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江南·徽州一夢

作者: a_lin

導讀總想有一些日子,希望自己,可以,生活在別處。而別處,其實並不高遠,或有一抹陽光,或有一縷炊煙,或者,只有一個寧靜的眼神、一張溫暖的笑臉就行。於是去了皖南,一個被稱作徽州的地方。 想像裡的徽州行,是鑲著金色光暈的,陽光透過彌漫著歷史塵埃的空氣照射在我的身上,自有一種曖昧的慵懶與愜意。我自以為是地料定沒有陽光的徽州是蒼白的,而當我穿越了 ...

總想有一些日子,希望自己,可以,生活在別處。而別處,其實並不高遠,或有一抹陽光,或有一縷炊煙,或者,只有一個寧靜的眼神、一張溫暖的笑臉就行。於是去了皖南,一個被稱作徽州的地方。

想像裡的徽州行,是鑲著金色光暈的,陽光透過彌漫著歷史塵埃的空氣照射在我的身上,自有一種曖昧的慵懶與愜意。我自以為是地料定沒有陽光的徽州是蒼白的,而當我穿越了淅瀝冬雨抵達那個名叫塔川的寂靜山村時,終於還是被水墨畫般的風景震住了,連綿的青山被低垂的霧靄輕柔地遮著護著,水靈靈地在近處怯怯地躲著笑著,掃蕩了我心裡所有的對陽光的思念與期盼。

雨越下越大,終於想起來要避雨、要住宿,誤打誤撞地,和朋友兩人闖進了吳家。

一進門,就被精美的木雕吸引住了,憑著直覺和淺鮮的古建築知識,我知道這幢看似貌不驚人的深宅背後,一定有很多的故事。我的直覺沒有欺騙我。那個午後,吳家的廳堂成了心裡一道寧靜的風景。在我貪婪地看完那些木雕之後,善解人意的吳老師看出了我們的心思,主動告訴我們這座古宅的歷史,說這些精雕細鏤的門窗是如何的與眾不同,又說它是如何闖過了來勢洶湧的浩劫,口氣,是淡定從容而波瀾不興的。甚至,當他說起家中祖傳的神龕上的木雕,於數年前被一個遺失了道德的南京美院的學生偷掰去一部分時,都沒有過多的責備,只在嘆息聲裡閃過一絲令人不易察覺的痛心。歲月澱積了一切,終究還世界以本色。

雨還在下,坐在吳家的天井前,也能感受到這雨勢的迫不急待。吳老師忙自己的事去了,我和朋友坐在吳老師家烤火的木桶裡,一任思緒縹緲游離。恍惚間,想起自己是來徽州曬太陽的,而在這樣一個有雨的午後,我終於還是把太陽凝固進了心裡,在塔川的一處老宅。

內心裡,卻還是有著一絲隱隱的擔心,不遠處的宏村,能否替我把守住這絲陽光?

無數次,看過別人鏡頭裡宏村,那青磚黛瓦的建築,曲折蜿蜒的街巷與溝渠,平靜沉默的月沼。我要找尋屬於我自己宏村,用我的眼睛和鏡頭。

雖然雨已經止住了,但依舊不見太陽,陰霾的天色裡,我找不到自己的宏村,很是失落,我感到陽光正從心裡慢慢隱去。

索性收了相機,在村子裡徐徐穿行。我似乎在找尋什麼,究竟在找什麼,我自己並不確定,有種不著邊際的憂慮在心頭盤旋回繞。

我在宏村迷路了。不止一次。

其實我有些貪戀迷路的感覺,淡淡的懊惱,淺淺的迷茫,觀望與穿行間的停頓,是一種考驗,更會滋生一份病態的自憐。而迷路後的收獲,常常是一份巨大的驚喜,伴隨著無意間發現的風景躥出來,有些猝不及防。

雖然知道宏村有“樂山書屋”這個好地方,但發現這處寶地,是在一次迷路之後。當我還沒從發現的驚喜裡回過神來,其實都沒有想好如何向隱士般的主人介紹我自己時,主人就已經出現在了我的面前,讓我有站在聚光燈下的拘束與不自然。盡管不知道自己是否屬於不速之客,主人依舊帶著我上上下下地參觀了他那室外仙源般的所在。只是,我的底氣不足,不僅因為我不知道朋友鍵盤是否向他說起過我的拜訪,更是因為自己歷史知識近乎於零的空白,僅僅停留了幾分鐘,拍了兩張照片,我便急急告退。我找不到我自己,在樂山書屋。

而當我出得門來回味剛才發生的一切時,不由得對這位主人生出無限的景仰來。不說“大隱隱於市”的鮮明個性是我無限向往的,也不說滿屋的墨寶真跡是我喜歡卻欣賞不了的,單就那個小庭院而言,不僅體現了古建築裡“以小見大”的真意境,樓閣、水榭、流水、假山,加之對門外月沼的巧妙借用,更是將中國文人的審美情趣,在這方小小的庭院裡升華了。於是了悟,真正的生活,可以是這樣的恬淡平常,卻又那樣的別具匠心。

抬頭看天,濃雲散去,隱隱有亮光透出。太陽,終於還是要出來了,在一個叫漁梁的古鎮。

漁梁,是此行的第三個景點也是最後一個景點,因是臨時安排的,所以之前沒作過任何的了解,但,沒有關系。

一路上,導游小姑娘都作了比較詳細的介紹,而陪我們同往的鍵盤大哥,其適時的補充與不斷有意思的新發現,讓我時時刻刻享受著這段旅行。看過了山水與建築,聽過了歷史與典故,我更喜歡的,是跟著他進入尋常百姓家裡,參與他們的生活。事實上,鍵盤大哥是我徽州行的所看到的另一道風景,他的學識與談吐,讓我獲益非淺。如他所說,徽州這地方,需要沉下去才能欣賞,我卻不無遺憾地發現,自己始終浮在最上端。然而是即便這樣,徽州於我,也已不再遙不可及。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在徽州,確是無夢的。可當我回到嘈雜繁華的城市,遠望徽州時,恍如一夢。

而只有在對於徽州的片刻閃回中,才知道,自己,是真的離開過這裡。


精選遊記: 黟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