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謅記-2

作者: zzllff

導讀天涯孤旅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歡獨自旅行,但無疑我是其中一個。我看到過徐志摩的一段話,他是如是說的“這樣的玩頂好不要旅伴,……只許你獨身;因為有了伴多少總得叫你分心,尤其是年輕女伴,那是最危險最專制的旅伴,你應該躲避她像你躲避青草裡一條美麗的花蛇!”(寫到這裡我得跳出來批判徐大才子了,你把女孩比作美麗的花蛇實在是大大的不敬,希望姐妹們明� ...

天涯孤旅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歡獨自旅行,但無疑我是其中一個。我看到過徐志摩的一段話,他是如是說的“這樣的玩頂好不要旅伴,……只許你獨身;因為有了伴多少總得叫你分心,尤其是年輕女伴,那是最危險最專制的旅伴,你應該躲避她像你躲避青草裡一條美麗的花蛇!”(寫到這裡我得跳出來批判徐大才子了,你把女孩比作美麗的花蛇實在是大大的不敬,希望姐妹們明白冤有頭,債有主,板磚不要向我來)其後他還寫了一個人漫游的樂趣,我倒是心有戚戚焉,這裡就不大段引用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讀讀他的《翡冷翠山居閑話》,還有些意思的。

當然,孤旅的寂寞也是旅途的一部分,記得有一次旅行,坐在河邊,看著血紅的太陽漸漸隱到山後,突然一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跳了出來,它來得既突兀又自然,以致我當時都沒想到這是古人的吟唱,而完全以為是自己心靈的詠嘆呢。

雖說一個人在路上,但也會有機會結識同行的旅伴,記得在三清山是和一家人游的梯雲嶺,登匡廬與一位地質隊員同走的石門澗,陪一個美國小伙在黃山獅子嶺看的日出,而攜一位可愛的女孩泛舟杭州西湖更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此外,路途中可愛的生靈也是我的良伴。這次在華山頂峰上我又看到了松鼠,不過,我發現它們比較怕人,不能驚動,也不吃我喂的食物。而幾年前在黃山的鰲魚峰上,我卻用幾粒開心果引逗的數只松鼠前來爭食,甚至離我近在咫尺也不懼怕,看著那個家伙兩個前爪捧著干果,板牙一動一動的嗑著硬殼,開心極了。

有一次在江西的龜峰上,那是一個微雨的清晨,我爬上了人跡很少光顧的旗鼓峰,在灌木叢間,竟然看到一只雄健的山羊,我懷疑它是周圍農戶家養的,逃脫了籠牢的羈縻,它警惕的盯視著我,我只好遠遠繞開,不敢打擾它的自由。

在山間的林道,我還會用口哨去回應鳥雀的啁啾,盡管我的哨音並不圓熟,有時還是會得到它們的唱和。口哨又叫呼哨,就是古人所謂的吟嘯,世外高人都擅此道,一聲長嘯,可抒胸中塊壘,是極高雅瀟灑的。

錢老在《圍城》裡說過,遠行是檢驗伴侶的最佳的途徑。那麼,孤獨的行者,是否會在心裡有著隱隱的期盼,期盼著合適的旅伴去共歷沿途的風雨,歲月的滄桑呢。

土窯與石窟

火車開行了一夜,由於是普快,中間走走停停。在車過武漢大橋時,欲效古人一尊還酹江月的豪情,就把酒憑窗,眺望長江,怎奈暮色中混混沌沌,江船的嘶鳴,才打破少許夜的寂寥,且又是農歷四月方朔,月也是沒有的,不覺無趣,草草灌下了一瓶啤酒,就當意到神知了,爬上鋪沉沉睡去。

次日醒來,景色與江南已是迥然不同,土色黃白,林木疏朗,而且隨著越近關中,發現窯洞也多起來。

窯洞式住宅,主要分布在黃土層較厚的地區,利用黃土壁立不倒的特性,水平挖掘出拱形窯洞。這種窯洞節省建築材料,施工技術簡單,冬暖夏涼,經濟適用。這也是因地制宜的一種好辦法,可奇怪的是,後來我在華山,看見鑿於石壁上的洞窟也有很多,大者如朝元洞,頂高丈余,小者則僅容人蜷身而坐。更絕的是有幾處是在懸崖絕壁之上,只靠繩索鐵鏈交通。據說,這些石窟都是修道之人所建,可為什麼他們不會結草廬,修茅屋,非得要於堅硬之花崗岩石壁上開鑿洞府,存心為難自己,難道是他們住慣了窯洞不願放棄這種祖輩居住的模式,抑或是根本就不曾掌握立柱架梁的技巧而只能花這般費時耗力的功夫?

古時修道之人,以長生成仙為第一要義。《參同契》有雲:勤而行之,夙夜不休,伏食三載,輕舉遠游,跨火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亡,長樂無憂。無疑,這是極美好的一種境界。而要得道,就在於勤而行之,謂之作功夫。這裡可沒有佛家禪宗裡頓悟的說法,可以指望一朝升天。可以想見,一個意志不堅,虔心不誠之人是無法修道的。而於絕壁巉岩上鑿出一個洞穴若無極大的毅力,足夠的忠誠是決計無法完成的,這也成了修道者的試金石。

華山有一個關於回心石的故事,說得就是這個意思,相傳,元代隴西人賀元西在華山修道,他就帶兩個徒弟專門開鑿石洞,他鑿成一個便被別人強占一個,最後他只得在南峰下的長空棧道為自己鑿石造室(後面還會提到這個地方),當他由兩個徒弟拉著在空中日夜鑿洞時,徒弟們以為師傅的本領只會鑿洞,跟他學不到什麼,心生歹意,將繩子砍斷,匆忙下山,想另投新師學藝,當他倆跑到回心石的時候,突然看見賀元希從山下迎面而來,非常吃驚,方知其是得道之人,急忙跪地求饒,此後三人繼續鑿洞,修成道功(古人還是頗講寬恕的,要是現在編這個故事,早就五雷掌劈下來了),後人將二徒回心轉意的地方叫做“回心石”。

窯洞和石窟,就居住的目的性來說,一個是事倍功半,一個是事半功倍,可是一眼窯洞過了幾十年就會廢棄,華山的石窟,歷千百年,卻還在那裡任人瞻仰,引人遐思。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