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尋仙

作者: 簡約主義

導讀人說與羅浮山有緣的人都是有福之人,一點不假,在道教的洞天福地中,羅浮山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在這裡成就了許多神仙,許多名人也與之結下了不解之緣。尤其是蘇東坡的“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詩句更是膾炙人口。今秋,決定要做一回羅浮山的“有緣人”,於是便在十月踏上了“尋仙訪道”的歷程。車走廣惠� ...

人說與羅浮山有緣的人都是有福之人,一點不假,在道教的洞天福地中,羅浮山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在這裡成就了許多神仙,許多名人也與之結下了不解之緣。尤其是蘇東坡的“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詩句更是膾炙人口。今秋,決定要做一回羅浮山的“有緣人”,於是便在十月踏上了“尋仙訪道”的歷程。車走廣惠高速入長寧鎮,羅浮赫然在目,起伏的山峰在一馬平川中顯得巍峨險峻,入雲的峰頂雲霧繚繞,郁郁的森林綠色橫流。果然是仙山,一派仙風道骨。《羅浮山志》記載,羅浮山的成因非常之奇特。羅浮山乃羅山、浮山二者之合稱。大約八千萬年前,這一帶地殼發生斷層,巨大的花崗岩受擠壓而隆起,再經過長年風雨侵蝕,才逐漸開成奇峰突兀的羅山。而浮山則是蓬萊仙島的一個別島,隨風浪從東海飄浮到南海,附於羅山,因此取名羅浮山。因而民間有“浮山泛海嫁羅山”的說法。有詩曰:“浮山泛海自東來,嫁與羅山不用媒。合體真同夫與婦,生兒盡作小蓬萊”, 《後漢書.郡縣志》也有記載:“博羅有羅山,以浮山自會稽來傅之,故名羅浮”。經考證羅山和浮山緊緊相貼,可是兩山的土壤和植被明顯不同,奇怪的是浮山上還發現海上貝類殘骸,使人不得不相信這神奇的傳說帶有幾分真實的成份。

羅浮山是晉代道人葛洪煉丹並升仙的地方,在道教十大洞天中屬第七洞天,這裡的“洞”並非“洞穴”之意,而是指“洞天”,實際上指群峰擁翠的山谷,含“洞中別有天地”之意。“洞天奇景”是羅浮山的一大特色。全山有大洞天18個,小洞天幾百個。這也是羅浮山成為道教十大名山的主要緣由。羅浮山上的衝虛古觀,距今有千年歷史,古觀有令人不解的三奇,其一古觀周圍大樹環繞,瓦頂卻無落葉;觀內長年積塵卻無蜘蛛網;觀內有一口井叫長生井,井水晶瑩清澈,味道甜純,水能治病,似含仙氣,被人稱作“神仙水”,據說鬥米才能換鬥水,此等神奇更增添了我仙游的欲望。

從山門進入,不久便來到衝虛觀前,有一石橋,曰會仙橋,相傳為宋代大學士蘇東坡時所建。當時宋學士被貶惠州之時,常到羅浮山游玩,一日行到此橋前,橋木已斷,正在為難。正好遇一老翁,給了尺許毛竹,囑其搭橋而過,東坡接杆,啞然而笑曰:長度不夠,豈能作橋。老翁即作補接狀,結果尚余尺許,橋即刻搭成,東坡知遇仙人,欲謝,老翁已不復見。為憶仙人,故修此橋,曰“會仙橋”。我上橋一行,頗覺步伐輕塊,神態安然,暗暗稱奇。隨即左顧右盼,也希望能偶遇仙翁,未果……

走過會仙橋,穿過古木蔭蔽的園林,便到衝虛古觀山門,有一石刻楹聯入簾, “妙景空不空四百峰巒朝紫府,尊躬上之上五千道德啟玄門”。跨山門入大門又見一聯曰:“典午三清苑,朱明七洞天”。 我愛書法,故觀賞許久,但見筆走龍蛇,線條之中,氣脈貫通,似有仙氣充盈。道德經裡說:道可道非常道,這洞天福地自然非常道,道雖道矣,卻靠游人去悟。

走進殿內,清煙繚繞,香飄四溢,一派脫俗之境,許多游人在焚香而拜,各有所忙。芸芸眾生,各有各的煩惱,各有各的希望,這衝虛古觀或許能給人以寄托或許也能給人希望,故而歷年香火鼎盛。

觀觀內殿宇,雕樑畫壁,金碧輝煌,有五重,為靈官殿、三清殿、黃大仙殿、呂祖殿和葛仙殿,此外附屬建築百余間,氣勢雄偉壯觀。三清寶殿是主殿,建於清光緒年間。殿內主供三清尊神。葛仙祠內供奉葛洪及其夫人鮑姑的坐像。黃大仙殿供奉著葛洪的弟子黃野人。據傳:黃野人同師父葛洪一起在浮山煉丹,有一次他有事外出,回來時師父已羽化成仙。後來他找到一顆師父為其留下的丹藥,服之成仙,雖已成仙,卻常在人世。他經常奔波於山野之間,懸壺濟世,救死扶傷,深收百姓愛戴。在羅浮山姐妹山西樵山的南面山腳下,有一尊幾十米高的黃大仙石像,每天接受著許多人的朝拜,在東南一帶,黃大仙廟宇的香火更是十分旺盛。俗話說:人有人道,仙有仙道。人和仙本是兩個世界的人,許多仙是不管人間事的,而黃大仙卻能在人間扶危濟困,為百姓排憂解難,據說是有求必應,的確應該受到尊重和敬拜。

思想間邁入了呂祖殿,殿內供奉著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據傳蘇東坡曾在羅浮山巧遭呂洞賓,治好了他兒子蘇過的眼疾。這蘇學士很有些仙緣,處處能遇見仙人,他在羅浮山還遇見過另一為仙人何仙姑,傳說蘇東坡有一日來到葛仙祠內朝拜,出觀之後,來到田邊,舉目四望,秋後的田野一片金黃,微風吹過,穗翻金浪。這時候,有位少婦挑著擔子過來,懷中還抱著孩子哺乳,東坡一見詩興大發,他脫口而出:雙鬢蓬松兩乳酥,朝朝擔飯饋田夫”少婦聽到東坡語帶輕佻,非常生氣,隨口回道:“是非只因多開口,記得君王貶你無”東坡聞聽,大驚失色,這鄉間村婦怎知我造貶此處。難道又是遇到了仙人,不免為剛才的唐突懊惱,起步急追村婦,那有蹤跡,後知村姑乃是何仙姑所變。東坡幾次遇仙人而無緣相識,的確遺憾。這就是俗語說的“有仙緣而無仙機”。

衝虛古觀內有許多葛洪煉丹留下的遺跡。三清殿左側齋堂內,有一口葛洪煉丹時取水用的“長生井”。這口井的水長年不枯,四季保持在2米左右。有首古詩贊道:“傳聞地獻寶,靈液出鳳草”言飲用此水,可保長生。是否葛洪煉丹時,在此井中投過什麼仙藥或者仙丹,使此井水成了仙水,不得而知,我飲此水,但覺甘冽甜美,清香繞舌。捐幣十元,略表寸心。

葛仙祠後有葛洪建造的丹灶。灶頂高3.6米,四角形底座邊長2.25米,基座是由八角形壇體邊長0.8米的花崗石砌成,有八個立位,分別雕有八卦符號及瑞鶴、麒麟等靈禽異獸的各式圖案。在四角的石柱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雲龍浮雕。丹灶之上有一個三足鼎,叫“未濟爐”,罐形的爐體,如葫蘆藥瓢,中間有一個可轉動的柄,蓋子是荷葉形的,看起來十分別致。游覽者來到此處總要圍繞丹灶走上幾匝,都會懷著一個相同的思緒,留下幾分神往,這爐果真能練出仙丹嗎?

衝虛觀內有一個八角形的水池,叫“洗藥池”。傳說葛洪時常為民采藥,回來便在這池裡洗藥。葛洪曾廣泛搜集和整理民間的各種驗方秘方,寫成了《肘後備急方》等醫書。清代詩人丘逢甲為追憶葛洪,在洗藥池畔的巨石上鐫刻題詩雲:“仙人洗藥池,時聞藥香發;洗藥仙人去不還,古池冷浸梅花月。”好一個古池冷浸梅花月。仙氣和詩意相得益彰,令人浮想,令人叫絕。

在離洗藥池不遠的地方有一個“東坡亭”,為“東坡山房”舊址。蘇東被貶惠州後,在羅浮山修建了東坡山房,後被毀,據說:後人為了在此處建“東坡亭”砍掉了一棵百年古梅,可惜。否則,梅飄暗香,重現“冷浸梅花月”之意境,該有多美。

穿過衝虛觀,就進入了朱明洞,朱明洞座落在羅浮山下的深谷叢林中,此處樹木繁茂,境界幽雅,有小溪淙淙,伴有竹篁篩日,好一派神仙洞府的意境。觀後的朱明洞相傳是葛洪羽化成仙之處,仔細觀之,仿佛又見葛洪當年修煉的情景。衝虛觀的西面,有曲徑通一幽洞,洞之四周有桃林,故名“桃源洞天”,每年開春,桃花綻放,落英繽紛,景色甚為奇美,前人有詩描述:“一道飛雲響雲濤,會仙橋帶兩崖高。繁花片片隨流水,淡澗泠泠見碧桃”。到了七八月份,有無數蝴蝶群集而至,翩然而舞,萬千碟翅開合扇動,陽光之下,五彩繽紛,色彩斑斕故此洞又名“蝴蝶洞”。桃源洞上有一石,身軀巨大,造型優雅,曰“飛來石”。傳說在三百多年前有一姓黃的道士某夜在此靜坐,突然風雨大作,電閃雷鳴,伴有一聲巨響。次日清晨雨止,發現在岩石上端現巨石一塊,不知何處而來,故曰“飛來石”。從飛來石登上“雲梯”,就可到達“遺履軒”。遺履軒是葛洪與其師鮑靚談經的地方。一天,兩人徹夜談經,不知不覺,天將拂曉,忽然有一雙燕飛來,他們展網將雙燕捕捉,才發現不是燕,乃是一雙靴子。後才得知是神仙遺履於此,“軒”由此而得名。

在遺履軒之上,有一石板,長約五尺,闊半尺,高一尺,背倚巨石,恰如榻,周圍布滿林蔭。據說常有仙人靜臥此處,故名“仙人臥榻”。有心上榻一睡,沾染一點仙氣又恐得罪神仙,做罷。抬頭望,太陽西沉,不覺天色將晚,恍如隔世,這神仙洞府果然與俗境不同,然而,我等終究乃一介凡夫,此處雖好,亦非久留。

羅浮之行,雖沒有巧遇神仙,卻感受了仙境,吸納了仙氣,不虛也。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