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隨筆(一)

作者: outdoor3

導讀天池,去時陽光明媚,早一天向下來的朋友打聽過,把厚衣服都精減了。半道,雨來了,涼意緊隨。雨衣是有的,原本鋪地用的。 從車上哆哆嗦嗦地下來,一切都灰蒙蒙的,天和水。那著名的池子,湖面海拔1980米,呈半月形,南北長3400米,最寬處1500余米,平均水深40米,最深處達105米。 在海般的湖前立了立,風夾著雨,使勁往臉上、脖子裡灌。無心觀景,鑽進一氈房,要� ...

天池,去時陽光明媚,早一天向下來的朋友打聽過,把厚衣服都精減了。半道,雨來了,涼意緊隨。雨衣是有的,原本鋪地用的。

從車上哆哆嗦嗦地下來,一切都灰蒙蒙的,天和水。那著名的池子,湖面海拔1980米,呈半月形,南北長3400米,最寬處1500余米,平均水深40米,最深處達105米。

在海般的湖前立了立,風夾著雨,使勁往臉上、脖子裡灌。無心觀景,鑽進一氈房,要了一小壺奶茶,四處都是風口,吃著哈密瓜,依然瑟瑟。主人來了幾趟,見我們還是沒什麼需要,臉色開始僵硬。

我們知趣地出來,雨更大了,鋪天蓋地地砸下來。無奈,我、大個與兩重慶女孩巧和娜躲進一白木屋,主人浩正在與一群同學大撲克,招呼我們隨便坐。

下午,雨終於停了。天微微撥開一條線,透出星點的陽光。我們一下子激動起來,衝上了一觀測站的鐵塔。

天池略帶上蘭色,夾著一道道灰色的變幻,不安分地漾著浪。天還是密布烏雲,重重地壓在山的小白帽上。白並不純,深重的墨青色使勁往外躍。山上一塊塊松林子密匝匝的,如毛茸茸的青苔,組成奇型的圖案。

針葉松,是天池的一大寶,筆直如塔狀,池邊的松枝葉舒暢地展開,越往高處,樹越瘦。時常在一片蒼翠中,能尋到一兩株光禿而枝搭拉的樹,這些便是死樹,只有這些樹經批准可砍伐造屋。

游人漸漸少了,我們四人決定留下。很久以來,我的新疆夢就在天池,後來才發現太熱點便遷徙。

沿著池走,入畫。我喜歡在風景中照很小很小的人,既占了人該占的份額,又表明到此一游。

北海,山間一大片的草原,順著木屋、氈房入了林子。幾頭牛在悠閑地啃草,新疆的牛不像江西老家尋常的瘦骨嶙峋的老黃牛或黑壯的大水牛,是多彩而胖乎乎,耳朵尖尖,尾巴毛毛,有白的、花的,即便是黃的,也如兒童樂園的玩具牛。小馬、小羊、小狗、小鹿都特惹人憐愛,干淨且伶俐,卻常讓人分不清到底是什麼動物。

四處靜悄悄的,馬吃草的“茲茲”聲彌漫在空中。“塔塔塔”從山上的林子衝下幾匹駿馬,迎著我們打住。略談了一會價,我們各上了馬。我的馬很帥,個頭高大,頭神氣地揚著,腦門還有一記白斑,據說剛拿了牧民大會的第六名。哈薩克導游葉力肯告訴我們他是新疆大學政治系的學生,我驚呼了三聲“真的”。天池的牧民中也有大學生,感覺像在渺無人煙的地帶碰到了一個久違的朋友。

剛下了雨,山上的一切都是綠油油的,充盈著一中恣意的生機,從大樹、小草、羊兒,甚至葉兒的經絡都是不經雕琢的哲。

我十六歲那年的至高理想就是草原上的牧羊女。我一直考慮的是,我該騎一匹大白馬還是小紅馬。或許晴天,藍天碧野白羊白馬我;陰天,我的小紅馬如閃電一般在烏雲中穿梭。

葉說,他們這裡一個村莊專門選出一個人給大家放羊,其他人家把羊寄放,就羊的只數付錢,1只1元1個月,還有專門放馬、放牛的。葉答應給我尋戶放羊的,在山裡頭,呆多久都行。葉知道我也不過說說而已。回歸自然對我來說是一種奢侈,今生注定是都市人。

路蜿蜒而上,顛得興起,峰回路轉,又是無盡的滑入蓬勃的綠中的路。路,是名副其實的馬路,只有馬蹄子印。

到達一個大山谷的時候,太陽已經走了。大氈房裡,女主人熱情地招呼我們奶茶和馕。一個男子應我們要求彈起了冬不拉,這是一把用松木做的琴,腹呈梨型,頸細而長,有點像三弦。他斜抱著琴撥弄,並不很善琴,琴聲小而澀,隨著幾聲和唱,卻出了幽怨。這大約也算阿肯彈唱,這些年阿肯已經很少,特別新一代不再熱衷於這種古老的風俗。他們說,冬不拉太單調,就算吉他的表現力也強多了。

王子冬不拉與牧民阿肯的傳說隨風而逝。

晚上,我們借宿在浩的白房子裡。早上起來一拉開窗簾,山頂全覆上了厚厚的雪,如聖誕老人的白胡子,明晃晃地直刺入眼簾。昨晚下了一夜的雨加雪。

天空一半澈藍,一半是烏雲肆虐地掙扎。天池包容著天上的紛爭,灰、藍、黃、綠地變著膚色,“水至清則無魚”,一池雪水也並無任何水生動物。心靜如水,天池是一潭深水。當太陽輕輕地一觸池,我卻看見了天池從心底湧上的笑,蕩漾著,充滿了整個世界。

經過一夜風雨雪的洗禮,天池很靜,沒有什麼乍到的游人。馬終於能加入牛羊悠閑逛步的行列,不用干活的好天氣,曬太陽吧。它們的主人可沒有這份閑情,沒有生意,斷了財路,今天天氣千萬要好起來,給明天一個指望。

游船停了,拉客的嚷嚷也不大有,天池越發嫵媚。我躺在一向陽的山坡上,看天看水看小動物。

天池像一魔幻鏡,一點風,一點雲,一點陽光,都用水紋與顏色記錄,隨著天空漸漸地透澈。

又遇上了葉,相約明天上天山,采雪蓮。


精選遊記: 烏魯木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