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走三峽--最後的無奪橋

作者: cqcts

導讀這一天的日程決不可以用悠閑來界定。為了趕上唯一的的班船,我們必須在中午前趕到培石,與前一天就出發的片片和施子會合。接近八點的時候,在第一縷晨曦的輝映下,我們告別了神女,繼續我們在巫峽的旅程。行走於天地間,留下堅實的足跡,書寫屬於自己的歷史。不經意間,個人的歷史融入廣闊的時代背景,我們一不小心成了一段史實的見證人。 記得以前見過一張無 ...

這一天的日程決不可以用悠閑來界定。為了趕上唯一的的班船,我們必須在中午前趕到培石,與前一天就出發的片片和施子會合。接近八點的時候,在第一縷晨曦的輝映下,我們告別了神女,繼續我們在巫峽的旅程。行走於天地間,留下堅實的足跡,書寫屬於自己的歷史。不經意間,個人的歷史融入廣闊的時代背景,我們一不小心成了一段史實的見證人。

記得以前見過一張無奪橋的照片:清澈秀美的甲板溪上,古老、滄桑的一座單孔石橋,黃沙湮沒了橋面,綠草如茵傾覆其上,顯示出勃勃生機,仿佛在暗示人們:“縱然我老,身子骨還硬朗,有力氣站在這裡承載南來北往的行路人。”可是,六月,長江水就要一寸寸漲上來。過去也有江水淹沒橋面的事情,但水很快就退下去了。這次不同,這裡將永沉水底。所以,無奪橋將迫不得已被拆掉。

很難想像如果我們遲到半個小時,或者如果拆橋民工早起半個小時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其實也很簡單,大的歷史不會更改:無奪橋因三峽工程建設的需要被拆除。我們個人的歷史卻會被改寫:錯過了從無奪橋上走過的機會。好在這樣的如果並未成為現實。我們及時趕到,拆橋民工還在吃早飯。工人們說,吃過早飯他們就要動手拆除余下的部分。建造這座橋或許要花上好幾個月的工夫,把它拆掉卻只用得著幾個小時。經過向管事的多次請求,他終於同意通融一下,讓我們過橋。無奪橋的橋面已經拆了,周身被腳手架和竹制跳板包裹,道路和剩余橋體之間形成的陡坡也給我們制造了不小的難度。當最後一個人通過時,我看到民工們已經放下了飯碗,拿上了工具。我們成了最後通過無奪橋的行人!

無奪橋,名字聽起來怪怪的,讓人記憶深刻。遍查各種資料都沒有關於此名來歷的記載。我冒昧臆測,過去人們過甲板溪只能涉水或乘擺渡,洪水來臨時很容易出人命;後來建起了無奪橋,以其“橋既成,無使再奪人性命”之意命名。自清朝建成以來,無奪橋送別的人怕是已成千上萬了吧。而今,面對它的離去,送別的只有我們十幾個人。


精選遊記: 長江三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