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朝鮮

作者: zhuyutie

導讀“五一”長假與同事隨旅游團到與我國唇齒相依的友好鄰邦朝鮮進行了四天旅行,這次參觀游覽僅限於平壤市區以及市區南和西南170公裡以內的範圍,所以要真正了解朝鮮全貌是不現實的,只是管中窺豹而已。 道路與交通 道路與交通是給游客的第一感觀。我一登上飛機就很失望,以往乘坐國際航班飛機的寬大、舒適、豪華的印像在這裡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窄小、陳舊、� ...

“五一”長假與同事隨旅游團到與我國唇齒相依的友好鄰邦朝鮮進行了四天旅行,這次參觀游覽僅限於平壤市區以及市區南和西南170公裡以內的範圍,所以要真正了解朝鮮全貌是不現實的,只是管中窺豹而已。 道路與交通

道路與交通是給游客的第一感觀。我一登上飛機就很失望,以往乘坐國際航班飛機的寬大、舒適、豪華的印像在這裡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窄小、陳舊、簡陋。蘇制三叉戟飛機載我們飛往朝鮮,又載我們飛回祖國,好在空中的時間並不長只有45分鐘還可以忍受。陪伴我們整個陸路行程的是一台日產80年代的大巴,盡管顯得比較陳舊,但比起在市區內運行的老式公交車還算是豪華的。從機場到市區的“高速公路”僅相當於我國的准一級公路,雙向4車道、不封閉,只有路口處才矗立著不足1平方米而且很不醒目的路牌,除此沒有其他的交通標識。路面也不平坦,即使車速不超過60公裡/時也感到很顛簸。

除了機場“高速”朝鮮還有4條高速公路,我們這次旅行經過了兩條(平壤——開城、平壤——南蒲),除了雙向8車道以外,和機場“高速”幾乎沒有什麼區別,行人橫穿道路甚至逆向行走的現像並不鮮見。和國內最大不同的是道路上的車輛十分稀少,在平——開“高速”上我們的車跑了近三個小時,所見到的來往車輛也不超過三四十輛。在朝鮮逗留期間幾乎沒有看見滿載貨物的運輸車輛,即使在重要的港口城市——南蒲的道路上也很少看見載貨車輛通過,幾乎沒有物流的任何跡像;很少看見長途公交汽車,所見到的是老式蘇制軍用吉普車和蘇制“嘎斯”或“解放”卡車;所見到的民用運輸車幾乎都是一軸或兩軸車,沒有看見三軸或以上的大型運輸車,更沒有看見集裝箱或箱式運輸車。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無論車輛狀況如何、年頭兒多少照跑不誤。

可能是車輛比較少的原故,平壤市區交叉路口的信號燈幾乎是不起什麼作用,完全依靠交警的指揮棒。身著天藍色制服、英姿颯爽、眉清目秀的年輕女交警是平壤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市容與建築

這次所到過的平壤、開城、南蒲三個大城市以平壤最為宏偉繁華。站在羊角島飯店頂層的旋轉廳眺望整個城區,的確是高樓林立、綠地片片、橋梁座座,並不亞於發達國家的大城市。寬闊的大同江水自北向南把整個城市分成東西兩大片,大江兩岸綠郁蔥蔥。高達50層左右的“高麗飯店”、“羊角島飯店”和即將建成的近百層的“柳京飯店”等標志性建築與北京的“國際飯店”、上海的“錦江飯店”比並不遜色。“金日成廣場”、“萬壽台金日成銅像”台階高高、巍巍壯觀。與平壤比開城和南蒲的市容就顯得十分遜色了,三四十萬人口的城市,沒有幾座高層建築物,道路也比較狹窄。平壤機場比我想像的還要差,候機樓以及樓前的廣場小得可憐,並不比錦州火車站強。由於建築物表面少有粉刷和裝飾顯得千篇一律十分灰暗,即使是平壤市,除了少數標志性建築物以外,所有的樓房也是灰暗無色簡單粗糙。這裡樓房的陽台基本都是沒有“封閉”的,多數窗戶為木制的,少數是鋁合金的,極少有塑鋼的。樓房陽台上沒有涼曬衣物的現像,連花盆也少有擺到陽台上,這倒使街面顯得整潔劃一。

平壤的街路比較寬敞,廣場公園也有多處,綠地面積也比較多,人均約58余平方米。可能由於少有工業、少有車輛、人口也少的緣故,這裡的空氣比較新鮮,街道比較清潔,盡管垃圾桶並不多但地面上卻很少見到廢棄物,尤其是煩人的“方便袋”。幾個大型廣場和公園衛生的確十分好,地面上見不到痰跡、煙蒂,行人也顯得文明有序。

平壤、開城、南蒲三個城市的行人代步工具主要以公共汽車和自行車為主,幾乎沒有出租汽車、私人汽車和摩托車(軍警用摩托車也很少見)。平壤市的情況要好些,除了公共汽車以外還有無軌電車和有軌電車,地鐵也於1986年建成使用。值得稱道的是平壤地鐵距地面之深恐怕世界少見,與地面垂直距離高達120米,恐怕原子彈對它也奈何不了。由於道路兩側和臨街的建築物以及過街天橋上沒有任何廣告、招牌,使行人尤其是司機沒有眼花繚亂的感覺,這可能更有利於交通安全。

古跡與人文

由於歷史的原因,平壤以及周邊地區的古跡很少,“高麗博物館”(原來是個寺院)、“檀君陵”、“東明王陵”、九月山的“月精寺”、正方山的“廣法寺”、“大同門”等算得上是古跡了,除此以外基本都是現代人文景觀。即使是為數不多的古跡歷史也並不遙遠,只是千年有余,建築風格、結構、規模、做工遠不及我國的古建築。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廟宇樓閣的匾額、條幅、碑文基本都是漢字。由於旅游業沒有興起的緣故,通往風景區古跡的道路非常不暢,景區內的道路十分原始,除了偶爾有為數不多的外國人前來游覽以外,基本看不見國內游人,沒有游人如織的煩惱。與此形成明顯反差的是城市現代人文景觀,這些景觀基本千篇一律與宣傳金日成豐功偉績、偉大思想有關。金日成銅像高達23米、主體思想塔高達60米、千裡馬銅像也高達40余米、凱旋門的壯觀也不亞於巴黎凱旋門。這些建築物堅固精制、台基高大、四周寬敞、莊嚴肅穆,國內外游人也比較多,與其相比中國人民自願軍紀念碑(朝鮮稱為“友誼塔”)倒是顯得十分遜色。“友誼塔”高不過30米,整個基台也只有四五百平方米,遠不比千裡馬銅像高大壯觀,與毗鄰的235米高的中央電視台發射塔相比,更顯得十分渺小了。

經濟與生活

朝鮮是當今世界唯一封閉和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國家,計劃經濟體制仍然是處於統治地位,類似我國七十年代的情景。朝鮮實行全民11年義務教育制度,實行全民免費醫療制度,實行全民免費住房分配制度,即使農民的住房也是由集體農莊(合作社)統一修建再分配給農民免費居住。城市人口交納的“使用費”(類似能源費)僅占個人月工資的3%。社會治安情況比較好,很少有發生暴力和治安事件發生,即使是交通事故也很少發生(也許是機動車少的緣故吧)。

農村的農民是集體勞作方式,依據出工的多少計算工分,每月收入大約800元朝幣和25公斤糧食(1元朝幣約合0.06元人民幣、1公斤糧食約合40元朝幣)。普通城市工人、職員月收入3000元朝幣左右,個別高級知識分子、高級國家公務人員月收入可達5000——6000元朝幣。從勞動者薪酬和基本生活品價格推斷(豬肉150元朝幣1公斤),朝鮮的2/3以上的人口基本可以解決溫飽問題,平壤周邊100公裡左右地區情況要稍好一些。

平壤市內居民的衣著要比其它地區好些,男人基本是“人民裝”、“中山裝”和少數夾克衫以及西服,色調基本是藍、灰、黑。女人服飾的色調、樣式要比男人多些但卻很普通,即不艷麗也不新穎,和我國七十年代的情景差不多,只有接待外賓的女職員或演員或參加喜慶演出活動女人才穿著鮮艷的民族裙飾。

由於沒有溫室大棚,反季節蔬菜是難以見到的,即使是在接待我們這些“外賓”的餐桌上,也只能看見白菜、土豆、蘿蔔、豆芽菜,稀少的幾塊黃瓜西紅柿恐怕也是泊來貨,雞鴨魚肉蛋倒是有些但數量很少。在這裡就餐不用擔心“長膘”或得“脂肪肝”,只要不“挑食”填飽肚子還是可以的。當地居民的糧食、肉蛋魚等都是憑票定量供應的,成年人每天700克糧食,兒童每天400克。可能是由於“素食”的原因,在我們所到之處幾乎沒有看見大胖子或大高個子。即使是在專門用於接待外國游客的商店裡,也難以看到琳琅滿目的商品,就連商店的營業面積也只有幾百平方米。朝鮮人民目前的生活水平與我國七十年代初期類似,“貧窮不是社會主義”這個觀點還沒有被朝鮮勞動黨所接受。

政治與軍事

政治與軍事兩大主題在朝鮮是比較突出的,由於長期實行一黨專制和領袖個人崇拜的原因,政治氛圍十分濃厚。幾乎所有成年人的胸前都佩帶著金日成像章(有的還要加上一個國旗像章)。被稱為“永生塔”的建築物幾乎隨處可見,塔身上寫有類似“金日成主席永遠活在我們心中”、“金日成主席的主體思想永遠指引我們前進”等口號,比我國“文革”時期修建的毛主席塑像還要普遍。城市和鄉村主要道路的兩旁、街心廣場、主要建築物的中央都可以看見金日成主席的畫像、語錄碑牆。較大建築物頂上出現最多的標語是“金正日是21世紀的太陽,永遠照耀我們勝利前進!”除了在機場“高速”旁邊見到一個宣傳國產小轎車的“廣告”之外,所到之處再也沒有看見一個商業性廣告牌。“金日成花”、“金正日花”、“金日成視察農村”、“全民皆兵打敗美帝解放南方”等巨大宣傳畫倒是隨處可見。每天早晨駐地附近都會傳來歌頌偉大領袖金日成的歌曲,歌聲是從高音喇叭裡發出的,使我回想起我國“文革”時期的情景。

出於政治的原因朝鮮的新聞管制是十分嚴格的,我是個聽廣播迷但也只好忍耐,因為收音機在入境前就被“沒收”了,還好在涉外賓館能夠看到我國的中央電視4頻道和“鳳凰衛視”節目。當地人只能看到三個頻道的國內電視節目和收聽到國內的中波廣播節目,收聽或收看外電節目恐怕要被打成“裡通外國罪”而被逮捕了。至於“沒收”手機我始終沒有理解,難道利用長途電話就不能向外界傳遞信息嗎?當然,朝鮮當地是不開通移動通訊業務的,外國游人要打國際長途電話也只有在涉外賓館才能實現。

領袖個人崇拜在朝鮮是根深蒂固的,雖然金日成已經去世有11年了,但當地人在參觀(確切說是拜見或瞻仰)金日成銅像,聆聽廣播裡傳出的解說詞時,幾乎人人都是淚流滿面。就是衣著服飾、步履舉止也是十分莊肅的。跟隨我們的年輕女導游,當聽到有游人直呼“金日成”其名時,立即回敬以不悅而嚴肅的話語“請不要這樣稱呼!要稱‘金日成主席’或‘金日成同志’。”

可能是時間太“遙遠了”,朝鮮官方宣傳刊物在談及二次世界大戰和抗美戰爭在朝鮮取得勝利的原因時,除了盛贊金日成英明領導以外,不再提及其他原因和條件了。當我的同事無意中問隨團的年輕女導游“彭德懷是誰”時,她卻回答不上來,也許這個大學二年級的她太年輕了,或許在學校的教課書裡根本就沒有這個內容。

“二戰”後,人為地把單一民族的朝鮮半島分為南北兩部分,而且實行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制度,國土分裂和民族分離是朝鮮的心頭大患,解放南方實現半島統一是朝鮮黨和國家的首要政治任務,因此軍事氛圍在朝鮮是十分濃厚的。在所有主要交通道路險要地段的兩側,都修築巨大的混凝土樁柱,一旦發生戰事隨時可以將其放倒,起到阻止敵人前進的作用。可能是由於平壤距離“三八線”太近(約170公裡)的緣故,我們所到之處軍人和軍車是最多見的,而且有些軍人還佩帶武器在街面上行走。在距離漢城(現改稱為“首爾”)70公裡的開城市參觀時,郊外的明碉暗堡清晰可見,荷槍實彈的軍人嚴陣以待。到了板門店一帶火藥味就更濃了,用“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和“如臨大敵”來形容並不為過。

在朝鮮期間雖然沒有體驗到“宵禁”,但卻看到了限制人員流動的情景,農村人要進城裡辦事、觀光或這個城裡的人要到另外一個城裡辦事、觀光,都要憑地方公安機關開具的“通行證”。所到城市入口處的道路上都設有“路卡”,檢查過往行人和車輛的“通行證”,對外賓車輛倒是很客氣順利放行。

改革與希望

今天的朝鮮也開始有了改革的跡像,2001年朝鮮勞動黨提出的“三大憲章”,其核心思想是“兩種政治體制,兩種經濟制度,一個統一的高麗民族共和聯邦”,在這個原則基本上實現南北統一。與過去的“解放南方實現祖國統一”相比,的確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近兩年,在開城市靠近“三八線”的地方劃出了一個區域,建立了試驗區(類似經濟特區或經濟開發區),允許韓國人在那裡開辦經濟實體,並給予一定的政策優惠。繼金剛山地區之後,在開城試驗區設置了一個場所,允許南北離散人員定期在這裡團聚。遺憾的是這次沒有機會到這個試驗區去看一看。

為了拉動國內經濟,近些年朝鮮在靠近中國邊界地區讓外國人開辦了幾處賭場,我們下榻的“羊角島飯店”的最底層就整個租賃給了澳門人經營了,除了洗浴、餐飲、歌舞、健身項目以外還開設有賭場,外國游人可以在這裡公開賭博。我們入住的“龍崗溫泉別墅”,過去只能接待國內高級干部休養,現在也可以利用淡季接待普通外國游客以“創收”了。平壤最大的商店“平壤第一百貨商店”,也已經讓中國溫州人租賃經營有兩三年了。

厲時近6年耗資40億美元於1986年建成的“西海水閘”,可以堪稱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水利工程,雖然不能與我國三峽大壩媲美,但也算是宏偉浩大了。據推算這項工程要耗費當時朝鮮全國幾年的財政總收入。

雖然朝鮮目前還不是哪一個國家居民旅游目的地的國家,但卻開始接待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民間旅游了,為此,國家已經設立了旅行社和開始培養涉外導游專業人員了。

朝鮮的農民除了在集體土地上耕作以外,也開始有了少量的“自留地”,“自留地”上剩余的農產品也可以拿到集貿市場進行交易了,雖然集貿市場規模很小也很少,但畢竟是“資本主義的萌芽”。

但願在不久的將來,世人能夠看到朝鮮也走上改革開放的康莊大道,統一富強的朝鮮半島將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2005年5月7日星期六


精選遊記: 平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