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紀行

作者: 真實的

導讀漓 江 紀 行桂林的名氣很大,尤其是漓江從桂林到陽朔的一段水程,美不勝收,被譽為“百裡畫廊”,唐朝的韓愈贊曰:“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我一直心向往之,這次終於圓了一段夙緣。 從桂林南面的磨盤山碼頭登上“碧蓮39號”游船,我和兒子周嘉的漓江之行就算正式開始了。 上午十時整,汽笛一聲長鳴,游船緩緩離開了碼頭,融入了一幅幅美侖美奐的畫圖之中� ...

漓 江 紀 行桂林的名氣很大,尤其是漓江從桂林到陽朔的一段水程,美不勝收,被譽為“百裡畫廊”,唐朝的韓愈贊曰:“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我一直心向往之,這次終於圓了一段夙緣。

從桂林南面的磨盤山碼頭登上“碧蓮39號”游船,我和兒子周嘉的漓江之行就算正式開始了。

上午十時整,汽笛一聲長鳴,游船緩緩離開了碼頭,融入了一幅幅美侖美奐的畫圖之中。船上的游客想必和我一樣都是第一次來到漓江游覽,立馬就顯得興奮起來,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擠到二樓的甲板平台上去了。

一上平台,我就浸淫在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傑作之中,也許是對漓江素來就有好感,它那甲天下的風姿我不止一次地神游過;也許是廣西歌王劉三姐那優美的山歌聲充滿著一波三折、弛心蕩旌的魅力,她那顧盼生輝的神彩和漓江秀色早已是水乳交融、不可分割;也許我本來就是個喜歡遠足、悠游於山水之間的散人,一見有景就興致勃發,何況移步換景,“人在畫中游”呢?你看:漓江的水湛清湛清的,水流平緩,靜靜地向南流淌,毫不張揚,卻盡顯明麗;遠處的山影連綿起伏,隱隱約約,不動聲色地將兩岸那拔地而起的山柱連為一體,色彩有濃有淡,層次分明,卻又是一律的黛黑色——我驀地想到,這漓江,就是那明眸善睞的貌比西子的曠世美人,而那一片黛黑,便是她那輕舞飛揚的青絲了。漸漸靠近,那黛黑就自然而然地滲透出黛青色,而後是花青,最後又成為青綠色的了。雖然隨船的導游小姐介紹說,我們目前還沒有進入佳境,但性急的游客已經在忙著取景留影了。

因為今天天氣偏冷,也沒有太陽,天色略嫌暗淡,再加上江風較大,吹得兒子的手冰涼冰涼的,他終於抵熬不住要回船艙的欲望,我也只得一起返回船艙。

周嘉因為昨天一日游玩,略顯疲憊,就靠在沙發上閉目養神,沒想到竟睡著了。這也難怪,昨天玩了這麼多地方,走了這麼多行程,晚上又睡得晚,是難為他了。我輕輕地將他放平躺下,自己抽出一本新買的小書《漓江游》看了起來。

漓江,發源於桂北的貓兒山,逶迤南下,直通珠江。它頗具靈性,澄碧透亮,從西北方向款款而來,瞥見桂林的山峰別致可人,便也錦上添花,正像一條青羅絲帶隨風飄動,又像天上銀漢驟起凡心,降臨人間,把桂北地區打扮得更加豐姿綽約,儀態裊裊,勝似仙境。江陰老鄉徐霞客醉心於此,特別是1638年3月底起,他在整整一年的時間裡,游遍了廣西的大部分地區,用生花妙筆描述了這裡秀麗雄奇的山山水水,有關的考察內容占到了《徐霞客游記》的三分之一。你看他是這樣描寫漓江景色的:漓江自桂林南來,兩岸森壁回峰,中多洲渚分合,無翻流之石,直瀉之湍,故舟行屈曲石穴間,無妨夜倬……

導游的講解開始了。各位游客,請看我們左前方那臨江陡立的石山,叫做“碧崖閣山”。……民間有這樣一個傳說故事:古時候,山北的小村莊裡面,住著一位聰明善良的姑娘叫春妹……

不錯,漓江的山水傳說特別多。記得小時候我非常愛買小人書,有一套《桂林山水的傳說》就是我很鐘愛的;那時節愛幻想,總覺得這些故事如果發生在身邊該有多好啊,那美麗的仙女,那勇敢的小伙,那可愛的小動物,啊啊,……最後我們都過上了安居樂業、幸福美滿的生活。在游船上我又聽到了不少,伏波將軍一箭穿三山啦,天上仙姑愛上漓水而不願重返天堂啦,漁家後生射殺鯉魚精保護水族啦,故事多著呢!妙就妙在這些傳說都能和沿江景物結合得那麼天衣無縫,不禁令人叫絕。觀音,嫦娥,八仙,甚至地理學家徐霞客,都成了傳說的主角。而且,說什麼就像什麼,你看這就是望夫石,這是鯉魚掛壁,這是童子拜觀音,這是美女梳妝,真是不說不像,一說就像,越說越像,不得不佩服這天才的想像力,嘖嘖稱奇。

不經意間,太陽出現了。於是,奇跡也出現了。因為太陽這時還在山那邊,雲裡面,通過層層山峰的曲折反映,重重雲霧的回環照耀,陽光就給這一片山水塗抹上了濃淡不等的光彩。當然,山色的層次最豐富:近處的顯藍,遠一點的灰得發黑,漸次過去,轉為深灰、淺灰,直至只剩下一抹淡淡的青影,就像那國畫大師用一支飽蘸清水的墨筆在留白處隨意一皴,馬上顯得不同凡響。但是,還不止此。峰回路轉,驀地出現一座樹木蔥蘢,岩石峻立的山峰來。在濃妝淡抹的群峰中,它顯得如此與眾不同、卓然不群,它像是一個粗曠的鄉野漢子,一絲不掛地站在你面前,讓你目光不敢與其直逼——這是因為太陽直接照到了它的身上。

再說水。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的,恐怕沒有一條河流的水能和它媲美。水不深,但都可以看到底;看到河底的卵石,看到河底的流沙,看到卵石上斑斕的花紋,看到流沙上小蟲的爪痕。河底的水草,一叢一叢,十分茂盛。長長的,它就是青羅帶裡面的小青羅帶,閃著碧綠的光,順著水流的方向向前流動。陽光一出來,江水就活了;遠處慢慢地泛著微光,水波粼粼,一閃一閃地亮起來了。陽光把一輪一輪的水波映到江底,輪廓清晰,晶瑩透亮,可以看到水流的軌跡。——這樣,整條漓江都是透明的了。

太陽十分吝嗇,它小心地將陽光一縷縷全部收回,只讓我看到了幾分鐘陽光下的漓江。但畢竟已讓我開了眼界,不虛此行了。

游船繼續前行。我兒子周嘉也醒了,我興致依然很高,和周嘉恨不得把兩岸的風景都攝入自己的眼簾。有很多山都是拔地而起,山上又覆蓋了郁郁蔥蔥的植被,使本來就線條優美的小山更加嫵媚,也有的峭壁像被刀切過一樣,切面上還有很多花紋,很像是奔跑的駿馬,那就是“九馬畫山”,也就是漓江游覽的最高潮了。一路上大大小小的山峰,伴著美麗的名字和傳說,讓人目不暇接,生怕錯過了一頁美麗的圖畫。其實,整個漓江不就是一幅最美的山水工筆畫嗎?船行至任何一個地方,向任何一個方向望去,都是碧水潺潺,青山如畫,漓江在雲霧繚繞中猶如仙境。

回頭望望,也是一處極佳的風景:彎彎的江流岸邊,聳立著一座雄偉的山(相對而言)。山上是層層簇簇的丹楓、紫桕、黃柚,山腳是鳳尾竹、芭蕉、蘆花,最艷的是這山下的灘塗,都是絳紅的石塊,和周遭景物和諧共融,此情此景,只是不願離開。

說到畫,又有話了。

宋代詩人黃庭堅寫道:“桂林環城如雁蕩,平地蒼玉忽嵯峨。李成不生郭熙死,奈此千峰百嶂何。”清代的阮元也發感慨:“荊關董巨多名作,如此奇峰彼未曾。”詩人的意思,即使李成、郭熙、荊浩、關同、董源、巨然這些山水畫名家,也不一定能描得像、繪得出漓江的這般美景。近現代的畫家也做了好多嘗試,如黃賓虹、齊白石、李可染、徐悲鴻、吳冠中等,但我最為喜歡的還是白雪石的作品。綜觀其漓江山水,無論其是雄渾濃重,或是秀潤空靈,抑或是疏淡迷朦,無論是絕句式抒情小景,或是全景式長卷巨制,雪石先生皆能以其嫻熟老辣的筆墨功夫運用濃、淡、干、濕、潑、破等不同墨趣、勾皴點染的不同筆情,恰到好處地揮寫漓江晴、雲、雨、霧中山光水影迷離的微妙變化。形像的剪裁、章法的處置,繁簡、疏密、虛實、主次的藝術處理,皆極其講究而又能自然穩健毫無斧鑿之痕。勾、皴、擦、點蒼老沉雄的筆道,墨色渲染的豐富層次,所塑造的漓江水色天光、奇峰倒影、竹林農舍、煙雨漁筏、芭蕉新篁,構成了層次豐富空間深遠發人遐想的迷人畫卷。清新明麗、雅靜恬淡、朗潤曠遠是白雪石漓江山水的總體韻味,就其每幅個體看來又似長短韻律各異的優美樂章,有似《高山流水》的玄遠流暢;有似《平湖秋月》的舒緩寧靜;有似《春江花月夜》的燦爛幽遠……。總之,白雪石的漓江山水使人有耳目一新、心靈淨化一塵不染之感。

寫到這裡,也該收筆了。我想,白雪石的國畫是音樂,漓江的山水就是一首婉約派詩詞。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