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花古徽州(二)讓心情放飛新安江:從浦口到深度

作者: 勤之天空

導讀昨夜睡得不錯。這座小旅館雖然條件簡陋,還算安靜。七點整,我們已背上大包,走出旅館。在車站旁邊的小攤上用1.5元買了個煎餅,還沒吃,四輛小三輪已像蜜蜂一樣圍住了我們。隨意地上了一輛,講好20元車費,送我們到浦口。 在歙縣境內徒步新安江,一般從雄村開始,直到深渡,大約31公裡路程。這段路基本傍著新安江走,一路風光明媚,是驢友們的首選。出發前在網� ...

昨夜睡得不錯。這座小旅館雖然條件簡陋,還算安靜。七點整,我們已背上大包,走出旅館。在車站旁邊的小攤上用1.5元買了個煎餅,還沒吃,四輛小三輪已像蜜蜂一樣圍住了我們。隨意地上了一輛,講好20元車費,送我們到浦口。

在歙縣境內徒步新安江,一般從雄村開始,直到深渡,大約31公裡路程。這段路基本傍著新安江走,一路風光明媚,是驢友們的首選。出發前在網上我仔細地作了比較,考慮到體力的原因,我選擇了其中的一小段徒步行走,即浦口到南源口,這是其中最為精彩的一段;南源口坐車到樟潭,繞開這個收費路段,再從樟潭坐船去深渡。

七點三十分,車已送我們到達浦口渡口旁邊的公路上。剛下車,有點找不到方向,心中頓起忐忑。仔細一看,大江在前,方向不錯,按著網上驢友的指點,我們沿著右邊的教育路向前。不到百米,一個重要的徒步地理標志——浦口小學就在眼前,心情頓好。順著村裡不算太寬的水泥路前行,走出村口,眼前景色絕佳。

新安江在右手邊緩緩流淌,江面開闊,水色碧綠,風和日麗,波瀾不驚。遠處,一列青山橫排,蒼松翠竹,間或二三株怒放的桃花、梨花夾雜其間,粉紅雪白,惹人眼球。坡中,杭徽高速如一條靈動的腰帶鑲在腰間,車輛就像爬動的甲殼蟲,偶爾似乎還能聽到汽車鳴響喇叭的聲音。在江和路中間,高大的綠樹下,窩著幾個大小村莊,粉牆黛瓦,馬頭牆高聳。一條渡船正駛到河的中央,船老大手拿竹竿,一篙一篙地撐著小船,對岸,一個小孩向著船歡快地揮手。左手邊,一大片的油菜花開得正當時,陽光下的金黃使人睜不開眼。這片金黃從眼前一直鋪開到山坡下,越過幾間房屋,鋪展到遠處的山腳河邊,恰似一條碩大的黃色的毯子。我的心漾起一陣顫動,為眼前的美景所折服。

腳下的路變得輕松起來,我和兒子邊走邊交談,幾天來為這段徒步的種種擔憂和不安一掃而空。

前面的路好像沒有了,幾座房子攔在路中央。及走近,灰白的牆上寫著一行字,“信步游者請左拐 示者題”,底下還畫了一個大大的表示方向的箭頭。一個好人,我們由衷地感謝。順著箭頭方向是一條水泥路,原來它被連綿的油菜遮擋住了。我們在此稍作休息。兒子拿出相機,照下了這條提示。

從這裡開始,路向左邊的山坡上去,再折向前,成了莊稼地裡的田埂,離河在一二百公尺左右,忽遠忽近,遠看大江如練。人穿行在花海中間,沾了滿身濃香,有時需用手輕輕撥開花束才能通過。走過一片茶園,一老嫗正在采茶。我們停下問好,知道這是今年的早茶,鮮茶每斤40元左右,由茶葉販子或茶廠派人收購。茶頭真嫩,小小的,葉瓣都還沒有散開,青中帶鵝黃色澤,在陽光下似乎還漫著一層茸茸的毛邊。我們試著幫老人采了幾片,手上一片清香。

將近小梅口村,路就在新安江邊,有一段坍塌了,一條水牛臥在坍塌處,嘴裡不住地反芻,我們小心地繞過去。幾只狗竄出來圍住我們亂轉,汪汪地叫著,嚇出一身冷汗。小村沿著江邊只有一邊房屋,錯落排列,僅有十幾戶人家。幾只腌豬腿一字排開,靠牆根晾曬,油亮亮地散發著鹹肉的香味。見我們照相,一個四十多歲的村民過來跟我們說話。他指著一幢破敗的老屋說,那幢房子已有300多年了。我們進門一看,屋子殘破得不行,右邊的檣已塌掉一多半,“四水歸一”的天井裡堆滿了干柴,中間還有一具破舊的棺木,無言地在那裡張牙舞爪。

這一段江有些髒,村民們把生活垃圾傾倒在江邊,碼頭旁漂浮著廢舊塑料、垃圾袋,任憑江水或漫或浸,散發出一股股酸臭味。從小梅口可以坐渡船去大梅口,我看到一艘平底鐵皮機船正行駛到江中,船頭激起一陣陣波浪,垃圾們在水中一漾一漾。

近十點鐘,經過兩個小時的徒步,我們到達南源口,從江邊穿過杭徽高速,轉向一條公路,前面就是南源口鎮。正巧,一輛公交班車靠站,我們趕忙錯步上前,目的地,樟潭。

南源口到樟潭的公路一直依傍著新安江走,一路景色如畫。此路段也被管理部門稱之為“新安江十裡畫廊”,需收取門票錢,大概是50元,但坐車經過不收門票。在車上不時我們見到一輛輛私家車停在路邊,旁邊必有幾個人在照相,他們支起三腳架,弓背撅臀,在鏡頭前專注地選取美景,讓我等好生羨煞。奇怪的是,一直到樟潭,我都沒有見到收費口在哪,我心中多少有點自責。來之前,我很想把收費的確切地點公布在網上,讓更多的驢友免費領略這段美好的山河。可我卻沒能做到。

我們在樟潭對面的公路下車,穿過一片枇杷樹林,下到江邊。枇杷林茂密且旺盛,枝頭已掛滿一只只毛茸茸的小果。據史書記載,產於新安江沿岸樟潭、綿潭、瀹潭三處的枇杷,被譽為“三潭枇杷”,是歙縣的著名特產,已有數百年栽培歷史。由於特定的氣候條件和土壤,這裡 的枇杷果大肉厚,味甜汁多。在去往樟潭的渡船上,撐船的老漢告訴我們,等到五月底,麥子黃時,這裡滿山的枇杷也成熟了,那時這坡上坡下一片金黃,四野香氣襲人。可惜,我們來的不是時候。如果有機會,等下次吧。

樟潭有棵著名的樟樹,其歷史悠久,枝繁葉茂,樹干粗壯得需七八人聯手才抱得住。憑著這一點,好錢的人們把它圍起來,成為一個景點,收起了門票錢。我們沒有進去,只在碼頭上等去深渡的輪船。

下午兩點,我們終於到達深渡。深渡是一個古鎮,也是一個古渡口,如今我們還可以坐著輪船從這裡直達千島湖。當年,聞名海內的徽州商人挾著小包,從這裡經新安江,過富春、出錢塘,去開創他們的輝煌。頂著三月底下午微熱的陽光,我們在深渡尋找它的“古味”,可惜沒有找到。多年的建設已經使這個小鎮徹底變了模樣。我尋思,再過幾年,整個皖南也會失去古意嗎?


精選遊記: 歙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