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會敦煌

作者: 小馬叉蟲

導讀火車到達敦煌柳園車站是早上7點55分,一輪紅日遠掛在天邊,我就這樣輕而易舉地邂逅了一場日出,背著行囊,披著滿身的霞光,敦煌,我來了。柳園車站離敦煌市區還有130公裡,路況很好。和新疆一樣,這裡依舊地廣人希,一條柏油公路一直通到了天邊,兩旁依舊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戈壁,遠處的雪峰是祁連山脈,山的另一面就是青海的地界了。路上依然少有車子過往,天空� ...

火車到達敦煌柳園車站是早上7點55分,一輪紅日遠掛在天邊,我就這樣輕而易舉地邂逅了一場日出,背著行囊,披著滿身的霞光,敦煌,我來了。柳園車站離敦煌市區還有130公裡,路況很好。和新疆一樣,這裡依舊地廣人希,一條柏油公路一直通到了天邊,兩旁依舊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戈壁,遠處的雪峰是祁連山脈,山的另一面就是青海的地界了。路上依然少有車子過往,天空藍得很不真切,突然有一種不知身在何處、今夕是何年的悵然。我把路上的時光留給了思考,那一刻,和自己的內心面對面,心中的自由世界,那樣地寧靜高遠。

敦煌的市區特別小,建設得和多數的小城鎮差不多,城市中心的十字環島有一個反彈琵琶的雕塑,那是這個城市的標志。我找到一個民航售票處,買了當日下午飛蘭州的機票就直接往25公裡外寞高窟方向去了。

寞高窟,我為之心生向往已經多年。當年那個絲綢之路、河西走廊上輝煌之極的聖地,如今就在腳下。那清脆的駝鈴聲仿佛還回響在悠遠的沙漠古道,讓人愁腸百結,無法釋懷。這裡已經發現的洞窟有735個,但是對普通游客僅開放10個!還有一些洞窟被冠名為特窟,若想一睹其風采,每個窟需另購門票,價格在RMB150-1500不等,一個窟講解的時間也在2-3個小時。因為囊中已經羞澀,我原諒了自己的淺薄,加之時間不允許,就這樣拋棄原本朝聖膜拜的初衷,理直氣壯地混入那些到此一游,走馬觀花的人群。

這裡實行統一的管理,必須跟著講解員才能到窟內參觀,我們20來個人跟著一個女講解員走入一個個神秘的洞窟,因為這裡終年見不到光,所以窟內總有一種詭異的氣息,沉重得讓人快要窒息。初見千佛壁畫,我還是小小地驚嘆了。在這裡,既便是踩在腳下的方磚據說也有了1200多年的歷史,這裡除了地面,從牆角的最低處到洞窟的穹頂都密密麻麻地繪上了各種神態的佛像,那些保留了1300多年的壁畫,色彩依舊那樣艷麗,形像依舊栩栩如生,難以想像當年的畫工,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下,如何完成今天的驚世之作。我們所參觀的洞窟有得是開鑿在隋朝時期,有的是上梁時代,有的是宋朝時期,多數是在盛唐時期,就畫風和塑像而言,以盛唐時期的最為飄逸靈動和栩栩如生,並能看出其畫風是稟承了吳道子的風格。據說當年的很多畫工從長安和江南地區千裡迢迢遠赴西域,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這裡,把一生中的絕大多數時光都用在雕刻這暗無天日的大漠之窟了。

在這裡,除了感受壁畫的藝術之美,還能領略濃郁的佛家宗教氣息。壁畫生動地描繪了佛主釋加牟尼出家和涅磐的過程,我從中第一次得知,過去佛,現在佛和將來佛之說。閉目凝神,我仿佛看見了當年佛主釋迦牟尼講學的壯觀場面,仿佛聽到了其可傳千裡的宏亮嗓音,仿佛看見了他的兩個弟子,阿難和迦葉立其左右,一個儀態萬方,一個老成持重。

印像最深最打動人心的莫過於這裡的藏經洞了,藏經洞從挖掘到被發現跨越了1000年的歷史了。藏經洞的洞口是一面繪有壁畫的牆,後被當時駐守莫高窟的王圓箓道士無意發現,隨即在洞內發現了大約5萬多部經卷。藏經洞是敦煌莫高窟最大的謎。這個所謂的藏經洞,原本是唐代高僧洪辯的影窟,也就是陳設他的塑像的紀念堂。但是石窟為何被封閉呢?目前流傳的有兩個說法,一個是“避難說”,而另一個是“廢棄說”。答案並不重要,而藏經洞自從1900年被無意發現以後的數年內,其洞內的文獻瑰寶遭遇了空前的浩劫,這裡成了來自美國,沙俄,日本的探險家們的樂園,他們用錢財收買了貪財的王道士,卷走了絕大多數的經典書卷,如今國內僅存少量不到30%的斷章殘卷。盡管說任何一種輝煌的文化都是世界性的,不管她是保留在大英博物館還是敦煌博物院,都是智慧的古人留給世人的寶貴遺產,可是聽到那樣滄桑的故事,還是讓人唏噓不已。

我和敦煌的匆匆一面,就像是千裡迢迢順路去見一個暗戀多年又從未謀面的偶像,即使是靠近了,也只能須臾片刻,永遠不可能走進他的內心世界。一個人旅行的意義不在於是否到達那些著名的風景名勝,更不在於在那些景點學到多少知識。一個人旅行最大的意義在於你可以暫時離開現實的環境,為自己的生活打開短暫而又生動的另一維空間,在這樣的空間內,你可以真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可以還原最真實的自我,沒有過去,沒有未來,只要現在。

我感謝成就我新疆之行的朋友們,讓我可以在環游新疆之後,就這麼輕松地拜訪了敦煌。從此,對於敦煌,對於莫高窟,我擁有了記憶而不再牽掛。

那片高天厚土,我曾來過。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