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陽游記:風暖仙源桃花峪

作者: 觀葉知青山

導讀 黃河泛舟入畫屏,身在兩山紅雨中。 千嬌百姿桃花女,萬枝丹彩灼春融。 景雲寺裡山水秀,德宗率眾離唐官。 登高遠眺心胸寬,三皇像前三鞠躬。 這是我去桃花峪時詩興大發,隨心所欲,脫口而出的一首小詩,只限於對桃花峪的描寫詠嘆。而今的桃花峪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並被列為鄭州市級旅游區。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當我登上山頂時,與� ...



黃河泛舟入畫屏,身在兩山紅雨中。

千嬌百姿桃花女,萬枝丹彩灼春融。

景雲寺裡山水秀,德宗率眾離唐官。

登高遠眺心胸寬,三皇像前三鞠躬。

這是我去桃花峪時詩興大發,隨心所欲,脫口而出的一首小詩,只限於對桃花峪的描寫詠嘆。而今的桃花峪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並被列為鄭州市級旅游區。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當我登上山頂時,與山為伍,身臨其境,頗具挺拔之思,凌雲之威,禁錮的身心豁然開朗。望著濤濤黃河,使我驚訝得無法形容,就是這條從西北高原湧出哺育著千秋萬代子子孫孫的河流,如萬千纓絡閃爍飄拂,一下子彙成巨流,如利劍插過深山,勢如長風一拂,萬弩齊發。當它奔騰到廣武鎮桃花峪谷口時,前方豁然開朗,一望無際的大平原茫茫無涯,被山勢峽谷羈縛的黃河,好似脫韁之野馬,嘶鳴長嘯向東奔馳。從此,桃花峪這道峪谷,便成了黃河中下游的分界處。

桃花峪,三面環山,一面向水,是個天然渡口。歷史上桃花峪也稱僧朗谷,僧朗為晉時高僧,在此布道修行並置果園莊田,以濟封僧食齋香火。唐德宗在此谷廣招民眾,大興土木,建成了景雲寺,信佛的唐朝皇帝,為了給昭成皇後造福,就把景雲寺改為昭成寺。《唐書》載,昭成皇後乃睿宗之妃,在與武則天的皇位鬥爭中遇害,被謚昭成皇後。唐玄宗及肅宗、代宗、德宗都是她的嫡系子孫。為炫耀她的勝利,每年陽春三月,帝王們都要率領大臣、宮女等數千人前來為昭成壘後祈福,並觀賞盛開的桃花。史載:廣德二年,果園莊僅占地30畝,到貞元二十一年,果園莊的田產就發展到1791畝。僧朗谷由於得到黃河水的滋潤,最適合種植桃樹。這裡的桃樹不僅“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而且“何當結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桃大汁豐,肉鮮水甜,白裡透紅,成了當時的佳果貢品。現在市郊那麼多桃園,市場那麼多的鮮桃,可能是從桃花峪遺傳下來的吧?那時的僧朗谷,殿亭鱗次,金碧相映,飛檐高翹,上接雲天,下托桃林,繁花如雲,暮鼓聲聲,香煙裊裊,人來人往,念佛誦經,清靜而幽雅。從此,人們把僧朗谷喻稱為桃花峪了。到了元代,黃河改道,昭成寺果園莊常被洪水淹沒,又多經兵禍,才漸趨衰落。

日月如梭,山河巨變。昔日的昭成寺果園莊,已沉澱在歷史的塵封裡,如今,生活在溝壑縱橫的土窯裡的山民,已被山外多彩的世界所吸引,把桃花峪從山溝裡搬到了三皇山巔,在那裡安營扎寨,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繪制出更加燦爛的藍圖,把桃花峪的山川秀水打扮得更加美麗漂亮。


精選遊記: 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