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自行車環游太湖散記

作者: 潑皮牛二

導讀N年前的四月十二日至四月十九日,我和同事小梁騎車環繞太湖旅游考察。途經江,浙,滬的青浦,朱家角,黎裡,震澤,南潯,湖州,宜興,陽羨,丁蜀,馬山,無錫,常熟十余個市,縣,鎮。飽覽了太湖沿岸秀麗的山川河湖風光,領略了江南水鄉濃郁的古意和鄉情。在五百二十多公裡的的路途中,無論是騎行在公路上,還是留宿在鄉村中;無論是平原的水鄉小鎮,還是山區� ...

N年前的四月十二日至四月十九日,我和同事小梁騎車環繞太湖旅游考察。途經江,浙,滬的青浦,朱家角,黎裡,震澤,南潯,湖州,宜興,陽羨,丁蜀,馬山,無錫,常熟十余個市,縣,鎮。飽覽了太湖沿岸秀麗的山川河湖風光,領略了江南水鄉濃郁的古意和鄉情。在五百二十多公裡的的路途中,無論是騎行在公路上,還是留宿在鄉村中;無論是平原的水鄉小鎮,還是山區的丘陵茶場,一種新鮮的愉快感伴隨著眾多的聯想,不時地掠過我的腦海。這次騎車千裡的行動,我對自己的總體實力常常有一種自豪的感覺。我願把這一切記錄下來,作為一個回憶和紀念。一、夢的實現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開始喜歡上了旅游。

也許,是那次雁蕩之行給我留下了太多的、富有詩意的浪漫情調?

也許,是北京的蜜月旅行給我留下了永不磨滅的溫馨的回憶?

也許,是有了新相機使攝影創作給旅行賦予了新的內容?

也許,是祖國秀麗的山河總令我向往不已,總欲前往一睹為快?

也許••••••

旅游的熱情,使我制定了許多計劃,在眾多的旅游計劃中,一個騎自行車環游太湖的設想成熟了。

太湖是我國的五大淡水湖之一。湖體面積二千四百六十平方公裡,寬五十五公裡。南北長六十八點五公裡,湖面略呈圓形,湖岸線長三百九十三公裡。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稱它為“震澤”,「周禮』稱它為“具區”,此外,太湖還有“笠澤”,“五湖”等別名。

為了作好這次旅游,我進行了周密的計劃,一切與太湖有關的資料都收進了我的備忘錄。漸漸地,“萬頃煙波湧青峰”的太湖在我的腦海中的印像越來越清晰了。沿途千余裡的那些水巷縱橫,古橋飛渡,貼水成街,就水成市的江南水鄉;與吳越史跡融為一體。蒼茫,古樸,清幽,秀雅的歷史名城以及花果滿山,茶竹似海的太湖群山常常縈繞在我的心頭。

春暖花開,大地顯出一片勃勃生機,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太湖的波濤常常湧進我的夢鄉••••••

有時,是一叢叢碧青的蘆葦,有著姑娘一般苗條的身材••••••

有時,是一片帆影。出沒在水天交接處,遠遠地牽動著我的情思••••••

有時,是湖畔上的一條小路,曲折盤繞,一直伴我從江蘇進入到浙江地界••••••

有時,又是連天的波濤,一個浪頭把我托到半空,仿佛要飛去似的••••••

這夢,時時在催促我早日啟程。

今年四月,我的夢終於成為了現實,當我和小梁騎車從電力公司的大門馳出時,在我的心裡也揚起了一面帆,在我的心裡,奔湧著太湖的浪••••••

二、滬平路上

春風有情,向往以久的騎自行車環游太湖的旅行,終於開始了。

騎車馳上新修的虹橋路,兩旁鮮花盛開,綠樹成蔭。聳立的高樓,顯出了遠東大都市的雄姿;高大的塔架,展現出城市建設的新篇章。我不由得想起了在去年夏天為改建虹橋路數千建築大軍及我們供電工人冒暑揮汗苦戰的情景。虹橋路能夠成為上海目前最漂亮的道路,有我們的一份功勞啊。

三公裡如花似錦的道路很快便騎完了,青滬公路躍然來到了我們滾滾向前的車輪下。

郊外的公路,平直修遠,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思。青青的麥浪在春風裡起伏。金黃的菜花飄灑著幽香,春風輕柔地推著我們前行。

穿過青浦縣城,越過朱家角鎮,滬平公路上車稀人少。一條大河在我們的右方與公路平行,河上船只往來運輸繁忙;連續下了半個多月的陰雨的天空,偶爾也露出一角藍色,投下幾縷陽光,給我們的此番出游壯行色

公路漸漸地貼進了澱山湖。這時,它穿越在江南的水網地帶,時爾曲折,時而起伏。有時,一公裡之內有三四座橋梁。當我們奮力踏上橋頂,再翩然而下時,真像有一種飛翔的感覺。

過滬平公路62公裡處,公路昂然西下,告別了澱山湖。路旁綠樹成蔭。過了金澤關口,遠望公路,樹蔭宛如城門。馳近,只覺豁然開朗。一條寬暢平坦的大道伸展向前。道旁的路標告訴我們已經進了江蘇省界了。我們一鼓作氣,一陣旋風般地騎行,終於在下午三時余,到達了江蘇吳江縣的黎裡鎮。這一天共騎行了89公裡。

黎裡是一個具有很濃的江南水鄉氣息的小鎮。它與吳江的同裡,吳興的織裡,常熟的古裡,共稱江南“四裡”。歷史上,由於江南運河的支流穿越而過,使它曾是一個繁榮的古鎮。同時,它還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柳亞子先生的故居。我們在這裡參觀了正在修繕中的柳亞子故居,又沿著貼水成市的河街瀏覽了了一遍,最後,又闖入了一戶正在辦喜的農家看熱鬧,從一個側面了解了農家人現在的生活水平。說真的,從新房的擺設來看,還真的要超過我們上海的水平呢。

我們在黎裡旅館度過了自行車旅行的第一個夜晚。

三、從黎裡到湖州

根據當地老鄉的指點,我們決定從小路到平望鎮,這比走公路要近一半路。出黎裡鎮西,過了瑪瑙庵橋,一條寬一公尺余的水泥小道便蜿蜒伸展於開遍金黃色油菜花的田野之中了。車行其間,好似在金色的海洋中的一葉輕舟,遠處的村莊,恍然就是大海中的島嶼了。使我們充分體驗了到達鄉村的田野中那種令人愉悅的快感我一邊哼著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的主題,一邊輕快地騎行,不到半小時,便到了平望鎮。

由於時間所限,我們在平望鎮沒有停留便出穿鎮而過,騎行在平望至南潯的平南公路上。沿平南公路騎行16公裡,便來到另一個江南水鄉---震澤鎮。

沿著流水青青的小河,漫步向東,熙熙攘攘的集市,富有特色的明清建築隨處可見。穿過街市,一座古老而雄偉的寶塔就在眼前了。即震澤慈雲塔。慈雲塔六面五級,造型精美。據記載,慈雲塔最早是在三國孫吳赤烏年間由孫權之妹,劉備之妻而建,至今已有1740年歷史了。至北宋年間,徽宗之女慈雲公主避難震澤,為保佑其父能平安而歸,便重新建造了此塔。從此,慈雲塔之名便流傳至今了。

在慈雲塔前,還有一座年代久遠的石拱橋---禹跡橋。古橋與相映,代表著一個過去的時代,而橋下麻溪不息的流水,又連接著現代和未來。站立橋頭,跳望四周,千年古鎮正煥發著青春的活力,在感嘆滄海桑田的同時,也感受到了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力。

從震澤鎮繼續西行9公裡,我們跨越了江蘇省,進入了浙江的首富之鎮,著名的江南水鄉---南潯。

水鄉南潯的絲綢工業與商業,在近百年的經濟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名。南潯又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水鎮。不論鎮內鎮外,皆以水路為脈絡。外環內繞,三步一橋,五步一拱,沿河廊屋,修直平遠。由這些組成的水鄉風光,確是輪回曲折,虛實交融,而白牆灰瓦,竹影花香,則恬靜宜人

南潯還是一個園林名鎮,其地位僅次於蘇州和揚州.我們騎車沿著街河南行,河上那些古色古香的小橋,河邊整齊的台階,河邊遮風擋雨的廊屋,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美好的印像.小梁說,他是第一次領略到如此濃郁的江南水鄉風味.想不到南潯竟是這樣美.及至我們過了南柵萬古橋,到達南潯園林的代表作---小蓮莊時,更使我們驚嘆不已,大喜過望.

小蓮莊是清末二品官光祿大夫劉鏞的私人花園和家廟,始建於一八八五年,占地二十七余畝.分外園和內園.外園有十畝荷花池,沿岸布置有各不相同的樓謝亭閣.荷花池西側有畫棟雕果的長廊,嵌有名人的墨跡碑刻.正如園林學專家陳從周先生所描述的"大園繞水,汪洋數傾,荷葉萬柄,或無外牆,環水障之,山石繞池而迭,亭踮山而謝依水,錯落有致,具界而不界,隔而不隔之意."內園則以數百塊太湖石壘成的假山為中心,可遠眺田野,邁步河池,充分體現了江南園林的特色.

我們從內園到外園細細的游覽了一遍,小蓮莊的清靜雅致,為別的園林所不及.我們在四周臨水的"淨香詩窟"中飲茶品茗,真有點把酒臨風,喜氣洋洋的味道.

與小蓮莊一溪之隔的是嘉業堂藏書樓.其藏書之豐,可與寧波天一閣相齊.現已成為浙江省圖書館藏書樓了,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藏書樓的四周清水環繞,庭院的林木森森,曲經通幽.假山,石筍,亭台,小橋點綴其間,寓藏書樓於幽雅的遠景之中.可惜其不對外開放,使我們只得隔溪興嘆了.

我們在南潯盡興地游玩了一通,在鎮上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後,便勁頭十足地沿南湖公路向33公裡外的湖州出發了.

南潯至湖州的這一段公路,緊挨著寬闊的古運河河道.兩岸都是整齊的石砌幫岸,十分考究.河邊纖道依稀,使我們仿佛看到了南潯這個江南首富之當年舟輯往來,運輸繁忙的盛況.我們沿河騎行,與河中行駛的輪船比賽著.不知不覺間,見到遠處地平線上隆起的山脈,河道蜿蜒伸入山中,白雲朵朵,風帆點點.不多久,我們便到了蠶鄉湖州了。

這一天行程69公裡,是整個行動中感覺最好的一天。

四、蠶鄉湖州印像

湖州,以北臨煙波浩渺的太湖而得名。它為於浙江北部的杭嘉湖平原。北瀕太湖,西望莫干山。天目山脈從西南方向逶迤而來,在湖州的西面,西,西北面形成了一個千峰競秀的半圓形碧玉環。東西則地寬天闊,平原坦蕩。言溪,笤溪伸出溫柔的臂膀,擁抱著這片碧玉似的土地。這裡,河塘如鏡桑成林,形成了“小市千家聚水濱,輕舟日日往來頻”的魚米之鄉。

湖州原是吳興縣,隨著其經濟的發展,使其成為了一個地市規模的城市。湖州市的絲綢業,在浙江省乃至全國都具有較高的地位。唐朝詩人王建的詩“雨裡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閑著中庭葩子花。”寫出了湖州農村蠶鄉的真意。

如今的湖州市已是一個初具規模的城市了,市內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一片興旺的景像。

湖州也是一個歷史名城,且不說城外的奇峰,黃龍宮,僅城內就有蓮花莊,鐵佛寺,飛英塔等文物古跡。其中以飛英塔最為著名。

飛英塔雄峙在湖州市東北角,原名舍利石塔。飛英塔由內外雙塔組成,形制獨特,為國內外所罕見,故飛英塔亦有天下奇塔之稱。飛英塔的內石塔始建於唐中和四年(公元884年),重建於南宗紹興二十四年。遍體雕有佛教造像及精美飾紋,並有年代題記。整坐內塔,既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同時也是一部完整的佛教史。外塔始建於宋開寶年間(公元968-976)外塔為一個巨大的木結構塔罩,有37層,65丈高,內壁有三層望台,可以觀賞石塔,外塔每層都設有平座和攔杆,可以了望。

我們在一大早便趕到了飛英塔,等了近一個小時,誰知到了開門的時候竟免戰牌高掛,上午暫停開放。後經與他們協商,看在我們路遠迢迢的份上,才破例讓我們進去觀賞。飛英塔已在86年剛剛大修了一次,塔旁設有陳列館敘述了飛英塔的歷史變遷過程。塔的雄偉壯觀,奇巧獨特,確實是少有的。使我們增長了一點見識,飽了眼福。據專家預言,這座塔在佛教史,建築史和雕刻史上都將占有一個席位。這座塔不僅是湖州人民引以為豪的,而且也是我們民族文化的一件珍寶。

離開飛英塔後,我們又騎車前往湖州的鐵佛寺游覽。

鐵佛寺建於北宋天聖三年,現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供有鐵鑄觀音像而得名。鐵觀音造像高二米十五,重約一噸半,身右向側立於蓮台,面容端莊,姿態優美。衣褶流暢簡練,前承唐代豐滿之遺風,後開宋代俊麗之光聲。雖近千年而不鏽濁,反應了我國雕塑藝術高超和鑄造冶煉工藝完美,是一件罕見的古代藝術珍品

在鐵佛寺內尚有元代書法家趙孟附所書的石碑,日本銅鐘及唐代經幢等。

在湖州,我們還品嘗了著名的點心,湖州的千漲包子。湖州的千漲包子以開洋,干貝,芝麻,鮮肉為餡,外以黃豆百頁層層繞包,以鮮湯煮熟,佐以粉絲湯而食。味既鮮美而價又頗廉。令我們吃了還想吃。因浙江一帶稱百頁為千張,故名千張包子。現在上海也有些店也號稱有正宗的千張包子供應,但其味畢竟與湖州的相去甚遠了。

湖州的水陸交通發達,公路北通南京,東連上海,西接安徽,南達杭州,並有杭長鐵路過境。有水路通往杭州,上海,離莫干山也很近。但湖州對於旅游資源的開發很少,有影響的旅游點不多。在太湖風景區的沿岸,湖州尚是一個有待開發的旅游處女地。

五、從湖州到陽羨

出湖州市,沿寧杭公路向江蘇宜興進發。我們的環太湖旅行,今天才開始真正見到了浩渺的太湖及其西岸的風貌。

離湖州市不遠,公路便起伏在天目山余脈的小丘陵中。時而上坡,時而下坡,不多時就騎得一身大汗。在寧杭公路105公裡處進入長興縣境後,公路兩邊多采石場,運石的車輛,拖拉機穿梭往來,噪音震耳。坡道連續,有時碰到修路的路段,坑坑窪窪,亂石嶙峋,騎行的難度也不小。由於坡道多,體力消耗也很大,這一天的行程,是整個行程最吃力的一天。

過長興縣城12公裡,公路開始靠近了太湖。騎在車上,時隱時現地可以看到公路右邊一片空曠及閃亮的,鏡一般的湖面。

我們在臨近江、浙交界處的夾浦鎮吃了一頓鮮美的鱸魚湯後,便來到了太湖岸邊長滿青草,種著小樹的小道上。

這裡是屬於鄉野之地的太湖,那彎曲延伸的小道,就像是時常圍繞在我夢中的那條小道,它從浙江的地帶通向江蘇的地界。瀕湖的一邊,蘆葦叢生,在微風裡搖曳,就像姑娘苗條的腰兒在擺動;遙望太湖,天水一色空闊安靜中蘊藏這恢宏熱烈。這時的太湖又是溫柔的。一只翠綠的小鳥在蘆葦上悠閑地梳理這羽毛,那脆生生的啼唱,也仿佛滋潤這太湖的柔情。不知誰家養的鴨子,竟也到太湖中嬉戲來了。而小路的另一邊,則又是廣闊的田野,麥苗青青,菜花金黃,顯露出一片勃勃生機。微風吹來,金波綠浪,仿佛是一個彩色的湖。這鄉野中的太湖,就像一個天然去雕飾,清水出芙蓉的美麗的村姑,顯出一種樸素的美,沉靜的美。我們仰躺在湖邊的草地上,手枕著頭,遙望長空,任思緒漫無邊際地遨游,享受這沒有煩惱的田野情趣,真是妙處難與君說。

我們在湖邊的小路上盡興地遨游了一番,休息了片刻之後,又繼續趕路了。從夾浦至江蘇父子嶺一段,公路依山伴水,一邊是風景宜人的太湖,一邊是一家緊挨著一家的飯館,店主人都站在門口或路上殷勤的招呼著南來北往的過客。記得前些年乘車到外地,一路上總有些荒涼的感覺。這次出游前,還擔心會碰到前不巴村,後不著店的尷尬場面。現在看來,這種擔心完全是多余的了。就在這些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漫長公路沿線上,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的飯店旅店,不正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農村的興旺和繁榮嗎?

行9公裡過父子嶺進入江蘇省,新修好的公路平坦地舒展在平原地帶上,復行14公裡,就到了陶都--宜興的丁蜀鎮。

沿寧杭公路自北向南,有三條公路在丁蜀一帶與寧杭公路相交。第一條通往善卷洞及安徽廣德,第二條通向張公洞,第三條通向新開發的慕蠡洞。除第一條是省際公路外,其余二條都是簡易的鄉村公路。我們原訂的計劃是到丁蜀鎮宿營。但那迷人的洞天世界,幽靜的丘陵茶場,強烈地吸引著我們。況且當時覺得體力尚有余勇可賈。於是便臨時改變計劃,偏過車頭,踏上了去慕蠡洞的公路。

這是一條砂石公路。開始階段倒也沒覺得什麼。路旁竹影婆裟。時而,從遠遠的山林中,流出一條條小溪,穿路而過。溪水清澈涼爽,跳下車洗洗手,擦把臉,使人感到非常舒服。待騎出5公裡余過了湖滏鎮,那路便漸漸的伸進了山的腹地。連續不斷的上坡路,累得我們氣喘吁吁。有些坡度特陡的地方,還不得不下車推行。這一段艱難的上坡路,我們走得好辛苦,從寧杭公路口騎行到慕蠡,雖然僅13公裡,但我們足足花了一個半小時才到達。

慕蠡洞是新近才開發的大溶洞,其面積之大,游覽路線之長,在宜興的洞天世界中獨占鰲頭。全洞共分為六個部分,其中最後部分為水路,獨具特色,由於行色勿勿,只能是走馬觀花,粗粗地瀏覽一番。就又繼續趕路了。

當我們騎行4公裡到達靈谷洞附近的陽羨茶場招待所時,住在那裡的上海人都發出了驚異的叫聲,招待所的經理也甚為驚訝,連聲說“不容易”。還說要給我們以優惠的待遇。這一天,雖然路程僅70公裡,但由於坡道較多。是我們在整個行程中最感吃力的一天。

六、月夜陽羨山

我們在陽羨招待所吃好飯,洗好澡,夜幕便降臨了。陽羨的靈谷洞是我們這次出行最高,最遠的一點了。山間的夜,溫馨,迷人。我顧不上一天的勞累,漫步在山間的小路上,感受著山間撩人情懷的寧靜、安逸的氣息。

十五的圓月慢慢地升起來了。照著山坡上一叢叢的茶樹。山道旁挺立的水杉,好似亭亭玉立的少女,隨著山風輕輕起舞,接受著那如水的月光溫情的撫摸。

月光如水銀般地泄在地下,一切都朦朦朧朧地顯現出來,把山間美麗的夜色展現在我的眼前。

此刻,我情不自禁地輕輕的唱起了《十五的月亮》。思緒忽然如浪般地在我的心頭奔湧。漫步在朦朧的月光下,我想起了親愛的妻子,可愛的女兒,也回想起了青年時代的許多往事。中學時代無憂無慮的生活,一切都想知道的心態,同學之間真摯的友誼以及藏在心底的戀情,大學時代如飢似渴的學習,深感時代重任的慷慨激昂以及現實生活中的挫折•••,一切都似遠似近,出現在我的眼前。往日的歲月,往日的夢幻,如過眼雲煙,轉瞬而逝。轉眼間,已是過了匆匆數年。自從進入了自己的工作崗位,總覺得自己像是變了一個人。為了與周圍的環境保持一種生態平衡,常常不得不將一個真正的自我深深地隱藏起來。於是,那一個個色彩斑斕的夢便如肥皂泡一樣的破滅了。想到這些,不由地使人發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的概嘆。當我在月光下漫步,四周的霧氣從茶樹叢中裊裊升起,迷迷蒙蒙間,我覺得自己真的超脫了。那許許多多的不快和煩惱,都隨著陣陣的輕風吹去了。持久的夢,難訴的秘密都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談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隨著歲月的流逝,青年時代的狂熱和激情,現在只有一些溫熱的微波了。現在已經逐漸學會用一種冷靜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一切了。知足者常樂,我大可不必去艷羨別人的榮華富貴。在做好自己的工作的同時,朗風吟月,遨游於山水之間,憑高登臨,縱覽祖國的河山之美,也是人生一大樂事。

月光下的陽羨山,一切都是令人著迷的。處於太湖西岸的陽羨景區,以其神奇動人的洞穴世界、精美奇巧的陶瓷藝術而引人注目,而幽靜迷人的山間月夜,更使我難以忘懷。

七、進軍馬跡山

清晨,我們告別了陽羨茶場招待所。原來打算在靈谷洞一游,但等到八點還是沒有開門,為趕路程,只得上路了。順著山勢俯衝而下,幾乎沒花什麼力氣,就來到了陽羨新開放的景點--玉女山莊。這是一個以山林野趣為特色,具有悠久歷史的風景名勝。景區的面積約十六公頃,游程約二千余米,分為玉陽洞天和玉潭凝碧兩部分。玉陽洞天是地表石灰岩風化形成的地貌,山雖小而氣勢不凡。山中怪石林立,奇洞連珠,青藤古蔓,穿石繞樹。我們迎著早晨初升的朝陽,負著行囊,一路上見群石欣舞,竅穴穿透。其中的三朵石芙蓉,尤為壯觀。盤旋而下,則移步換景,有三珠洞,飛雲洞;再曲折而上,則有集靈谷,會仙壇等。細看周圍的石景,有的高聳挺拔,有的散臥起伏。從會仙潭繞過一片竹林,便到石峽。石峽是一個深邃狹窄的石縫,我們背著背包擠擠擦擦的行走頗為困難。從石縫中仰望,可見一線藍天,故石峽又稱一線天。整個玉陽洞天的景色,就像一個很大的山水盆景,處處置得小巧玲瓏,走不多時,便一圈兜遍了。

由石峽經環玉岡就到了玉女潭。潭的四周樹木蕭森,綠蔭重重。潭頂石梁橫臥,猶如一橋飛架。玉女潭的潭水碧藍晶瑩,可算作是陽羨的一寶了。

由於連日趕路的疲勞,加上前面還有漫長的路途有待征服。為了保存體力,我們只能在玉女山莊匆匆一游。但是玉女山莊小巧玲瓏的景色,玉女潭湛藍凝碧的景色,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像。玉女山莊為荊溪十景之一。並被譽為陽羨佳境,以此為首的美名,確實有著其獨到之處。

從玉女山莊金牛門而出,順山坡而下,便是有名的張公洞了。

張公洞經過多年的經營,與山上的靈谷洞、慕蠡洞,玉女山莊等處比起來,要顯得繁榮和熱鬧得多了。同我六年前來此的情景相比,也是當刮目相看了。張公洞的奇妙在於洞中有洞,洞中復有洞,洞中復有洞中洞。七十二個大小洞穴,洞洞不同,洞洞有奇。至於眾多的美妙傳說及洞中的各種奇景,這裡也就不再一一贅述了。

離開張公洞下行六公裡,便是陶都丁蜀鎮了。因時間有限,我們只參觀了宜興陶瓷陳列館。陶瓷陳列館是一座具有民族風格的琉璃瓦大廈。它猶如一幅瑰麗的畫卷,展現了一萬多件古陶珍品和現代陶瓷的佳作。全館分設十個展廳,陳列了被譽為“五朵金花”的紫砂、均陶、青瓷、精陶、彩陶以及千姿百態的美術陶,富麗堂皇的建築陶,性能優良的工業特種陶。這些陶瓷制品件件絢麗多姿、形美質堅,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倘佯於這個陶瓷世界裡,仿佛置身於藝術的殿堂,可得到知識的啟迪和美的享受。

從丁蜀鎮沿寧杭公路北行14公裡便是宜興城。我們在宜興城吃好午飯後,便開始了艱難的裡程。從宜興至無錫縣的閭江,道路很好走,路程也僅40公裡,但由於是頂風,所以騎行起來相當費勁。埋頭騎了三個多小時,從宜興進入了武進縣。再往前,在武進縣與無錫縣的交界處,有一處年代久遠的古跡--闔閭城遺址。

闔閭城建於春秋時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了。公元前514年,伍子胥伐楚歸來,吳王闔閭令其築城,大功告成以後,就用吳王闔閭的名字命名為闔閭城。

闔閭城現遺址猶如長堤,橫臥在綠色的海洋中。在軍事上,這是個易攻難守之地。古吳國在閭江設防築城,進可攻,退可守,控制了軍事要地。

在古城遺址的周圍,現有村莊,分別叫做城裡城外。這裡是無錫、武進二縣的交界處,城外是武進縣,城裡則是無錫縣。

我們登上古城的遺址,極目四望,想找出一點吳越故國的痕跡。但見到的只是浩淼的太湖,蔥郁的群山。連腳下的古城牆,也開滿了金色的油菜花。二千多年的滄海桑田,變化有多大。而闔閭、子胥當年的文治武功,終究不能與現代文明的巨大力量相比較的。

過闔閭城二裡許,就開始進入馬山了。

在這一天裡,我們共騎行了80余公裡。沿途瀏覽的風景古跡是整個行程中最多的一天,也是收獲最豐的一天。

八、悠悠馬山情

當我們騎行到闔閭城時,本來已是感到精疲力盡了。原准備在閭江宿營的。然而,當我們到了那條通向馬山的三岔路口時,只見連續十多座曲拱橋,把馬山島與陸地連在了一起。公路越過浩渺的太湖,就像杭州橫穿西湖的蘇堤一樣。我們在美景的鼓舞下,忽然之間好像渾身有勁了。於是,我們又一鼓作氣地騎到了馬山的中心古竹鎮。但是由於古竹鎮地處馬山的腹地,距風景點尚有15公裡之遙,因此,我們又鼓起余勇,向馬山的風景最佳處龍頭渚而去。

時值黃昏,斜陽掛在山頭。翻山越嶺,行進在環湖的公路上,處處可領略到山水之妙。湖灣內一片靜碧,小島在碧波上投下了清晰的倒影。秀美的空山野色,使我們再也感覺不到長途騎車帶來的疲倦了。

馬山原是太湖的第二大島,圍湖造田之後才與陸地相連。五十七座山峰不僅形成許多幽谷深烏,奇石清泉而且環回顛連,相擁入湖,形成風景各異的湖灣,而一處湖灣,便是一軸山水畫。

行至龍頭村附近。路邊有一座亭子,我們下車一看,原來是一處奇特的古跡--戰鼓墩。這是一個奇特的土墩,用腳一踩,便會發出如擊鼓一般的咚咚聲。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為報殺父之仇,親率精兵伐越.越王勾踐聞訊後,亦統帥水軍結集於拖山一帶,布陣結營,准備決一死戰.翌日,雙方在湖上殺得天昏地暗,夫差在戰鼓墩上擂鼓督戰,使得軍心大振,終於一鼓作氣的擊敗了勾踐.勾踐夫婦從此被虜為臣奴,開始了臥薪嘗膽的生涯.

我們登上了戰鼓墩,用腳踩踏著,土墩發出咚咚的聲響,使我們仿佛聽到了當年激戰的喊殺聲,緬古懷今,令人感慨萬端。

離開戰鼓墩後,沿著太湖曲折宛行,到達龍頭桃花村時已經夏令時六點多了,膳宿尚未著落。正彷徨之間幸遇桃花村中一王姓老鄉。他在鄭重其事的驗看了我們的證件後,便熱情地款待了我們。留宿待飯,使我們得解後顧之憂。近七點,我們棄車步行急忙趕往龍頭渚游玩。翻下山崗,越過橫跨湖灣的長橋,沿著太湖岸邊曲折的小路攀援而行。將至龍頭渚時,登上山崗,只見一輪紅日正慢慢地溶入湖中。湖中的湧浪,輕輕地拍向岸來,在陽光的反射下,將遠山化作了一痕空靈的剪影,如古代美人的娥眉。西下的夕陽,把水天間染上了一片金紅。此時,遠山、浪跡、雲朵、島嶼的輪廓處在強烈的明暗對比中顯得越發鮮明起來,使得整個畫面更為濃郁沉著,一組褐色的群石,起伏伸入水中,從遠處看去,宛如一個蒼虯的龍頭。而背後起伏的群山而組成了龍雄渾的身姿。我們在這一片空曠的山野湖畔,盡興地賞玩著龍頭渚無限的風光,欣賞著太湖向我們展示的如此輝煌的一頁,心中充滿了歡樂之情。

從龍頭渚回到桃花村王姓老鄉的家中,天已黑了。我們在他家裡吃了晚飯。飯後,我們和老鄉閑聊。從他家的住房和擺設來看,也可算是小康水平了,從閑聊中得知,王老鄉二兒一女,生活甚是殷富,女兒、媳婦都在鎮上的紡織廠工作,老漢家裡承包了山林,園地和魚塘,屋後就是一片桔林,屋前幾樹桃花尚在盛開。說起自己現在的生活,老漢頗為自得,令我們這兩個捧鐵飯碗者亦自愧不如。

夜晚,明月照窗前,從窗口望出去,太湖泛著銀色的波瀾,我們伴著太湖的濤聲,安然地入夢了。

一覺醒來,顧不得吃早飯,便到龍頭渚趕早去了。

清晨的龍頭渚在我們眼前展現了別樣的風姿。

眼前的太湖煙波浩渺。一望無際。雪滔煙浪在龍頭前方的湖面交彙奔突,驚濤拍岸,盡失昨夜湧浪的溫柔。龍頭渚此刻磅礡的氣勢,使我感謂不已。

歸途中,沿著湖邊的小路慢慢的游蕩,初升的太陽穿透雲層,使得遠方的水面五光十色,引人入勝。

我們在王老漢的家中吃了早飯後,並為他家裡的人照了幾張像留作紀念。大家依依惜別,我們又騎車踏上征程了。

沿著馬山的環島公路,我們一路瀏覽了鈕頭渚、西鈕村、千年古銀杏、許叔微故居等處。最後,穿過燕尾洞,越過馬山鎮,踏上了去無錫的道路。

我們在馬山雖然只逗留了二十多個小時,但是馬山給我留下的印像是整個行程中最好的。那種“沙渚依依雲不動,風煙漠漠鳥飛回”的詩情畫意,那撩人情思的春秋遺跡,以及濃郁的鄉野氣息,淳樸的鄉鄰之情,都使我難以忘懷。以後若有機會,我還要再來馬山島。再上馬跡山,來尋找一番這次沒有找到的馬跡石以及許多珍藏著的畫卷。我渴望著再次來此重游,將馬山這冊山水畫卷盡情的飽覽。

九、常熟漫步

出馬山,過太湖十八灣,穿過太湖之畔的一顆明珠--無錫,沿著滬宜公路繼續前行,便是常熟城了。

常熟的風光在江南的靈山秀水中獨具一格,向有“十裡青山半入城”的美譽。常熟具有悠久的歷史,遠在商周時期就已存在了。常熟城的周圍風景秀麗,湖泊似鏡。有名的“湖甸煙雨”景區現已修復,成為太湖景區的一個組成部分。常熟的城裡城外,文物古跡眾多,如春秋戰國時期的仲雍墓,言子墓,林木深秀的虞山公園;玲瓏小巧的燕谷園等等。但我們最感興趣的還是常熟城外的興福寺和虞山上的劍門奇石。

興福寺系齊粱古剎。又名破山寺。座落在虞山北麓的幽谷間。我們在黃昏時分,步著落日的余韻,輕輕的走入寺中。此時,山門剛關,寺內非常安靜,把白天的喧囂都趕出了門外。這樣,才能使我們充分地領略到那種“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妙處。走進大雄寶殿,鐘磬聲聲,更顯得遠離塵囂,宛如進入了仙境一般。走過曲徑,穿過回廊通月洞門,來到“君子泉”旁喝上一口泉水,仿佛覺得人也高尚起來。等上日照亭,觀山寺全景只見清靜幽曠,目接空翠,使人神爽欲飛。

我們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走出興福寺的山門,沿破龍澗步上山崗,在愈來愈濃的暮色中,向虞山頂峰的劍門挺進。

此時的山林中,一片寂靜,渺無人跡,唯有山鳥時鳴春澗中。我們健步如飛,快速的向上攀登著。破龍澗相傳因龍鬥山崩而成。在暮色中,我們步過了羅漢橋,橋面竟是十余噸重的整塊山石。難怪人們要相傳此橋為羅漢所造了。

我們在幽靜的山林裡匆匆地走了半個多小時,終於來到了雄奇峻險。絕壁凌雲的劍門。

劍門座落在虞山西部,崖上石壁裂成兩半,相傳是吳王夫差試劍之處。當我們登上劍門時,天空僅剩最後的一絲晚霞。展目四望,眼前是一片無垠的江南平原。良田纖陌,河網縱橫,燈火點點。周圍奇石聳立,煙嵐高曠,使人心曠神怡。

站在山巔,風濤陣陣,天空中已有星光閃爍。為了第二天的路程,我們依依不舍地摸黑下山回到了旅館。

十、回家

清早起來,首先關心的是天氣如何。

今天是環游太湖旅程的最後一天,我們要回家了。

六天來,我們從江南水鄉的黎裡鎮到絲綢知府的湖州市,從陽羨的王陵茶坊到湖州灣迤邐的馬山島,從清幽秀雅的無錫城到靈山秀水的常熟市。我們繞者太湖轉了一圈,穿鎮過市,到處尋找著我們夢的意境。

我們看到了太湖沿岸富饒的田疇,也看到了太湖沿岸人民勤勞的耕作;

我們看到了太湖那嫵媚迷人的靈秀,也看到了太湖氣勢恢宏的粗曠;

我們看到了太湖周圍那許許多多令人陶醉的景色,也感受到了太湖人淳樸美好的心靈;

六天來,我們收獲豐盛,小小的自行車哪能載得動。

今天,我們要啟程返航了,帶著對太湖深沉的眷戀。

我們曾懷這熱切的期望而來,卻又不得不帶著縷縷惆悵而去。

我們要回家了。在那喧鬧繁華的大都市裡,有我們的家,有兒女,有溫馨的家庭,他同樣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強烈,召喚著我們。

但我們對太湖深沉的眷戀終究難於遣散••••••

今天的天氣真好。風和日麗,碧空如洗。

常熟至上海全程一百公裡,是我們此行中路途最為漫長的,我們一清早就起來,吃過早飯,便踏上了歸途

清晨的田野,薄霧朦朧。我們順著公路,穿過河網縱橫的水鄉原野,迎著初升的太陽,向上海方向全力馳去。

車過古裡鎮,我們帶著到此一游的心情,匆匆忙忙游了全鎮,隨後又全力踏上歸途。順著滬宜公路我們幾乎不知疲倦地騎行。此時心中唯一的念頭就是盡快回到家中。

中午時分,我們來到太倉縣境內,在路邊的旅館飯店內吃午飯就又繼續趕路了。

下午一時許,我們從葛隆進入了上海境內,經外崗,嘉定縣快速地向市區逼近。

這一天,太陽顯示了過分的熱情,似乎要把幾天來聚集的力量釋放出來。當我們在桃浦附近的小店吃冷飲時,又黑又紅的臉使店員感到吃驚。

經過真如鎮,躍上中山北路,離家越來越近了。下午四時許,經過六小時的騎行,我們終於回到了家。

我們此番出行,經歷了七天時間,行程五百余公裡,經過了上海、江蘇、浙江的十余個市鎮,終於全勝而歸。

通過這次的騎自行車旅行,使我們充分的體驗到騎車旅行輕巧靈便的優點。同時,過這一行動,使我們對自己的總體實力有了一個全面的了解,使我們對自己更充滿了信心,也使我們對旅游更增添了濃厚興趣。

啊,難忘的太湖之旅,我願長久地記住那充滿詩情畫意的日日夜夜。

初稿於八七年五月

八八年二月完稿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