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曲.西域路迢迢.踏入新疆

作者: 憐花凋謝

導讀7/14--踏入新疆*敦煌8:00 汽車 哈密15:10 *哈密王墓 我沒有在敦煌多呆,夙願得償,卻終為過眼雲煙,也許將來會重返,但不會留戀。 我想擁有的乃是一顆真正自由的心。 早八點坐班車去哈密,昨天同行的幾人中倒有三個和我同去。 從柳園開始,就只能見到大片大片的戈壁荒地了。公路倒是筆直的,甚少顛簸,汽車開得飛快,只在翻越星星峽時曾經放慢速度。 星星峽也有 ...

7/14--踏入新疆*敦煌8:00 汽車 哈密15:10

*哈密王墓

我沒有在敦煌多呆,夙願得償,卻終為過眼雲煙,也許將來會重返,但不會留戀。

我想擁有的乃是一顆真正自由的心。

早八點坐班車去哈密,昨天同行的幾人中倒有三個和我同去。

從柳園開始,就只能見到大片大片的戈壁荒地了。公路倒是筆直的,甚少顛簸,汽車開得飛快,只在翻越星星峽時曾經放慢速度。

星星峽也有稱做猩猩峽的,是一條干涸已久的峽谷。因為是甘肅和新疆的分界線,而成了一個集鎮,那也僅僅是一個加油站和十幾間矮平房樣式的商店組成的迷你小鎮。這個地方,和擁有數萬、數十萬人口的內地縣城一樣,在中國地圖上也是一個小圈圈。

也許這便是地廣人稀的西部最鮮明的寫照了吧。

沒有綠色,渺無人煙,在酷熱和寂寞中度過了七個小時,就連汽車駕駛員也似乎按捺不住而越開越快。甚至沒有停車吃午飯,致使許多人不得不餓著肚子。

哈密不是我想像中的新疆,城市風光是漢式的,路上所見亦大多是漢人。你只能接受這個事實:新疆並非全是充滿異樣風情的地域,當占統治地位的漢族人大量進入新疆以後,新疆的面貌雖然越來越現代化,卻也越來越漢化。

舉個例子,中國最發達的城市上海每年都有大型建築問世,最典型的如同東方明珠、金茂大廈等,這些建築無一例外的造得中規中矩,方方正正,缺乏個性和想像力,除了人們津津樂道的高大以外,全身洋溢著濃烈的商業味。這是漢族人的現代化,呆板的,漠無表情的。

在哈密就停留了這半個下午,好在新疆的日出日落要比上海晚兩個小時,於我也相應增多了活動時段。去工商銀行取錢,發現他們下午的工作時間竟是16:30起。

南郊的哈密王陵是個僻靜的所在,維吾爾族的講解員異常之熱情,我不認為他是為了得到小費,也許他是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去了解、去懂得他們維吾爾族和伊斯蘭教的文化吧。他破例允許我脫鞋踏上禮拜殿中的地毯,並仔細地講解殿堂中的結構和由來。

我用心地聽講,試圖能懂得他所說的一切,為什麼我們剛打車過來的那個當地漢族出租車司機如此憎惡維吾爾人呢?為什麼有人跑到新疆的聊天室沒來由地罵維吾爾人,甚至新疆人是小偷呢?那人難道忘了他也許有個遠房親戚會在舊金山被白人辱罵,往臉上吐痰,卻含著淚敢怒不敢言?

人真的應當不分膚色、不分種族、不分階級的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呀!

晚上送走了小盛,他已經窮得沒錢買回家的火車票了,他隨我們來哈密本身就是個錯誤。

我借了他一點錢,並和小吳請他到維吾爾風味的飯館吃飯,點了大盤雞和手抓飯,

還有一些羊肉串。大盤雞味道不錯,就是雞肉老了一點,不知道是功夫不到家,還是本就是如此風味。去年在平涼的回民飯店也吃過一回大盤雞,是放咖哩的,現在知道應該不是正宗的了。手抓飯很香,很可口,當然我們並非真的用手去抓,而是一人一個勺子。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