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尼姑

作者: tanshan

導讀五台山的尼姑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每座廟都供奉文殊。信徒朝山拜佛,五個台頂都拜過,稱為“大朝台”。台頂海拔很高,最高的北台高逾三千米。山路難行,氣候嚴寒惡劣,變化多端,非有時間、體力和大毅力者,不可能朝遍五台。乾隆皇帝就做不到。好在中國的佛教常開方便之門,對皇帝尤其照顧。台懷鎮東有座小山叫黛螺頂,頂上有寺,與山同名。乾隆要方丈和� ...

五台山的尼姑五台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每座廟都供奉文殊。信徒朝山拜佛,五個台頂都拜過,稱為“大朝台”。台頂海拔很高,最高的北台高逾三千米。山路難行,氣候嚴寒惡劣,變化多端,非有時間、體力和大毅力者,不可能朝遍五台。乾隆皇帝就做不到。好在中國的佛教常開方便之門,對皇帝尤其照顧。台懷鎮東有座小山叫黛螺頂,頂上有寺,與山同名。乾隆要方丈和尚想個辦法,使他不登台頂也能朝拜五方文殊。廟裡一個小和尚出了個主意:何不在本寺正殿內合塑五個文殊像,代表五個台頂?如此這般,登黛螺頂朝五方文殊菩薩,可以代替朝五個台頂。

方丈采納了這個高招,乾隆實現了他的願望。朝山的僧俗也都沾光,從此省下許多時間、金錢與精力。最得益的還是黛螺頂本身,於是香火大盛。不過,朝山即使不是一步一拜,也總是要一步一步走的,想來乾隆也不能例外,沒有騎馬或坐轎上去。那段山路,並不好走。台灣高雄宏法寺的住持來過,他有感於登頂艱辛,發願修路,捐了人民幣五十萬元。一九九一年新路完工,為石階路,全長508米,共1080級台階,全部用五台山青石鋪成。

今天來五台山的,自然是游客多於香客。游客要求舒適,於是在黛螺頂安裝了纜車設施,登頂毫不費力。去年秋天我去五台山,說也慚愧,登黛螺頂就是坐的纜車。下山時,我與同伴不想再坐纜車,而是改走山路。我們走了將近四分之三的下山路時,發現下方有個苗條的人影在跪拜。待那人影磕過頭,站起來,我們看清是一年輕女子,城市女孩流行的很“酷”的裝束:短發,黑色T恤,藍色牛仔褲,灰色短風衣脫下來,袖子綰成結圍在腰間。

正當我們感到驚訝時,她又開始下跪,雙手手心朝上,手背貼地,然後再次磕頭。等她第二次站起身,我們離她的距離接近了,看到她的面容清秀白皙,低眉垂眼,額頭沾著一層塵土。她一步一拜,即便能堅持到底,拜完這一千多級台階,也要好幾個小時。我們繼續往下走,與她擦肩而過,驚訝變成感嘆。待我們轉身回頭,只見她的背影又徐徐俯下。

她必定發了大願。我們開始議論,是什麼傷心事使她發此大願。父母患了不治之症,她來求佛保佑?有個相聲老段子,說大雪天有一中年男子冒雪前來問卦,算命先生斷定他不是為了父母有病,而是老婆有難。舊時尚且如此,我們這個時代似乎更難出孝子孝女了。我們猜,這位城市少女多半是為失戀而來拜佛,求菩薩讓她的戀人回心轉意。或者她已灰心到了極點,萌生遁入空門之念。

說到這裡,話題轉入五台山的尼姑。早就聽說五台山的尼姑有名,頗多妙齡,其中還有個哲學碩士。其實未必盡然。全山只有一座尼庵,名叫集福寺,位於台懷鎮向北的公路邊上。此寺原是喇嘛廟,曾遭“文革”洗劫,滿目荒涼。後來重修,把各廟的尼姑都集中到這裡,遂成尼庵,但是整座廟的格局未變。我們去參觀的時候,適逢一輛卡車送來過冬用的煤,停在山門邊上的一個側門口。全寺尼眾全體出動,或抬籮筐,或挑扁擔,沒有工具的就用兩手抱,爭著把煤塊搬入側院。這樣熱烈的勞動場面,已久違了。我們仔細觀察,尼姑們以中年為主體,老年與青年不多。個個都很平常,像是農家婦女換上僧服。記得是唐朝百丈禪師立下清規:一日不勞動者,一日不得食。就憑這一條,集福寺的尼姑們做得不錯,令人起敬。

那位朝拜黛螺頂的都市少女,她的下一站該是集福寺?


精選遊記: 五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