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迷城

作者: clare1001

導讀置身於喀什老城猶如置身新疆維吾爾族民俗風情的生動畫卷。"中世紀的波斯古國"的余韻尚在。從遠處看,老城就像新城中的一塊飛地。外面是大馬路,大高樓,馬賽克,車水馬龍,老城就像被洪水圍困的一塊高地,上面密密地擠滿了方方的土黃色的老屋,孤單而又無助。真擔心那現代規劃的洪水會不斷漲高,高地有朝一日轟然坍塌。在山背處拾級而上,我們入了老城,一時間 ...

置身於喀什老城猶如置身新疆維吾爾族民俗風情的生動畫卷。"中世紀的波斯古國"的余韻尚在。從遠處看,老城就像新城中的一塊飛地。外面是大馬路,大高樓,馬賽克,車水馬龍,老城就像被洪水圍困的一塊高地,上面密密地擠滿了方方的土黃色的老屋,孤單而又無助。真擔心那現代規劃的洪水會不斷漲高,高地有朝一日轟然坍塌。在山背處拾級而上,我們入了老城,一時間,時光好像停滯。午後的陽光懶散地照著狹窄的街巷裡,兩邊的院落都閉著門。抬頭看,屋檐之間是南疆蔚藍的天空,陽光刺眼,而進了過街樓的廊道又突然昏暗,就這麼忽明忽暗地在街巷裡穿行。







老城內街巷縱橫交錯,布局靈活多變,曲徑通幽,民居大多為土木、磚木結構,不少傳統民居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中國唯一的以伊斯蘭文化為特色的迷宮式城市街區。如今,老城的居民們仍然恪守著世代而居的土屋和上千年的傳統習俗,任2000多年歲月的長風緩緩吹過,喀什古城風采依舊。(不過目前當地政府正在進行著老城改造工程,許多古民居都被拆除,不久以後留給世人只是一個商業化的高台民居景點。雖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當地維吾爾族同胞住上干淨、安全的新房,但是從一個旅游者的角度看,這是對民俗和傳統的一種破壞。























從喀什豁然貫通的大街區轉向老街再進入古巷時,時空感便發生了錯位。在當今世界的任何地方,人們再也不會發現像這樣的、保留著中世紀原貌的小巷居民了,沒有人描述過這樣幽深的巷子,也沒有人描述過巷子裡維吾爾族人的生活,就像那些蒙著面紗的婦人,沒人知道她的摸樣,沒人知道她是怎樣阡陌縱橫、半明半暗的存在著。巷子中散發出的氣味幫助我一遍遍地回憶起巷子樣子,那是一種混合在一起的氣味:老土牆的涼氣、老木頭椽子的朽氣、不平整走道上散發出的老地磚氣,還有那幽深巷子兩側各家各戶散出的雜有馕餅、羊肉等……





不同於過街上的喧鬧,古巷內總是十分安靜,只是偶爾會有叫賣酸奶和蔬菜的小販穿巷而過。光線忽明忽暗,明暗反差之大如同一幅變幻的黑白木雕,土制的樓房擋住了陽光的直射和暴曬。









白天,男人們都去上班或做買賣了,古巷內只剩下婦女和兒童。在安靜的巷子裡突然會跑出來幾個小孩,有剛放學的乖巧的小女孩,也有男孩聚在一起打打鬧鬧的,這裡的小孩全都長得很漂亮,眉眼非常精致。對於陌生人的鏡頭一點也不畏懼,而且會笑得像朵花似地擺pose,等拍完他們會圍著你"阿恰阿恰"地喊,一開始還以為他們要搶照相機呢,後來才知道是"看一下"的意思,他們好像特別喜歡上鏡頭,然後很陶醉地圍著你看照片的回放。

































幽深的街巷了,可愛、純真的維吾爾族男孩正好奇地看著我們——長相、衣著、話語都與他完全不一樣的外地人。“這是誰呢?”“這些外國人來這干什麼呢?”“他們干什麼拿著個黑色的帶圓筒的盒子對著我呢?”……也許可愛的小男孩在思考著這些無數的問號。我無法猜透他的心中所想,更沒有辦法告訴他這些問號的答案。但我肯定的是,這樣一張純真可愛的臉龐,不應該是民族矛盾的犧牲品,7.5街頭的血與淚不應該在他們這一代重演。









繡著花帽的婦女們撩開沙棗核的門簾,快樂地交談著,也許是在與閨中密友傾訴心中的秘密,或是在交流著繡花的技巧,抑或是討論今天早市上羊肉的價格。





本來躲在虛掩門內的奶奶,在我們主動熱情的“亞克西穆瑟斯”的招呼聲中主動現身,原本主動要求換件衣服跟我們合影,可最後可能是覺得自己不夠漂亮而只和她的孫女合影----一個聰明,乖巧,熱情大方的維族6年級小女孩。她是我們遇到唯一一個普通話講得最好的維族人,非常乖巧地跟我們打招呼,我們記下了她的地址,答應她會把衝洗好的照片寄給她,最後忘不了俗套地要她好好學習,將來到我們內地玩兒。看得出在同樣的鼓勵話語面前,她眼裡比內地小孩多的是那一份兒難得的認真和期待......









路旁,我老遠便看見有兩個兒子在跟准備踏車離去的父親吻別。陽光下那場面好溫馨!我驚呼Wings過來拍下這不可錯過的溫馨一幕。父親在吻別之後回頭看到了我們和手裡的相機,他笑了,他明白了,他馬上對著已經歡快跑上樓梯的兒子們召喚了一聲,頓時,那陽光下父子親情的一幕再次出現,可惜我們被這突如其來的感動打蒙了。呵呵,慈愛的父親和歡喜的兒子再次給予了我們第三次的機會,阿拉真主啊,陽光下的一切幸福美好頓時被我們的相機所記錄下來!















陽光對於喀什很慷慨,街巷裡的陰暗反差變成了一種變幻莫測的節奏,而正午則隆起為一個壯麗的拱頂。





悠閑的維吾爾族人們坐在樹蔭下,品著加了香料的茯茶。



















回到吾斯塘博依街已是中午,這裡的喧鬧與嘈雜也達到了頂峰,並參入的豐富的色彩。無論是艾德萊斯綢的絢麗,地毯華美的圖案,還是人群中花帽的閃爍,器皿上耀眼的光澤,白楊樹葉上的反光,一杯冰橙汁的鮮艷,都給了你視覺上極大的衝擊,或者說一種醺醉感。



















鐵匠鋪前拴著馬匹,它似乎是在等待著換一副新的鐵掌,看鐵匠師傅認真的表情,也許馬的主人將要有一次艱難的遠行。





當然還有氣味,香料鋪子裡孜然、薄荷的氣味,無花果、老漢瓜、杏、哈密瓜等新鮮瓜果香甜的氣味,干果的氣味,美食抓飯、烤肉、馕的香味,還有驢車上氣味……各種各樣的氣味混合在一起,將你攔截、包圍、熏醉,使腳步匆匆的游人停下腳步——讓你用呼吸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最真實的喀什。

這樣的聲音、色彩、氣味是喀什所特有的,構成了一種濃烈、飽滿的日常風格。























剛從薄皮羊肉包子鋪走出的我們像大多數人一下,選擇了一座茶樓作為午後的休息之所。茶樓上的人們侃侃而談,可以從早晨一直聊到黑夜。絲毫感覺不到生活的壓力和時間的流逝,這樣不急不躁的神情使我想起街市上的店主和工匠,他們似乎並不十分在意顧客的光臨與否,只是埋頭趕著自己的活,或是專心地捧讀著一卷經書。生活在這裡變成了一門從容不迫的藝術和享受。





街上的一抹亮色不是我們這些手拿相機的外來者,而是屬於那些難得出門(因為宗教的信仰問題,維族婦女很少出門,幾乎不工作)的維族婦女,她們有的穿色彩鮮艷、有領無衽的連衣裙,圍花色頭巾;有的則用素色的頭巾和衣裙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

















我也非常享受在喀什這樣慢節奏的、甚至是略帶原始的生活。不需要奔波勞碌、不需要勾心鬥角、不需要阿諛奉承……現代城市裡的一切糟粕都在這樣的聖城午後無處尋覓。有的只是安詳和自然。








精選遊記: 喀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