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和街頭邂逅

作者: fantast

導讀聽說過上海學,武漢學,南京學嗎?沒有,但西北有個敦煌學,名驚中外。今日一見,嘆為觀止。 滿窟無價之寶都刻在三危山上,乍一看,還以為到了洛陽龍門。但這裡每個洞窟都鐵將軍把門,證明自己與眾不同的價值---就是無價。 宗教是這座藝術文化寶庫的原動力,壁畫,雕塑,經書,,,,在虔誠的不經意間,成就了一個神話。 反彈琵琶,飄逸的飛天,都藏在這裡,� ...

聽說過上海學,武漢學,南京學嗎?沒有,但西北有個敦煌學,名驚中外。今日一見,嘆為觀止。

滿窟無價之寶都刻在三危山上,乍一看,還以為到了洛陽龍門。但這裡每個洞窟都鐵將軍把門,證明自己與眾不同的價值---就是無價。

宗教是這座藝術文化寶庫的原動力,壁畫,雕塑,經書,,,,在虔誠的不經意間,成就了一個神話。

反彈琵琶,飄逸的飛天,都藏在這裡,作為敦煌的市標,反彈名揚四海,舊時郵票上看到的形像終於親自見到,在黑黢黢的洞窟裡,感覺不過爾爾。

飛天則頗有吳帶當風的流派風格,身若無骨,裙裾飄飄,其實北魏也有飛天,只是四肢短小,十分笨拙,不似盛唐氣像,只有那個時代才能讓豐腴的女子拿著樂器去展示曲線,而且穿的那麼少。:)

藏經洞在右,曾經看過余秋雨的莫高窟和道士塔,記憶尤新。道士挖出了國寶,寶在手中而不知,是他的遺憾,寶為國寶而不知,是國家的災難,看著展覽館的介紹,感喟,一代一代的虔誠信徒和藝術家們用畢生心血留下的真跡,如同被抱走的嬰兒,流散在了全球。是時,清政府面對內亂外侵,自顧不暇,如何去關心遠在大西北的“小事”?對於玩弄權謀與金錢的政客,文化與藝術確實只是小事。

PS

門票半價RMB50,文物歷史跨度從北涼,北魏,唐宋至今,觀看洞窟共10個,一般為427,428,259,237,328,16,17,148,323,以及兩座巨佛,其一是在武則天的權力影響下以她為原型制作的,曾經看過龍門,高達數十米的盧舍利造型也沿襲了這個女人的模子,武則天有個典故是她死後要求留個無字碑,是想讓自己的功過讓後人評說,再怎麼樣她都是怕人忘了自己,哎。

早上去洞窟比較好,光線充足,門口也有出租手電筒的,三元人次。

另外,必須在來之前做好准備,沒有文化底蘊會讓你看的索然寡味。

聽說莫高窟即將要關了,原因是游人給這裡的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我認為這只是招攬顧客的噱頭,在巨大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當地沒有理由去放棄這個金礦,只是,門票價格的提升倒是一年比一年高。

散記

聯合國部隊

洋鬼子特別多的敦煌可以讓你有如此隨意的邂逅,這裡絕對是個練習口語的好地方。

今天早起為了價格便宜拉人去包車,結果拉到了倆留學生MM,都二十多歲。

一問,原來她倆都是北京語言大學學中文的,呵呵,說來和我還是一個專業。其中一華僑祖籍廣東,另一高瘦女子來自瑞士,剛學了四個月中文,普通話爛的要死,我被逼無奈,用盡量少的單詞使用幼兒園英語加上比畫才能馬虎交流。驚訝的是,那瑞士女子居然能操英,俄,法,德四國語言,牛X的讓我汗死。(時至今日,想到自己CET6那樣的垃圾考試都過不了,再次郁悶ing。。。我可以斷言,很多在內地學了十年啞巴英語的中國大學生口語絕對不比敦煌街頭旅社的招待人員強。)瑞士女人將在此後經新疆走第二亞歐大陸橋回國,當我同時想到我一個在丹麥讀書的同學為了省下一個月生活費而不敢回國的時候,中國人的富裕和外國人的富裕差距如此之大讓我無法發表看法。嘿嘿,默默哀悼。

接下來讓人大開眼界,在面館裡又碰個一馬克思一樣長著大胡子的英格蘭人,真他媽個豪氣干雲的老頑童,他一進來就點了大盤雞,然後加入我們這桌開始手舞足蹈的狂侃,這老頭獨自來華生活工作期間已經走遍半個中國,一問年紀,62,想起國人流行的---青年喜歡裝成熟,中年喜歡裝老成,老年喜歡裝“偶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的架勢,我就暈,當一個人心態年輕,再老也能唱起青春萬歲!

還有花絮:

廣東的華僑MM家在香港,她吃飯時看著牆上的地圖若有所思的對我說,怎麼台灣也在中國的地圖上?我對政治平時沒有任何興趣,只好尷尬地解釋這只是一個觀念問題,只有飛魚 在一旁牛X烘烘地要在兩年之內收復台灣。。。愛國已經像一種流行深入到了我們有些80年代人的骨髓,可是我不喜歡唱收復台灣的口號,就像我不喜歡談政治,就像華僑MM說起國際上公認台灣不屬於中國的口吻一樣淡然,特別希望地球真正成為地球村,而沒有政治上的國界。

走了,也沒要任何聯系方式,走到哪兒希望都能遇到這樣的朋友。異國牛人,一路順風。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