想像最初時的奢華和精美。

據說,泰姬陵的色彩隨著季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作為旅行者,我們沒有足夠奢侈的時間爛在泰姬陵,看盡春花秋月,日出日落,月圓月缺,穿越到莫臥兒的鼎盛時期。但我們已足夠虔誠,清晨5點起床,成為了最早進入陵墓的一批旅行者,靜靜地等待泰姬陵的日出。

“絕代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座陵墓,已能代表一個朝代,一個國家。盡管泰姬陵的白色大理石目前面臨著被空氣污染的困境,但好在現今印度日益強大,再也不會發生類似於“泰姬陵差點被拆散賣掉”的危險(19世紀30年代印度淪為英殖民地時代,孟加拉的總督威廉•本廷克爵士謀劃拆除泰姬陵,把大理石運往倫敦出售);另外,盡管印度境內穆斯林和印度教民的紛爭仍不斷,但所有的印度人都認同了莫臥兒王朝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王朝,泰姬陵不會遭遇阿富汗“巴米揚大佛”被炸掉的厄運。 如果有生之年會再次造訪這裡,我會選擇——從中午呆到日落,再次迷醉在其幻化的色彩中。(注:現在的泰姬陵月圓之夜不再開放,我等凡人恐怕很難看到泰姬陵的夜景)。

圖:泰姬陵華麗壯觀的正門,其內凹拱門是波斯風格的,其上的透空圓頂卻是印度教的風格。據說,陵墓門頂上22個印度風格的穹形建築標志著修建了22年。

:)


精選遊記: 阿格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