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瓦青磚石板路,寧靜樸拙婺源城——婺源游記

作者: verdantlife

導讀幾年前去過周莊,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風光,可是周莊作為成熟的旅游景點,開發痕跡非常嚴重,處處都在賣北京烤鴨!朋友說,真正的江南風光只有徽南保存得最完整。在看過黃山腳下的宏村之後,我對這種徽南民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繼續南下,來到了有中國最美農村之稱的江西婺源。婺源,東連浙江衢州、南通上饒、西接景德鎮、北臨黃山,是皖、浙、贛三� ...

幾年前去過周莊,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風光,可是周莊作為成熟的旅游景點,開發痕跡非常嚴重,處處都在賣北京烤鴨!朋友說,真正的江南風光只有徽南保存得最完整。在看過黃山腳下的宏村之後,我對這種徽南民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繼續南下,來到了有中國最美農村之稱的江西婺源。婺源,東連浙江衢州、南通上饒、西接景德鎮、北臨黃山,是皖、浙、贛三省的交通要地,境內山多地少,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莊園”之稱。婺源古屬吳中楚尾,正式建制於唐開元年間,隸屬安徽省,文革後並入江西,因而當地建築文化風俗還和皖南類似。婺源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自古以來被譽為“江南曲阜”和“書鄉”。一方鄉土養一方人,百代文氣造傳世名流,著名理學大師朱熹、鐵路之父詹天佑都出於此。最為難得的是,婺源開發痕跡不是那麼嚴重,相對保存了原有風貌,還原給游客一個完整的徽南風光。

帶著對婺源的憧憬,我一時衝動,開始了一個人的旅游。從景德鎮搭乘中巴直達紫陽鎮,就是婺源縣的中心。汽車晃悠了將近三個小時,總算把我們運到終點。一路上的顛簸已經把我最初一個人好好游覽的雄心壯志消磨殆盡,我開始有些害怕,有點懷疑自己的動機。可是後天晚上的火車票已經訂好,沒有辦法,只好繼續了。

景點分散,是婺源旅游的一大特點,為了一個景點,你可能會搭上半天的汽車,而且這裡大多是土石子路,顛簸的相當厲害,必須有經驗的司機才能順利到達。婺源旅游分為北線和東線,北線景點相對開發少,自然風光很獨特,但是路面很差、交通不便,東線相對要好很多,只是開發痕跡也相對嚴重一些。我決定先游北線,再繞道東線。

從紫陽鎮搭乘中巴到思口,再從思口搭摩的能夠直達思溪,思溪就是我的第一站。思溪建於南宋慶元年間,村內古建多建於明末清初時期,旺時達七十余幢,現保存完好的也有三十余幢,87年曾在此拍攝過電視劇《聊齋》,經過長長的通濟橋(據說這橋有200多年歷史,一次都沒有翻修過),我進了村,村子裡面非常安靜,偶爾能聽到雞叫聲和狗叫聲,剛剛下過雨的天氣有些潮濕悶熱,我沿著濕漉漉的青石板路往裡走。思溪保存最完整的當屬“敬序堂”,敬序堂建於清雍正年間,房屋由庭院、正廳、後堂、花廳、廚房、花園等組成,占地面積一畝多,客館的建築雕刻精細完美,廳內為長方形藻頂,古色古香,電視劇《聊齋》就是在此拍攝,後堂中央端端正正掛上一塊匾,記錄了這一榮耀。還有就是由96個不同字體的“壽”字組成的“百壽圖”,分別鐫雕在十二扇門中間,讓人嘆為觀止。思溪的總體感覺一般,村子規劃建設不是很好,顯得有些肮髒凌亂,給我印像最深的不是建築,反而是那些賦閑在家的村民。走進很多古宅都能看見村民不是懶洋洋躺在藤椅上面閑聊,就是圍坐在電視機旁看動畫片,我吃驚的問其中一個人,為什麼不出去干活?“哪有事情做啊!種地每年只有一次收成,現在是農閑時候,外面打工又不好掙錢,只有這樣躺在家裡了!”那人若無其事的說。我不禁想起以前旅游去過的很多地方,當地人都是在想法設法生財,像這樣等著天上掉錢的似乎還真沒有,這也許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吧。

離開思溪,我搭乘摩的到了清華鎮,此時已是傍晚六點鐘了,司機幫我找了一家旅社:華隆酒樓,條件一般,但是老板的女兒非常熱情,看我一個人,晚上還特意陪我到清華老街上轉了轉,請我喝了一杯冰牛奶。老板的女兒給我講了很多他們的生活,如果沒有繼續念書,大多都去了附近的大城市,如杭州、義烏什麼的打工,還講了當地很多人都玩一種從香港引進的六合彩(一種賭博游戲),最後傾家蕩產,使我了解了一些農村基本現狀。晚上我早早睡下了,因為第一次一個人出來玩,非常害怕,我開了一夜的燈,盡管如此,還是惡夢連連。

第二天清晨,六點鐘,我准時起床,今天的任務艱巨,我要玩完北線的所有景點,第一站,當然就是清華街頭著名的彩虹橋了,我拿好相機出發了。清華鎮位於婺源縣北部的五峰尖北麓,折源水古坦水的彙合處,以清溪縈繞,華照增輝為名。這裡三面臨水,是古時候的戰略要地,也是婺源縣有名的鎮子。清華鎮著名景點當屬彩虹橋,我從鄉間小道穿過。那是一條悠遠的鄉間石板道,因小溪而蜿蜒。小木橋的盡頭,是古老的村落。溪埠的村姑,舉著棒槌,叭叭的洗著衣裳。清涼見底的碧水,倒映著垂楊柳,一切都是那麼恬淡、閑適,令人悠然神往。走著走著,眼前豁然開朗,平靜的湖面微波蕩漾,一座木質長橋立於水面,這就是享有中國最美的廊橋之稱的彩虹橋。彩虹橋有著悠久的歷史,建於南宋,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全長140米,設計科學、美觀大方。相傳在古代,橋上游四十米的地方,建有一座木板橋,一年當中好幾次被洪水衝毀,給過往的行人、勞作的村裡人帶來很大的不便。清華村一位出家的和尚很想為全村人建座永久性的橋。和尚雲游四海,用三年多的時間化緣,籌集到一筆巨款。然後請了一位水利、橋梁工程專家負責設計、建造、施工,歷時四年多完成。在將要竣工,封蓋最後幾片瓦時,西邊的山背上出現了一道靚麗的彩虹,夕陽透過雲層,倒映在水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所有的人都認為叫彩虹橋最合適,於是這個好聽的名字就叫到了今天。站在彩虹橋上,往上游眺望,有五座連綿的山峰,形似筆架,稱為筆架山。山腳就是碧波蕩漾的文彭小西湖。相傳明嘉靖年間,吳派篆刻祖師文彭,應他的學生徽派篆刻的師祖何震之邀,乘竹筏逆流而上,見這一天碧波瀲灩,風光旖旎,蜿蜒的古驛道在千年的古林中延伸,旁邊的廟宇、古橋、河道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卷,文彭情不自禁地贊嘆:“此乃小西湖!”欣然在臨水的臥牛石背上寫下“小西湖”三個篆體大字,岩石組成的水牛臥就在水邊靜靜地品味山光水色,溪埠邊兩顆水楊柳在四百多年的生長過程中,逐漸長成合抱的姿態,一棵體態豐滿,婀娜多姿,另一棵高大挺拔,被當地人形像的稱為鴛鴦樹或夫妻樹,水中的倒影更加顯得恩恩愛愛。往彩虹橋下游看,那流水嘩嘩響的地方,就是人工建造的石碣,石碣具有抬高水位、保護河床、繁衍魚蝦等作用,看到這裡,不能不佩服古人的聰明才智:一座小小的橋、一個石碣,都有這麼大的功用。彩虹橋的旁邊還有一座小橋——登雲橋,被譽為彩虹橋的姐妹橋。登雲橋建於南宋,是座石拱橋,上面有護欄。從地理位置看,過了石拱橋,就上了彩虹橋,也就登上了吉祥、美麗的彩雲,顧名思義,平步青雲,叫登雲橋。過去清華北鄉一帶,飽讀詩書進京趕考的讀書人,告假回鄉進京赴任的仕宦,出外做生意的徽商,臨出發之前,都要到登雲橋上走一走,以期高中榜首,平步青雲,生意紅火興隆。鄉間的廊橋,並不那麼壯觀,有的是古樸,橋面是木質的本色,橋的兩頭是參天古木,有古樟、香楓、紅豆杉。橋上的斷壁殘垣,在古木的掩映下更顯得滄桑、古樸、久遠,仿佛讓人走進了“古道、西風、瘦馬”的那種意境,令人回味深長。

在彩虹橋上,我遇到了兩個廣東的旅友,大家商量一起包車去理坑,我也結束了一個人孤獨的旅程。去理坑的路非常難走,一路碎石子,汽車顛簸了一個多小時,不過路邊的風景倒是很美。綠油油的田地,高低錯落的徽派老房子,背後便是起伏連綿的山脈,偶爾還能看到老牛在清澈的溪水裡喝水,司機說要不是前一陣干旱,水還會更多。我們就這樣被顛進了村子。理坑嵌於錦峰秀嶺之中,蒼松翠竹與黛瓦粉牆互襯倩影,古道石梁與湍湍流水相映生輝。剛剛買好門票,就被一個村民叫住,她熱情的拉住我們,說是叫侄女做導游講解,想想這麼大的村子如果沒有導游,也許還會走暈;再加上小姑娘模樣俊俏,何樂而不為呢!我們跟著這個剛上初中的小導游進了村,一進村,立刻來了感覺,青石板路,青石板橋,蜿蜒的溪水,古老的房屋,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小導游介紹,理坑建於南宋初年,是典型的宦官名村,沿清溪構築的明清府第有工部尚書余懋學“尚書第”、吏部尚書余懋衡“天宮上卿第”等等。該村90%村民姓余,因崇尚理學,把村名變為理坑,村民多重視讀書做官,因而有司馬第、雲溪別墅等府邸。府邸非常講究,做官經商讀書人的房屋設置均不一樣,頗為講究。小導游告訴我們,光是這踏入正廳的門檻就大有文章。商人因為地位低下,大多沒有門檻,而官宦之人則依官位大小鋪設高低不同的門檻,相比而言,讀書人就沒那麼講究,房屋設置也比較簡單,我想這大概也是為顯示他們的清高和與眾不同吧。不過徽派建築獨特的雕刻卻是完全一致。磚雕石雕木雕,從黃山腳下的宏村,到思溪,再到這裡,幾乎家家戶戶房屋橫梁、大門上都雕有各式各樣的圖案:八仙過海、琴棋書畫、各種花朵……應有盡有,讓人眼花繚亂,最有意思的是利用字的諧音,組成一個個成語,過耳不忘。大多數雕刻保存非常完整,但是也有一些被破壞掉。小導游告訴我們,文革破除四舊,把很多“迷信”雕刻鏟除了,不過一些房子的主人很聰明,他們用水泥糊在花紋外面,完整的保留下來這些精華,也讓我們大飽眼福。房子的天井很有特色,徽派建築的一大特點就是采光不靠窗子,靠天井。所有房屋上面都有一個長方形的天井,晴天時候陽光直射,光照很好。天井下面的青石板之間有很大縫隙,陰雨天,雨水能夠直接滲入地下,或者在石板上放上盆,稱為聚寶盆。古人認為,雨是上天所賜,是神水,因而要好好保存。房內設置大同小異,正房、偏房、少爺房、小姐房。我們參觀了一個繡樓,導游說這是小姐拋繡球的地方,公子們要先經過父母的第一道篩選,這一關主要是篩選家庭出身門第之類,父母關過了,才是小姐關,小姐這一關主要就是相貌了,當然最重要的就是“感覺”,這第一眼還是很重要的。導游介紹,差不多會有20多個公子站在繡樓下等待小姐的垂青。“哇!這麼幸福!我們怎麼沒那麼多小姐可以挑!”同行的男士們撇撇嘴,古代小姐好福氣!“可是她們每天的日子就是躲在閨房裡面繡花啊!哪有男人幸福,能夠在外面做事情!”導游立刻反駁道。看來導游年齡不大,倒還是個女權主義者呢!繡樓上面有一溜長椅子,叫美人榻,所有女孩子坐上去會變成美人,也能找到好婆家,一聽這話,我連忙坐了坐,靠了靠。

跟著聰明漂亮的小導游轉了兩個多小時,理坑參觀的差不多了,我們正打算離開,村口遇到的那個女人滿面笑容的出現了,來來,上我家來吃午飯吧,有荷包紅鯉魚哦!小導游也在旁邊說,姑姑的鯉魚是全村燒的最有特色的!我和朋友面面相覷,看來這小半天的導游並不是免費的啊,也罷,烈日當頭,肚子咕咕叫,就在這裡吃吧,算是對漂亮小姑娘的回報。

吃過午飯,我們包了一輛車,開始下午的篁村、浙源之行。依舊是顛簸的山路,汽車晃悠了半個多小時,彎到一條狹窄的小路停了下來。前面出現一座木質小橋,小巧玲瓏,據說也有幾百年的歷史了。小橋橫跨一條小河,河水不算很深,但是非常清澈,有野鴨成群結隊游泳,還有村裡的孩子嬉耍。我們忙著拍照,忽然只見一道閃電劃過天空,雷聲轟鳴,下起了瓢潑大雨,孩子們紛紛上岸往家跑,野鴨也成群結隊往水稻叢游去,我們只好躲在小橋裡避雨,雨越下越大,伴隨著風,從外面斜灌進來。透過雨簾遠望,整個村莊隱藏在雨中,碧綠的田地盡情享受著雨水的滋潤,盡管雨很大,卻沒有城市裡面肆虐的感覺,只是覺得依舊那麼閑適和自然。大雨持續了半個多小時,看看表,已經三點,篁村也沒有時間去了,可是我們並沒有想像中那樣沮喪,能看到鄉間的大雨,也別有一番風味。

司機招呼我們上了車,車子往浙源駛去,我們本來的計劃是夜宿虹關,穿過嶺腳,徒步翻山來到北線,從官坑口往段莘水庫方向走,領略一下高峽出平湖的感受。可是司機告訴我們官坑口到水庫的汽車每天只有一班,我們算了算時間,有點來不及,只好放棄原計劃,不過司機一路上給我們講了很多翻山的趣聞,也算飽了我們的耳福。其實那一段山路還是很有意思的,可能稍微累一點,但是風景很好,有古驛道和小樹林,據說樹林裡面有蛇和熊,司機說的很誇張,他告訴我們曾親眼看見過熊,使勁摒住呼吸才最終得以逃脫,我們半信半疑,不管怎樣,沒有親眼看見還是不能相信,我想以後有機會一定親自走一趟,看看真正的樹林是什麼樣子。這樣說著說著,就進了浙源來到虹關村,村口有一棵千年古樟,樹徑很粗,據說需要六七個人合抱。枝丫歪歪斜斜伸向四面八方,濃密的樹葉掛滿枝頭。樟樹是婺源的標志,這裡隨處都能見到樟樹,據說有驅蟲避邪的作用,村裡的小孩都要把寫著自己姓名的小卡片掛在樟樹上面祭拜能夠保證他們一生平安。

徒步穿越東北線的計劃取消了,我們只好搭車繞回紫陽鎮,准備第二天游覽東線,東線景點開發較多,自然風光相對北線差一些,但是路面管理好了很多。當天晚上我們到了東線的第一站,有小橋流水人家之稱的李坑。進村已經很晚了,我們匆匆找了一家旅社住下,所謂旅社,其實也是他們自己的住宅,老板的兒子媳婦去外面打工,剩下兩個房間空著,就用來招待客人。安頓好後已將近八點,大家興致很高,說為了慶祝一下相識,要好好吃一頓。我們點了荷包紅鯉魚、土雞燉湯等一系列婺源特色菜,我還跑到外面池塘看老板怎樣把自家養的鯉魚撈上來宰殺掉,看著像荷包一樣的紅鯉魚拼命掙扎想擺脫厄運,最終還是慘死在老板刀下,都有點於心不忍,可還是抵擋不住美味的誘惑,這種冷水養出來的魚個頭不大,卻是非常好吃。當然還有土雞,吃農家谷子長大和吃飼料長大的感覺當然不一樣,土雞的味道十分鮮美,有機會還想再吃呢!這頓晚餐真夠豐富,我們一直吃到晚上八點半,回房收拾好東西,我走到涼台上,深呼吸一下,真的是沁人心脾,久居大城市,每天都被噪音和渾濁的空氣污染,早已忘記清新爽朗是什麼感覺,這次來到鄉下,是真正體會到了農村的生活。抬頭遙望天空,點點繁星密布,有亮晶晶一眨一眨的大星星,也有稍微暗淡一點的小星星,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這麼多星星了,真的非常開心,偶爾還能看到流星劃過寂靜的夜空,掃下一道長長的尾巴,我連忙閉眼許願,但願一切都能如意。忽然我看見一個亮晶晶的小圓球似的東西朝這邊飛來,我伸手一抓,攤開手掌,原來是螢火蟲!小時候總在課本裡見到螢火蟲,這次真真正正看見實體了!一陣冷風吹過,鄉村的夜晚是如此寧靜祥和!

因為有兩個旅伴睡在對面的房間,這一夜我睡得相當安穩,第二天一早,開始上路了。首先是參觀李坑,老板娘給我們找了村子的女孩做了免費導游。李坑是個以李姓聚居為主的古村落,建村於北宋大中年間,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村內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澗依山而立,粉牆黛瓦、參差錯落;村內街巷溪水貫通,九曲十彎;青石板道縱橫交錯,石、木、磚各種溪橋數十座溝通兩岸,構成了一幅真正的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走過彎彎的小巷,導游領我們上後山,山下有個老太太攔住我們:“一毛錢。一毛錢!”邊說邊把手裡的塑料杯子塞給我們。原來這是讓你花錢品嘗山泉呢,山上的溪水淙淙留下,經過荷葉的過濾,變得更加清澈,我們把杯子緊貼荷葉,接下了這珍貴的山泉,送到嘴邊,清爽冰涼甘甜,味道太好了!我們跟著導游上了山,山上有個亭子,是當地居民為了游客更好的觀看村落全貌特意建造的,向下眺望整個李坑,遠處山巒延綿,碧水青山,古老的青石板遍布鄉間村落。粉牆黛瓦,馬頭翹角,依溪傍山的古村落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水墨山水畫,一切都顯得靜謐而悠遠,耐人回味……

因為趕時間,我們告別老板娘,匆匆離開了李坑。下一站——汪口。摩的載著我們風馳電掣般往前趕,已經開到九十脈了!風抽打著我們的臉頰,直流眼淚,但是心卻在飛揚。汪口村始建於宋代,古時,這裡店鋪林立,景像繁華,且為水陸碼頭。村中古建築之磚、木、石雕堪稱一絕。還有被古建專家譽為“建築藝術寶庫”的俞氏宗祠,為婺源古建築之最;青石鋪展的千年古街,古色古香中顯現出曾經的輝煌;大夫第、一經堂、養源書屋等各具魅力,無不蘊藏著徽派建築濃厚的文化氣息;千木山秀色森森,不乏珍稀樹種,四季花開不謝。碧水環流,清澈澄明,山、水、人渾然天成,整個村落四面環山,三面環水,是婺源又一顆璀璨的明珠。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國家級生態示範村——曉起。曉起分為上下兩個村莊,摩的司機兼作導游,帶我們游覽了整個村子。“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如果說,婺源是一個綠色大公園,那麼曉起村就是一處絕妙的景致。古樸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寧靜的街巷,青石鋪就的驛道,野碧風清的自然環境,遮天蔽地的古樹,天人合一,堪稱中國別具韻味的古文化生態村。曉起村始建於公元787年,村中保存600余年的房屋有幾十幢,風格鮮明,氣勢非凡。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等商第官第無不折射出這方鐘靈毓秀土地曾經有過的輝煌。一門四進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賢留與後人寶貴的精神財富。曉起名貴古樹觀賞園薈萃了千余株古樟群及全國罕見的大葉經楠樹和國家一級樹種江南紅豆杉,不僅是曉起先人崇尚綠色,重視和保護環境的有力證明,更為今天的曉起增添了幾分靈氣,讓我們感受到大自然的可愛。走進曉起村,感覺最大的不同就是村子裡面有起伏的山脈和稻田,我們沿著溪水,踩在青石板路往裡走,沿途揪下路邊的水稻穗品嘗新鮮的大米。碧綠的稻田一望無際,微風拂過,麥浪滾滾,發出沙沙的聲音,“你們看,那是什麼?”摩的司機指著遠方稻田的凸起物問我們。“稻草人!”我快步上前,這個稻草人做的惟妙惟肖,一身稻草,頭戴黃帽,真能以假亂真了!走在青石板路,偶爾還能看到赤腳的農家女人肩頂大缸,手拿鐮刀往家走,司機告訴我們,農家婦女干起活來很能干,往往一個人背上100斤重的糧食翻山越嶺。“像你們這種城市裡的嬌小姐就差遠了吧!”“我背的行李還有30斤呢!”我不服氣的說,可是心裡卻很清楚,其實真的是差遠了。滿眼的綠色,滿耳的鳥鳴聲,滿鼻的新鮮空氣,我真想留下來,真正體會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生活,可是我知道久居鬧市,心其實已經不能夠屬於這裡了。天氣說變就變,走著走著,瓢潑大雨又傾盆而下,我們快跑進路邊一戶人家躲雨,主人熱情的拿出雪梨和自家曬的茄子干讓我們品嘗。雪梨是婺源的特產,非常甜,我們買了幾個准備在路上吃。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曉起村也被我們匆匆走過。時間不早了,摩的司機帶著我們匆匆趕回了紫陽鎮,一路上的月亮灣和朱熹祖墳也沒有時間停留。

三天的婺源游就這樣匆匆而過,我也不得不和這個中國最美的農村揮手告別了,當地人告訴我,婺源最美的時候是每年的三月,那時油菜花開遍整個山野,我想如果有機會,我會重新來過的,再次回到這個人間仙境、世外桃源,希望再來的時候能夠全身心地放松,沒有刻意的行程,沒有緊迫的時間,猶如靜靜流淌的河水,輕輕漂浮的白雲,紛紛灑落的春雨,煩心瑣事統統拋開,讓心平靜下來,感受每一刻的美妙,體會每一分的感動……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