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覺巷清真大寺

作者: yeah1994

導讀8月9日 西安 晴睜開眼睛,已經告別了戈壁,眼前是黃土高坡。火車在一個峽谷旁邊蜿蜒前進了一個多小時,我感到黃河就在身邊。 在寶雞吃過午飯,終於等到了三點種。西安,我回來了! 匆忙回到建築科技大學招待所放下行李,我就乘車去大清真寺。在火車上聽人說清真寺是值得去的地方,還煞有介事地說,它是世界上唯一的中國古典風格的伊斯蘭禮拜堂。恐怕不是唯一的 ...

8月9日 西安 晴睜開眼睛,已經告別了戈壁,眼前是黃土高坡。火車在一個峽谷旁邊蜿蜒前進了一個多小時,我感到黃河就在身邊。

在寶雞吃過午飯,終於等到了三點種。西安,我回來了!

匆忙回到建築科技大學招待所放下行李,我就乘車去大清真寺。在火車上聽人說清真寺是值得去的地方,還煞有介事地說,它是世界上唯一的中國古典風格的伊斯蘭禮拜堂。恐怕不是唯一的吧,西寧東關清真大寺也運用了中國古典建築形式啊。既然人們給它溢美之辭,一定非同凡響了。

來到鼓樓,鑽進北側的化覺巷內,兜轉幾分鐘就找到了。一位回族大伯給我一本《清真寺旅游指南》,打開看,原來這座被民居包圍得緊緊的清真寺平面呈長條形,有四進院落,庭院深深深幾許?

從北面的小門進入,眼前馬上被磚雕大照壁和木牌坊吸引。牌坊翹角飛檐、鬥拱層疊,果然是中國古典風格。中國建築講求圍合,特別是建築周邊通常被完全包圍,所以從回民區進入清真寺,就像來到迥異不同的另一個世界。木牌坊後面是五間樓,透過五間樓可以看到後面的院落,中國建築就是通過如此一“藏”一“露”去吸引你。五間樓為硬山,少有舉折,與木牌坊秀麗輕盈的清代風格不同,或許是更古遠的建築。

穿過五間樓迎面是莊嚴穩重的石牌坊——第二進的開始。石牌坊四柱三間,用石刻鬥拱承托唐風石“屋脊”,質樸無華,而後面的兩通衝天雕龍碑就精雕細琢多了。

通過敕修殿進入第三進。據稱敕修殿是全寺歷史最早的一座殿宇,明朝重修時為寺院正門,可見前面的牌坊、石碑是明朝以後加建,成為建築群序列的前奏。敕修殿的舉間開架保留了宋代風格,裝飾有阿拉伯的拱拜圖案。第三進院落的中心建築是二層重檐八角攢尖頂的“省心樓”,巍然高聳而玲瓏秀美。“省心樓”形制獨特,上層重檐,雖比下層略有收縮,仍顯得雄偉碩大。兩層均有一圈廊柱,可繞樓環轉。這個“亭”“樓”結合的建築形像讓我久久回味。中國傳統建築與伊斯蘭藝術風格相互結合的巧妙之處,當數“省心樓”為出色代表。她被穆斯林稱作“邦克樓”,相當於阿拉伯國家清真寺的宣禮塔。

穿過三連門,鳳凰亭呈現眼前。風格與木牌坊極為類似,只是歇山頂改為攢尖。主亭六角形,側亭三角形,三亭相連如鳳凰展翅。從其秀麗的細部推測,它和木牌坊是同期加建的。鳳凰亭後有魚池兩個,池中疊石為峰,池周砌雕欄杆,運用古典園林手法。欄杆石道輝煌豪華,儼然皇家園林的格調,襯出西端禮拜大殿的莊嚴神聖。

踏上大月台,禮拜大殿就讓你感到她的巍峨雄偉而“臨下有赫”(殿中橫匾題詞,指肅然起敬)。大殿七間歇山,藍色琉璃瓦覆頂。據說殿內可容納一千人同時禮拜,而且進深九間。這就讓人吃驚了,中國古建築居然有七間九進的?!真想進去看個清楚,然而外人是不能進入的。於是我猜測禮拜大殿分為前中後三部分,如此才符合“九進”的說法。

一群歐洲來的旅游者在殿前拍照、喧嘩,把肅穆的氣氛破壞殆盡。本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但這些不懂得尊重伊斯蘭文化、不懂得尊重中國文化的家伙,讓人不齒!

正如在東關清真寺那樣,逆光增加了拍攝難度。反過身來,樹木花草的光影讓樓、台、亭、殿披上一派斑駁陸離,也不失為一個好題材。

化覺巷清真寺,宋、明、清各朝風格並存,因而人們推測寺院早在宋代就建成。中國很多建築群集合了幾朝風格,不同單體之間通常有年代差異。我想,大概是因為使用要求和建築技術不斷提高,建築得以加建擴建;同時因為在中國建築史上,建築技術成熟得較早,建築風格缺乏質的飛躍,所以各朝風格並存並無不協調之感。這樣,中國建築就像一部史書,你可以從單體建築中找到它所對應的年代。至於敘利亞學者提出“唐朝皇帝向支援‘安史之亂’的阿拉伯帝國官兵許諾,他們可以留住京城,可以和中國女子結婚,並敕建清真寺”的說法,認為清真寺建於唐代。寺內石碑碑文也有類似記載。但據深入考證,在唐朝,此地屬於皇宮大內,不可能有宗教建築。可能到了宋代,回民聚居此地,朝廷遂將清真寺遷居到這裡了。

離開清真寺,我去碑林買書法拓品,順便登城牆。記得兩星期前從碑林去鐘樓,走的就是這段路,當時初到此地,禁不住抒發一番感慨,現在竟如老朋友見面,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了。

買過一回字帖,有經驗,這回居然用30元就買到了米芾和唐寅共8張拓品!只可惜祝枝山的賣完了,換另一個“江南才子”唐伯虎的頂上吧。

登上城牆已是黃昏時分。不過總算上來了,也不枉此行。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