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印像——2011年鎮江、揚州、南京游

作者: riverkq

導讀秋  游  印  像  (二) ——2011年鎮江、揚州、南京游 10.21 東漢末年,孫權從蘇州遷鎮江建都,定為“京城”。後西遷南京,鎮江改稱“京口”。千百年來,名流大家、墨客騷人,放歌題詠,留下瑰麗詩文。更有“水漫金山”的神化傳說,憑添美麗而神秘的色彩。 當年法海建寺,在此掘金一桶,故名“金山”。金山原是屹立長江中一個島嶼,光緒年間,逐漸與南 ...

秋  游  印  像  (二)

——2011年鎮江、揚州、南京游

10.21

東漢末年,孫權從蘇州遷鎮江建都,定為“京城”。後西遷南京,鎮江改稱“京口”。千百年來,名流大家、墨客騷人,放歌題詠,留下瑰麗詩文。更有“水漫金山”的神化傳說,憑添美麗而神秘的色彩。

當年法海建寺,在此掘金一桶,故名“金山”。金山原是屹立長江中一個島嶼,光緒年間,逐漸與南岸相連,所以建築風格獨特,殿宇廳堂,亭台樓閣,均依山而建。遠處望金山,只見寺廟不見山,故有“金山寺裹山,見寺見塔不見山”的風貌。東坡筆下“不如金山去,清風半帆舟”的水上風光,也演變成“騎驢上金山”的奇妙享受。康熙登臨時,觀其上接蒼冥,下連洪流,江天一色,便賜名“江天禪寺”(即金山寺)至今。

景區的金山寺、法海洞、白龍洞、天下第一泉、芙蓉樓、玉帶橋等,都聯系著《白蛇傳》,有一段動人的神化故事,十分親切感人。據說,2001年,在御渡口附近,出現白蛇一條,一年後,又現一條青蛇,至於許仙,尚待傳言。似乎一部現代版的《白蛇傳》正在演繹,讓人浮想聯翩。

故事是人編的。總體感覺,硬件尚佳,但公園對景點的介紹,發揮,渲染嚴重不足,相信經過系統、充分、深度的挖掘和開發,前景理應更好。

有幾天沒動筆了,回來匆匆補上,也只是簡單的行程、要點。這環境變了,有好看的,好耍的,好吃的,誰還願窮思苦想,自耗精力。壞就壞在前幾日,船上車上,百無聊賴,不找點事做手癢,遂成騎虎之勢。寫的順時,自得其樂,自我陶醉;寫的不順時,則自尋煩惱,自討苦吃。個中滋味,唯有心知。不過有一點足可自慰:多動腦筋可防老年痴呆。

10.22

大巴順利抵達揚州,約一小時車程。應該說乗旅游船是順其自然,過鎮江是順理成章,游揚州才是目的所在。

兩年前,充滿詩情畫意的“煙花三月下揚州”,令人無限向往,憧憬不已。本欲復制,但細細一想,太白詩意在江天景色和送友真情,並非特指三月風光最佳。所以,以己之便,演繹成“金秋十月下揚州”。

站在橫亙東西的文昌路和縱貫南北的揚子江路交彙處,於鬧市中心把握城市律動。很快發現:房屋多數僅六層,高層建築間距在2、30米開外;雙向六車道上,車不擁堵;盡管周六,也無人流熙來攘往;路中隔離帶、機動與非機動隔離帶,以及人行道的綠化,灌木、喬木、草坪,高、中、低層次分明,色彩鮮艷,綠的不是一行,是橫的一片,豎的一片。

漫步大街。無目的向西,越走綠化越寬,天越寬,人越爽。超享受。比之一些城市人比樹多,多出不知千百倍;此處樹比人多,多出不知千百倍。折回,找到一家冠名“揚州炒飯”的飯館,希望正宗。飯店干淨整潔,牆上有圖文專述炒飯由來,歷史,發展,以及用料口味,未及細看,飯已端來,一盤附一小碗湯。黃、白、紅、綠的色彩很是誘人,能明顯的吃出火腿腸、蝦仁、干貝,味道很不錯。在揚州品“揚州炒飯”,很難忘懷。

10.23

揚州有2500年建市史,是國家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上世紀八十年代始,“全國最佳環境獎”、“聯合國最佳人居環境獎”、“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等殊榮接踵而至。慕名而來,相信不會如一些喜歡以流行熱詞冠名的地方,用口號替代現實。

品位揚州,可以追溯過去,探訪名剎古寺,陵墓遺址;可以領略風物繁華、人文薈萃;可以飽覽秀麗山川,雅致園林。不同視角產生不同的美,有人表述為風景城,文化城,博物城。我倒覺得,是“古、文、水、綠、秀”不加修飾的有機結合,但又各具特色。今天去了古運河。

公元前486年由吳王夫差開鑿,是隋煬帝下令建修的南北大運河中最古老的一段。年復一年,穿城而過,同生共長,成為揚州的母親河,揚州也成為天下唯一無二的“運河城”。游古運河,可購票乘船,以夜游為佳。那時兩岸彩燈爭艷,岸邊一片,河裡一片,別有情趣。喜歡山水的自然天成,我們選擇了沿岸徒步。

清澈碧綠的河水靜靜流淌,兩邊的風景綠化帶賞心悅目,白色石砌護堤整齊靈秀,青青的楊柳絲絲低垂,有如無際的公園,亦如流動的畫屏。倘佯其間,很是陶醉。每行百米,便有一碼頭,或亭台,或樓角,遠可欣賞,近可息歇。興許是這樣的景觀太多,游人反倒平平。置身美景而渾然不知,揚州人也太不夠意思,心中不免憤憤。

沿岸設計以城市為主題,分若干段,每段長約百米。印像深刻的是唐宋時期的詩詞歌賦,皆為詠嘆揚州的大家名作。逐個瀏覽,韻味無窮。還有現代抽像派的壁畫,幅幅精美,構圖簡練而耐人尋味。一幅刻有治理大運河沿途各市市長的簽名很吸引眼球,看似表達決心,實為關鍵所在。

當然,這些只是後天的補綴和展示。如果拉長距離,兩岸更是古跡林立。從長江入海口開始,有著名的瓜洲古渡,鑒真東渡碼頭寶塔灣,盛唐海上絲綢之路的楊子津碼頭,伊斯蘭教名勝普哈丁墓,可惜有的較遠,未及一顧。

10.24

清代,揚州就有“園林甲天下”美譽。保留至今的優秀園林比比皆是,規模之大,數量之多,造詣之精,實屬罕見。去了兩個最具代表意義的私家園林。

個園,與北京的頤和園、河北的避暑山莊。蘇州的拙政園,並稱“中國四大名園”。由兩淮鹽商黃至筠建於清嘉慶23年。園主酷愛竹,認為竹本固、心虛、體直、結貞,有君子之風。因竹葉形似“個”字,故名“個園”。

選從東關街的南大門入,先宅後園。品評住宅非我所好,只留下規模特大,房屋特多,布置特精的印像。可圈點之處在園中的“四季假山”,部分用黃石疊成,山腹中有曲折蹬道,盤旋到頂。這是北派石法;部分用太湖石疊成,流泉倒影,逶迤一角,是南派石法。一園兩法,意味山水畫的南北之宗。用不同的石頭,表現一年四季,游園一周,如歷春夏秋冬。實為國內首例,可見技藝已是登峰造極。

何園又稱“寄嘯山莊”。取意陶淵明詩“倚南窗以寄傲”、“登東皋以舒嘯”。由道台何芷舠於光緒九年,在雙槐園和片石山房舊址,耗巨資良材而成。譽為“晚清第一園”。園主是與北洋大臣李鴻章,光緒帝師孫家鼐進退與共的姻親三大家族。

園內崇樓傑閣,山環水繞,花木扶疏,。看點在造園藝術的“四個第一”:1500米復道回廊,或直或曲,貫穿全園,具中國立交橋雛形,被稱“天下第一廊”;畫壇巨匠石濤和尚疊石的“人間孤本”片石山房,被稱“天下第一山”;復道回廊上串串漏窗、花窗,被稱“天下第一窗”;水心亭則是少有的水心戲台,被稱聽戲的“天下第一亭”。繞廊賞景,步移景異,盡得林泉之樂。《紅樓夢》、《還珠格格》續集、《蒼天有淚》等近百部電視劇,都曾到此取景。

此外,還有盧宅、汪家小苑等。如此之多鹽商巨宅,必和彼時經濟發展相關,或當年鹽業專賣造就。而今躋身福布斯榜的中國富豪。數百年後,不定也會留下若干私家庭院,供後人點評觀賞。

10.25

昨午,陰霾初散,天邊雖還暗淡,頭頂已現亮色。果然,一起床就見藍天上飄著些細碎雲朵。空氣中的一絲寒意,倒讓人神清氣爽。今天該到瘦西湖了,早就盼著有個好天氣,能多拍幾張照片留個追憶。

瘦西湖位於城西北,六朝以來即為風景勝地,乾隆時期盛極一時,成為揚州雍容華貴的像征。“揚州好,第一是虹橋。”歷史上令眾多文人揮毫潑墨的大虹橋,還在園外。而今,過往車輛不斷,更像一座交通橋。但“虹橋飛跨水當中,一字欄杆九曲紅,日午畫船橋下過,衣香人影太匆匆。”的詩句,卻依然勾人遐想無限。

十裡湖區,一湖碧水。瘦西湖之“瘦”,窈窕曲折,不少地方,似河不似湖。如何游?問徑於詩:“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於是,沿湖次第游覽長堤春柳、四橋煙雨、白塔晴雲、春流畫舫、五亭橋、小金山及二十四橋,如步畫卷,流連忘返。

如果說瘦西湖是揚州的像征,五亭橋則是瘦西湖的標志,也是揚州的像征。橋建於乾隆二十二年,墩由12塊大青石砌成,呈厚重有力的“工”形橋基。橋上有五座極富南方色彩的風亭,微風吹過,鈴聲叮當,不絕於耳。更妙的是,滿月之夜,橋下十五個橋洞中,每個洞都含著一個月亮。

見有導游手指白塔,便趕緊過去蹭聽。說的是一個故事:乾隆第六次下江南,游湖時船上看五亭橋一帶風光,遺憾的說:“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就和北海相像極了。”善討皇上歡心,又財大氣粗的鹽商,當即花十萬銀子,從太監處買得北海白塔圖紙,當晚連夜用白色鹽包堆成一座白塔,這就是民間流傳的“一夜造塔”。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湖邊有“二十四橋”石碑,討教來歷,一說是共有二十四座橋;另說是隋煬帝來揚州,游湖時隨帶二十四個美女,即二十四嬌。“嬌”“橋”為諧音,遂逐漸演變成24橋。不過,詩中描述的應是月夜意境和賞月情思,因為“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揚州自古是賞月佳處。深夜來此,弊端多多,我等自然無此眼福。

景區太大。越往前行越靜,景色卻依舊迷人。肯定不能到山了,只好適可而止,擇路返回。


精選遊記: 鎮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