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第一陵探密

作者: 水月無痕

導讀一個春夏之交的日子裡,我來到藏南重鎮澤當。澤當,藏語,意思是“猴子玩耍之地”。 澤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風景秀麗,的確是一處極富魅力的地方。站在貢布山上向喇叭形的雅隆河谷望去,只見阡陌縱橫,河網交錯,麥浪翻滾,綠樹成蔭,不由得為藏族先民在此建都的好眼力所折服。 雍布拉康,雪域第一宮 澤當東南5公裡外,在雅隆河東岸路旁的一座小山上,矗� ...

一個春夏之交的日子裡,我來到藏南重鎮澤當。澤當,藏語,意思是“猴子玩耍之地”。

澤當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風景秀麗,的確是一處極富魅力的地方。站在貢布山上向喇叭形的雅隆河谷望去,只見阡陌縱橫,河網交錯,麥浪翻滾,綠樹成蔭,不由得為藏族先民在此建都的好眼力所折服。

雍布拉康,雪域第一宮

澤當東南5公裡外,在雅隆河東岸路旁的一座小山上,矗立著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它是西藏第一代贊普的王宮,傳說文成公主進藏後,曾在這裡住過。三層的殿堂早在五世達賴時就做過大規模的維修,80年代初,西藏文物部門又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工作。

雍布拉康規模較小,面西而立。廟宇分前後兩部份,前部為一幢三層樓房,後部是一座高高的碉房。前部房屋呈長方形,進得門來是一個寬3間深3間的門庭,再裡面是寬大的殿堂。殿堂內供奉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等人的塑像,這些造像渾厚樸素,甚為傳神。二樓前部為南北兩間,後部是一大殿,但較低矮,只高兩米左右。大殿裡供奉著強巴佛、宗喀巴、蓮花生、文殊菩薩等許多佛像。三層後部是廊院,通過後門小廊便是碉樓。碉樓的上層四壁繪滿了色彩絢麗的壁畫,內容多為傳說中的故事和建造宮殿時的情景。

雍布拉康高約30米,雖小巧玲瓏,但由於它雄居於山巔,又有一小白塔和“階梯式”形制的映襯,所以城堡高聳入雲,巍峨壯觀。

陪同我們參觀的一位喇嘛介紹道:公元前237年,聶赤贊普為吐蕃部落的第一任首領,並在此修建了這座宮殿。從6世紀起,先後兼並臨近各部落,並推進到雅隆河瓊結一帶。到7世紀,建立了強盛的吐蕃王朝。但該部落仍在藏南建有夏宮,不時移居於此,並將吐蕃贊普的陵墓也修建在瓊結的穆日山上。

這位熱情的老喇嘛還告訴我:這裡有西藏的第一位贊普、第一座宮殿、第一個村莊、第一本佛經。此外,西藏的第一座佛殿昌珠寺、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桑耶寺、第一個創演藏戲的村莊扎西曲德吉等都坐落在澤當及其附近的地方。

這裡至今還流傳著“天降四寶”的說法。第27代贊普拉妥日聶贊,把從天而降的佛經、法器等“玄秘神物”供奉在宮殿,寶物的威力,使這位60歲高齡的贊普又青春煥發,一直活到120歲。由於寶物降在雍布拉康,此宮便成為聖地,使得千百年來教徒五體投地、頂禮膜拜。

古都瓊結和藏王的故事

瓊結縣前有洶湧澎湃的雅隆河,後有連綿不斷的高山,離澤當20多公裡,這裡曾是吐蕃王朝的古都。吐蕃王朝從第九代布德貢甲到第十四代贊普梯笑列,先後在此修建了達孜、桂孜、揚孜、赤孜、孜母瓊結、赤則崩都等六宮,被稱為“青瓦六王宮”,是吐蕃興建的第二大宮堡。

由於時間關系,我們只能在車裡仰望山腰上的六王宮遺址。連接幾座古堡的是彎彎曲曲的古城牆。在此建宮既能避風又可居高臨下守御在山坳中。藏族先民能築城以守土、踞城以御敵,這在1300多年以前的社會中,不能不說是當地社會文明的一大進步。

縣城南的穆日山谷裡是吐蕃王國的陵區,幾座古墓至今還完好地保留著,令山谷充滿著神聖和神秘。

按照藏文古籍的記載,早期的王死後,不在人間建墓穴,因為先王是從天而降的,死後也要返回天界。如最早的藏王死後,屍體即向高空逝去,“有強虹光散失,無存屍骸也”。還有的史籍記載,這些吐蕃王都有一種“發光的天繩”,當他們的兒子能騎射時,父王就沿著這根天繩重返天空。第八代藏王喜歡比武,在一次比武中,中了計“將天繩砍斷”,結果他就不能與先王一樣返回天界了,只好在地上建陵墓。《藏漢史集》中十分明確地記載是葬在瓊結。恐怕這就是吐蕃第一陵了。

謎樣的陵墓群

放眼望去,只見河谷平原上從北到南排列著十多座巨大的陵墓,各陵的封土(墳丘)形制如同一個個金字塔,又像一座座土山,與周圍的丘陵渾然一體,顯得分外壯觀。

藏王墓背靠穆日山,前臨雅隆河,分布在數裡長的山坡上。陵墓大小不一,排列也不整齊,墓群內有多少座陵墓,向來說法不一,8座、10座、12座……據《賢者喜宴》和《西藏王統記》等史料記載,藏王墓共有21座,我們能數出的是16座。但據1989年西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與四川大學考古所聯合考察發現,此地只有11座陵墓。那麼,其它的墓穴在哪裡呢,真是個謎。

最高的藏王墓爬上去要40多分鐘,山勢陡峭,墓體渾圓龐大。山上沒有樹,絨草覆蓋山坡,山上玉石和水晶石隨處可見,當地藏族手托著美麗的水晶石、玉石叫賣,把游人帶到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藏王墓是用土石壘成的高台丘墓,層層夯實,墓封剖面尚可看到明顯的夯土層,每層約厚15-20釐米。墓封高聳,有的高達10余米,占地約1萬平方米,儼然是個小山丘。墓封上為平頂,方形。史書《通典》把藏王墓說成:“其墓方正,累石為之,狀若平頭屋。”

兩只獅子 兩塊碑

主峰之下的山腰處,有一個墓堆,在墓群中最高也最大。墓分三層,上為平頂,東西長約120米,第二層為一長條土台,上立石獅一對,雙目圓睜,牙齒外露,頸部的卷毛線條流暢而細膩,整體造型豐滿而富於動感,表現出獅威武而強健的氣勢。這對石獅是墓群獨一無二的,不知是誰的墓,為什麼擺對獅子。

還有兩塊墓碑引起我的注意:一塊是赤德松贊的,位於陵區的東北角,石碑風格似唐碑,頂有四面坡式碑帽,邊緣向上翹起,下有雕刻成石龜式樣的碑座,碑身與碑帽的底部,雕刻有飛天、雲龍、日月、蓮花等圖案;另一塊石碑位於陵區的最北部邊緣,與前碑不同的是,碑頂為重珠,碑帽下有承柱,雕刻有流雲但無飛天,碑身上也雕有雲龍……

在可見的陵墓中,以松贊干布墓面積最大,長寬皆為一箭(約100米)之遙。墓頂有一寺廟。在這裡我遇上一位白發老人,聽說他原來是松贊干布墓頂廟裡的廟祝,他師傅是廟裡的上燈師。他熱情地介紹說:“早先,松贊干布陵墓上的古廟是我們守墓人居住的地方,叫做‘鐘木贊拉康’,意為松贊廟。廟內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赤尊公主、大臣祿東贊等人的塑像。墓中分為五座佛殿,裝修極為豪華,放有大量的金銀財寶隨葬品。陵墓大門朝西南開,面向釋迦牟尼的故鄉,以示對佛的虔誠;左側埋有松贊干布生前的用品和財產;右側埋有純金制作的騎士和戰馬,以為侍從。”

後來這番講述我在翻閱大論噶爾所著《目錄》一書時發現與老人說法大致相同,但更為詳細。

吐蕃第一陵也發生過掘墓事。那老人告訴我:藏王墓曾屢經兵燹,幾遭破壞,但是都沒找到墓門,說是如果找到也無法進去,一旦進去也是有去無回。所以至今藏王墓保護完好。它早已被列為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精選遊記: 吐魯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