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陽如血孝陵秋――南京游記之醋酸抒情篇

作者: 朝花夕食

導讀殘陽如血孝陵秋―――南京游記之醋酸抒情篇 深秋,天氣依然溫暖,黃昏時分的太陽,斜照在神道兩旁高立的翁仲身上,拖著長長的影子。滿地的落葉隨著風卷來卷去,孝陵的深秋午後,殘陽夕照,艷如油畫。 走孝陵是走著漫漫長長的春秋故事,每一塊方磚都敘述著點滴的血,點滴的淚,點滴的生離死別,和點滴的無可奈何。 強悍如朱元璋,一手創立起大好河山,卻依然� ...

殘陽如血孝陵秋―――南京游記之醋酸抒情篇

深秋,天氣依然溫暖,黃昏時分的太陽,斜照在神道兩旁高立的翁仲身上,拖著長長的影子。滿地的落葉隨著風卷來卷去,孝陵的深秋午後,殘陽夕照,艷如油畫。

走孝陵是走著漫漫長長的春秋故事,每一塊方磚都敘述著點滴的血,點滴的淚,點滴的生離死別,和點滴的無可奈何。

強悍如朱元璋,一手創立起大好河山,卻依然只能看著花了諾大心血培育的繼承人先於自己死去;費盡心機,不想讓自己的子孫互相爭鬥,依然只能在地下看著四子朱棣,搶了孫兒剛坐下的龍椅。

而生前努力建造的陵墓,還是沒能逃脫戰火的肆孽,能燒的燒的精光,而能砸的,也都脫不了被砸的命運。享殿前層層落落的殿基,既寫著朱元璋的豪情,也寫著朱元璋的無奈,縱你有萬裡江山,百年風華,寫入歷史的,依然是頹椽殘壁,和一點百年的風塵。

獨龍埠前,不知誰寫了一行字:此山明太祖之墓。看著非古非今,書法草陋。但語氣豪邁,倒也有一番帝王氣概。然而獨龍埠上草木繁盛,早已非數百年前龍珠般圓潤光滑,百物不長。兩邊都修有石階,盡可以輕輕松松,登上龍珠頂端,想想腳下踩著的是曾經吒叱風雲一代名帝。不知該笑自己意氣風發,登於帝王之上,還是該哭人生如夢,再顯赫亦是過眼雲煙,寸土不值。

走完孝陵,才倒過來走了陵前的神道,如果孝陵走的是斷瓦殘垣。神道就惟美得就如唐詩宋詞。

神道的翁仲石獸,一一看去,均少不了斑斑傷痕,即使當年堅硬無比的整塊大石,也沒能逃脫歲月的天意人為。偶爾看見水泥修復的傷痕缺損,不免有點傷懷。然而再看神道旁整整齊齊的紅楓黃槐,在秋風陣陣的嬉戲中,瑟瑟的剝落著今年的最後一件紅裝,秋風起舞,黃葉滿地,妝點的神道滿目燦爛,宛如油畫,直疑不是人間景致。

不由想起一張舊照,1865年的神道,除了兩旁的翁仲,只是一條泥路罷了,兩旁並無草木之盛,只是卻另有一番沉靜蒼涼之感,使人敬畏。這黑白的照片,真正是拍出了神道的風韻,遠無這等濃烈的熱鬧和光彩。卻偏偏使我以為,這才是神道應有的姿勢。

穿過神道,遠遠便是四方城內的神武功德碑了,四方城前荒草遍野,游人並不多。城上的磚瓦好像並未曾修復,斑斑駁駁,有的都已風化掉近半。而牆頭磚縫,雜草凄凄,,一派的荒無人煙。朱棣手書的功德碑就立於城內,赑屃其下,倒是光滑可人,並無千年負重,不堪承受跡像。只是朱棣的二千多字的碑文,已經字跡淺淡,難以辯認。看著這陳年舊物,如今老態畢現,一番感悟,只是心有余凄罷了。

這六朝故都,繁鬧孝陵,誰記得它曾經荒煙蔓草,凄冷孤零。秋日的殘陽如血,照的那孝陵紅如火焰,就像那千年戰火中努力掙扎的孝陵故景。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